天天看小說

第39節 周馥一

新任山東巡撫周馥抵達濟南的同時,朝廷關於馮國璋的任命和對沂、兗兩州特別政策的旨意同時抵達了濟南。看過旨意,周馥推掉了手邊的急務,命隨去找不知離開濟南沒有的兩州鎮守使龍謙來巡撫衙門議事。

周馥赴任山東,首府濟南不必說,青州、武定、泰安、萊州、登州、東昌、曹州、沂州八州知府和本省唯一的一位身兼魯南兩州鎮守使的龍謙親赴濟南迎接山東的新任巡撫大人,以示對撫臺之尊重。

但昨天在由濟南府主辦的迎接新撫臺的接風宴會上,周馥第一次見到了龍謙卻當衆表示出對這位武將的鄙視。他注意到了這個因庚子國難而聲名鵲起的青年將軍,因爲其穿了一身新軍的制服,在衆多的武將中顯得很醒目,一眼就判斷出此人便是敢於與袁世凱掰手腕的龍謙。但周馥不僅沒有與其交談,便是在宴席上面對龍謙的敬酒,周馥一反對諸位知府的態度,竟然沒有端杯子。讓本來融洽的氣氛有些尷尬。倒是龍謙自找臺階,說了句,既然撫臺大人不願飲酒,那我就先乾爲敬了。喝完酒,龍謙面無表情地回到了座位上。

酒席散了後,周馥由山東藩司、學政等幾位“省級領導”和濟南知府丁謂濟陪著回到巡撫衙門閒談,門客通報說龍謙鎮守使求見,但周馥推說身子乏了,不見。

態度是很明確了,丁謂濟立即判斷出。周馥一定聽說了沂州圍城逼迫之事,要給這個攪動山東不安的響馬將軍一個下馬威。

果然。等隨從出去,周馥對諸位高官說,“老夫最見不得武將擁兵自重。自恃有太后的恩寵便無法無天,在老夫這裡是走不通的!”

丁謂濟等人唯唯而已,但心裡亦覺暢快。

第二天周馥正式開始打理巡撫公務,沒想到自己剛到簽押房,朝廷竟然追過來一道關於魯南兩州的特別旨意,這使得他臨時決定召見那位在周馥看來非常之飛揚跋扈的年輕人。

周馥對於朝廷的任命是滿意的。輾轉官場三十餘年。終於修成正果,成爲了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虛歲已經六十五歲的周馥自認這是他試圖的最後一站了,又值朝廷痛定思痛,大辦新政的決定頗令周馥興奮,決心一展胸中抱負,好好幹他一場。更因爲袁世凱申請興辦的山東大學堂已經定址於濼源書院,並且確定由自己最爲欣賞的兒子周學熙出任山東大學堂總辦。一家人可以團聚於濟南了。

任命武備學堂出身的新軍將領馮國璋充任山東提督並不令周馥意外。但朝廷特意下令在魯南搞出這一出卻令他不快。這不是一省兩制嗎?

關於龍謙,周馥心情極爲複雜。此人的名頭,周馥早就聽說了,西沽大捷是去歲戰爭中的唯一亮點,龍謙護衛兩宮西狩太原蒙獲太后青睞也成爲了一段官場傳奇。而李鴻章在北京的最後日子裡,不止一次跟周馥談起了那個因痛毆德國軍官被他“趕走”的年輕將軍。李鴻章將列強提出的賠款從洋人開始提出的九億兩一路降到四億五千萬最終到三億兩。最大的本錢就是手裡的數百洋兵俘虜,特別是那位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如果沒有西沽大捷,談判結果會有很大的不同。

周馥對於龍謙的反感來自其最欣賞的兒子周學熙。周學熙算是袁世凱的人,去年從開平礦務局總辦任上調山東候補的周學熙入了袁世凱幕府,深得袁世凱賞識。春節時周學熙去北京陪周馥過年。說起了龍謙與袁世凱的恩怨是非,引起了周馥的興趣。那時周馥還談不上對龍謙反感。導致周馥情緒變化的在於今春龍謙折返山東後的所作所爲。周學熙在給他的信中詳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就算你是朝廷直轄的將領,畢竟你在山東的地面上,不僅不去濟南拜見撫臺,而且竟敢兵圍沂州,逼迫友軍,說的輕點是飛揚跋扈,說重了就是反骨未除!當時周學熙正在忙著籌建山東大學堂,雄才大略的袁世凱在朝廷新政信號剛發出,便上書朝廷興辦山東大學堂,推薦周學熙出任山東大學堂總辦。周學熙的信中,自然站在袁世凱的立場上對龍謙痛加鞭笞。而朝廷對周馥的任命下來後,周學熙馬上來信,介紹了山東政局,特別指明瞭如果降伏不住龍謙,父親大人治理山東的雄心就是畫餅。

最關鍵的,是袁世凱對周馥講了龍謙的情況。當時是在保定,袁世凱熱情地介紹了山東的政情民情,以及他已經展開的一些舉措。講到魯南時,袁世凱很是嘆氣了一番,“非是袁某不容於他,實在是仗著太后的恩寵驕橫跋扈,老大人此番主政山東,一定要提防此人。”

袁世凱是周馥認爲在李鴻章張之洞之後晚一輩中最出類拔萃的人才,治軍理政都令周馥佩服。當然,周馥並未與袁世凱共過事,印象更多地來自於李鴻章與他的談話以及兒子周學熙信件中的觀點。這個兒子是個有才的,他很清楚,周家能否將官運延續到下一代,全看這個兒子了。學熙既然如此推崇袁慰亭,不能不打動周馥。

本來周馥到山東是應當陛辭太后與皇上的,但這次極爲特殊,榮祿匆匆卸任直隸總督,袁世凱火急接任,朝廷火速公佈了對他的任命,竟然來不及陛辭便匆匆來山東接印了。竟然沒有機會當面向太后講述自己對魯南軍事政局的看法。本來他想當面對太后說,既然朝廷讓我主政山東,山東駐軍必須服從巡撫衙門的轄制,絕不能出現割據一方的“響馬”!但這個話竟然沒有機會當面對太后講出來﹍﹍

所以,便由了周馥初到濟南對龍謙的冷遇。

沒想到這廝神通廣大。竟然得到了朝廷如此青睞,以至於專旨指明魯南兩州的賦稅不必上繳。全部用來養兵。而且,還要省裡每年支付其五十萬兩白銀的軍費!不僅如此,旨意中還講明瞭,沂州兗州推行新政大辦工商可以先行一步,省裡應予支持。

周馥不得不面對龍謙了。他需要當面跟龍謙談一談。

在等龍謙消息的時候,周馥閉目沉思著朝廷這道旨意的含義。無疑,太后是信任龍謙的,對他手下曾擊敗洋人的軍隊寄予了無限的希望。

以沂州兗州兩州之力養七千新軍。周馥認爲很難。在直隸當藩司時,周馥對新軍軍費做過研究,認爲舉直隸全省之力,最多也就養三協兵,這已是極限了。僅靠山東最爲貧瘠的兩州去養一協新軍,簡直就是兒戲。就算省裡每年撥付五十萬兩銀子怕是也做不到。至於大力興辦工商,周馥更加不看好魯南。辦企業興洋務豈是那麼容易的?以李文忠公如此大才尚且如此結果。朝廷依靠龍謙在魯南就能搞出名堂?

周馥將思緒轉到了唐紹儀和吳永身上,吳永因爲腿上有傷未曾來濟南,但周馥是認識吳永的,才具一般,但是自己人,都是李鴻章淮系的人馬。憑著救駕之功從知縣直升知府。據說與龍謙私交不錯。而唐紹儀則算是袁世凱的人,昨天在酒席上與自己同桌,談吐不俗。當初招安龍謙所部並充當了龍謙勤王的監軍,據說兩人的關係也不錯。

牽制龍謙還需著落於唐、吳兩人之上。周馥想,龍謙在魯南練兵可以。但絕不能令其參與政事!何況一介武夫,懂什麼治理地方?

龍謙此刻正在曲水亭街一家客棧裡與江雲談話。屋子裡還有一個張蒙。此人是江雲遴選的濟南站站長,在鄭家莊接受了一個月的培訓後,張蒙提前來到了濟南。在曲水亭街買了一處院子作爲情報站的落腳處。張蒙就是當初誤闖蒙山差點被範德平槍斃的那個小商人,後來幫蒙山軍以經商爲名在曹州建立了第一個駐外情報站,再後來與其子張小柱一同加入了蒙山軍,成爲了情報處的正式成員。曹州站兩年來運作很好,這次江雲調其來濟南組建濟南站,足見其對張蒙的信任。而曹州站則交給了他的兒子主持。

這次來濟南他只帶了江雲和十二個精銳的衛兵,包下了客棧的一個小院。客棧也是張蒙選的。

“你辦你的事吧,不要急,充分調研後再做決定。但以後不要再來這個院子了。”龍謙交代了張蒙建立濟南站的注意事項,當然還是以經商爲名。

“是,司令你多保重。”張蒙沒有行軍禮,卻對龍謙鞠躬退出。

“司令,看樣子老東西對咱們很不友好啊。”江雲聽了龍謙昨日的遭遇,猶自憤憤不平。

“這是肯定的。第一他們永遠不會將我當作自己人。第二還是我們的力量太弱,不過沒有關係。我來了,該表示的都表示了,就可以了。”龍謙目光閃爍,似乎在想著什麼。

“一幫混蛋!將來看我怎麼一個個捏死他們!”

“心態放平些!比起咱們原先的境地,現在不知好了多少倍!以後還會遇到無數敵視咱們的官僚,光生氣有什麼用?特別是你,一定要學會滿清官吏們的思維方法和習慣才行。”

“是。原來怎麼就沒有聽說過這個周馥呢?”

“我也沒有呀。那麼多的官員,怎麼能記得住?沒關係,反正咱們已經佔了兩州,要辦的事情多如牛毛。最多這個周巡撫不支持咱們就是,也沒啥了不起的。”

倆人正說著話,一名衛士進來報告,“唐知府找來了,見不見?”

“快請。江雲你去吧,回去就不要跟我一起走了。我還想見一見馮國璋再回。”龍謙揮退江雲,急忙迎出屋子,見唐紹儀領著一個高視闊步的中年人進了院子。

“退思,你讓我好找!不過這兒真不錯,很雅靜。”唐紹儀拱手行禮,“這位是撫臺大人身邊的白先生﹍﹍”

“撫臺大人有請,這就跟我去吧。”姓白的中年人隨意拱拱手,殊無敬意。

“哦,幸會。原來是白先生。”龍謙還了一禮,“不知周撫臺召龍某有何事?”

姓白的繃著臉,“這就不是白某所知了。請吧,撫臺大人等著呢。”剛纔實在不知龍謙住到了哪裡,情急之下找到了住在丁謂濟知府衙門的唐紹儀,纔算找到了龍謙。

“好吧,稍等,容龍某換身衣服。”龍謙回去,換了一身便裝,再次出來時,找了個機會,將一張銀票塞到了姓白的手中,頓時態度就轉變了,“便委屈龍將軍坐白某的車吧,不遠,馬上就到。”姓白的臉上總算有了笑意。

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8節 連樹鵬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2節 北京二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6節 袁世凱第27節 招商會三第17節 新兵連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9節 視察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6節 許家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17節 規勸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13節 俄國戰略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7節 新軍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25節 計劃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14節 文尼察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6節 隨營軍校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0節 這一仗四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10節 生意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8節 北京八第2節 南滿支隊2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4節 破莊四第2節 春節一第23節 貪腐案二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6節 家事國事第36節 風起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3節 吳永第35節 沂州三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3節 橡膠危機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0節 秋瑾一第12節 預備役第2節 破莊二第32節 情報處二第11節 回國二第28節 拖刀計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18節 新華源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8節 天津二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4節 周毅二第5節 南京二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36節 大勢五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6節 就職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8節 許思二第28節 招商會四第9節 兗州行三第36節 風起二第15節 張作相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4節 起因第11節 回國二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3節 喀山二第12節 進京二第18節 末日五
第38節 初會陳超六第8節 連樹鵬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2節 北京二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6節 袁世凱第27節 招商會三第17節 新兵連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9節 視察第4章 開國第一戰第一節唐努烏梁海一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6節 許家第2章 立憲風雲第一節次子出生第17節 規勸第7節 肘腋之變三第32節 大衛要求入夥第4節 普洛耶什蒂一第13節 俄國戰略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7節 新軍第6節 肘腋之變二第12節 整編前後二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25節 計劃第8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三第14節 文尼察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22節 袁世凱的心事一第23節 整編前後十三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6節 隨營軍校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0節 這一仗四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10節 生意第4章 山東第一節自治委員會第18節 北京八第2節 南滿支隊2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1節 江雲的愛情三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4節 破莊四第2節 春節一第23節 貪腐案二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6節 家事國事第36節 風起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2節 西沽之戰一第3節 吳永第35節 沂州三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35節 社會調查第13節 橡膠危機第23節 趙舒翹的悲哀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20節 秋瑾一第12節 預備役第2節 破莊二第32節 情報處二第11節 回國二第28節 拖刀計第8節 羅馬尼亞攻略三第23節 伙食問題第23節 袁世凱的心事二第18節 新華源第32節 文尼察戰役之收尾第8節 天津二第23節 王明遠的決定第4節 周毅二第5節 南京二第6節 羅馬尼亞攻略一第36節 大勢五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6節 就職第13節 德軍的計劃第8節 許思二第28節 招商會四第9節 兗州行三第36節 風起二第15節 張作相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4節 起因第11節 回國二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3節 喀山二第12節 進京二第18節 末日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普格县| 广平县| 永安市| 邯郸市| 高要市| 阜宁县| 黔西| 依安县| 梧州市| 长治市| 抚州市| 平湖市| 揭西县| 莱州市| 鄄城县| 泉州市| 晋中市| 雷山县| 健康| 彰化县| 富平县| 青冈县| 定结县| 平顶山市| 山阳县| 黎川县| 江都市| 丹江口市| 大足县| 河北省| 蚌埠市| 南充市| 施秉县| 临安市| 三门峡市| 长丰县| 馆陶县| 比如县| 保亭|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