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節 初會陳超六

離開書房,到東廂的餐廳用飯。東廂兩間屋子,靠北的一間做了餐廳,靠南的一間是廚房,一道門將兩間屋子貫通。餐廳不大,當間擺了一張方桌和四把椅子,桌上鋪著白布,幾盤冷菜和酒壺酒杯已經安置妥當。

龍謙見兩個半大的孩子正站著掛著灰色布簾的門口,正是陳超的一對子女,“來,咱們一塊兒吃飯。”那小陳志倚在門邊,腦門頂剃得精光,烏溜溜的眼睛看著走進來的龍謙和江雲。

龍謙覺得小陳志剃髮蓄辮的樣子甚爲可笑,便對孩子做了個鬼臉。

江云爲了偵察方便,一直未曾剃髮,但他這次是戴了假髮出山的,假髮的材料不缺,手藝嘛,只能依賴那七個女兵了。

陳志被龍謙逗的噗嗤一笑。陳超卻沒有看到龍謙對兒子擠眉弄眼,“正是小女和犬子。這邊哪有他們的地方?龍先生,請上座。”

龍謙恢復了一本正經,“陳先生有所不知。我遊歷海外,感觸最大的還不是泰西諸強科技之昌明,而是對婦孺之尊重。越是士紳,越是尊重婦女,善待兒童。我覺得這纔是君子所爲呢。陳先生且聽我一回,就讓孩子們一同用餐吧。”

陳超本來就溺愛子女,平日在家,都是五口人一起就餐的,既然龍謙如此要求,“那好吧,小志可要懂事些,莫讓叔叔笑話你不懂禮貌。”

“什麼禮貌不禮貌的,孩子正在頑皮的年齡,天真爛漫無拘無束纔是他的本性,教育孩子,萬萬不可失了其本性。”龍謙說著,招手對小陳志說,“到叔叔這邊來坐。”

小孩子都一樣,誰誇獎縱容他,他便覺得誰好,此刻見龍謙叫他過去,也不認生,徑直走過去坐在龍謙旁邊的凳子上。

“喔,小志倒是與你有緣,哈哈,平時這孩子開始很害羞的。”陳超親自爲龍謙斟上酒,“龍先生,這是自家釀的高粱,勁道是夠了,不知喝不喝得慣。請!”

“請,”龍謙也搞不準該不該邀請陳超的夫人入席,端起酒杯與陳超一碰,一飲而盡。

果然,入口辛辣之極,估計度數不下六十度,“好厲害,好勁道。”龍謙暫讚道。

“哈哈,吃菜,吃菜。”陳超用筷子點著菜餚說。

“很高興,沒想到在這兒認識一個好朋友,”龍謙夾了一筷炒雞蛋放在嘴裡,很久沒有吃過炒雞蛋了,那種熟悉親切的味道差點讓他咬了舌頭,“嫂夫人好手藝。”

“哈哈,都是家常菜,哪裡談得上手藝。龍先生是見過世面的,希望能吃得下。”

“哈哈,世間美味,莫過於家常便飯。陳莊主,您年長於我,若是將龍某當做朋友,就不要再叫什麼先生了,直呼龍謙即可。”龍謙正色道,“非是我虛言,直覺我們以後會成爲好朋友的,我敬莊主一杯。”

“甚好,我也是這樣想。”陳超喜道,“我就叫你表字了,退思,你也別莊主莊主地喊了,直呼我名字便可。這幾日便住在寒舍,我們秉燭夜談,不亦快乎?”

“這卻難。小弟與人相約,要在後日趕至沂州。山道崎嶇,不敢再延誤了。待彼間事了,一定回來拜訪陳兄。”

“何事如此急迫?住一宿無妨,明日我贈你兩匹馬,一日儘可趕至沂州了。”陳超捨不得放龍謙離開。

“陳兄美意,小弟心領了。先父在沂州有個世交,早已寄信於他,卻不好失信,小弟既然答應陳兄,兄長這陳家崖,是一定要回來的。”

“既然如此,那就一言爲定。唔。怠慢這位小兄弟了,爲何不飲,是嫌酒水過於粗劣嗎?”陳超看著江雲。

“那倒不是。”龍謙哈哈一笑,“他從不飲酒,陳兄就不要爲難他了。”

陳超點點頭,他也不在意江雲,再爲龍謙斟上酒,“一直有疑問在胸,既然那美國如此富庶文明,先生又爲何回國呢?”

“或許陳先生不信。梁園雖好,卻非久留之地。那美利堅國雖然富裕,政治上也頗有些新氣象。但彼國歧視華人已久,華人在彼國,只能從事賤役,上學、經商都難,從政就更不用想了。其實不止是歧視華人,對黑人的壓迫更重。五十年前,黑人都是奴隸,毫無人生自由,主人將其當作牲畜一般看待。因爲黑人的問題,彼國曾打了一場歷經四年,死傷慘重的內戰。他們叫做南北戰爭。雖然主張解放黑奴的北方獲勝,卻將一個英明的總統在戰爭結束的第二年便刺殺了。華人在彼國,即使混得再好,在他們眼中仍是異種。而我這黃皮膚、黑眼珠卻是永遠也變不成白皮膚藍眼珠。所以,想通之後便回國了,本想著以所學一點知識效力祖國,但方經遊歷,感到國內局勢也非我在美國所想象。唉,不說也罷。”

“你我一見如故,有什麼讓你難言的呢?”

“陳先生,我是先到鄭家莊的,誰知在莊前遇到讓我吃驚的一幕,有個村民模樣的人被枷在寨門前示衆,看其樣子,已經是半條命了。我上前問了幾句,莊丁差點連我也抓起來。鄭家莊是你近鄰,這般作爲,卻是爲何?”

“此事一言難盡。那是鄭家的佃戶,莊主鄭經要加租,二人便發生爭執,”陳超嘆了口氣,“爲此我專門去找那鄭莊主求情,人已經放了。”

“都是鄉親,何以如此呢?欠債還錢乃天經地義,但國有國法,送官便是,又豈能私設刑堂?”龍謙看著陳超的眼睛,“何況,去歲山東大旱,收成減少定是事實,怎麼能加租呢?那鄭莊主就不念鄉親之誼嗎?”

“鄭經可不是俺叔,租子說免就免了……”聲音從廚房傳來,還是、那個大辮子陳淑,“俺叔曾勸過他,可是人家仗著兒子當官在外,又養著一支兵,神氣的很,反而責備俺叔壞了規矩。”

“淑兒!”陳超似乎對這個侄女也無可奈何,“大人的事,你少摻合,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

“叔,俺說的都是真的嘛。你瞧著,遲早非得鬧出人命不可!”

“何至於此!都是鄉親,俗話說,‘親不親,故鄉人’,我在海外,見到一個從母國來的都倍感親切……”龍謙嘆氣。

“何嘗不是?生計艱難,更需扶危濟困。白魏和鄭家莊是這昌湖附近的兩個大村鎮,俺這陳家崖比起人家來就差的多了,因爲往南百餘里就是抱犢崮,所以大家聯莊自保,以防強人,但是給鄉親們就增加負擔了,鄭經加租,也是爲此……”

“哦,難怪我見鄭家莊莊丁,像是受過正規訓練一般……這聯莊自保,效果一定是不錯的了?”

“是,鄭經手下有五百人馬,好幾百條槍。還僱了教頭訓練。也是因爲吃過抱犢崮的虧,沒有法子。當初白魏鎮就被抱犢崮打下來過,全鎮被洗劫一空,還死了幾十口人。鄭經雖然霸道強橫,但他提出的這聯莊自保還是對的。說起來,陳家崖還是沾了聯莊自保的光。可是這世道……”

“剿匪安民,本是官府的職責,卻要逼著各莊買槍練兵。在濟南時,便聽過抱犢崮之名,那裡究竟是怎麼回事?既有土匪,州府不管嗎?”

“我小時候,母親便拿了抱犢崮的強人嚇唬我。這一帶,幾乎都遭過抱犢崮的害。彼處山高林密,世代便是響馬出沒的所在,乾隆年間,官兵曾打下過抱犢崮,但官軍一走,又成匪巢了。後來洪楊亂起,朝廷哪裡還顧得上幾股佔山爲王的響馬?每年的剿匪捐倒是收的挺勤,說是用來維持巡防營的開支,可是,就巡防營的那些鴉片鬼,哪裡敢上抱犢崮喲……”

“聽陳先生口氣,大家聯莊自保後,曾和抱犢崮見過仗?”

“是,三年前他們來打過一次鄭家莊。大概鄭經老莊主的名聲傳到了山寨了,也可能是聽說鄭家莊新得了幾百支洋槍,上千號響馬圍了鄭家莊一天,死了好多人,打不開寨子,還被白魏和敝莊聯手伏擊,最後敗走了。從此之後,再無人敢覬覦鄭家莊,因爲有聯莊自保的協議,俺陳家崖也算沾了光……”

“唔,想不到鄉野亂成這樣!除掉抱犢崮,附近還有土匪嗎?”

“往東北百里外的蒙山也曾有一大股,但是被官軍剿滅了。”

“陳先生如何得知?”龍謙吃驚道。要知道這個時代的消息傳播非常慢,往往百里外的世界就完全陌生了。

“這也是沾了鄭經的光。其次子在巡撫大人的新軍中做幕僚,來信稟告其父的。不過,最近鄭經也不知從哪裡得到消息,說蒙山仍有強寇盤踞,鄭經爲此建議將三莊的莊丁合併訓練,那不過是他另有打算而已。”陳超放下筷子,“此事不說也罷,你剛纔講世道,這世道真是﹍﹍”說著長長嘆了口氣。

龍謙面無表情。他此次帶江雲親自出山偵察,目標便是鄭家莊。這是他在蒙山寨與幾個主要軍官反覆計議確定的方向。山寨糧食即將告罄,銀子也花掉一大半,必須行動了。本來還有一些科目,比如爆破訓練尚未完成,但形勢逼人,只能提前行動了。

本來應該帶程二虎來的,但恐被鄉人認出,故而只帶了江雲。這幾天他與江雲將鄭家莊,白魏鎮與陳家崖轉了個遍,陳家崖是最後來的,沒想到遇到好客的陳超。他本就希望獲得三莊武力的內幕,有心算無心,酒席間一番深談,有關鄭家莊、白魏鎮與陳家崖的武備情況被他套出個七七八八。

“龍賢弟,你說,咱們中華,也能與美國一般富裕安康嗎?”陳超量淺,一壺酒見底,已經微有醉意。

“當然。我中華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歷經劫難,總能浴火重生,蓋因數千年的文明底蘊擱在那兒。世道澆漓,總要有人來改變。請陳兄放心,將來會好的,會比那些氣勢逼人的列強更好些。”龍謙端起酒杯,“今日有幸結識兄長,希望他日再相見。”

飯後,龍謙與江雲謝絕陳超的再三挽留,告辭陳超,返回蒙山。陳超執意借了龍謙兩匹馬,鞍韂齊備,馬匹可是個稀罕物,足見這位陳莊主有古風,騎馬離開陳家崖許久,回首望去,見陳超依舊佇立於寨門,只是人影變得極小。

第10節 回國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1節 變化七第6節 戰與撤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25節 計劃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節 初戰一第10節 回國第3節 重逢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1節 進京一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7節 孫娟們二第9節 天津三第2節 袁克定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1節 大衛,叛逃第12節 蔡元培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37節 大勢六第2節 繼位爲誰第33節 出征三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8節 膠縣之敗第6節 許家第10節 民黨第3節 周毅一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6節 沂州軍議第2節 抉擇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15節 突圍二第10節 天津四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11節 封國柱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12節 政治版第2節 抉擇第9節 實力對比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23節 伙食問題第10節 天津四第7節 破莊七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節 國會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節 陛辭第7節 要價第2節 汀泗一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33節 出征三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8節 日本第2節 軍銜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3節 吳永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15節 末日二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3節 變化九第24節 風箏第5節 南京二第13節 北京三第6節 沂州軍議第3節 和平堡壘第39節 大勢八第11節 進京一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2節 繼位爲誰第30節 情報處一第11節 特種作戰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22節 義軍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
第10節 回國第16節 陳豪的使命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21節 曹錕的報告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31節 變化七第6節 戰與撤第31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二第25節 計劃第16節 推廣村民自治的深意第2節 初戰一第10節 回國第3節 重逢第16節 新局面四第11節 進京一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7節 孫娟們二第9節 天津三第2節 袁克定第25節 寧時俊二第11節 大衛,叛逃第12節 蔡元培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32節 洪粵誠一第2章 一戰成名天下知第一節方向第37節 大勢六第2節 繼位爲誰第33節 出征三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8節 膠縣之敗第6節 許家第10節 民黨第3節 周毅一第32節 洪粵誠一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6節 沂州軍議第2節 抉擇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15節 突圍二第10節 天津四第14節 俄國戰略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11節 封國柱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第3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一第12節 政治版第2節 抉擇第9節 實力對比第29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六第38節 廣州及鎮南關之變二第23節 伙食問題第10節 天津四第7節 破莊七第4節 唐努烏梁海四第2節 國會二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2節 陛辭第7節 要價第2節 汀泗一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7節 羅馬尼亞攻略二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2章 青島第一節要塞一第33節 出征三第6節 中國成了香餑餑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21節 沂州遇伏一第8節 日本第2節 軍銜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14節 袁世凱出山及北洋軍事計劃第3節 吳永第15節 再戰李純四第15節 末日二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12節 再會陳超二第33節 變化九第24節 風箏第5節 南京二第13節 北京三第6節 沂州軍議第3節 和平堡壘第39節 大勢八第11節 進京一第11節 彰德秋操七第2節 繼位爲誰第30節 情報處一第11節 特種作戰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4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二第22節 義軍第5節 家事國事天下事三第24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一第7節 羅姆內戰役一第27節 德州的最後一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雷州市| 宁河县| 寿光市| 麟游县| 青神县| 鲁山县| 五指山市| 景宁| 崇文区| 白水县| 龙里县| 鲁山县| 京山县| 松溪县| 德化县| 怀仁县| 罗甸县| 平安县| 连山| 太原市| 会同县| 临洮县| 正安县| 长丰县| 巴林左旗| 利辛县| 易门县| 长沙市| 蒙山县| 庆城县| 达尔| 都兰县| 汶川县| 恭城| 波密县| 广丰县| 榆林市| 上饶市| 武陟县| 西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