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節 整編前後十一

第二天,龍謙帶寧時俊去巡撫衙門拜會周馥,陳超則去了城北的山東機器局,去拜會總辦徐建寅。.

有關山東機器局及徐建寅的情況,龍謙跟情報處提供的資料並不多,只知道他是江蘇無錫人,青年時期曾跟隨其父徐壽在曾國藩創辦的安慶軍械所任職,後來轉戰南北,在金陵製造局,天津機器局都幹過,算是這個時代屈指可數的軍工專家。特別是在化工方面,大概受其父徐壽的影響,造詣尤深。曾受李鴻章之委託,以其父在金陵探索出的製造工藝,在天津機器局造出了鏹水(硫酸),解決了鏹水依賴進口的窘境。要知道,硫酸及硝酸是現代火炸藥的主要原料,以前都是依賴進口,既費錢又費事,十分的被動。徐氏父子根據其學識,摸索出了製造工藝,對於基礎工業極爲落後的中國,可謂功莫大焉。

徐建寅一生最大的成就在山東機器局。其三十歲時,應其時山東巡撫丁寶楨之邀,創辦了現在的山東機器局。值得稱道的是,其創辦山東機器局沒有聘用一個洋人,全部是用的中國人。雖然徐建寅在山東創建山東機器局只有四年多時間,但縱觀其六十歲的生涯,創辦山東機器局應當是其一生成就的高峰。所以,周馥以山東機器局相招,立即打動了在漢陽的徐建寅,第二次來到濟南打理他曾付出巨大心血的山東機器局。

陳超並不知道徐建寅四年前被張之洞請到了湖北督辦全省營務,差點死在山東。其時恰逢庚子國難,列強禁止了無煙火藥對中國的出口,張之洞便請徐建寅幫助漢陽兵工廠研製無煙火藥,徐建寅以極大的熱情主持其事,但次年出了一次重大事故,火藥發生了爆炸,現場死了十幾個工人,當時在現場主導其事的徐建寅因爲去廁所離開工房而逃過一大劫,但剛走到工房門口的他還是受了傷,後背嚴重灼傷,將息了數月方好。今年夏天,徐建寅應周馥之邀返回了山東,重新就任山東機器局總辦。

徐建寅今年整六十歲。三年前的那場事故似乎摧毀了他的健康,精力也變得差了。這幾年不在山東,只是聽說了魯南突然冒出了兩個以生產民用產品爲主的實業集團,其產品銷到了武漢三鎮,來自山東的轎馬車和式樣新奇的女式服裝成爲了風氣已開的武漢三鎮官紳的最愛。

服裝不甚關心,但魯南竟然能生產如此精美的轎馬車引起了徐建寅的興趣。出於本能,徐建寅開始關注魯南的實業,仔細瞭解,方知華源和中興的核心竟然不是那些討好富紳的新奇玩意兒,而是鋼鐵和煤炭。這可是重工業的基礎啊。兗州有煤,沂州有鐵他是知道的,但短短兩年魯南竟然修築了鐵道連接了大運河,竟然煉出了鋼,造出了火炸藥,甚至製出了數種西藥!這就令徐建寅刮目相看了。於是他託張之洞收集有關魯南實業的所有資料,開始研究這兩個突然冒出來的實業集團,資料越多,他越吃驚。由於華源和中興的神奇出現,曾經引以爲傲的山東機器局黯然失色了。兩個巨大的問號橫亙在徐建寅心頭,興建如此規模的實業集團,資金從哪兒來?它們與主持魯南軍事的盛勝軍右翼統領龍謙有何關聯?這一切似乎都是在威勝軍右翼進佔魯南才發生的啊。

庚子國難中與恩銘一同逃出京師的在漢陽兵工廠做事的張之洞的妻侄王崇烈常來探視徐建寅。解釋了他的部分疑惑,主要是龍謙的發跡。就是因爲龍謙率領的山東勤王軍救駕有功,才屢獲升遷,其部被擴編爲兵部直轄的威勝軍右翼。王崇烈曾見過龍謙,畢竟那次死裡逃生的慘痛經歷留給他太深的記憶了,父母均死於庚子國難,隨後他一直託庇於姑父,談起當初在京城西郊與龍謙的會面,宛如昨曰。王崇烈對徐建寅說,魯南實業一定與龍謙有著直接的關係無疑了,儘管我們只說了那麼幾句話,但我肯定,那是個不一般的人,絕對不是一個魯莽無知的武將。

龍謙是不是與一般的武將不同,徐建寅並不掛在心上。他再次回到山東,接管了他一手創建的山東機器局,去發現情況很不樂觀,機器局雖然已創建二十餘年,產品及規模卻沒有什麼發展,差不多依舊是他當初的規制。表面上看,限制了發展的原因主要因爲資金短缺,實際上,後任的幾任總辦缺少魄力,另外,官府的支持也不夠。

機器局的一部分骨幹是他當初從金陵製造局帶來的,老上司重新主持機器局業務,這些人很高興,表示您老人家回來,機器局就有前途了。徐建寅不愛聽這個,而是向他們瞭解魯南兩大實業集團的發展奧秘。這是他最關心的事。

這些人說,魯南飛速發展,主要是省裡大力支持之故。據說主持魯南軍事的龍鎮守使與周撫臺交情莫逆,撫臺大人甚至將其子周學熙從山東大學堂總辦的位子上拿下來,將其送至魯南。如今週二公子已是華源實業的總裁了。咱們機器局在山東,可不比當初丁大人當撫臺的風光啦。

這就是說,機器局發展受限制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領導人無能,二是官府支持不夠。

官府缺銀子是事實。光緒登基那會兒,朝廷財政可比現在要寬裕的多。至少不需要每月向列強支付戰敗賠款嘛。甲午、庚子兩場戰爭,耗盡了國朝的元氣。特別是經過庚子國難,朝廷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財政更加困難了,有限的資金主要用於編練新軍了,地方興辦實業,只能得到朝廷政策上的支持,幾乎得不到實際的助力。便是如張之洞,也是自籌資金,支持他在漢陽的局面。

徐建寅認爲,機器局要振興,必須得到山東省的大力支持。省裡不掏銀子,機器局就難辦了。於是徐建寅向周馥遞交了振興機器局的專門報告,列明瞭機器局的一攬子計劃,要求省裡每月撥付二十萬兩銀子用於購置設備及招攬培訓人才,以便擴大現有產品的產量,兩年後,機器局當可以取得盈虧平衡,不再需要省裡貼補銀子而是可以向省裡上繳利潤了。另外,徐建寅還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要求,那就是請巡撫衙門下一道命令,讓山東駐軍,不管是北洋新軍第五鎮還是巡防營,凡是在山東地面上的官軍,所需的子彈火藥,全部向機器局訂購,不再購自外國。山東駐軍彈藥能夠自給,將爲機器局打出招牌,如果近在咫尺的北洋新軍有一半部隊採購機器局的子彈和火藥,機器局馬上就能盈利。

這兩個要求提出來,巡撫周馥卻很爲難,表示愛莫能助。省裡每年撥付240萬兩銀子肯定做不到。部隊彈藥採購機器局的產品是好事,但巡撫衙門卻不能直接下令。且不說第五鎮是中央直轄的新式陸軍,省裡沒有指揮權,就是各地防營,也需要跟提督龍大人打招呼。

周馥的態度令徐建寅失望,感到被周馥耍了。心說,你這麼個態度,幹嘛將我從漢陽召回呢?徐建寅便提到魯南實業,認爲省裡不應該將資金全部投入魯南,畢竟那邊是山區,發展前景遠不如平原地區。要發展山東經濟,應當佈局濟南、青州、萊州三府,而不是魯南。周馥回答說,魯南實業的興建,完全是地方自籌,省裡幾乎沒有向魯南投一分錢。既然魯南可以做到資金自籌,機器局爲何不能學一學魯南?

省府竟然沒有向魯南投一兩銀子?徐建寅根本不信。怎麼會呢?據我所知,魯南兩大實業集團,其資金投入是千萬兩的規模了,他們如何籌措到如此海量的資金?

周馥微笑著說,這就是他們的本事了。據本官所知,資金來源大致有三個渠道,第一是票號的投入,崛起於庚子年的晉源票號是山西人所辦,其當家人與龍謙將軍有舊,大筆的銀子投了進去,換取了魯南實業的股份;其二是外國資金的投入,比如美國人就投資不少,但不控股,算是小股東。其三是個人入股,魯南士紳,幾乎都將投資實業視爲美事。好在兩大實業公司自組建以來,沒有辜負股東們的信任。

徐建寅是個技術型官員,若是研究攻關技術問題很有信心,但對於經營企業真的不算內行。聽了周馥的話,問道,撫臺大人,您的意思是要機器局出售股份以換取資金?不,決不能將機器局賣給個人,特別是洋人!

周馥捻鬚微笑,仲虎(徐建寅字)老弟,你的本心是好的,本官完全清楚。創建機器局,老弟實爲首功。但本官建議你去趟魯南,實地看一看魯南的局面。洋人的資金不好用,但控制得當,未嘗不是一條路子。魯南建西藥廠,若不是有美方的技術,哪裡會建起來?如今他們生產的阿司匹林等西藥,銷路好的了不得。他們生產的新式炸藥,也是來自洋人的技術啊。一些道理,本官也是看了魯南的實業興建才悟出來的。如今龍謙將軍帶兵在黃河沿岸抗洪,實在是沒空,不然,本官一定叫他爲你講解下興辦實業的妙法。

原來王崇烈說的不錯,那位因庚子勤王蒙太后青眼有加的年輕人真的是魯南實業背後的推手。

陳超前來拜訪的這天,徐建寅剛從天津返回濟南。聽說華源實業的老闆陳超拜會,當即親自迎出門。好啊,正想了解華源實業的運作秘籍呢,當家人便上門了。徐建寅很是熱情,與陳超置酒長談,聽陳超詳細介紹了華源的發展過程基股本運作方式,徐建寅深受啓發,極爲感佩。陳超提出的邀請他去魯南實地考察的邀請,他當即一口答應。而對陳超提出的聯手發展山東實業,以增國力的建議,徐建寅深表贊同。

只有向列強招商一事,徐建寅表示了自己的疑慮。

陳超來之前已經打定了主意,華源既然要來濟南發展,並且龍謙有謀劃山東機器局的打算,那麼在某些問題上,比如華源的發展史就沒必要對徐建寅隱瞞了。但與機器局進行合作的計劃,卻不要急著提,最好等徐建寅認識到了華源公司的實力後再說。但看到徐建寅的態度,便試探姓地提出了合作的要求,表示魯南實業和山東機器局各有優勢,應當建立充分的合作,避免惡姓競爭。

徐建寅竟然立表同意。

陳超自然不去將合作的細節,第一次見面,能談到這個地步已經非常令人滿意了。而且,如何合作,華源目前也沒有具體的方案。

談到最後,陳超拉出了龍謙,“徐大人,北洋新軍第五鎮統制官、山東提督龍謙就在濟南。魯南實業的興建,大多出自龍將軍之手。他曾親口對陳某講過對徐大人的仰慕之情。說當今之世,像徐大人這樣有眼光而務實的官員實在是鳳毛麟角。其實,龍謙將軍對列強有著極深的戒心,但又深知吾國在科學技術上的落後,不引入洋人的資金,特別是技術,一切全靠自己摸索,恐怕來不及。他主張以自力更生爲主,引進洋人技術和資金爲輔。特別是在關係國計民生的鋼鐵,軍火等領域,決不能受制於人。”

“好,提督大人有此見識,徐某放心了。陳先生,什麼時候爲吾牽個線?徐某想拜會下提督大人。”

“這個卻方便。我可以讓他來此。”陳超見徐建寅疑惑的眼神,“不瞞徐大人,龍謙是我侄女婿。”

“原來陳先生是提督大人長輩,失敬了。”徐建寅恍然大悟,重新見禮。

“不敢不敢,徐大人既是長官,更是前輩。將來振興山東實業,還要多多仰仗徐大人提點。”(。)

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6節 家事國事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5節 要塞五第9節 兗州行三第6節 彼得堡二第28節 階級第34節 大勢三第8節 國慶日一第7節 蔣繼英第18節 北洋第3節 重逢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9節 王士珍第16節 雜音第18節 北洋第40節 周馥二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6節 戰與撤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6節 風起二第23節 北京十三第33節 出征三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18節 榮軍農場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18節 新華源第7節 外交沙龍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5節 楊度第14節 楊士驤四第8節 人才第6節 等待第6節 戰與撤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25節 俘虜們二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2節 要塞二第2節 坦克第5節 事與願違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3節 龍口第27節 招商會三第17節 龍楊會第2節 懷來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節 春節一第7節 蔣繼英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8節 新華源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3節 干涉第10節 阻擊三第17節 王士珍一第32節 出征二第11節 封國柱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4節 要塞四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15節 平叛五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1節 北京十一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5節 白瑞庭第9節 別離第9節 國慶日二第11節 特種作戰第3節 動員第2節 分歧第14節 平叛四第17節 刺殺第6節 讓步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2節 預備役第12節 政治版第22節 擴軍第10節 戰後三第4節 監獄第11節 回國二第14節 北京四第6節 孫娟們一第4節 軍方第4節 鐵良發難第5節 狄文父子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
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43節 莫理循的報告第6節 家事國事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5節 要塞五第9節 兗州行三第6節 彼得堡二第28節 階級第34節 大勢三第8節 國慶日一第7節 蔣繼英第18節 北洋第3節 重逢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9節 王士珍第16節 雜音第18節 北洋第40節 周馥二第17節 東北局勢二第20節 德州之戰二第11節 繁雜的頭緒五第6節 戰與撤第30節 軍火採購第36節 風起二第23節 北京十三第33節 出征三第9節 不可能的重逢一第5節 周毅回來了第18節 榮軍農場第7節 初識方聲遠一第18節 新華源第7節 外交沙龍第21節 拉帕洛會議第5節 楊度第14節 楊士驤四第8節 人才第6節 等待第6節 戰與撤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25節 俘虜們二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2節 要塞二第2節 坦克第5節 事與願違第12節 危機與變局四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3節 龍口第27節 招商會三第17節 龍楊會第2節 懷來第2節 唐努烏梁海二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節 春節一第7節 蔣繼英第26節 林家橋戰役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18節 新華源第15節 王月蟬與鄭嬋二第3節 干涉第10節 阻擊三第17節 王士珍一第32節 出征二第11節 封國柱第5節 李純的進剿四第5章 整肅第一節文武第4節 要塞四第19節 德州之戰一第4章 再戰新軍第一節鄭家父子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15節 平叛五第24節 春節前二第21節 北京十一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5節 白瑞庭第9節 別離第9節 國慶日二第11節 特種作戰第3節 動員第2節 分歧第14節 平叛四第17節 刺殺第6節 讓步第17節 再戰李純六第12節 預備役第12節 政治版第22節 擴軍第10節 戰後三第4節 監獄第11節 回國二第14節 北京四第6節 孫娟們一第4節 軍方第4節 鐵良發難第5節 狄文父子第2章 小人物第一節鄭嬋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2節 王明遠的疑惑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湘乡市| 苗栗市| 四川省| 昔阳县| 南皮县| 凤冈县| 德格县| 鹤壁市| 昆山市| 吴堡县| 蓬莱市| SHOW| 安多县| 大安市| 旺苍县| 孝义市| 台山市| 通辽市| 福安市| 乌兰县| 青海省| 鞍山市| 东明县| 固阳县| 临颍县| 华坪县| 阿勒泰市| 盱眙县| 江西省| 肥西县| 郓城县| 淮安市| 胶南市| 宜州市| 黄梅县| 和政县| 丰原市| 阿坝县| 桑日县| 盐亭县| 枣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