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節 預備役

王明遠可以不大理會鄭嬋回來,但他不能不去看望陳超的妻女。何況,人家的院子還被自己的部隊佔用著。所以,王明遠在得知陳超家眷回來,立即趕去陳家崖探視。

陳超舉家遷入沂州,連陳三的遺屬和兒女也帶到了沂州,陳家在陳家崖最爲奢華的兩進院落便留給了王明遠的預備役部隊。當時預備役只是一個空架子,連軍官帶士兵尚不足一百人。但兩年過後,預備役部隊已經擁有一個滿編步兵營,兩個缺編步兵營,警衛連,炮兵連、騎兵通信連、工兵連、輜重連各一個,司令部建設也正規化了,和兩個正規標一樣,預備役司令部也成立了參謀科、後勤科、軍法監督科和醫院,總部還支援建立了一個小型修械所,可以簡單維修損壞的槍械。

預備役部隊執行的軍規條例完全與現役部隊相同,軍服也完全一樣。目前預備役部隊總兵力突破了三千人,散佈在以鄭家莊爲中心的廣大區域裡,費縣作爲蒙山軍最早佔領的縣城,目前駐紮了預備役部隊唯一的一個滿編步營。

預備役的兵員很特別,主要兵員來自於主力部隊的退役老兵。從1901年冬第一批約700名官兵退出主力部隊轉隸預備役,去年又有1300人從主力部隊退出來。這兩千餘人撐起了預備役部隊的骨架子。加上王明遠在費縣、鄒縣等地自行招收的新兵,於是有了如今的規模。至於裝備。雖然武器大部分來自主力部隊退下來的裝備,但從去年起,也撥付了大批新槍,嶄新的75炮和57炮各配備了兩門,加上原先的兩門老57山炮,組建了一個超編的炮連。訓練用的子彈和炮彈供應也是充足的,手榴彈研製成功,立即撥付了200枚供預備役部隊研究使用,摸索戰術。

王明遠估計,以退役老兵爲主的預備役一營的戰術水平。對抗兩個現役步兵標的任何一個營。都不會落下風。爲了證實自己的判斷,他曾提出讓自己的部隊參與主力的對抗演習,但未獲龍謙批準。預備役也搞演習,不過都是在內部搞的。而且以連級對抗爲主。不過。預備役的演習得到了總部的關心。一般都會派來督導組督導指導演習。主力部隊的指揮官們也會被派來觀摩,對演習提出自己的意見。

龍謙似乎有意將這支正在成長壯大的部隊藏起來了。藏是藏不住的,很多畢業於隨營軍校的軍官被分入預備役。主力部隊與預備役軍官間的調動也越來越常態化了。比如副司令熊勳就被調入一標當了營長。

根據蒙山軍的服役條例。步兵及輜重兵服役期限爲三年。特種軍種(炮、騎、工及醫護)的服役期限爲四年。特別優秀的士兵經本人申請,部隊批準,可以轉入士官行列。士官和軍官一樣,無退役期限。士官分初級士官和高級士官。初級士官與副連長待遇相同,高級士官又分兩級,一級比照營級,二級比照正連。但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士兵可以通過士官申請,這樣,大批的士兵在服役三到四年後便要離開部隊了。他們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轉入預備役,待遇與正規部隊完全一樣,也可以得到被提拔爲軍官和士官的機會。另一種則是徹底退役,在拿到一筆退伍安置費後,與部隊再無關係了。

這項規定從蒙山軍接管魯南兩州就開始了,兩年的試行,絕大多數退役士兵都捨不得離開軍隊。這樣,預備役也就有了穩定的兵員。而且,比正規部隊的更爲優秀。魯山、周毅、封國柱等與王明遠資歷差不多的“老人”曾開玩笑說,這樣搞下去,預備役纔是我軍的第一精銳!

無他,老兵多耳!

王明遠開始時存有的被龍謙閒置的感覺消失了,他和他的助手們幹得異常帶勁,決心爲龍司令打造一支“秘密”精銳。

之所以說秘密,是因爲預備役根本就不存在於威勝軍右翼的編制序列上。

等今年冬天,預備役將會在充實兩個不滿編步營後,再擴編一個步兵營。全軍總兵力將突破四千人。根據龍謙的命令,預備役直接招收新兵的工作已經停止了。龍謙也不再朝老根據地招收新兵,老根據地的青年更多地進入了華源及中興兩大實業集團中了。

王明遠跨入陳家的院門,“陳嫺,陳嫺,你回來也不吱一聲?”

“明遠哥啊,俺們不也是剛到?喔,你可是瘦了……”陳嫺一挑簾子出來,對王明遠笑道。

“你就別動手了!我安排人將屋子清掃出來。你娘呢?”除了陳超與尤氏的臥室因爲堆放著幾箱沒帶去沂州的雜物,沒有被部隊佔用,其餘的房間都被部隊徵用了,王明遠看到陳嫺身上沾著灰,“如果嫌他們礙事,我先讓他們搬出去!”

“別啦,礙什麼事呀?都是咱自己隊伍的兵,就讓他們住著吧。”尤氏聽到了王明遠的聲音,當初她很喜歡穩重厚道的王明遠,有過將陳嫺許配王明遠的念頭,但陳嫺卻喜歡上了英俊瀟灑的葉延冰……

“那也得讓他們搬出內院。”

“明遠啊,現在見你也不易啦。看上誰家姑娘啦沒有?如果是咱這十里八鄉的,讓嬸兒給你說媒去!”

“沒有沒有,不急。”王明遠笑著說。

“怎麼能不急呢?龍謙的幾個好兄弟,就剩你沒娶媳婦了!是不是當了司令眼界高了?俺跟你說,還是咱鄉下姑娘實在!城裡的那些女孩兒啊……”她掃了一眼陳嫺,嘆了口氣。

“陳嬸,這回回來呀,多住些日子!咱們根據地變化可大了,你得多看看。”王明遠岔開了這個話題。

“那倒是!木橋東面那塊空地蓋了那麼多的房子啊。都是你們蓋的?”

“是呀,都是部隊的軍營,也不能總是住在老鄉家裡嘛。”

“嗯嗯,俺也是惦記著家裡啊,要不也不會這麼費勁地折騰。”

“要麼這麼著吧,今晚去我司令部對付一晚。我讓人將屋子打掃乾淨,你們明天再搬回來住。”

“不用了,不用了。哪有回到家卻住在外面的道理?夏天,好辦。”

“那也成。飯就別做了,我讓人送來吧。”

這卻是個問題。別說米麪油鹽。連廚具都缺。更爲要命的是。他們的被褥都帶到了沂州。當時決定回來看看,竟未想到這點……

“你們先在院子裡歇歇。俺去安排下。”王明遠轉身出去了,安排人替母女倆清掃屋子,叫人通知後勤科將廚具、被褥及食料調料送來。

半個時辰後。當院子被暮靄徹底籠罩。王明遠帶著後勤科的人。將所有的生活用品都送來了,還有熱騰騰的飯菜。

“明遠哥,俺知道隊伍上的規矩。這些東西多少錢,你說個數。”

“見外了不是?部隊家屬來探親,都是免費招待的。這也是司令定的規矩。趕緊吃飯吧。他叫邱金貴,是個排長,就住在前院。有什麼事你就吩咐他。”王明遠一指身邊一個高個子軍官。

“啊,明遠你想的可真周到,啥都不缺了。不用你操心了。”

“那,陳嬸你趕緊吃飯,早些歇息。俺還有事處理,咱們明天見。”

王明遠回到鄭家大宅的司令部,他的住所就是當年龍謙所用的那間屋子,擺設都沒有變。他本想去鄰院探視下週毅的夫人,但覺得太晚了不方便,便打消了念頭。用過簡單的晚飯,王明遠繼續閱讀總部昨天送來的密件——關於東北局勢的分析報告,這份報告的內容就更加全面詳實了。

司令盯上了東北。這個肯定是確鑿無疑的了。情報處副處長田書榜那個東北佬被派回了老家他也知道,一定是展開前期的相關佈置。二標參謀長鄧清華與範德平的互換的調令也正式下達了。現任預備役副司令範德平將去第二標擔任參謀長。而鄧清華則接任預備役副司令,當自己的副手。鄧清華是蒙山軍最早的參謀人員,業務上很受龍謙的器重,爲什麼互換?在王明遠看來,龍謙有著大圖謀。

龍司令決定將預備役部隊調入東北嗎?

但司令爲何隔山打牛去圖謀東北?在王明遠看來,與其圖謀東北,還不如擴大蒙山軍在山東的佔領區。詳細比較過山東軍力對比,除卻蒙山軍,也就是馮國璋手裡的那點兵了,望大了算,最多不超過八個營,裝備尚不及蒙山軍,訓練就更比不上了。便是預備役部隊,士兵每個月的實彈射擊次數不低於四次,每次不少於20發。炮兵實彈射擊每個月至少一次!主力部隊據說更多。如果想搶佔山東,王明遠堅信,最多三個月,就可以徹底驅逐馮國璋,實現獨霸山東的目的。

但那是不可能的!跟了龍謙好幾年,王明遠大致明白了自己主公的盤算,那就是悄悄地積蓄力量,以待時機。司令絕不是忠於滿清朝廷的,這點王明遠心下雪亮。他自己很是盼著司令舉兵造反的那一天早些到來。他堅信,只要龍謙舉起反旗,蒙山軍將義無反顧地跟著司令大幹一場!蒙山軍的主要軍官中,幾乎沒有一個真正忠於朝廷的!

這個時機在哪兒?從今年春,蒙山軍總部編纂了一份油印的秘密內部通訊,名字叫《情報要覽》,是以情報處名義編纂的,不定期發給有閱讀權限的高級軍官們,要求閱後當著情報處人員的面銷燬。

《情報要覽》至今只發了六期。內容除了介紹朝廷新政措施,各地督撫變更,朝廷各地駐軍及裝備更新情況外,用一半的篇幅介紹了海外反清勢力的動態。藉著這份秘密資料,王明遠瞭解了海外以康有爲和梁啓超爲首的保皇黨和以孫文爲首的革命黨在政治主張上的區別。也獲知了孫文一派近年來在南方的舉事,廣州舉事,惠州舉事的大致過程。在王明遠看來,推翻滿清韃子,建立一個新王朝最終要靠戰力強悍的軍隊,像孫文的做法,再搞一百次也不會成功。不過,王明遠在獲悉孫文一派革命黨的壯舉後還是有幾分佩服之情,勇氣是足夠了,但不自量力。

最近一期的《情報要覽》是與鄧清華調令一起送達鄭家莊的,通篇都是介紹一張開辦於上海租界的《蘇報》的政治主張和幾位主筆的情況,鄒容、蔡元培、章炳麟這些人名也被王明遠所知曉。而案幾上這份厚達七十五頁的《東北軍政略述》更是詳細介紹了東北地界上清廷、日本和俄國的軍事政治力量和地理民情。搞出這樣一份資料,不知讓江雲那個賊頭賊腦的小子花了多少工夫。如果不是圖謀東北,幹嘛花這麼大的氣力?

放下報告,王明遠將思緒轉回了眼前的一件頭疼事上,那就是自治委員會的內部問題。(……)

第13節 大幕拉開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9節 秘子第34節 清廷第13節 軍規二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4節 春節三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2節 國會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3節 北京十三第7節 蔣繼英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3節 總統府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11節 大衛,叛逃第6節 戰與撤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14節 末日一第18節 北洋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4節 上海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15節 新局面三第42節 轉機第35節 社會調查第26節 俘虜們三第34節 整編一第2節 抗洪二第38節 大勢七第17節 王士珍一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4節 俘虜們一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5節 膠州灣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5節 演習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7節 天津一第31節 情報處二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8節 湖北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13節 重逢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17節 平叛七第5節 事與願違第4節 方聲遠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18節 王士珍二第6節 沂州軍議第35節 大勢四第5節 外交第2節 繼位爲誰第6節 戰火重燃第12節 反擊計劃第33節 出征三第24節 春節前二第15節 方時俊第17節 平叛七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2節 抉擇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1節 秋瑾二第6節 抗洪六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9節 北京九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4節 監獄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3節 和平堡壘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8節 兗州行二第16節 提親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4節 要塞四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11節 平叛一第27節 招商會三
第13節 大幕拉開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9節 秘子第34節 清廷第13節 軍規二第10章 新時代第一節陳豪的報告第4節 春節三第18節 整編前後八第22節 京師的亂局二第2節 國會二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23節 北京十三第7節 蔣繼英第25節 自治委員會的設想第3節 總統府第4章 山東之戰第一節海軍第4節 聖旨到山東二第11節 大衛,叛逃第6節 戰與撤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14節 末日一第18節 北洋第5章 戰後第一節軍事觀察員的結論第4節 上海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15節 新局面三第42節 轉機第35節 社會調查第26節 俘虜們三第34節 整編一第2節 抗洪二第38節 大勢七第17節 王士珍一第9節 彰德秋操五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12節 這一仗六第24節 俘虜們一第6節 日俄戰爭爆發第18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一第5節 膠州灣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3節 生計與編隊第15節 演習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5節 黑溝臺三第7節 天津一第31節 情報處二第9章 俄國內戰第一節焦點第8節 湖北第9節 千里進軍二第13節 重逢第3節 立憲上了議事日程第5章 和談前後第一節李鴻章出馬第17節 平叛七第5節 事與願違第4節 方聲遠第6節 聖旨到山東四第2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一第7節 李純的進剿六第18節 王士珍二第6節 沂州軍議第35節 大勢四第5節 外交第2節 繼位爲誰第6節 戰火重燃第12節 反擊計劃第33節 出征三第24節 春節前二第15節 方時俊第17節 平叛七第10節 彰德秋操六第2節 抉擇第21節 分地和濟貧第21節 秋瑾二第6節 抗洪六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3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二第7章 遠征軍第一節局勢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19節 北京九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4節 監獄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16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一第3節 和平堡壘第10節 戰後總結二第6節 西沽之戰五第8節 兗州行二第16節 提親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18節 龍謙的練兵之道三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4節 要塞四第20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三第24節 俘虜們一第24節 靈山之戰一第11節 平叛一第27節 招商會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勤县| 合水县| 北辰区| 巫山县| 那曲县| 安乡县| 和龙市| 游戏| 天等县| 延安市| 大邑县| 东至县| 山东省| 莱阳市| 沅江市| 文水县| 同仁县| 新宁县| 东辽县| 苗栗市| 石门县| 迁安市| 山阳县| 怀安县| 广元市| 莎车县| 平度市| 台江县| 井陉县| 桐城市| 石阡县| 河西区| 丰镇市| 法库县| 平定县| 高尔夫| 板桥市| 婺源县| 丽水市| 苍山县| 雷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