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節 楊士驤二

楊士驤,安徽泗縣人,字蓮府。四十四歲的楊士驤是由直隸按察使署理山東巡撫的。活動了許久,最終只得到一個“署理”,未免讓楊士驤有些氣沮。

策劃去山東接替周馥已經很久了,大概從江西轉任直隸後袁世凱就設想讓他去山東。他曉得袁世凱一直捨不得山東,雖然他主政山東不到兩年時間,但在那裡留下了自己的政績。可是,那些讓袁慰亭感到驕傲的東西已被繼任者全盤接收,包括人脈。隨著山東實力的急劇上升,袁慰亭留下的班底基本都投靠了周馥,而周馥,無疑是那個素未謀面但早已如雷貫耳甚至在夢中不止一次見過的人的傀儡!

投入袁世凱門下是弟弟楊士琦的“功勞”。弟弟雖然未像他一般中進士,點翰林,走了官場的正途,但心機之深,應變之疾是他素來佩服的。本來兄弟倆都出自李鴻章門下,但弟弟楊士琦更早地想到了退路,搖身一變成爲了袁慰亭的心腹文案,甚至達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促使自己牧守一方最大的功臣就是弟弟,如果沒有弟弟在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袁世凱跟前進言,袁世凱未必會將自己推上山東巡撫的寶座。

自束髮受教,寒窗苦讀,秀才而舉人,舉人而進士,而後入翰林,點庶吉士在到地方,成爲封疆是這個時代的文人的最高理想了。就這點講,自小聰慧過人,計謀百出的弟弟就差自己遠了。終其一生,不過是一個舉人而已,要想達到左宗棠的成就,怕是難啦。奇怪的是,弟弟似乎滿足於藏身幕後做一個幕僚,而不願意站到臺前來。

謀算著山東巡撫位子的人不少,在山西的岑椿萱就是其中之一。據說岑走了李蓮英的門子,最終卻敗下陣來。可見袁慰庭雖然受到鐵良等人的排擠,但聖眷仍隆。楊士驤清楚,之所以很多人盯住了山東。除了山東是個大省之外。更看中了山東近年來蓬勃興起,隱然有壓倒一度領風氣之先的張之洞之湖廣。周馥那個老邁昏庸的傢伙能夠入主兩江,當然是借了這幾年山東政績斐然的光。

楊士驤當然渴望牧守山東。自確定這個目標,楊士驤便著手收集山東的有關資料。最引他矚目的是誕生壯大於魯南的兩大實業集團。從發電、採礦、鍊鋼、火炸藥到製藥、紡織、印刷。產品林林總總,幾乎沒有人能數的清魯南究竟發明了多少東西。據說沂州和兗州城官衙和一些富戶都用上了電燈,堪比皇宮了。對這個他半信半疑。但最近有朋友跟慶王去濟南觀摩了第五鎮軍容。很受震撼,回來對他講了很多,其中第五鎮之軍服之精美給他印象極深。那些軍服從織布到成衣可都是魯南兩大實業的產品,水平絕對超出了天津的紡織業,估計江浙張謇張季直的廠子也造不出來。

令楊士驤驚歎的是魯南兩大實業集團中都有外國資本,據說美國人投資了不少,公司的高級職員中就有美國人,但公司卻實實在在地控制在國人手中,他所認識的張蓮芬、周學熙就分別執掌中興和華源。他在去年曾和張蓮芬通過信,談及棗莊中興煤礦事務。因爲開平煤礦最終落入了英國人控制之中,他擔心棗莊中興煤礦也被洋人所控制。但張蓮芬的回信說中興礦絕對在自己控制之中,隨著棗莊至臺兒莊鐵路的通車(客運也通了)及電廠的擴容,中興的產煤量幾乎翻了一番。今年將投入更多的資金改造煤礦和洗煤廠、煉焦廠,光是中興礦,一年就可以爲中興實業掙回40萬兩銀子。

這真是一個驚人的數據。

實物是一方面,財政方面的數據更爲驚人。弟弟楊士琦給他看了一份山東藩臺一個朋友的來信,自光緒二十八年(1902)起,山東財政收入連續暴增,增長率在50%以上。光緒二十八年是1300兩,光緒二十九年,也就是去年,激增至1980萬兩,今年由於華源實業與山東機器局的成功合併,將製造基地遷至濟南,增長率有所放緩,但肯定會超過2200萬兩白銀。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據楊士驤掌握的數據,朝廷十八行省全年的財政收入不足14000萬兩,山東一省便佔了七分之一之多!難怪有人說周馥去兩江出任總督還不情願呢!

朝廷推行洋務運動以來,一直以製造近代化軍火爲主要目的。之前的主要生產基地在金陵和漢陽,天津勉強可以排第三位。爲此花了無數的銀子,究竟投入了多少,誰也說不清楚。但自周馥主政山東以來,不知不覺間,山東竟然成爲了國內主要的軍火製造基地了。據山東的朋友講(消息都來自楊士琦),他們已經可以大規模造炸藥、火藥、子彈了,再過一段時間,或許在今年,最晚明年,濟南連生產步槍和炮彈夜可以生產了。那位朋友給弟弟的信中說,山東省與德國、美國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德國人,已經答應出售完整的步槍和炮彈生產線(含主要配件如印信、底火、藥筒等)了。

這真是個驚人的消息。最令楊士驤驚心的是,這些實業的建成,朝廷幾乎沒有投入一分錢,全部是山東自身解決的!

實業建設如此,其他方面的成績也令人驚歎。魯南實業在建成洋灰廠(他們叫水泥廠)和炸藥廠後,興建了一條據說可以並行三輛馬車的高級公路,溝通了沂州和兗州的交通。這無疑是爲了位於沂州的華源實業和位於兗州的中興實業的方便。現在,也就是今年春天,沂州至濟南,兗州至濟南的公路改建工程同時啓動,預計在兩年後建成。德國人一直盯著山東的鐵路。不準他人染指。但他們干涉不到公路的建設啊。楊士驤很想看一看如此宏偉的建設工程,但一直沒有機會。

交通是這樣。教育方面山東也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山東大學堂是和京師大學堂、南洋公學等學府幾乎同時成立的,還是袁慰庭的手筆,袁慰庭走後蓬勃發展,累計投入的白銀差不多有百萬兩了。在校學生據說已經超過了京師大學堂,延聘的留洋教習、開設的課程之多更是令人瞠目。《山東大學堂學報》成爲京師大學堂效仿的對象,甚至有京師官宦子弟捨棄首善之府,南下跑到濟南就讀的,可見其影響之巨大。

辦一所全國知名的高等學府還不算什麼,值得驚歎的是周馥搞出一個山東普通教育規劃。計劃在五年內讓山東省各縣都成立一所中級學校。全省20%的村鎮都建立村鎮小學,竟然提出五年內讓全省識字率達到30%!楊士驤不曉得這個數字真正意味著什麼,但他知道目前農村的識字率不到5%是肯定的。以他在江西擔任布政使的經歷,江西省的識字率肯定不超過5%的。要知道江西曆史上也算人文薈萃之地。歷史上出的大文豪比山東多的多!周馥怎麼敢堂而皇之地向朝廷提出如此雄心勃勃的計劃?這要花多少錢?

楊士驤自決定力爭山東巡撫之位便關注著黃河。黃河在山東蜿蜒千里。因爲臨近出海。泥沙淤積極爲嚴重,是山東的心腹之患。光緒二十六年和二十七年兩次決口,人員財產的損失極爲嚴重。二十八年。也就是去年,幸賴軍隊介入,總算沒有釀成大禍(但還是決了口子)。據馮國璋講,如果沒有軍隊搶救,好幾個府都會決口,尤其是最下游的武定府,絕不會倖免。而弟弟楊士琦告訴他,周馥呈報朝廷,從今年起,省裡將投入巨資修理加固河堤,計劃用五至七年的時間將山東境內的河段全部整修一遍,以期一勞永逸地解決黃河問題。

這道摺子讓太后極爲高興,誇獎周馥實心任事,堪爲疆臣楷模。太后最終決定讓年近七旬的周馥總督兩江,將朝廷膏腴之地交給那個老朽,是不是受了這道治河摺子的影響不好說,但關係肯定有。

山東搞如此龐大的建設從哪兒來的錢?楊士驤不止一次與弟弟探討這個問題。據弟弟說(他的消息總是很靈通),晉源票號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現在晉源票號已經變成了晉源銀行,總部就在濟南,北京分號也開張了。楊士驤瞭解了這個新辦的銀行,老闆是山西人,姓賈,之前不過是山西一家票號的小掌櫃,幾年之內混的風生水起,成爲北方著名的票號,生意不僅在山東,直隸、山西、綏遠乃至江蘇都做的很大。山西人有錢楊士驤是知道的,但一個成立不過數年的晉源票號便能爲山東籌措如此鉅額的資金?而其中很多實業的建設期很長,他們有怎麼敢將如此鉅額的資金放出去?

杏城(楊士琦字)的答案是龍謙。就是那個令袁慰庭念念不忘的響馬出身的武將。因爲賈繼英(晉源銀行總裁)是龍謙的人。有龍謙的軍隊做後盾,賈繼英當然無所顧忌了。

楊士琦還指出,山東的一切變化都源出龍謙,華源、中興都被龍謙所控制。不信,等你問問張毓蕖和周學熙就知道了。

這還是讓楊士驤感到困惑不解。之前他感到袁慰亭一直將那個年輕武將視爲平生大敵有些小題大做了,他在江西布政使任上,仍與袁世凱保持著密切的通信,袁慰庭不止一次在信中嘆息當初沒有用獅子搏兔之力剪滅龍謙的響馬武裝,以至於遺禍至今,六鎮組建,龍謙羽翼已成,撼動就難了。

楊士驤有些不信。就算龍謙因救駕之功獲得太后青眼,遂青雲直上,短短數年,一躍成爲堪比段祺瑞、馮國璋、王英楷、吳長純等宿將比肩的一鎮統制官,但也不會讓袁慰庭如此沮喪,如此畏懼吧?楊士驤閱人多矣,自李合肥後,能夠媲美袁慰亭的人還沒見過呢,爲什麼這個姓龍的響馬頭子如此被袁慰亭忌憚?綜合山東的這些變化,假如真是龍謙一手推動,那就難怪袁慰亭的顧忌了。

現在,希望變成了現實。按照慣例,他是要到大內陛辭帝后的,當然,更主要的是聆聽太后的聖訓。可憐的光緒帝往往一言不發,不知算不算是對他姨母太后的無聲抗議。爲了這個陛辭,他整整等了半個月,據說是太后鳳體有恙。那天的陛辭很簡單,太后似乎沒有記住他的履歷,問起了他的仕途,他只好如實敘述一遍。太后說,袁世凱大力舉薦你到山東,你準備怎麼辦那?

他按照禮儀叩頭,表示一定鞠躬盡瘁,將山東治理好,不負太后和皇上的厚望。太后說,這些都是套話,不說也罷。你的官聲是好的,如今山東新政辦的好,上解的銀子翻了一番,你去了要和龍謙合作好,把山東治成模範省,爲朝廷解憂。

這句話的關鍵是和龍謙合作好,這麼簡單的話不會聽不懂。楊士驤當然表示一定要照太后的聖訓辦,請太后放心。陛辭後,楊士驤的心情沉重起來。他當然曉得袁世凱舉薦他主政山東的用意,但太后如此器重和袒護龍謙,如何行事?

連續吃請了近二十天,總算應酬了必須的宴請。楊士驤於四月初出京,經保定、河間、德州,直趨濟南。

第3節 要塞三第3節 抗洪三第9節 王士珍第5節 洹上第9節 沈旦堡一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12節 平叛二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4節 軍規三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42節 轉機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35節 大勢四第12節 阻擊五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6節 家事國事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4節 破莊四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8節 膠縣之敗第13節 楊士驤三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8節 奉天第38節 大勢七第4節 方聲遠第22節 授勳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1節 司徒均第2節 抗洪二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17節 刺殺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4節 抗洪四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22節 義軍第12節 預備役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0節 唐紹儀第10節 兗州行四第22節 義軍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7節 天津一第6節 沂州軍議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4節 上海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7節 破莊七第14節 軍規三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7節 新兵連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26節 娜塔莉亞第6節 政黨之議第21節 北京十一第34節 整編一第2節 召見第25節 俘虜們二第9節 彼得堡五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8節 終戰協定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4節 軍方第6節 隨營軍校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7節 蔣繼英第17節 王士珍一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10節 生意第39節 第十鎮第26節 平定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8節 許思二第18節 榮軍農場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3節 北京十三第8節 陳家崖
第3節 要塞三第3節 抗洪三第9節 王士珍第5節 洹上第9節 沈旦堡一第29節 慈禧對龍謙的態度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12節 平叛二第3節 西沽之戰二第14節 軍規三第6節 歐戰結束和遠征軍回國一第8節 肘腋之變四第42節 轉機第5節 北滿十八鎮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35節 大勢四第12節 阻擊五第3章 彰德秋操第一節山東出現了同盟會第15節 整編前後五第6節 家事國事第36節 情報網和情報科第4節 破莊四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24節 德州之戰六第24節 紛亂的局勢一第8節 膠縣之敗第13節 楊士驤三第6節 最血腥的一夜第8節 奉天第38節 大勢七第4節 方聲遠第22節 授勳第15節 波士頓協定第5章 兩廣風雲第一節楊士驤進京第21節 司徒均第2節 抗洪二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17節 刺殺低二十九節廣州會議二第4節 抗洪四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21節 波東戰役二第22節 義軍第12節 預備役第4節 李純的進剿三第20節 袁世凱的解脫第12節 布爾什維克第10節 唐紹儀第10節 兗州行四第22節 義軍第31節 文尼察之戰三第7節 天津一第6節 沂州軍議第9節 繁雜的頭緒三第7章 建國之前第三節汀泗二第3章 困難的抉擇第一節日本的要求第4節 上海第8節 繁雜的頭緒二第7節 爭奪山東之試探一第7節 破莊七第14節 軍規三第41節 初聞革命黨第17節 新兵連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13節 根據地的變遷第26節 娜塔莉亞第6節 政黨之議第21節 北京十一第34節 整編一第2節 召見第25節 俘虜們二第9節 彼得堡五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23節 沂州遇伏三第8節 終戰協定第5節 大俄羅斯國第4節 軍方第6節 隨營軍校第29節 文尼察之戰一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7節 蔣繼英第17節 王士珍一第12節 再戰李純一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8節 如願以償第6節 李純的進剿五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10節 生意第39節 第十鎮第26節 平定第7節 聖旨到山東五第8節 許思二第18節 榮軍農場第26節 紛亂的局勢三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4章 機遇與抉擇第一節湘贛邊界暴動第23節 北京十三第8節 陳家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庐江县| 玛曲县| 满城县| 廊坊市| 文水县| 微博| 石家庄市| 巴塘县| 石渠县| 抚宁县| 同德县| 夹江县| 巴彦县| 岗巴县| 霍邱县| 武隆县| 西峡县| 阿合奇县| 临夏县| 依安县| 阳信县| 平罗县| 包头市| 江西省| 南投县| 黑龙江省| 江川县| 饶河县| 龙游县| 普格县| 乡城县| 扶沟县| 株洲市| 九龙县| 合作市| 德庆县| 宣恩县| 化德县| 五常市| 鄂托克旗| 南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