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章 魯南新春第二節周氏父子

華源實業公司旗下的沂州鐵廠位於城南羅莊,經過一年半的籌建,共計投資120萬兩白銀,終於初步建成。設計能力爲粗鐵十萬噸,精鋼三萬噸。設備及技術全部來自美國卡內基鋼鐵公司。

這點規模對於已經完成工業化的美國不值一提,但對於連工業化起步都談不上的中國就是一件大事了,對於山東省就更加了不得了。所以巡撫周馥親自蒞臨沂州爲高爐點火剪綵祝賀。既爲剪綵,也爲沂州鐵廠第二期工程上馬。根據去年春節前就任華源實業總經理的周學熙報告,作爲華源實業核心企業的沂州鐵廠二期工程預計投入135萬兩,都快趕上將要竣工的嶧縣鐵路了,距張蓮芬報告,棗莊至臺兒莊的百里鐵路最晚在中秋前竣工通車,預計費銀170萬兩。那可是山東省第一條自有鐵路啊,想到尚在建設中的膠濟鐵路,周馥心中涌起了一絲自豪。但沂州鐵廠的投資比起兗州的鐵路來就顯得龐大了,不過,如果實現二期工程的目標,鍊鋼能力將達到十萬噸的規模,鍊鐵將達到十五萬噸,相關配套設施將進一步完善。魯南將成爲山東乃至北方最重要的工業基地。

周馥是昨日抵達沂州的。沒有住唐紹儀裝修一新的迎賓館,而是與其子周學熙一道住進了龍謙的私宅——沂州最早的一棟西式小洋樓,而龍謙夫婦也未搬出去。周馥昨晚詳細聽了關於沂州鐵廠的建設規劃,感到很興奮。龍謙不止要建設二期,還打算在二期竣工後再引入一條軋鋼生產線,姑且叫做三期工程吧。而與之配套的是電廠的擴建,這項預計投資55萬兩白銀的工程將與鐵廠的二期工程同時進行。

周馥晚上睡的不算好,不是因爲煩惱,而是因爲興奮。僅僅兩年時光,魯南真的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沂州爲基地的華源實業公司,以鋼鐵爲核心。涵蓋了鑄幣、電力、服裝、搪瓷、木材加工、玻璃制鏡、交通工具等行業,林林總總總計竟達三十六七家企業,資產總額近七百萬兩。而以嶧縣爲中心的中興實業則以煤礦爲核心,旗下擁有電力、紡織、造紙、油漆、水泥、磚瓦、農具等廠子,特別是化工廠和藥廠的先後建成投產,使得中興實業超越了華源實業,成爲魯南的第一大實業集團。

從去年秋天到今年。周馥先後四次親赴魯南視察魯南已經成型的兩大實業集團,先後爲電廠、紡織廠和藥廠建材慶賀,沂州鐵廠一期工程的建成,是他在不到一年內第四次來魯南了。每次到來都帶給他震撼和興奮。

鐵廠的剪綵場面是周馥參加過的最隆重的一次,華源實業做了最精心的準備,將最出彩的機會留給了撫臺大人。而名義上的老闆陳超別開生面的講話也令周馥既新奇又舒服。陳超大力讚揚了撫臺大人:一切成績的取得。都是在撫臺大人的英明領導下取得的,沒有撫臺大人的眼光和胸襟,就沒有今日的鐵廠,更沒有今日的華源實業!

坐在臺上的周馥捻鬚微笑,這幫人總是搞出一些令自己感到新奇的玩意兒,講話如此,剪彩儀式也別出心裁。紅地毯,用剪刀剪斷紅綢子的一套程式都令巡撫大人感到新奇。周馥想,這一切絕對不是那個從山村走出來的舉子能想出來的,但促成兩大實業集團出生成長的最關鍵人物卻一如既往地躲在幕後沒有露面。

儀式的最後是周馥訓話。他可不能像陳超那樣不講朝廷只講自己。先是對朝廷歌功頌德了一番,成績的取得當然是朝廷諸公的英明領導,是借了新政的東風。當然,周馥也稱讚了沂州軍政實心辦事,最後表態說省府將一如既往地繼續支持沂州的實業建設——這是心裡話。當龍謙將華源實業5%的股份送給自己並且在去年年關將華源實業總裁的寶座讓給了兒子周學熙後。沒有理由不支持這個蓬勃發展的實業集團!

剪彩儀式後,周馥在唐紹儀、陳超、周學熙以及美國聘來的總工程師安德魯、美方董事大衛.狄文等陪同下觀看了高爐點火的過程——只是一小會兒,嘈雜的聲浪和撲面而來的高溫令穿著厚厚官服的巡撫大人很不舒服。好在陳超湊過來低聲說,龍鎮守使還等著大人視察車輛廠呢。周馥馬上離開了現場,上了他的八擡大轎離開了羅莊工地。

唐紹儀、周學熙陪同巡撫大人進城,其餘人都留在了廠子裡。二十個月的辛苦建設終於要看到成果,唐紹儀和周學熙本不願意離開。想看到第一爐鐵水出爐的盛況。但一來需要時間,二來禮節所限,唐紹儀是周馥的直屬下官,周學熙身爲人子。都必須陪著離開。

在沂州南門,龍謙駐馬等待著周馥的車駕。遠遠地看到龍謙,周馥撩開轎簾對隨從交代了一句,隨從緊跑幾步來到下了馬正往過走的龍謙身前,“龍大人,撫臺請你進轎中說話。”

“上來上來,”周馥笑瞇瞇地招手。

龍謙上了大轎,坐在周馥對面。他至今仍不習慣轎子,既不願意“騎”在人肩頭,據說王安石就堅決不坐轎子。更覺著這種象徵著身份地位的玩意兒實在是不舒服,尤其是進入夏季,即使撩開簾子也覺得悶得慌。

“退思,昨日人多不方便。朝廷有意調唐少川去東北﹍﹍你可知道,徐世昌已經準備接手東三省總督了。”

“什麼職務?”

“奉天巡撫。”

“哦。少川也算修成了正果。”龍謙伸頭出去望了下騎馬走在後面的唐紹儀,不知其是否通過別的渠道得到了這個消息。

“唐少川雖然有人幫扶,也是沾了沂州的光啊。”周馥將轎簾落下來,“退思,老夫是擔心少川離開,沂州政務被荒廢啊。”

“畢竟上了一個大臺階,怕是不好挽留少川﹍﹍”龍謙目光閃爍,“沂州不會亂的,只要有老大人在,魯南就會一直髮展下去。”

“老夫本準備上摺子挽留。但唐少川的心好大。不會屈居沂州的。除非將老夫的位子讓給他。哈哈。老夫問你,唐紹儀離開,誰人接替爲好?”

“這個﹍﹍”龍謙沉吟著,魯南兩州的知府與別處不同,權力受到了很大的制約,大致是三分了,軍隊這一塊有發言權。實業公司成爲財政的重要支柱,也可左右政局,所以知府一職並不是很重要。既然周馥相問,“大人,不若讓世兄接替?他數年前已是道員,便來個內舉不避親?”

龍謙所說的世兄自然便是周學熙了。論資歷是有資格擔任沂州知府的。不過那就得將華源實業總裁的位子讓出來了。

“不妥!另外,學熙是不願意從政了﹍﹍”

這是實話。周學熙看過魯南蓬勃建設的實業格局,竟然辭去了山東大學堂總辦(校長)之職,願意來華源實業效力。這事去年曾轟動濟南官場。而且,周馥的位子如今也是炙手可熱,朝中盯著的多呢。周馥不可能給朝中落把柄。

“那,不如讓吳永過來。那邊交給張大人兼任如何?”龍謙建議道。

原先張蓮芬兼任中興煤礦總辦誰也不說什麼。但如今不行了。盯著那個位子的越來越多。奕劻便向龍謙推薦過他的人,讓龍謙很是爲難。

“甚好。不過,毓蕖品級高了些,兼任知府有些委屈他了。”張蓮芬身上還掛著山東鹽運使,那可是三品銜。但這個提議周馥可以接受,張蓮芬與他同出一門,交情不錯。

關於兩州知府的人選就在轎中定了下來。周馥不再談下去,龍謙知道他有把握讓朝廷接受這個建議。龍謙的思緒隨著轎伕有節奏的行進而晃動著。唐紹儀被調走其實很可惜。這兩年來合作相當愉快,這是一個能幹事的人,但沒有理由放棄巡撫的高位留在知府的位子上﹍﹍

新政最大的成果之一就是對東三省政體的改革,增設了總督巡撫,但三省駐防將軍猶在,不過原來的管理格局已經打破了,目的是實現軍政分家吧。袁世凱終於爲老朋友和堅定的同盟軍徐世昌謀到了首任東三省總督的位子。看來老袁在朝中已經有了很大話語權了﹍﹍東北的局勢複雜。俄國霸佔東三省不願撤軍,引起日本的極大憤慨。當初日本用賭國運的方法打贏了甲午一戰,本想取得大陸的立足點,但被三國逼迫還遼。誰想到俄國人借義和拳之亂出兵鯨吞了東三省。花了比日本小的多的代價,卻取得了比日本大的多的戰果。不出意外,日俄戰爭很快就要打響了!唐紹儀此刻主政奉天,對他個人不一定是好事,但對蒙山軍預定的戰略展開卻甚爲有利﹍﹍

龍謙微閉雙目想著心事。不覺間轎子已經進了城。周馥透過轎簾看著沂州的街景。幾乎每次來都有大的變化,從南門口起,往北的主幹道鋪了洋灰,好像街道也拓寬了,還設了人行道,上面植了一般高低的柳樹,樹幹刷了白灰,像是一排肅立的衛兵。

乾淨,整潔是沂州城最大的特點,這點似乎連濟南都比不上了。在每一條衚衕口都修建了公共廁所,臨街房屋的牆上畫著各式的圖畫,都是宣傳華源實業旗下產品的廣告。今春沂州大規模整修城內道路的情況學熙信中有詳細的描述,重點是城市的下水管線的整修,再沒有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情況了。去年爲紡織廠投產剪綵時沂州城裡還很髒,也就一年的光景,就變成了這個樣子﹍﹍看來必須停止支付每年五十萬的軍費了,省下錢來將省城也參照沂州做一番整修,七十二泉的勝景啊,總不能落後於魯南一個府城﹍﹍

周馥突然喊道,“落轎,落轎!”

大轎款款停了下來,龍謙問道,“大人是要在水泥街道上走一走嗎?”

“正是!退思總是令人驚訝呀。老夫看到你那廣告畫的轎車,已經推出新式樣了!”

“什麼也瞞不過大人。”龍謙搶先一步跳下了轎子,伸手將周馥攙住,攙著周馥出了轎子。唐紹儀和周學熙同時下馬,圍攏過來。

“老夫可不擔心有什麼意外!誰不知道沂州的治安是全省之冠?哈哈。”周馥在平展展的街道上跺了跺腳,“好是好,只是太奢侈了些!”說著走上了人行道,早有巡撫衛隊驅散了行人,市民們遠遠地駐足觀看這一羣大人物。在那裡指指點點。

“啊,退思,這種車子售價幾何呀?”周馥指著牆上畫著的一輛四輪輕便馬車問。

“銀洋六十。”周學熙代爲回答。

“喔,這麼便宜?”那就是大約四十二兩官銀了。以前看到的四輪轎車可是需要六十兩銀子呢,饒是如此,濟南富戶們還是趨之若鶩,訂購踴躍呢。

“比原先的規制小了些。但雙排座椅也足以容納一家人外出了。而且一匹牲口足矣。”這回是唐紹儀回答,“廠裡特意爲大人制作了一輛,正在做最後的裝飾,不日將送至濟南。”

“喔,那就多謝啦。哈哈。”據傳宮裡一直放著一輛英國人贈給太后的洋車。但太后嫌馬伕的位置不妥當,竟然坐在自己前面。還把一個屁股衝著自己,所以從來不用。沂州車輛廠推出防震性能極佳的四輪馬車後,立即獲得了富戶們的追捧,迅速打開了市場。現在不僅行銷山東,直隸、河南乃至山西、江蘇也賣出去不少了,著實讓華源公司發了一筆財。而且,他們還製作推出了可供兩人乘坐的人力車。組織了一個人力車出租公司,一個車伕跑上一天,足足可以掙上一兩銀子,只需交納低廉的租金,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了。開始只是在沂州和兗州推行,但商業這東西正如學熙所言,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在沂州推出這種新奇的代步方式後不久。濟南街頭竟然就有了!如今濟南的太太小姐們最喜歡的出行方式就是乘坐舒適的人力車。

周學熙看父親興致勃勃,不由得去想這兩年來的變化。誰能料到不過兩年的時光,曾經土哄哄的山城就變成了如今的模樣?這一切都拜華源公司所賜。自從那個大衛回來,各種廠子便神奇地建立起來,起初的產品幾乎都是針對駐軍,比如軍服盤活了紡織廠,官兵使用的便攜式餐具帶動了搪瓷廠。木器廠產品最初的用戶也是軍隊﹍﹍

這些廠子的產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式樣新穎價格低廉。所以迅速被百姓所接受,利潤隨之滾滾而來。

而隨後建設的電廠更是改變了生活,當電燈第一次出現在沂州,他正好在沂州。那種萬人空巷的轟動簡直難以描述。如今沂州主要的大街上已經掛上了公用照明的電燈泡,晚上走路也不用打燈籠了﹍﹍

在進一步瞭解魯南實業興辦的模式後,更爲其新穎的運作方式所震驚,深感洋人的精明。但他沒料到的是,無論是木器廠還是服裝廠,抑或搪瓷廠,大部分的產品創意竟然來自於龍謙而不是洋人!最爲可笑的是德國軍方竟然購買了龍謙所部配用的單人餐具的生產許可,據說已經普及到德軍中了。那種餐具至爲精巧,搪瓷製作的套筒,裡面分層,既可以當飯盒,也可以做水杯,還可以攜帶兩日分的乾糧,背在身上一點也不礙事。軍服也是如此,威勝軍右翼現在的軍服分爲作訓、常服兩類,又分爲夏裝和冬裝兩種,布料、顏色和式樣截然不同。穿在身上極爲精神。成爲了魯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從來沒有想到軍裝竟然可以做的如此好看!從去年朝廷成立中央練兵處後,大規模的整頓軍備就開始了。威勝軍右翼自行設計製作的軍服得到了朝廷的認可,京畿駐軍幾乎完全採納了威勝軍的軍服式樣,大批的訂單下給了服裝廠,讓新成立的服裝廠狠狠地掙了一筆錢﹍﹍隨即就是爲各類工廠的工人制做並免費發放的工作服,顏色漂亮,式樣新奇,煤礦的,電廠的,各不相同。工人們將發放的工作服極爲愛惜,甚至當作過年的新衣穿出來炫耀親朋﹍﹍

等服裝廠轉入民用,各種式樣,適合各類人羣穿著的服裝源源不斷推出來,轟動了山東全省!連上海、蘇州一帶的製衣廠都跑來取經或仿製了。其價格的低廉(兗州中興實業旗下的紡織廠投產後,華源製衣的成本進一步降低了),改變了世人對於穿著的習慣,當自己紡制的粗布衣衫成本高於服裝廠的成衣時,廠子的生意就興隆起來了﹍﹍

每個企業都盯緊了民用所需,每個產品都能打動人心。比如中興實業推出的蜂窩爐,就迅速佔領了魯南的府城縣城,配上中興煤礦售賣的蜂窩煤,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既能做飯燒菜,又能取暖,連寒冷的冬季也變得春意融融了。當蜂窩煤的製作點遍佈魯南後,這個異常實用的玩意兒立即贏得了中等人家的青睞﹍﹍

沂州和兗州飛速發展的實業觸動了他心底的一個夢想,於是萌生了辭掉山東大學堂的差事來魯南辦實業的念頭。這個念頭是如此的強烈,竟然沛然難御!雖然主持山東大學堂頗爲清貴,但他還是認爲自己更適合去辦實業!決心已下,最終說服了父親,跑到沂州去找龍謙,他已經知道龍謙纔是中興和華源真正的老闆了,龍謙立即將華源實業總裁的位子給了他。接手華源後,他才曉得這個管理極爲規範的實業公司內部的規章制度竟然大部分出自龍謙之手!

這簡直令他欽佩萬分了!

如今,周學熙已經鐵了心在魯南幹下去了!龍謙的才華是多方面的,絕不侷限在治軍一隅。每樣新奇的產品設計出來,必然要精心製作一批供給北京和濟南的達官貴人們。據說太后和皇上對魯南的新鮮玩意兒甚爲喜歡,連帶著打開了北京的市場。如今華源和中興都在北京設立了營銷部,負責產品和銷售和售後的維修,比如頗令高官巨賈們喜愛的四輪馬車,有什麼毛病立即就可以得到修理,或者更換零部件。

與北京良好的關係促成了山東銀元局的成立。這方面既有慶親王的作用,更有宮裡那位掌控朝局死死不放的老太太的首肯。當時北洋正在籌劃建立銀元局,稍有見識的人都意識到其中的暴利了。南方幾位督撫正在謀劃此事,上海、廣州都拿出了樣品。龍謙不顧父親的顧慮,從美國買來了相關設備,將第一批製作精美的大龍圖案的銀元送至宮中,立即獲得了太后的喜歡。比較過國內製作的銀元和流通市場的多達十幾種的外國銀元,周學熙認爲魯南製作的大龍銀元毫不遜色。如今,這種含銀七錢的大龍銀元已經通行北方數省,供不應求。

這不過是華源一家而已,中興的實力根本就不弱於華源。等棗莊至臺兒莊的鐵路通車,中興的實力將更上一層樓!而且,兩大實業集團已經秘密計議修築沂州至江蘇海州的鐵路了!如果那條跨省連海的鐵路建成,前景真的難以估計。

周學熙不是沒有想過兩大實業集團的資金來源。搞起這麼多的企業需要大量的資金,估算不下一千五百萬兩之多。恐怕不是陳超大衛等人所說的來自美方的投資或者晉源票號的投資。假如是那樣,龍謙應當不會在兩大實業集團中擁有最終的決定權。但是事實就是如此,賈繼英也好,大衛.狄文以及其父老狄文也罷,都唯龍謙的馬首是瞻。

這又有什麼關係呢?關鍵是自己的實業救國夢正在實現!周學熙想,就這樣幹下去,再有三五年,魯南乃至山東是什麼樣子,周學熙期待萬分。

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21節 敗露第23節 縱論一第3章 唐紹儀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7節 意外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2節 破莊二第10節 戰後三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21節 敗露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6節 讓步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33節 洪粵誠二第22節 義軍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8節 兗州行二第4節 國會四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4節 起因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11節 封國柱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2節 北京十二第3節 無錫一第7節 許思一第2節 懷來第14節 文尼察第2節 軍銜第6節 政黨之議第9節 秘子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6節 大勢五第15節 演習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6節 戰火重燃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5節 海空軍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30節 情報處一第5節 江雲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2節 政治版第29節 參謀第10節 阻擊三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2節 召見第42節 轉機第30節 軍火採購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5節 南京二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34節 新廠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7節 天津一第3節 干涉第26節 變化二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8節 戰後一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3節 抗洪三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7節 王士珍一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4節 黑溝臺二第5節 破莊五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20節 北京十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2節 破莊二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8節 陳家崖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3節 重逢第38節 大勢七第4節 起因第7節 孫娟們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43節 陳淑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36節 鑾駕回京第25節 計劃第4節 南京一第9節 秘子
第16節 再戰李純五第30節 名目繁多的條例一第21節 敗露第23節 縱論一第3章 唐紹儀第28節 重組預備役及整頓巡防營五第5節 肘腋之變一第7節 意外第33節 初會陳超一第10節 不可能的重逢二第2節 破莊二第10節 戰後三第30節 龍謙與秋瑾第20節 通信與戰局第21節 敗露第13節 軍法監督處第6節 讓步第13節 危機與變局五第33節 洪粵誠二第22節 義軍第19節 建設根據地的措施二第18節 新華源第28節 唐紹儀來了鄭家莊第6節 彰德秋操二第8節 兗州行二第4節 國會四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4節 起因第20節 初遇義和團三第11節 封國柱第4章 關東風雲第一節伏擊第25節 俘虜們二第11節 整編前後一第2節 南滿支隊2第22節 北京十二第3節 無錫一第7節 許思一第2節 懷來第14節 文尼察第2節 軍銜第6節 政黨之議第9節 秘子第6章 加入一戰第一節輕舟已過萬重山第32節 洪粵誠一第36節 大勢五第15節 演習第1章 黑溝臺會戰第一節南滿支隊一第6節 戰火重燃第9節 江雲的愛情一第5節 海空軍第27節 清廷宣戰萬國第30節 情報處一第5節 江雲第19節 初遇義和團二第12節 政治版第29節 參謀第10節 阻擊三第20節 整編前後十第2節 召見第42節 轉機第30節 軍火採購第2節 李純的進剿一第10節 這一仗四第28節 神槍隊的成立第5節 南京二第5節 孟恩範與彼得第34節 新廠第4節 失敗的偷襲二第7節 天津一第3節 干涉第26節 變化二第1章 蒙山賊第一節曹錕進剿第8節 戰後一第4節 從白嶺支隊到南滿支隊三第3節 抗洪三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4節 同盟會成立第17節 王士珍一第37節 初會陳超五第4節 黑溝臺二第5節 破莊五第7節 肅貪的思考第20節 北京十第7章 體制與軍銜第28節 廣州會議一第2節 破莊二第8節 羅姆內戰役二第8節 陳家崖第19節 莫理循與陳超第3節 重逢第38節 大勢七第4節 起因第7節 孫娟們二第15節 軍法裁判所第43節 陳淑第2節 日本的戰略第36節 鑾駕回京第25節 計劃第4節 南京一第9節 秘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顺义区| 辛集市| 邵阳县| 天门市| 宁海县| 和政县| 巴东县| 新宾| 修武县| 东丽区| 太仓市| 黄石市| 崇礼县| 峨眉山市| 宁都县| 会东县| 大港区| 乌拉特中旗| 简阳市| 平定县| 奈曼旗| 龙井市| 衡东县| 安顺市| 习水县| 麻栗坡县| 朔州市| 额尔古纳市| 丘北县| 丽江市| 荔波县| 上蔡县| 祁阳县| 衡阳市| 海安县| 岫岩| 高台县| 上蔡县| 临漳县| 合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