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俱樂部主任的工作,在機關,沒有人願意幹,但是一般人還幹不了。
鏡頭2
丁朝陽是對文化工作特別感興趣的人,所以堅持了十幾年。
鏡頭3
流行一段順口溜叫:俱樂部工作是萬能崗,領導講話先鼓掌,寫寫標語大字塊,敲敲話筒響不響,首長要是不滿意,再好的成績都泡湯。
鏡頭4
能勝任俱樂部工作的人,首先,要有機靈勁兒,呆頭呆腦不行,其次,還要多才多藝,啥都能捅咕。
鏡頭5
美術,是俱樂部工作的基本功,能進俱樂部工作,就註定要與美術打交道。
鏡頭6
開會需要寫刻美術字,把刻好的字用大頭針別在會議的標題會標上。
鏡頭7
放映員賀平,遼寧撫順的兵,一九八三年入伍,和丁朝陽一樣的身世,從小就沒有母親,而且他沒有任何美術功底,但是非常用功,放棄許多休息時間練習寫刻美術字,丁朝陽把培養的重點放在他身上,時時帶著他。
鏡頭8
每次開會時,舞臺上都要佈置一下,這時往往放映員是最忙的。
鏡頭9
俱樂部放映員要在舞臺上擺放八面紅旗外,賀平發覺中間還少一個軍徽,丁朝陽決定用泡沫板雕刻製作。
鏡頭10
賀平主動參與制作軍徽之事,此事雖小到看出他迫切要求學習的心情。
鏡頭11
用膠合板做底板把雕刻好塗上彩色油漆的軍徽固定到板子上,用繩子吊起。
鏡頭12
丁朝陽對做這類東西輕車熟路。
鏡頭13
爲了讓賀平得到鍛鍊,丁朝陽毫無保留的放手教他,手把手帶著他製作了一個大大的舞臺軍徽,舞臺氣氛一下子就不一樣了,顯得格外莊重。
鏡頭14
丁朝陽堅持原電影組改造設備的做法,哪裡不合理就改哪裡。
鏡頭15
原來舞臺的大幕是人工手拽,丁朝陽決定改成電動的,需要製作自動拉幕機,沒有現成的,用槽鋼做成滑道,再用軸承吊裝上鐵鉤,勾上幕布,
反覆實驗,最後成功。
鏡頭16
沒有經驗,只有自己摸索,設計,自己做,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自動拉幕機做成了。
鏡頭17
大幕上用軸承支架吊起,軸承安入角鐵做成的滑道內,滑道一端安裝上電機,在舞臺一端安裝電源開關,就這樣,改變了人工拉大幕的歷史。
鏡頭18
整個俱樂部用電量,是最讓領導擔心的一樣事兒,用電量增加了,可總電源沒有改,是讓丁朝陽最擔心的事兒。
鏡頭19
根據禮堂設備用電總量,總配電盤要重新配置安裝,整個禮堂總電七十多個千瓦,所以按最大一百個千瓦負荷安裝總電源開關,這樣,消除了超負荷帶來的消防隱患。
鏡頭20
軍號是部隊步調一致的信號,早起晚睡全它統一作息,俱樂部的一項功能就是放軍號。
鏡頭21
住在機關大院還有直屬分隊的人員,他們的作息時間需要俱樂部每天統一放軍號,丁朝陽把所有的高音
喇叭上房頂檢查了一遍,保證了軍號不停,部隊不散。
鏡頭22
禮堂房頂相對的兩個大喇叭,發出悅耳的軍號聲。
鏡頭23
俱樂部安排一名放映員放號,丁朝陽安排了最守時、最勤快的賀何平完成此項工作。
鏡頭24
部隊就像一部機器,每個士兵就像機器上的零件,缺一不可,小小軍號聲牽動著指揮員和戰士的行動。
鏡頭25
丁朝陽在俱樂部是有經驗的,他把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條,有一條經驗告訴他,若保證部隊看好電影就得和軍影站拉好關係。
鏡頭26
他們每年都要下部隊巡視基層的放映工作的人員技術、設備等情況。只要來到丁朝陽所屬的分隊,他都全程陪同。
鏡頭27
維護軍影站的一切利益,讓他們離不開像丁朝陽這樣的下屬單位,自然需要什麼片子就能要來什麼片子。
鏡頭28
源源不斷的好影片,從軍影站發出,特別是有些以前保密的片子只要部隊願意看他都能取出來。
鏡頭29
最後,就是把軍務科通知部隊的關係處理好,畢竟是調動部隊,不能讓參謀長不滿。
鏡頭30
尊重他們調動兵員的權利,以前出現過政治部和司令部之間的矛盾,多是因爲調動兵員而不統一的情況。
鏡頭31
軍影站根據形勢的變化向部隊投放一些膠片拷貝沒有的錄像片。師俱樂部等於放大了的電影組,要比團裡多的工作是文體項目,這,師裡俱樂部主任都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