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丁朝陽放假在家,他在無線電愛好者雜誌上學到了耳機和話筒的製作方法,正用一個香脂盒做耳機,用磁鐵纏上漆包銅線,然後添加電池內黑粉末,放上薄鐵片,耳機就響了。
鏡頭2
他很享受制作耳機的過程,因爲它能提高動手能力。
鏡頭3
接根天線在暖氣上,加一個放大二極管,耳機裡就可以發出了電臺的聲音。
鏡頭4
部隊經常廢棄一些電話線,通信元器件等一些東西,丁朝陽撿來,學著做無線電收音機用。
鏡頭5
丁朝陽家附近的小禮堂,平時師直屬隊當倉庫用,有兩個戰士住在那裡看守,住那兒的一般都是老兵。
鏡頭6
丁朝陽一有空,就去他們那裡。
鏡頭7
庫管戰士老何,是個無線電和乒乓球愛好者,經常和另一個戰士打乒乓球,很隨和。由於離得比較近,丁朝陽經常到這裡玩,那兒有乒乓球檯子,也有電烙鐵、焊錫、焊油等基本工具和用品,還有老何自己收集的無線電零器件,吸引著丁朝陽。
鏡頭8
他們對老何的印象很好,老何從來沒有跟來玩鬧的孩子大聲吼叫過,而是放低身價,平等的對待孩子們。
鏡頭9
老何,高高的個兒,1米8以上,一雙丹鳳眼,脾氣很好,很和藹。丁朝陽有問題經常去請教老何,老何也是有問必答。
鏡頭10
丁朝陽喜歡老何,雖然他不會武術,不會演戲,也不會唱歌,但是他的樸實憨厚,讓孩子們能夠信任他。
鏡頭11
在老何
那裡,給丁朝陽提供了非常好的無線電實習和乒乓球練習的條件。
鏡頭12
建立廣播站的想法是一點點兒形成的,它需要有人才的支持。
鏡頭13
在同院的孩子們有幾個格外聰明的,其中王中華和王新華就是最聰明的一對兄弟,突出的聰明。
鏡頭14
他們幾乎是院裡的天才,是難得的寶貝,在孩子中間格外突出。
鏡頭15
哥哥王中華是無線電愛好者,自己組裝“來福式”收音機,平時最愛逛電器材料商店;弟弟王新華是歷史文學愛好者,記憶力超好,《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倒背如流,二人都是丁朝陽的好夥伴兒。
鏡頭16
辦廣播站需要他們哥兩參加併發揮作用。
鏡頭17
丁朝陽爲了讓夥伴們隨時保持聯繫,當丁朝陽提出了建立有線廣播站的想法時,大家都有性趣,王中華更是主動的說:“先從我家開始。”
鏡頭18
基礎設備怎麼辦,傳送信號的導線從哪裡來。只要有目標,就會處處留意所需要的東西,問題也會一樣樣的解決。
鏡頭19
老何的倉庫裡經常淘汰一些通信連的電話線,丁朝陽把電話線拿回家,用刀把線皮削下來,裡面有金屬絲,三鋼四鐵,把鋼絲線抽出來做傳遞信號的導線。
鏡頭20
丁朝陽把削了皮抽出鋼絲的導線運到房頂。
鏡頭21
丁朝陽站在王中華家的房子頂上,拽著鋼絲線,從自家的房頂往王中華家的房頂拽,一根鋼絲線200多米長,把丁王兩家在空
中連接起來。經過調試,效果很好。
鏡頭22
他們的做法得到孩子們的追隨。
鏡頭23
宋長春、於和平、許曉光等紛紛要求把自己家也連上,除了有活動通知以外,王新華每天晚上8:00準時講一段古書。
鏡頭24
廣播站有模有樣的建了起來,無計劃的舉辦了很多節目,對當時的孩子們豐富業餘生活,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鏡頭25
有線廣播站逐步發揮作用,丁朝陽對著自制的話筒:“各位請注意,各位請注意,我們樓下兩個阿姨打起來了,趕快去拉架!趕快去拉架!”“今天下午2:00到老何那裡打乒乓球,請前去參加,請前去參加!”……
鏡頭26
幾個孩子前去拉架,有的孩子到老何那裡參加乒乓球比賽。
鏡頭27
自從有了廣播站,心齊了,行動也齊了。
鏡頭28
丁朝陽上中學前,利用假期辦了這個讓家長們都歡迎的廣播站,改變了他們對丁朝陽只會淘氣的看法。
鏡頭29
丁朝陽的爸爸:“是誰幫你整的?”丁朝陽:“是老何。”他爸爸:“叫來讓我認識認識。”
鏡頭30
丁朝陽告訴了老何:“我爸爸想見見你,請你到家裡去。”
鏡頭31
老何出來之前,特意換了身乾淨的軍裝。
鏡頭32
他把衣服帽子整了整,照了一下門上的玻璃,壯著膽子。
鏡頭33
跟在丁朝陽身後,心想:“一定要給丁參謀一個好印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