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1
丁永剛住在大連旅順八七療養院。院內古香古色的樓房,看上去像歐洲的建築,這裡定名爲“解放軍八七療養院”。
鏡頭2
此時,丁永剛正在樓內就自己的病情與醫生攀談,他只知道胸腹疼痛,其病理原因,他想找醫生問個明白,要了解治療過程。
鏡頭3
他之前不瞭解這裡,這裡的環境優美超乎想象,站在樓上遠處眺望,暖風扶面,倍感心曠神怡。
鏡頭4
自從到了療養院,就覺得全身心的放鬆,時間長了會讓人在悠閒自得中上癮。走在樓與樓之間的草坪石道上,丁永剛過不習慣這樣安逸的生活。
鏡頭5
這裡一座座各式各樣的小洋樓,樓內住的人數不等,丁永剛住的樓內有十多個房間,兩人一個房間,共有二十多個牀位。
鏡頭6
早起,丁永剛保持著連隊的生活習慣,打掃衛生,拖著底板,這裡的底板是松木的,檫乾淨後室內立刻明亮許多。
鏡頭7
清晨,空氣清爽,療養院的人行道兩邊,綠樹如茵,人行道的臺階上熙熙攘攘的漫步著療養的人們。
鏡頭8
這裡原本是帝國主義侵略者修建的歷史見證,現在卻被用來做療養院和美化歷史,讓丁永剛不自在。
鏡頭9
他在這裡瞭解到,有許多大人物以及歷史上名人都來過這裡,民國初年,許多有錢人把這裡當成長期住所,把半個家都安置在這裡,享受這裡的陽光生活,這裡能有今天,不得不佩服洋人的眼光。
鏡頭10
丁永剛走過一個紅色的洋樓,好似飄在空中的樓宇,又像宮廷內的閨閣,記錄著一代皇妃的歷史。
鏡頭11
據說這是當年末代皇帝溥儀妃子婉容看好的住處,住在這兒很長一段時間,孤家寡歡,覺得很舒服,訂了這幢洋樓,作爲她長期使用的居所,後人起名該樓爲婉容樓,爲紀念皇妃,今天還有人點名要住這個樓。
鏡頭12
他駐足良久,擡眼望去,一排排的小洋樓聳立在綠茵之間,眼前閃過一個個歷史人物。
鏡頭13
這裡的每個小樓都有一段歷史故事,讓置身其中的人會覺得饒有興致,不經意間,認識歷史,感悟人生。
鏡頭14
丁永剛在食堂看到廚房的炊事員從汽車上卸下各種海鮮,想必是中午的伙食,這裡伙食要比連隊好上百倍。
鏡頭15
晌午,陽光撒向頭頂,陣陣微風拌著海水的溼度,撫慰著乾燥的皮膚,大自然的溫柔,讓人好似投進了母親的懷抱。
鏡頭16
來療養院的人哪裡的都有,他們不分高低,不分老少,不分場地毫不避諱的交談著。
鏡頭17
有位老兵主動與丁永剛攀談:“小夥子,是哪個部隊的?”“十六軍入朝的部隊,您呢?”“我是華東南下大軍三野的,參加淮海戰役又打了大陳島,命大沒死,跑到這兒來了。”
鏡頭18
聽到他的講述,覺得他爲祖國的解放事業做的貢獻比自己大,應該享受這份待遇,自己還差的很遠。
鏡頭19
丁永剛欽佩的望著他,這裡來療養的人,多是有過戰鬥經歷的人,他看著老兵掀起衣服爲他展示的搶疤,相比之下自己幸運多了。
鏡頭20
他看著老兵遍體鱗傷,還有沒取出的子彈,自己的病真是不算
什麼。
鏡頭21
晚霞,穿過小道兩邊樹枝的縫隙,斜射在草坪和小道的石板上,晚飯過後,療養院內,人們又閒心易得,有人散步,有人閱讀。
鏡頭22
丁永剛找了個樹蔭下,坐在草坪上,手捧炮兵專業技術書籍看了起來。
鏡頭23
丁永剛早上擦過的軍用圓頭皮鞋上,仍然滴塵不染,他坐在樹下,潛心研習,療養生活讓他既調養身體又提高軍事業務。
鏡頭24
他知道自己的文化不高,不認真不努力,不勤奮不刻苦就會落在別人後邊。
鏡頭25
愛專研愛學習,是他進步和提高的人生追求,現在他想的不單是自己的進步提高,而是回去後代領全排一起進步提高。
鏡頭26
他已經養成了愛看書愛學習的好習慣,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是書不離手,筆不離身。
鏡頭27
丁永剛問療養院的戴醫生:“我的胸腹水要多久才能治癒?”
鏡頭28
戴醫生是院長助理,也是個極其熱愛學習的人。
鏡頭29
戴醫生操著山東口音答覆他說:“你的病很麻煩,要先抽出胸內積水,然後消炎,再行調養,你剛剛抽出積水,重要治療還在後面,要有耐心,否則前功盡棄。”
鏡頭30
丁永剛著急歸隊,急不可耐,他自己感覺不用那麼複雜,在這裡治療,回去再慢慢養。
鏡頭31
三個月時間太長,丁永剛準備療養到兩個月就歸隊。
鏡頭32
戴醫生是個醫德醫術都很好的醫生,針對丁永剛的病情和身體進行了仔細研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