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44章 最高難度

戰略轟炸靠邊站,登陸與攻打美國本土勢在必行。

只是,在哪裡登陸?

當時,有四個方案可供選擇。

如果要想以最快的速度結束這場戰爭,而且不考慮作戰難度、特別是戰鬥損失,那麼最理想的登陸地點是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最好是在切薩皮克灣附近。登陸之後,不但能夠奪取附近的港口,還能夠直接攻打華盛頓。

只是,這絕不是最佳方案。

關鍵就是,作戰難度太大了,而且誰也無法估計出會有多大的損失。

要知道,華盛頓是美國的首都,就在切薩皮克灣北面,另外切薩皮克灣裡還有美國規模最大的海軍基地,即諾福克海軍基地,該地也是美軍大西洋艦隊的母港。附近還有弗吉尼亞比奇、里士滿、巴爾迪摩與費城等大型工業城市,更有貫通美國東海岸地區的多條鐵路與公路。

想都不用想,部署在切薩皮克灣附近的美軍肯定少不到哪裡去。

事實上,即便不考慮美軍,登陸的難度也非常大。?? 帝國風雲544

主要就是,切薩皮克灣西岸城市密佈,沒有合適的登陸地點,而東岸是特拉華州所在的特拉華半島,即便能夠成功登陸,美軍也可以通過封鎖半島北部地區,把中國軍隊困在這條狹長的半島裡面。

當時,海軍陸戰隊針對該方案擬定了一份作戰草案。

按照海軍陸戰隊的估計,在攻佔華盛頓之前,需要投入二十個陸戰師,而且還得另外動用相當於五個師的後勤保障部隊。隨後,爲攻打華盛頓特區,至少需要動用五十萬地面部隊外加三千架作戰飛機。

顯然,這幾乎是陸戰隊的全部兵力。

問題是,這還不是結束。

以陸戰隊的實力。最多就只能打下華盛頓,接下來的戰鬥就得由陸軍接手。

按照陸軍的估計,攻佔包括費城、巴爾迪摩、里士滿與弗吉尼亞比奇在內的大城市,以及諾??撕\娀?,總共需要投入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且不包括用來攻打華盛頓的五十萬陸戰隊官兵。

雖然對陸軍來說,一百五十萬兵力不算多。當時陸軍在完成裁軍之後,兵力規模依然高達一千二百萬。但是支持一百五十萬陸軍、以及五十萬陸戰隊在離中國本土有半個地球之遙的地方作戰,後勤保障絕對是一個噩夢。

更要命的是,如果只有一座港口、或者是沒有奪得港口,就不可能爲兩百萬地面部隊提供足夠的作戰物資。

事實上,按照陸戰隊制訂的作戰草案,在登陸之後未必能夠及時奪得一座港口。

這就是,在特拉華半島上登陸之後。陸戰隊首先得向北推進,攻佔巴爾迪摩,然後才能攻打附近的港口。雖然巴爾迪摩在切薩皮克灣最北面,本身就是一座港口城市,但是美軍肯定會封鎖切薩皮克灣,因此中國海軍的運輸船隻不可能在地面部隊佔領切薩皮克灣西岸之前到達巴爾迪摩。

這樣一來,陸戰隊在向華盛頓進軍之前,就得攻打巴爾迪摩北面的費城。

準確的說,是費城南面的威爾明頓。

這座規模不大的港口城鎮座落在特拉華灣最北面,是費城的外港。同時也爲巴爾迪摩服務。

顯然,攻打威爾明頓與進軍華盛頓是背道而馳。?? 帝國風雲544

不出所料的話,陸軍在這個時候就得參與地面作戰行動。

毫無疑問,陸軍的參與,將加重後勤保障負擔。

事實上,就算佔領了威爾明頓,也未必能解決後勤保障問題,即這座港口離華盛頓太遠了。還要途徑巴爾迪摩。

由此可見,在特拉華半島上登陸,很難取得勝利。

正是如此。陸軍認爲應該在切薩皮克灣西岸登陸。

顯然,陸戰隊絕對不會採納這樣的建議。原因很簡單。切薩皮克灣西岸壁壘森嚴,等於讓陸戰隊官兵直接去送死。

那麼,在切薩皮克灣以南的地方選擇登陸點呢?

切薩皮克灣的南面就是弗吉尼亞比奇,而這座城市是巴爾迪摩那面最大的工業城市,再往南是羅阿諾克河的入海口。這條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脈的河流非常湍急,在海岸線上衝出了一個巨大的三角洲。顯然,河口三角洲不是適合登陸的地點。繼續往南,則是由幾座條狀環保起來的帕姆利科灣。這是一座典型的近海淺水海灣,平均水深不足十米,而且到處都是暗礁與淺灘。顯然,除非陸戰隊的指揮官發瘋,不然就絕對不會把登陸艦隊送到這種地方去執行登陸作戰任務。再往南是利昂諾灣。雖然這是一座開放『性』海灣,而且沒有河流匯入,條件比帕姆利科灣好得多,但是海灣西岸是向內陸延伸了近兩百公里的沼澤地,而且沒有一條公路與鐵路。要到切薩皮克灣南面大約五百公里的地方,也就是南卡羅來納州的查爾斯頓附近纔有適合登陸的地點。

顯然,如果以攻佔切薩皮克灣爲目的,就不可能把登陸地點選在這麼遠的地方。

如果不以攻佔切薩皮克灣爲目的,而是以掃『蕩』美國東海岸南部地區爲目的,也沒有理由把登陸地點選擇在南卡羅來納州,而是應該選擇在佛羅里達州或者是佐治亞州,因爲這兩個州離古巴更近一些,離巴哈馬羣島更近,登陸部隊可以得到更有力的支援,後勤保障也要輕鬆得多。

至於在切薩皮克灣北面選擇登陸地點,那就更不現實了。

要知道,巴爾迪摩往北,就是美國城市與人口最密集的東海岸北部地區,費城、紐約與波士頓全部在海岸線上。在城市如此稠密的地方,顯然沒有合適的登陸點,而且就算有,附近也肯定駐紮了大量美軍。

繼續往北的話,要到波士頓北面,才能找到合適的登陸地點。

問題是,這裡離中國軍隊控制的古巴與波多黎各太遠了,離百慕大羣島也太遠了,登陸行動根本得不到支持。

此外,還得考慮氣候因素。

這就是,美國東海岸北部地區的冬季非常寒冷,有大部分時候都在下雪,而且很多地區的積雪厚度超過了一米。也就是說,在冬季登陸的話,恐怕陸戰隊在上岸之後的最大敵人就是嚴寒。在夏季,雖然沒有積雪,但是海洋的氣候狀況極爲惡劣,三分之二的時候都有風暴或者是雷暴。要知道,即便是最好的登陸艇,也不可能在海況高於三級的情況下把陸戰隊官兵安全送上海灘。春季與秋季的氣候稍微好一些,只是在這兩個季節裡,該地區往往是陰雨連綿,而這對地面作戰極爲不利。

當然,再往北的話,就是加拿大了。

如果必須借道加拿大,就更加沒有理由在美國的海岸線上登陸,即可以首先攻佔斯科舍半島。

事實上,不管在美國東海岸地區的哪個地方登陸,最大的問題還是作戰損失。

按照陸戰隊的估計,在奪取港口之前,至少會有十萬名陸戰隊官兵傷亡,然後在攻打華盛頓的時候還得付出十萬名官兵傷亡的慘重代價。

當然,這個估計還非常保守。

在陸軍看來,僅攻佔切薩皮克灣附近地區,就要損失四十萬官兵,而隨後攻打費城等地還會有近百萬官兵傷亡。

當然,陸軍的估計有點誇張。

事實上,當時根本沒人能夠估計出傷亡數字。

主要就是,中國軍隊的傷亡規模,得看美軍的表現,即美軍是否會在保衛本土的戰鬥中表現得足夠頑強。

對此,顧祝同給馮承乾提交了一份評估報告。

如果美軍在保衛本土的戰鬥中的表現與在古巴的相當,那麼在攻佔從費城到弗吉尼亞比奇之間的切薩皮克灣地區的戰鬥中,傷亡規模在五十萬左右。如果美軍表現得更頑強,則傷亡數字會擴大許多,甚至會增加一倍。當然,如果美軍鬥志渙散,沒有進行像樣的抵抗,傷亡數字則會相應減少。

問題是,即便傷亡規模降低一半,也很難讓人接受。

要知道,中國軍隊在這場戰爭中已經付出了太大的代價,已經有三百萬官兵陣亡,而在勝利即將到來時候,誰也不希望讓更多的官兵去做無謂的犧牲。

用馮承乾的話來說,如果一定要用五十萬官兵的生命與鮮血去攻佔美國首都,他就情願讓戰略航空兵去把華盛頓炸成廢墟,哪怕還要摧毀附近的所有城市,用掉上百萬噸炸彈,他也不會有絲毫猶豫。

當然,這也正是顧祝同的觀點。

地面進攻的代價太大了,可是戰略轟炸又不可能在短期內迫使美國投降,而這場戰爭要是再拖上幾年的話,恐怕同盟國集團就得在沒有取得完全勝利的情況下,被迫與美國簽署停戰條約。

地面戰爭不可避免,但是不能在美國東海岸地區打。

這樣一來,直接登陸切薩皮克灣的作戰方案就被否決掉了,而第二份作戰方案走的是另外一個極端。

這就是,以減少戰鬥傷亡、降低作戰難度爲主要目的。(未完待續。。)

第63章 體能極限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22章 投降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599章 談判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57章 皇朝末日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98章 游擊隊員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240章 下坡路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135章 出路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524章 能源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613章 反差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42章 航母保鏢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401章 將才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78章 新任務第92章 等待機會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245章 駕駛員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7章 底牌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1章 大清首輔第72章 相識恨晚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37章 受夠了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6章 長遠之計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64章 無力迴天第56章 代言人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94章 混血兒第161章 勝利第158章 野心家第46章 歐陸變局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13章 銀行集團第93章 特殊任務第521章 難題第169章 轉移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67章 血誓第8章 帝國時代第167章 前奏第103章 激戰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38章 自我犧牲第146章 大使第22章 只缺艦隊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32章 總統特權第331章 支援乏力
第63章 體能極限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22章 投降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599章 談判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57章 皇朝末日第202章 最後之戰第98章 游擊隊員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229章 中心海洋第240章 下坡路第152章 坐以待斃第135章 出路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524章 能源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613章 反差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42章 航母保鏢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408章 最後的機會第401章 將才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252章 各有所獲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203章 勢在必行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235章 棋逢對手第78章 新任務第92章 等待機會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245章 駕駛員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7章 底牌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1章 大清首輔第72章 相識恨晚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37章 受夠了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6章 長遠之計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64章 無力迴天第56章 代言人第548章 獨木難支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47章 意料之外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94章 混血兒第161章 勝利第158章 野心家第46章 歐陸變局第237章 反客爲主第13章 銀行集團第93章 特殊任務第521章 難題第169章 轉移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67章 血誓第8章 帝國時代第167章 前奏第103章 激戰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81章 好運與黴運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400章 兩害相權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102章 搶先一步第38章 自我犧牲第146章 大使第22章 只缺艦隊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485章 加勒比海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32章 總統特權第331章 支援乏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邵武市| 普格县| 丰顺县| 宜章县| 乳山市| 南郑县| 安仁县| 铜陵市| 兴化市| 宁津县| 北碚区| 揭阳市| 德令哈市| 镇江市| 富锦市| 裕民县| 南京市| 西丰县| 揭西县| 商河县| 安阳市| 新闻| 衢州市| 全州县| 调兵山市| 新乐市| 宜君县| 九寨沟县| 得荣县| 剑川县| 鄂伦春自治旗| 崇明县| 六枝特区| 汉沽区| 怀宁县| 大邑县| 平和县| 奇台县| 墨玉县| 黔江区|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