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5章 出路

做爲軍人,景虎也不想看到陸軍遭受慘敗。可是做爲陸戰隊參謀長,景虎知道,陸軍遭受失敗也許不是壞事。

早在幾年前,景虎就針對直升機的廣泛應用,提出了全新的戰術理論。可惜的是,當時他還不是陸戰隊參謀長,而且陸戰隊只是獨立兵種,因此他提出的戰術理論沒能在總參謀部獲得支持。

有趣的是,當時反對新戰術理論的主力就是杜傑生。

在杜傑生看來,直升機只能運送步兵,對多吊運一些小口徑火炮,而以步兵爲主的作戰部隊在未來戰爭中,絕對不是裝甲部隊的對手,因此就算能夠通過直升機把步兵運送到敵人後方奪取一些戰略據點,也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爲這類缺乏反裝甲力量的據點,很容易被敵人的裝甲部隊拔除。

從某種意義上講,杜傑生的論點沒有錯。

只不過,這僅僅針對平原、沙漠等開闊地區的戰爭。

在平原上,步兵控制的據點確實沒有多大的意義。嚴重缺乏反裝甲力量的步兵根本不可能擋住洶涌而來的裝甲部隊。再說了,在敵後奪取據點,意味著得不到己方火力支援,也就更難持久。

更重要的是,中國軍隊在當時最需要考慮的是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全面戰爭。

顯然,這就更加決定了杜傑生的立場。

要知道,不管是在歐亞大陸上、還是在北非與中東的沙漠、還是在中亞的戈壁、還是在歐洲的平原上,都是極爲適合裝甲部隊作戰的地形。孤立在敵後的步兵部隊根本就沒有多少生存空間。

只是,中德全面戰爭能否打起來還是個問題。

或者說,這不是景虎需要考慮的問題。原因很簡單,陸戰隊只是獨立兵種,而且作戰範圍相當有限。

從這個角度來看,正在危地馬拉進行的戰爭根本說明不了問題。

也就是說,不能用危地馬拉戰場上的成敗來評判陸軍與陸戰隊的建軍思想。也就不能因此判定杜傑生所主張的軍事思想是錯誤的。如果戰場不是叢林,而是開闊的平原,那就肯定是另外一幅場景。

當然。中國軍隊面對的是當前的問題,而不是可能在下一場戰爭中遇到的問題。

正是如此,景虎意識到。如果杜傑生沒能很好的應對這場危機,那麼要不了多久,又該輪到陸戰隊擔當主角了。

幾名官員與將領全部到齊,席存瑞纔來到會議室。

總統府有兩間會議室,一間很大,主要用於召開內閣全體會議,而小一點的那間則主要用於召開小型會議。

這次,席存瑞的秘書準備的就是小會議室。

會議開始後,首先由國防部長說明了情況。

在景虎看來,這是浪費時間。席存瑞召開這次會議。顯然與幾個小時前才結束的那場戰鬥有關。

“吃晚飯之前,我接到了好幾個國家首腦打來的電話,無一例外的,他們都在詢問哈拉帕的情況。”席存瑞的面色很難看,顯然跟其他國家首腦通電話。讓他覺得很沒面子,甚至下不了臺。“在討論正式話題之前,我想搞清楚一個問題,即我們的軍隊能否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會不會有第二個哈拉帕!?”

說最後一句話的時候,席存瑞的目光從四位將軍身上掃過。

景虎沒有避開總統的目光。不過席存瑞的目光也只是從他身上掃過,最後落到了杜傑生身上。

顯然,這是專門提給杜傑生的問題。

不管杜傑生有多麼看不起這位學經濟出身的總統,他也不能迴避,因爲總統纔是中國軍隊的最高統帥。

輕了輕嗓子,杜傑生才說道:“我們從不缺乏取勝的信心,而且絕對不會再次出現類似的情況。”

把失敗說成情況,杜傑生顯然在迴避“失敗”這個字眼。

當然,在場的人都會迴避這個字眼。

席存瑞點了點頭,等著杜傑生說下去。就算杜傑生是參謀長會議主席,也不可能用一句簡單的保證來敷衍了事。

“陸軍會針對戰場環境做出調整,找到最有效的戰術。只是,我不得不再次提出之前已經多次提到的問題。”

席存瑞的眉頭皺了起來,其他幾人也朝杜傑生看了過去。

“在此,我再此要求解除轟炸禁令,把轟炸範圍擴大到危地馬拉全境,不然誰也無法避免出現第二個哈拉帕。”

“這麼說,沒有全面轟炸,陸軍就打不贏地面戰爭了?”

席存瑞這麼一說,羅樹人首先笑著搖了搖頭。

當然,杜傑生沒有笑。“即便沒有空軍的支持,陸軍也能打贏這場戰爭,只是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遭受更大的損失,以及花費更多的時間。只有讓空軍全面發揮,我們才能降低戰爭損失。”

景虎不得不承認,杜傑生說得沒錯,可是他知道,杜傑生的意圖沒有這麼簡單。

“你們應該知道,我們的敵人不是那個愚蠢的獨裁者,而是給他提供支持的墨西哥與德意志第二帝國。”

“首先,菲德爾並不愚蠢,他是一名很有天賦、也很有才華的將領,而他所倡導的戰術正是導致我軍陷入窘境的主要原因。”杜傑生沒有退讓,這個時候絕不能退讓,不然席存瑞就將掌握主動權。“其次,就算我們刻意避免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發生直接衝突,但是隻要德意志第二帝國還在爲菲德爾提供援助,那麼戰爭規模遲早會失去控制。我們只有儘快表明決心,才能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首相認識到與我們爆發戰爭將是多麼恐怖的事情,也才能夠遏制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野心。”

“通過全面轟炸就能達到這個目的嗎?”周潤康開口了。

“總比在外交信函上浪費口水要好得多。”杜傑生已經沒有退路了,如果他在這個時候退讓,他就永遠不可能翻身。“我們已經在外交上做出了足夠多的努力,而我們的每次努力都將被德意志第二帝國看成是軟弱的表現。至少到目前爲止,德意志第二帝國還沒有正式參與這場戰爭。如果我們不能把握住這個機會,而是等到局面無法挽回的時候才採取行動,恐怕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將提前到來。”

景虎不得不佩服杜傑生的口才,因爲連一向能說會道的周潤康都啞口無言了。

“即便進行全面轟炸,也未必能夠迅速擊敗政府軍。”這次,開口的是去年十月分才就職的國防部長丁明聰。

“至少有更大的希望。”杜傑生朝丁明聰看了過去。

丁明聰避開了杜傑生的挑釁,也沒再說什麼。

與席存瑞一樣,丁明聰也是文職官員,而且是一名學經濟出身的文職官員,與軍人顯得格格不入。

大戰期間,丁明聰在戰爭委員會供職,參與經濟規劃工作。大戰結束之後,丁明聰結束了其短暫的政府工作,成爲了一家經濟諮詢公司的高級顧問。一九五六年,丁明聰受聘成爲國內最大的汽車公司,即福瑞公司總裁,負責拯救這家瀕臨倒閉的企業。在他努力下,福瑞公司在五年之後起死回生,不但再次奪回了國內頭號汽車公司的寶座,還在一九六二年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公司,年產量達一百二十萬輛,而福瑞公司名下的三大品牌,即瑞祥、安途與獵豹更是成爲了家用、商用與高端汽車品牌的標誌,其銷售範圍擴大到全球五十多個國家與地區。

只不過,這並非丁明聰最爲人所知的貢獻。

在管理福瑞公司期間,丁明聰創建了“工商管理學”,並且以名譽教授的身份在北京大學開課授學。僅僅三年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就成爲了企業經理必備頭銜,讓成千上萬的管理者趨之若鶩。

正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丁明聰應席存瑞的邀請回政府任職。

如果不是軍方堅決反對,丁明聰在一九六五年就將成爲國防部長。只是,他僅僅在國防部長首席助理,也就是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的位置上呆了兩年。去年十月,前任國防部長以健康爲由辭職,丁明聰順理成章的成爲了國防部長。

顯然,不管是景虎、還是杜傑生,或者是田黛芳與羅樹人,對這位上司都無好感。

原因很簡單,丁明聰把軍隊當成企業,用管理企業的方式來管理軍隊,讓四位參謀長都無法接受。

要知道,軍隊的傳統是一個大家庭,而不是一個大企業。

在中國軍隊成立的那一天,榮譽、責任與歸屬感就成爲了軍事文化的核心,每一位軍人都希望把畢生貢獻給軍人。可是在丁明聰的觀念裡,軍隊就是一個大企業,軍人就是這個企業的僱員。這就意味著,只要幹得不好,哪怕是功勳卓著的將軍,也隨時有可能收到解聘通知書。

更要命的是,管理企業的核心是效益,而軍隊卻是最不重視效益的機構。

在擔任國防部長首席助理期間,丁明聰就因爲負責裝備發展計劃而遭到詬病。現在他當上了國防部長,自然會變本加厲。

也許,在四位參謀長眼裡,丁明聰纔是最大的敵人。

第172章 警戒艦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87章 生於憂患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53章 倒計時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444章 減負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94章 混血兒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2章 大國角力第97章 血戰蔚山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90章 力挽狂瀾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3章 帝國之路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111章 突防第503章 下一步第216章 根源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197章 利器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458章 激戰第44章 你追我趕第22章 迫敵決戰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96章 誘餌第126章 得手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4章 總統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59章 復仇第81章 內訌第492章 多用途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59章 永遠銘記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93章 挑戰書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50章 誰去誰留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63章 火藥桶第150章 拷問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8章 帝國時代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86章 隱患第63章 體能極限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156章 撤退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387章 預備隊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14章 海軍之父第15章 開拓者第81章 內訌第30章 偷襲第65章 攻擊開始第214章 革命
第172章 警戒艦第142章 深入敵後第87章 生於憂患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262章 疲於奔命第53章 倒計時第597章 鼎立之勢第444章 減負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209章 和平的代價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94章 混血兒第464章 老友相見第2章 大國角力第97章 血戰蔚山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90章 力挽狂瀾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3章 帝國之路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111章 突防第503章 下一步第216章 根源第11章 主動出擊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213章 手到擒來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197章 利器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458章 激戰第44章 你追我趕第22章 迫敵決戰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96章 誘餌第126章 得手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4章 總統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59章 復仇第81章 內訌第492章 多用途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59章 永遠銘記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93章 挑戰書第146章 按兵不動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50章 誰去誰留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63章 火藥桶第150章 拷問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8章 帝國時代第153章 求生的本能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86章 隱患第63章 體能極限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52章 沙俄的禍根第31章 一舉定乾坤第156章 撤退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140章 迎頭痛擊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387章 預備隊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14章 海軍之父第15章 開拓者第81章 內訌第30章 偷襲第65章 攻擊開始第214章 革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高县| 鸡西市| 岑巩县| 谷城县| 白玉县| 彰化县| 新巴尔虎左旗| 开江县| 桐梓县| 比如县| 永和县| 浦江县| 石门县| 武强县| 杂多县| 建水县| 安康市| 清远市| 什邡市| 海宁市| 容城县| 奇台县| 泰兴市| 永和县| 乌兰浩特市| 偃师市| 察雅县| 宜城市| 青川县| 砚山县| 张掖市| 遂宁市| 台江县| 沂水县| 灵山县| 曲靖市| 门源| 石狮市| 沅江市| 漾濞|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