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14章 革命

六月十二日,科濟奇出現(xiàn)在倫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宣稱在遭到德軍脅迫的情況下才辭去了南斯拉夫總統(tǒng)職務,因此並不具備法律效應,他依然是南斯拉夫的民選總統(tǒng),即南斯拉夫的合法領導人。

這下,巴爾幹戰(zhàn)爭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

次日,克羅地亞加盟共和國總統(tǒng)尤戈維奇宣稱,只承認科濟奇領導的聯(lián)邦總統(tǒng),特雷昂政府非法。

克羅地亞加盟共和國帶頭造反,局勢立即失去了控制。

對德軍來說,這意味著巴爾幹戰(zhàn)爭由一場小規(guī)模軍事行動演變成了大規(guī)模地區(qū)戰(zhàn)爭。

顯然,此時的德軍已是騎虎難下。

爲了支持特雷昂政權,德軍不得不繼續(xù)向南斯拉夫增派兵力,並且對南斯拉夫國防軍進行改編。

問題是,反德武裝力量也在行動。

從八月下旬開始,自稱爲“克羅地亞民族救亡軍”的反德武裝力量就開始襲擊克羅地亞加盟共和國境內的德軍。

只不過,這是一場實力相差極爲懸殊的戰(zhàn)爭。

雖然像克羅地亞民族救亡軍這樣的抵抗力量,大多由前國防軍的官兵組成,而且擁有不少的重型武器裝備,但是他們面對的是強大的德軍,而且沒有獲得任何外來援助,也就很難在戰(zhàn)爭中取勝。

到一九八二年底,德軍幾乎撲滅了南斯拉夫境內的反抗力量。

在最艱難的時候,大部分抵抗力量都躲進了羣山裡面。在遠離城鎮(zhèn)的偏遠鄉(xiāng)村活動,而且同樣得應付德軍的圍剿行動。

顯然,中國必須採取行動,不然反抗德軍的武裝力量就會被徹底剿滅。

只是,中國不能直接出面干預。原因就是,早在危地馬拉戰(zhàn)爭期間,中國就跟德意志第二帝國簽署了秘密協(xié)議。以不干預巴爾幹地區(qū)換來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再直接支持墨西哥介入危地馬拉戰(zhàn)爭。

所幸的是,這並不妨礙中國採取秘密行動來支持南斯拉夫的反德武裝力量。

這其中,阿爾巴尼亞扮演了關鍵角色。

阿爾巴尼亞原本屬於南斯拉夫。只是在大戰(zhàn)結束之後,因爲阿爾巴尼亞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所以按照民族自決原則。沒有併入南斯拉夫,而是成爲獨立國家,也是歐洲唯一以伊斯蘭教徒爲主的國家。

顯然,阿爾巴尼亞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

戰(zhàn)後,阿爾巴尼亞奉行的不是親德政策,也沒有過分接近意大利,而是走上了與中國親善的道路。

主要就是,中國在戰(zhàn)後一直支持阿拉伯國家,與伊斯蘭世界保持著良好關係。

此外,東南亞地區(qū)的印度尼西亞也是伊斯蘭國家。而且是中國的盟國,有著大量伊斯蘭教徒的馬來西亞同樣是中國的盟國,而文萊蘇丹能夠從印度尼西亞獨立出來,也與中國有著密切關係。

總而言之,在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之前。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非常不錯。

顯然,做爲伊斯蘭國家,阿爾巴尼亞沒有理由不跟中國合作。

雖然在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之後,中國與伊斯蘭世界的關係惡化,德意志第二帝國則抓住機會開始籠絡伊斯蘭國家,但是阿爾巴尼亞奉行了二十多年的親華政策。與中國建立起了密切的關係,也就不可能在短短幾年之內與中國決裂。更重要的是,在二十多年的合作中,阿爾巴尼亞接受了中國的大量援助,其主要的國家基礎都依賴中國,特別是在經濟上,與中國的貿易是阿爾巴尼亞的命脈。

也就是說,阿爾巴尼亞並沒有因爲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與中國決裂。

當然,這也是包括沙特、埃及在內的衆(zhòng)多阿拉伯國家在八零年代開始與中國改善關係的根本原因。

說得簡單一點,即便中國支持以色列,阿拉伯國家也不可能跟中國決裂。

也正是如此,阿爾巴尼亞在巴爾幹戰(zhàn)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

九月十日,狙擊手部隊轉駐都拉斯。

中國在阿爾巴尼亞有三座軍事基地,即都拉斯軍港、羅東角空軍基地與聖吉尼陸軍地區(qū)司令部。

按照中國與阿爾巴尼亞在戰(zhàn)後簽署的協(xié)議,中國以極爲微小的代價,獲得了這三座軍事基地四十九年的使用權,租期到一九九九年。當時,中國海軍在都拉斯部署了幾艘戰(zhàn)艦,空軍則在羅東角部署了十多架偵察機,駐紮在聖吉尼的陸軍部隊不到兩千人。主要就是,這三座軍事基地的規(guī)模都不是很大。

所幸的是,對在巴爾幹地區(qū)進行的秘密行動來說,這三座軍事基地已經足夠用了。

九月中旬,狙擊手部隊執(zhí)行了第二次秘密任務,即前往南斯拉夫,把各個抵抗組織的領導人接到阿爾巴尼亞。

顯然,這依然是由軍事情報局主導的秘密行動。

事實上,在整個巴爾幹戰(zhàn)爭期間,軍事情報局都是干預行動的主導者,中國軍方並沒有直接派遣軍人蔘與行動。

當時,軍事情報局與南斯拉夫的幾個主要抵抗組織達成了一項秘密協(xié)議,即軍事情報局爲各個抵抗組織提供武器彈藥,並且進行特種作戰(zhàn)培訓,而抵抗組織必須儘快形成一支聯(lián)合作戰(zhàn)力量。

到一九八二年底,南斯拉夫的抵抗力量實現(xiàn)了初步統(tǒng)一。

這就是,以克羅地亞民族救亡軍爲核心,組成“南斯拉夫民族解放陣線”,聯(lián)合對付入侵的德軍。

進入一九八三年,狙擊手部隊的主要任務就是爲抵抗組織提供人員培訓。

當然,讓狙擊手去培訓游擊隊員,可以說是大材小用,所以到一九八三年第二季度,這個任務就移交給了軍事情報局控制的其他特種部隊。主要原因並非狙擊手部隊不適合參與培訓工作,而是有更加重要的任務需要狙擊手部隊去執(zhí)行。這就是,巴爾幹戰(zhàn)爭並非當時唯一的熱點。

一九八三年,最重大的事情不是南斯拉夫的少數民族起兵反抗,而是發(fā)生在數千公里之外的一場革命。

這就是伊朗的伊斯蘭革命。

一九八三年四月四日,德黑蘭的示威遊行演變爲武裝衝突,剛剛結束軟禁、獲得自由的伊斯蘭精神領袖霍梅尼宣稱伊朗國防巴列維的所作所爲違背了真主的意志,號召所有伊朗人起來反抗國防的統(tǒng)治。

當天,德黑蘭的流血衝突導致數千人傷亡。

緊接著,反對國王的遊行示威在全國各地展開,而且在多處地點演變成流血衝突。

由此,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全面爆發(fā)。

這場革命,直接把中國的注意力由巴爾幹引到了伊朗。

對中國來說,一千個南斯拉夫也比不上一個伊朗。

說白了,在中國的戰(zhàn)略框架中,伊朗是最重要的戰(zhàn)略盟友之一,是中國在中東與海灣地區(qū)必須控制的國家。

在中國與伊朗的關係中,伊朗國防巴列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就是,堅持在伊朗推行世俗化政治的巴列維是中國的忠實盟友,而由其控制的伊朗更是中國在該地區(qū)的基石。

沒有伊朗,中國在中東的影響力將大打折扣。

當然,巴列維奉行親華政策,除了希望把伊朗建設成爲發(fā)達的工業(yè)國之外,還與其自身的經歷有關。

這就是,在年輕的時候,巴列維曾經在中國旅居十多年。

在中國生活期間,巴列維不但接受了系統(tǒng)的教育,特別是軍事教育,更加見識到了中國在實現(xiàn)工業(yè)化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別忘了,巴列維在中國生活期間,中國率領同盟國集團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從根本上講,正是強大的工業(yè)實力,讓建國不到半個世紀的中華民主共和國成爲了世界性強國。

對巴列維來說,中國就是學習的對象。

此外,巴列維能夠回到伊朗,並且繼承王位,也與中國有關,即正是中國軍隊擊敗了佔領伊朗的英國軍隊,才使得巴列維王朝能夠在伊朗復辟,也才使得年輕的巴列維能夠在父王去世之後繼承王位。

說白了,就是中國軍隊把巴列維送回德黑蘭,送上伊朗的王座。

這些因素綜合到一起,也就不難理解,巴列維爲什麼要堅持奉行親華政策了。

事實上,在一九七零年之後,巴列維因健康原因,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中國接受治療。

只是,巴列維奉行親華政策的主要目的,還是爲了讓伊朗成爲工業(yè)強國。

可以說,年輕時的流亡生活,讓巴列維清楚的認識到,只有工業(yè)化才能使伊朗成爲強大的國家,才能阻擋外來入侵。自從人類文明進入工業(yè)化時代之後,所有強國都是以工業(yè)化爲基礎。

巴列維希望伊朗強大,希望伊朗成爲強國,因此就必須在伊朗搞工業(yè)革命。

問題是,巴列維需要面對其他國王不會遇到的問題,即宗教影響。

雖然巴列維也信奉伊斯蘭教,但是長期的流亡生活,以及與外界文明的接觸,讓他根本不像一個伊斯蘭教徒。在很多方面,巴列維更像是一個懷揣著民主夢想,又深受東方文明影響的伊朗人。

顯然,巴列維意識形態(tài)與伊朗社會格格不入。

這也成爲了巴列維在伊朗推行世俗化改革的死穴。(未完待續(xù)。。)

第301章 優(yōu)劣有別第25章 死有其所第447章 備戰(zhàn)第45章 選擇第66章 走向戰(zhàn)爭第6章 整裝待發(fā)第79章 將計就計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87章 絕地反擊第455章 死戰(zhàn)難免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122章 投降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460章 特種作戰(zhàn)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75章 出發(fā)第95章 情報天才第35章 逼談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66章 滅頂之災第127章 不支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182章 傳統(tǒng)戰(zhàn)術第51章 正面交戰(zhàn)第613章 反差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167章 血誓第498章 僵持第101章 遠戰(zhàn)第604章 援助第96章 誘餌第74章 各打各的第70章 目標出現(xiàn)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33章 戰(zhàn)略決策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25章 能打就打第58章 面對偉人第40章 擴軍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394章 拉鋸戰(zhàn)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15章 開拓者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88章 同胞兄弟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16章 目的地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104章 戰(zhàn)略失誤第268章 臆測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119章 賭注第12章 危機浮現(xiàn)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43章 拖累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42章 低調行事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394章 拉鋸戰(zhàn)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444章 減負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117章 僞裝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3章 工業(yè)時代第121章 拷問第521章 難題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546章 協(xié)商第10章 無妄之災第159章 復仇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56章 代言人第197章 利器第93章 各有千秋
第301章 優(yōu)劣有別第25章 死有其所第447章 備戰(zhàn)第45章 選擇第66章 走向戰(zhàn)爭第6章 整裝待發(fā)第79章 將計就計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87章 絕地反擊第455章 死戰(zhàn)難免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122章 投降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460章 特種作戰(zhàn)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75章 出發(fā)第95章 情報天才第35章 逼談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17章 主動與被動第66章 滅頂之災第127章 不支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182章 傳統(tǒng)戰(zhàn)術第51章 正面交戰(zhàn)第613章 反差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167章 血誓第498章 僵持第101章 遠戰(zhàn)第604章 援助第96章 誘餌第74章 各打各的第70章 目標出現(xiàn)第471章 耐心等待第133章 戰(zhàn)略決策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25章 能打就打第58章 面對偉人第40章 擴軍第89章 和平的希望第394章 拉鋸戰(zhàn)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547章 民族的裂縫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15章 開拓者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88章 同胞兄弟第356章 艦隊迴歸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16章 目的地第617章 金融霸權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104章 戰(zhàn)略失誤第268章 臆測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119章 賭注第12章 危機浮現(xiàn)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43章 拖累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42章 低調行事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394章 拉鋸戰(zhàn)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444章 減負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117章 僞裝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3章 工業(yè)時代第121章 拷問第521章 難題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324章 尖端技術第546章 協(xié)商第10章 無妄之災第159章 復仇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56章 代言人第197章 利器第93章 各有千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璧县| 和田市| 德兴市| 富平县| 于田县| 永丰县| 南江县| 疏附县| 丹东市| 潢川县| 昌江| 恩平市| 铁力市| 木兰县| 吕梁市| 南靖县| 轮台县| 洛浦县| 周宁县| 如东县| 原平市| 同江市| 施甸县| 华阴市| 道真| 吉隆县| 含山县| 德钦县| 盘锦市| 太仆寺旗| 威信县| 唐海县| 孝感市| 柘荣县| 朝阳县| 宽甸| 南丰县| 永定县| 阆中市| 射洪县| 大石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