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9章 戰略方向

蘇比克灣的戰鬥結束時,中國陸戰隊已經掃‘蕩’了整個馬里亞納羣島,而且向南攻佔了加羅林羣島,還在爲進軍馬紹爾羣島做準備。如果一切順利,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中國海軍陸戰隊將攻佔西太平洋上的絕大部分島嶼。

八月二十日,中國海軍陸戰隊與陸軍部隊攻佔了整個呂宋島,並且在棉蘭老島登陸。

因爲美軍全線崩潰,所以在掃‘蕩’附近的其他島嶼事,中國軍隊沒有遇到太大的麻煩,基本上是望風披靡。

可以說,進攻行動比想像的順利得多。

戰鬥打響之前,中國海軍與陸軍高層將領都認爲,爲了守住澳大利亞,美軍肯定會死守菲律賓。說白了,如果丟掉了菲律賓,中國軍隊可以直接跨過荷屬印度尼西亞,向西南太平洋進軍。也就是說,在美軍動員起來之前,中國軍隊就能把戰線推進到離澳大利亞不到一千公里的地方。相反,只有死守菲律賓,在這裡拖住中國軍隊的前進步伐,美軍纔有足夠的時間向澳大利亞增兵。

問題是,美軍根本沒有死守菲律賓。

這下,問題也出來了。

在初期的作戰計劃中,並沒有考慮到軍隊的推進速度如此之快,因此在做準備工作的時候就有所欠缺。

當時,海軍陸戰隊率先調整了進攻方案,把攻打範圍擴大到了整個西太平洋。

也就是說,在攻佔了馬里亞納羣島之後,陸戰隊不會停下來,而是繼續前進,直到沒有多餘的兵力去攻佔其他島嶼爲止。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中國海軍陸戰隊能夠推進到馬紹爾羣島、吉爾伯特羣島與圖瓦盧羣島一線,即把中國海軍在西太平洋上的防線向東推進兩千到三千公里,沿著這些羣島建立一條離本土五千公里以上的戰略防線。

問題是,關鍵不在陸戰隊,而是在陸軍。

說白了,陸戰隊攻打的都是一些面積狹小、駐軍稀少、甚至是沒有駐軍的島嶼,只要後勤補給跟得上,陸戰隊就能一直前進。

顯然,陸軍遇到的問題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雖然最主要的還是後勤保障問題,即準備的運輸船隻太少了,即便緊急徵召,也難以立即發揮作用,但是陸軍還有一個問題,即投入的兵力不夠多,當時只有四個步兵師參與作戰行動。

四個師,攻佔菲律賓足夠了,可是要擴大攻擊範圍,就得投入更多的兵力。

陸戰隊是沒有什麼好指望的了,而且在攻打一些面積較大的島嶼、或者是駐軍較多的島嶼時,陸戰隊肯定需要陸軍的支持。

八月中旬,在陸戰隊決定擴大進攻範圍之後,陸軍也增派了四個步兵師。

只是,在何時停止進攻的問題上,陸軍提出了明確要求。按照陸軍的說法,在不對大陸戰爭造成嚴重影響的情況下,最多隻能把戰線推進到所羅‘門’羣島,而不是像海軍設想的那樣攻打澳大利亞。

顯然,陸軍的要求很合理。

雖然在南洋戰場上,陸軍投入的兵力並不多,前後總共只有八個步兵師,但是耗費的資源卻不少。主要就是,這些部隊在遠離本土的地區作戰,後勤保障的難度極大,也就需要佔用大量資源。

更重要的是,海軍也知道,攻打澳大利亞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少在一九四一年、甚至是在一九四二年底之前,中國軍隊的實力都不足以登上澳洲大陸。

如此一來,採納陸軍的提議,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八月底,馮承乾回到北京,參加陸海空三軍高層會議。

當時,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要不要攻打澳大利亞、或者是在什麼時候攻打澳大利亞,而是戰略大方向上的選擇。

說白了,中國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向東進攻,而是在此之前向南進攻。

以對美作戰而言,向東進攻是最佳選擇,而這也是海軍的主張。

按照馮承乾的認識,澳大利亞有較高的戰略價值,但是不足以產生決定‘性’作用,對整體戰局的影響並不大。

馮承乾的基本觀點是:即便美軍控制著澳大利亞,對中國也沒有多大威脅。

首先,澳大利亞距離美國本土太遠了,航線長度接近兩萬公里,而且需要穿越中國海軍的封鎖區域。也就是說,不管美軍向澳大利亞增兵、還是運送作戰物資與武器裝備,效率都高不到哪裡去。

其次,澳大利亞的人口並不多,大戰爆發前只有不到三千萬人。換句話說,美軍很難在澳大利亞當地徵召軍人,因此澳軍自身的作戰能力可以忽略不計,不會對中美的軍力對比產生太大的影響。

第三,澳大利亞不是工業國,仍然是一個以農業與畜牧業爲主的國家,全國有將近四成的人口以農業與畜牧業爲生,其在戰前的工業產值還不到美國的百分之十,而且嚴重欠缺重工業與軍事工業。

第四,澳大利亞的資源也不算豐富,難以起到決定‘性’作用。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算美軍掌握了戰略主動權,獲得了軍力上的優勢,從澳大利亞北上攻打中國本土的難度也非常大,即美軍必須跨越南洋地區,而中國軍隊則能充分利用這道縱深在四千公里以上,由大大小小上萬座島嶼著稱的防禦屏障,把美軍擋在國‘門’之外,在此消耗美軍兵力。

顯然,馮承乾並不主張在澳大利亞耗費太多的兵力。

說白了,澳大利亞就是一塊‘雞’肋,如果攻打的話,肯定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在得手之後卻得不到多少好處。

問題是,陸軍有相反的觀點。

在陸軍看來,攻打澳大利亞依然很有必要。

首先,澳大利亞直接威脅著南洋地區,部署在澳大利亞北部地區的重型轟炸機能夠轟炸幾乎整個南洋地區,從而對該地區的關鍵生產設施,比如蘇‘門’答臘島上的油田、加裡曼丹島上的橡膠種植園、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產量區、以及泰國灣北部地區的化工廠,而這些都能提升中國的戰略力量。

其次,只要美軍仍然控制著澳大利亞,那麼中國本土的安全就得不到保證,也就必須在南洋地區保持一支足夠強大的兵力,而這支部隊顯然沒有別的價值,從而會對中國的軍事部署產生負面影響。

第三,澳大利亞是美國海軍、特別是太平洋艦隊前往印度洋作戰的必經之地,而且肯定是美國海軍艦隊在印度洋上活動的主要基地,而從長遠考慮,中國海軍、甚至是中國陸軍都得進軍印度洋,因此只有攻佔澳大利亞,才能阻止美國海軍艦隊進入印度洋,也才能更加迅速的控制整個印度洋地區。

最後,美軍肯定會死守澳大利亞,而美軍的補給線長度是中國軍隊的四到五倍,因此澳大利亞是消耗美軍戰鬥力、以及美國國力的理想戰場。

除了陸軍支持攻打澳大利亞之外,大部分政fǔ官員也認爲有必要攻打澳大利亞。

當然,政fǔ官員的出發點是政治利益。

澳大利亞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成爲自治領,隨後獲得了全部自主權,成爲英聯邦成員。雖然澳大利亞已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但是名義上依然屬於英國‘女’王,而且由‘女’王委任的總督爲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從政治上考慮,如果能夠打下澳大利亞,肯定能打擊美英士氣,同時震懾住其他英聯邦成員、以及那些親美親英的國家,削弱美英軸心集團的實力。

馮承乾並不反對這些觀點,只是他覺得,爲此而去攻打澳大利亞,代價太大了。

要知道,澳洲是一塊大陸,哪怕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大陸,也有七百多萬平方公里,而且三分之二的地區是沙漠與戈壁。按照馮承乾的估計,要想攻佔澳大利亞,中國軍隊至少需要投入近三百萬地面部隊。

更重要的是,澳大利亞同樣遠離中國本土。

也就是說,爲這支軍隊提供後勤保障,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就必須在此之前建造足夠多的船隻。

問題是,一個國家的造船能力是有限的。

換句話說,如果增加貨輪的建造數量,就得減少戰艦的建造數量,至少會使戰艦的建造工作受到影響。

除了造船,還得爲此消耗大量資源。

在軍事層面上,則意味著需要向西南太平洋傾斜,到時候需要投入的不僅僅是陸軍,還有海軍。

顯然,如果攻打澳大利亞,那麼海軍主張的“東進”行動就會受到影響。

雖然夏威夷羣島比澳大利亞小得多,但是戰略價值顯然在澳大利亞之上。如果爲了攻打澳大利亞而耽擱了進攻夏威夷羣島的作戰行動,那麼中國海軍將不大可能在太平洋上迅速取得勝利。

問題是,大多數人都支持攻打澳大利亞。

當時,甚至連空軍司令劉亞光都認爲,應該首先攻打澳大利亞,降低本土受到的直接威脅,從而騰出更多的兵力用於進攻。

馮承乾獨自決策的時代已經過去,他不得不服從多數人的決定。

這個決定,直接引發了中美太平洋戰爭中的第一場海戰。

……

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2章 總統特權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39章 朽木難雕第70章 圈套第175章 好消息第38章 自我犧牲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343章 惡仗第197章 利器第244章 發現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150章 拷問第65章 生存競賽第600章 馬歇爾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321章 迷霧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6章 坐收漁利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175章 好消息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15章 熱身第505章 代價第18章 逃跑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27章 冷眼旁觀第284章 高標準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84章 核心之爭第80章 多此一舉第14章 營救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454章 南下第19章 送上門來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187章 馬拉松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565章 遭遇戰第47章 風波不歇第62章 勝負未定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377章 好與壞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30章 始作俑者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405章 犧牲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580章 新使命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3章 帝國之路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93章 各有千秋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80章 相互算計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4章 戰鬥力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
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32章 總統特權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39章 朽木難雕第70章 圈套第175章 好消息第38章 自我犧牲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265章 殊途同歸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343章 惡仗第197章 利器第244章 發現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150章 拷問第65章 生存競賽第600章 馬歇爾第393章 避實就虛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321章 迷霧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164章 圍殲殘敵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6章 坐收漁利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406章 戰鬥到最後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319章 別無選擇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3章 鐵打的軍營第175章 好消息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156章 戰略偵察機第15章 熱身第505章 代價第18章 逃跑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27章 冷眼旁觀第284章 高標準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84章 核心之爭第80章 多此一舉第14章 營救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460章 特種作戰第251章 偃旗息鼓第454章 南下第19章 送上門來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133章 不期而遇第187章 馬拉松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565章 遭遇戰第47章 風波不歇第62章 勝負未定第108章 手段與目的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377章 好與壞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218章 失之毫釐第155章 走投無路第270章 載譽而歸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30章 始作俑者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405章 犧牲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580章 新使命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149章 感情與職責第3章 帝國之路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93章 各有千秋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80章 相互算計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4章 戰鬥力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南县| 启东市| 安达市| 宝鸡市| 天气| 萨迦县| 东源县| 木兰县| 藁城市| 文山县| 宁城县| 双柏县| 灌云县| 临汾市| 嘉禾县| 平乡县| 安徽省| 广东省| 固原市| 古丈县| 珲春市| 金阳县| 科技| 高邑县| 四子王旗| 视频| 双桥区| 二连浩特市| 江都市| 府谷县| 沙坪坝区| 天气| 海伦市| 望城县| 揭阳市| 彭州市| 丹寨县| 凌云县| 普定县| 鹰潭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