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2章 疲於奔命

強大的岸基航空兵,正是第51艦隊最有力的強大後盾。

說白了,只要作戰海域離瓜達爾卡納爾島的距離在一千五百公里之後,顧祝同就能隨時呼叫岸基航空兵提供支援。

這個距離,正好覆蓋了新喀里多尼亞。

也就是說,顧祝同完全可以讓艦隊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範圍內活動,沒有必要去冒險尋找決戰機會。

只是,顧祝同並不這麼看。

道理很簡單,美軍也知道中國部署在所羅‘門’羣島的岸基航空兵大幅度增強,因此斯普魯恩斯肯定會有所顧慮。

更重要的是,顧祝同不想以守成爲主。

雖然在戰術層面上,顧祝同的任務非常簡單,第51艦隊只需要在新喀里多尼亞西北海域活動,就能出動艦載機封鎖所有通往努美阿的航線,但是這樣一來,也將失去與第31艦隊決戰的機會。

果真如此的話,顧祝同還得面對更多的麻煩。

設想一下,如果在沒有殲滅第31艦隊的情況下,中國軍隊攻佔了新喀里多尼亞,戰局會朝哪個方向發展?

很明顯,短期之內,美軍不會讓第31艦隊撤出西南太平洋。

這樣一來,就算佔領了新喀里多尼亞,中國軍隊也無法攻打澳洲本土,第51艦隊依然得留在西南太平洋上。

更重要的是,在此之後,第51艦隊就只有一個目的了,那就是殲滅第31艦隊。

問題是,還能夠獲得如此好的機會嗎?

要知道,在不用守衛外圍島嶼的情況下,主要任務僅僅是阻止中國軍隊登陸澳洲,美軍就沒有理由讓第51艦隊離開岸基航空兵的掩護、單獨到大洋深處尋找中國艦隊決戰,而中國艦隊卻必須進入美軍岸基航空兵的打擊範圍尋找第51艦隊決戰,從而喪失航空作戰能力上的優勢。

可以說,在岸基航空兵面前,艦載航空兵是沒有半點優勢的。

別說第51艦隊只有五艘艦隊航母,就算增加一倍,再把所有小型航母算上,所能動用的艦載機只有一千餘架,美軍部署在布里斯班與悉尼兩地的作戰飛機都超過了一千架,而且這些美軍戰機可以迅速在兩地間調動。如此一來,美軍能在一場戰役中,投入兩千架以上的作戰飛機。

可以說,顧祝同非常清楚這一點。

要想避免在不利的情況下與第31艦隊決戰,顧祝同就得把握住這次機會,在新喀里多尼亞附近幹掉第31艦隊。

當然,顧祝同也相信,斯普魯恩斯同樣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道理同樣,只要中國軍隊佔領了新喀里多尼亞,那麼部署在努美阿附近的岸基航空兵就能覆蓋整個塔斯曼海,讓第31艦隊無處可避。如果中國空軍向新喀里多尼亞部署重型轟炸機,還有可能摧毀澳大利亞東南部的主要港口,比如悉尼,讓第31艦隊無家可歸,而在西南太平洋上,除了悉尼等澳洲東南的港口之外,也就只有新西蘭的港口能夠容納第31艦隊了。

在此情況下,第31艦隊別說在西南太平洋上作戰,能不能安全返回本土都是個問題。

甚至可以說,只要中國軍隊不急於登上澳洲大陸,就完全可以依靠新喀里多尼亞,用對付日本的方式來對付澳大利亞,即通過長期的戰略轟炸與戰略封鎖,讓澳大利亞成爲美軍的墳墓。

顯然,美軍必然會用盡辦法守住新喀里多尼亞。

守住新喀里多尼亞的關鍵,正是奪回制海權,也就得在海戰中擊敗中國艦隊。

顧祝同看得非常清楚,這將是斯普魯恩斯、或者說美國海軍在西南太平洋上反敗爲勝的最後機會。

錯過這個機會,就算美軍保住了第31艦隊,也將毫無懸念的輸掉西南太平洋戰爭。

美國能夠接受這樣的結果嗎?

雖然在馬爾代夫海戰之後,連美國總統羅斯福都認識到,澳大利亞是一塊‘雞’肋,打輸打贏都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美軍在此已經付出了極爲慘重的代價,而且向澳洲投入了大量兵力,如果放棄澳洲,在政治上肯定說不過去。

事實上,在是否堅守澳洲的問題上,美英當局已經形成公識。

當時,美英雙方在對待澳大利亞的態度上,已經出現了很大的轉變,而且就與馬爾代夫海戰有關。

在此之前,英國當局還幻想著能夠奪回印度洋的制海權。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一九四二年七月,丘吉爾在寫給羅斯福的‘私’人信件中提到,如果英國皇家海軍奪回了印度洋的制海權,就將出兵西南太平洋,向澳大利亞派遣一支規模不低於五萬的遠征軍,而美國則應該在中東戰場上增加同等數量的兵力,緩解英國在中東戰場上的壓力。在回覆丘吉爾的信件中,羅斯福基本同意這一安排,並且答應向中東派遣兩倍於英軍的兵力。

由此可見,當時英美的最高領導人都非常樂觀。

可惜的是,馬爾代夫海戰的結果,徹底粉碎了羅斯福與丘吉爾的美夢。

顯然,在沒有制海權的情況下,別說美國不可能向中東派遣作戰部隊,連英國都無法增強在地中海以東地區的軍事部署。至於向澳洲派遣遠征軍,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爲英國根本就無兵可派。

這樣一來,羅斯福不得不鄭重考慮是否到了放棄澳大利亞的時候了。

雖然西南太平洋牽制住了中國的大量兵力,還讓中國消耗了大量戰爭物資,但是總體上依然是中國佔了便宜。僅從海軍損失上看,中國就佔了大便宜。美國海軍在這裡已經損失了四艘艦隊航母與四艘小型航母,而中國海軍只損失了一艘艦隊航母,讓雙方的海軍艦隊規模差距大幅度擴大。

別忘了,在美國參戰的時候,雙方海軍沒有明顯差距。如果把其他戰艦、特別是戰列艦算上,美國海軍還有微弱優勢。

在戰鬥傷亡上,中國軍隊也佔了很大的便宜。

到一九四二年七月底,美軍已經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傷亡了近七十萬人,其中有近五萬是‘精’銳的海軍官兵,而中國軍隊的傷亡總數肯定不到二十萬,海軍官兵的傷亡數字還不到美軍的十分之一。

繼續拼下去,美軍也不可能佔到便宜。

更重要的是,即便不考慮雙方民衆對戰爭的態度,美國承受戰爭損失與傷亡的能力也不如中國。

要知道,在一九四一年底,中國就基本上完成了分三個階段進行的戰爭動員,國家全面進入戰爭狀態,幾乎所有國家力量與資源都開始爲戰爭服務。美國晚參戰一年,因此要到一九四二年底,纔有望完成戰爭動員,也才能夠把戰爭潛力全部爆發出來,而在此之前,美國的戰爭承受能力顯然不如中國。

如果從‘交’戰集團的層面上看,那美國的差距就更加明顯了。

打到這個時候,還在與美國並肩作戰的只有英國與紅俄,而且這兩個盟友的情況都十分糟糕,紅俄不在一九四二年底戰敗、也會在一九四三年的夏季戰敗,而英國能否堅持到一九四四年都是個問題。對面,與中國並肩作戰的國家多達十四個,除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實力算得上強大的還有意大利,此外還有羅馬尼亞、土耳其、保加利亞等國,而那些保持中立的國家,比如荷蘭、瑞典、芬蘭等,大多偏向於中德同盟集團,而且或多或少的爲中德同盟集團提供了便利。比如,荷屬印度尼西亞的所有油田就無條件的向中國開放,產出的原油幾乎全部提供給了中國,而來自荷屬印度尼西亞的天然橡膠,佔到了中國橡膠總進口量的百分之四十。除此之外,法國戰敗所產生的勢力真空,也大多爲中德同盟所佔有。比如,法國在中南半島上的殖民地就全部被中國控制,該地區的法軍全部向中國軍隊投降,而越南爲中國提供了百分之五十的天然橡膠與百分之七十的貴重木材。還有,英國勢力收縮之後,也讓中國佔到了便宜。比如馬來西亞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在一九四零年底被中國攻佔,而該地的資源大多爲中國所用。

這些因素加在一起,美國的劣勢就更加明顯了。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在一九四二年初,中德同盟集團的整體戰爭實力就超過了美英軸心集團,而到一九四二年底的時候,中德同盟集體員的整體戰爭實力差不多已經是美英軸心集團的一點三倍了。

暫且不說這種估計是否正確,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即美國正在走下坡路。

這下,問題就大了。

在整體戰爭實力不如對手的情況下,美國卻需要維持一條比對手長得多的戰線,哪有不敗的道理?

要知道,從美國到澳大利亞,需要橫渡整個太平洋,到英國要橫渡整個北大西洋。

雖然中德隔著亞歐大陸,而且海運航線還沒有打通,但是中德間的物資貿易並不多,主要在技術領域,因此對運輸的要求並不高。相反,美英與美澳之間,最重要的就是物資上的往來。

也就是說,美國‘花’在運輸上的成本就比中國高得多。

用一個詞就可以形容美國的處境,即“疲於奔命”。

顯然,美國要想反敗爲勝,首先要做的就是縮短戰線,減輕運輸負擔,把資源用到更加重要的地方上。

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39章 海軍第一第94章 航空力量第7章 重工業第5章 八國侵俄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86章 隱患第179章 突擊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94章 決戰在即第63章 體能極限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154章 叔侄情第175章 夜戰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45章 駕駛員第132章 轉折點第18章 委曲求全第2章 重新開始第444章 減負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39章 義無返顧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184章 圈套第565章 遭遇戰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88章 同胞兄弟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3章 戰端第50章 我行我素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00章 堅持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3章 帝國之路第37章 出發第39章 義無返顧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43章 拖累第19章 送上門來第137章 綱領第176章 生或死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97章 血戰蔚山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377章 好與壞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41章 載譽而歸第87章 絕地反擊第501章 不堪用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71章 替死鬼第486章 預警機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169章 轉移第90章 青出於藍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39章 海軍第一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92章 快馬加鞭第139章 轉折點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49章 戰略儲備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58章 面對偉人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8章 三權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69章 打壓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61章 中興干將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67章 孤軍深入
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181章 總體戰局第39章 海軍第一第94章 航空力量第7章 重工業第5章 八國侵俄第91章 非正規戰鬥第86章 隱患第179章 突擊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94章 決戰在即第63章 體能極限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154章 叔侄情第175章 夜戰第608章 一錘定音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239章 從容應對第113章 大好局勢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45章 駕駛員第132章 轉折點第18章 委曲求全第2章 重新開始第444章 減負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166章 做賊心虛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39章 義無返顧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184章 圈套第565章 遭遇戰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88章 同胞兄弟第25章 死有其所第13章 戰端第50章 我行我素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00章 堅持第204章 中東戰爭第3章 帝國之路第37章 出發第39章 義無返顧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43章 拖累第19章 送上門來第137章 綱領第176章 生或死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365章 急功近利第227章 常規軍備第97章 血戰蔚山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377章 好與壞第153章 錯失良機第41章 載譽而歸第87章 絕地反擊第501章 不堪用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71章 替死鬼第486章 預警機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190章 狂熱時代第169章 轉移第90章 青出於藍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39章 海軍第一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92章 快馬加鞭第139章 轉折點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49章 戰略儲備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58章 面對偉人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8章 三權第233章 生不逢時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168章 創造機會第169章 打壓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151章 醒悟太遲第61章 中興干將第133章 生死關頭第267章 孤軍深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井陉县| 阿合奇县| 屏南县| 尖扎县| 乌鲁木齐县| 竹北市| 道真| 寿阳县| 襄汾县| 大石桥市| 宁南县| 九龙城区| 扎赉特旗| 南华县| 秭归县| 涪陵区| 平顶山市| 无锡市| 买车| 广西| 营山县| 福建省| 西乌| 柏乡县| 云南省| 宁武县| 沙河市| 建昌县| 广南县| 定州市| 房山区| 阿尔山市| 梁山县| 南雄市| 沂南县| 沈丘县| 新宁县| 新源县| 扎兰屯市| 景谷| 揭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