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5章 駕駛員

赫岑道夫上臺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能讓任何政治家絕望的爛攤子。

根據後來公佈的資料,在一九八六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軍費開支已經佔到了政府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相當於當年國民總產值的百分之二十一。這還只是可以查證的,即正式的軍費開支,如果把通過其他方式劃撥的費用算上,軍費在帝國財政預算中的比例肯定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顯然,這是一個任何政府都難以承受的巨大負擔。

要知道,即便在大戰期間,戰爭開支在帝國財政開支中的比例也只有百分之六十,而且只在一九四三年與一九四四年超過了百分之六十,而在一九五零年則降到了百分之三十,基本上恢復到了戰前水平。

和平時期如此高的軍費開支,意味著政府破產。

問題是,帝國政府並沒有破產。

顯然,爲了維持巨大的軍費開支,帝國政府能做的就是加大稅收,並且通過增大赤字規模來獲取社會資源。

當然,這也就意味著貨幣嚴重貶值。

在一個市場經濟國家,貨幣嚴重貶值的後果極爲嚴重,而且肯定會導致社會動亂。

事實上,在赫岑道夫上臺之前,帝國政府就已經通過最高政府限價等方式,即以強制行政法令來限制物價了。

問題是,這些辦法都只是治標不治本。

雖然這種方法,能夠在短期內讓帝國民衆獲得廉價的商品。但是根本無法維持下去,遲早都會導致經濟崩潰。

這一點,在帝國的糧食貿易中體現得非常明確。

德意志第二帝國一直不是產糧大國,而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就已經成爲了糧食的存進口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頭號問題都是糧食,即本國生產的糧食根本無法養活所有國民。正是如此。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德意志第二帝國都最先實施配給制,而且是最爲嚴格的配給制。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當局一度把配給額度降到了最低限度。

戰後,帝國的糧食問題有所改善,卻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

這就是。通過吞併其他德意志國家,以及在戰後出現的嬰兒潮,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人口數量在戰後十年之內激增了數千萬。相對的,帝國的糧食產量卻沒有得到相應增長,反而是民衆的糧食消費急劇上升。

正是如此,德意志第二帝國才抓住烏克蘭不肯放手。

可以說,正是來自烏克蘭、以及像羅馬尼亞與保加利亞這些東歐國家的糧食,在戰後養活了德意志第二帝國。

問題是,在石油危機之後,進口糧食的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此之前。因爲華元與黃金等價,所以帝國馬克只需要與華元保持固定匯率,其幣值就能得到保證,德意志第二帝國也就能夠通過增加帝國馬克的發行量,從烏克蘭等產糧國進口糧食。

說白了。就是拿紙幣去換取糧食。

當華元與黃金脫離關係之後,這種局面就難以維持下去了。

說得簡單一些,衡量貨幣價值的不再是其與黃金的關係,而是其實際購買力,即貨物成爲了國家貿易中的主角。

這就意味著,德意志第二帝國無法通過增加貨幣發行量來購買更多的糧食。

原因就是。增加貨幣發行量將導致貨幣貶值,也就導致了貨幣購買能力的降低,而最終購買到的貨物並沒有增加。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並不是沒有其他選擇。

這就是,烏克蘭等主要糧食出口國都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盟國,而且在國家安全上嚴重依賴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國家政治上更是以德意志第二帝國馬首是瞻,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國可以通過打欠條的方式獲得糧食。

說白了,就是以國家的名義直接從烏克蘭等國進口糧食。

當然,帝國政府不可能、也無法在糧食貿易中支付現金,能夠給出的,只是由政府發行的債券。

問題是,債券比貨幣更加不可靠。

說白了,烏克蘭等國無法拿德意志第二帝國發行的債券去購買商品,而且這些債券的價值隨時有可能歸零。

在赫岑道夫上臺之前,烏克蘭等國就已經提出,不再在糧食貿易中接受帝國債券。

當然,到這一步,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有選擇的餘地。

這就是,用易貨貿易來獲得糧食。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用烏克蘭等國需要的貨物來換取這些國家生產的糧食。

問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提供多少其他國家需要的貨物呢?

要知道,在冷戰的巨大壓力下,德意志第二帝國逐步放寬了對盟國工業發展做出的種種限制。比如在戰爭結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明確要求,所有從前俄國獨立出來的國家都不得發展重工業。可是到七零年代初,德意志第二帝國當局不得不廢除這條規定,即允許這些國家發展重工業,後來還擴大到了軍事工業。

說白了,爲了與中國對抗,德意志第二帝國得集中整個同盟集團的力量。

結果就是,在以德意志第二帝國爲核心的同盟集團中,最爲強大的就是以軍事工業爲核心的重工業體系。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也不例外。

顯然,在進行易貨貿易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能夠提供的是軍火、以及鋼鐵等重工業產品。

問題是,烏克蘭等產糧國需要的卻不是軍火與鋼鐵。

說白了,願意跟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易貨貿易的國家,需要的都是輕工業產品,以及電子工業產品。

顯然,德意志第二帝國需要的也是輕工業產品。

赫岑道夫上臺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遭遇了糧食危機。這就是,烏克蘭等國拒絕接受德意志第二帝國提出的糧食貿易協議,明確要求德意志第二帝國要麼拿硬通貨、要麼拿對方開出的貨物進行交換。

wωw⊙ тt kдn⊙ ℃ O

當時,與烏克蘭等產糧國的談判已經走進了死衚衕。

根據後來披露的資料,在赫岑道夫上臺之前,德軍總參謀部制訂了一份推翻烏克蘭政權的軍事行動方案。

也就是說,如果談判以失敗告終,就要通過軍事佔領的方式來控制烏克蘭等產糧國。

顯然,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赫岑道夫上臺之後,不但立即終止了軍方的愚蠢行爲,還首先訪問烏克蘭,直接向烏克蘭總統提出,如果烏克蘭拒絕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出口糧食,那麼德烏關係將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而且他也無法阻止事態惡化。

當然,赫岑道夫也給烏克蘭總統帶去了一份禮物。

這就是,只要烏克蘭肯在糧食貿易中做出讓步,即接受德意志第二帝國提出的貿易支付方式,他將保證在任期之內結清所有款項,並且償還所有欠債,確保烏克蘭不會在糧食貿易中遭受損失。

赫岑道夫的保證,爲他贏得了三年時間,即德烏簽署了三年的糧食貿易協議。

事實是,赫岑道夫最需要、最爲欠缺的就是時間。

更重要的是,對他推行的改革來說,三年顯然不夠。別的不說,德軍就不可能在三年之內從巴爾幹撤軍。

此外,赫岑道夫的改革也不可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做個簡單的比喻,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像是一輛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時一百公里的速度行駛的汽車,而赫岑道夫就是這輛機車的駕駛員,就算他已經踩下了剎車,汽車也不可能立即停下來,更不可能馬上調頭行駛。

赫岑道夫已經踩下了剎車,但是汽車在慣性的作用上,依然在向前行駛。

這就是,在赫岑道夫努力推行改革的時候,德意志第二帝國仍然在奉行與中國全面對抗的基本國策。

在此影響下,帝國的軍備開支依然居高不下。

做爲政治家,赫岑道夫非常清楚,帝國的軍備計劃關係到很多人的利益,如果他立即拿軍備開刀,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有數百萬帝國軍人,還有那些在軍備建設中獲得了巨大利益的軍火集團。

顯然,得罪了這些利益集團,赫岑道夫的政治生命也不可能長久。

改革不是革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赫岑道夫不敢猛踩剎車,需要足夠多的時間讓帝國戰車停下來。

問題是,來自外界的壓力,也就是來自中國的威脅,讓帝國戰車很難停下來。

與之相矛盾的是,嚴重的國內環境,需要這架戰車立即停下來,不然內部矛盾總爆發就足夠讓這輛戰車解體。

不可否認,赫岑道夫做了很多努力,甚至打算犧牲帝國的戰略核力量。

可惜的是,他做的努力還不夠,或者是在當時條件允許下做的努力還不夠,帝國戰車仍然在繼續向前。

對赫岑道夫來說,進行改革除了需要來自國內的動力之外,更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九八六年底,在訪問了烏克蘭等盟國之後,赫岑道夫在聖誕節到來之前,對中國進行了正式訪問。

當時,這次訪問被新聞媒體成爲中德外交關係的破冰之行。

只是,其實際意義並非這麼簡單。(未完待續。。)

第100章 堅持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94章 航空力量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413章 出征第67章 雷霆萬鈞第10章 利益同盟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546章 協商第12章 追蹤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6章 只進不退第73章 東線開打第444章 減負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211章 火藥桶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505章 代價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44章 新興強國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175章 好消息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85章 嘎然而止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10章 海軍起航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62章 勝負未定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486章 預警機第107章 妥協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59章 主動權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562章 頑抗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16章 追擊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609章 國防部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395章 爭取第43章 大型化第182章 最大化第621章 核時代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9章 逃亡之路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85章 陰差陽錯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533章 陷阱第61章 戰爭危機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532章 攔路虎第171章 遠去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62章 搭檔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294章 有想法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59章 主動權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0章 利益同盟第45章 厚積薄發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9章 被妞泡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212章 出動第159章 復仇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111章 行動結束
第100章 堅持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94章 航空力量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413章 出征第67章 雷霆萬鈞第10章 利益同盟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546章 協商第12章 追蹤第449章 最後衝刺第26章 只進不退第73章 東線開打第444章 減負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211章 火藥桶第196章 新式武器第505章 代價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44章 新興強國第165章 落幕之戰第175章 好消息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89章 撤退與追擊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85章 嘎然而止第205章 謹慎應戰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10章 海軍起航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62章 勝負未定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486章 預警機第107章 妥協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159章 主動權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354章 知難而退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14章 小道消息第562章 頑抗第125章 參戰前談判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16章 追擊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609章 國防部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395章 爭取第43章 大型化第182章 最大化第621章 核時代第13章 恐懼的滋味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218章 劍拔弩張第19章 逃亡之路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85章 陰差陽錯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533章 陷阱第61章 戰爭危機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532章 攔路虎第171章 遠去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62章 搭檔第466章 蜂擁而來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294章 有想法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59章 主動權第16章 以退爲進第10章 利益同盟第45章 厚積薄發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515章 苦戰的收穫第9章 被妞泡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212章 出動第159章 復仇第233章 不倫不類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141章 巨大代價第111章 行動結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流县| 晋宁县| 阿勒泰市| 梅河口市| 邢台市| 朝阳县| 崇文区| 鹤庆县| 灵川县| 沈阳市| 八宿县| 溧阳市| 伊吾县| 石门县| 会东县| 巴彦县| 黄冈市| 陈巴尔虎旗| 湘西| 湖南省| 东城区| 桓台县| 米易县| 马边| 佛学| 潜山县| 罗山县| 亚东县| 榆中县| 福海县| 陵水| 夏河县| 阿勒泰市| 台南市| 图片| 石楼县| 沈阳市| 北票市| 临夏县| 曲水县|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