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1章 遠去

一九一七年的最後一天,馮承乾帶著一份足以讓德皇滿意的條約文本回到柏林。

《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是《柏林和約》之後,各主要國家在大戰結束後簽署的意義最爲重大的國際條約。

這份條約,從根本上限制了海軍軍備競賽。

按照條約規定,德意志第二帝國、美國、英國在未來二十年之內,海軍艦艇總規模不得超過七十五萬噸,其中主力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五十萬噸,且單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三萬五千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十六英寸、副炮口徑不得超過七英寸:此外,對巡洋艦等輔助艦艇也做了明確約束。其他國家,則按照商定的比例建造與擁有各類戰艦,

且在單艦的標準排水量、主炮口徑等方面保持一致。

當然,條約內容也並非一成不變。

比如,〖日〗本就拒絕廢除正在建造的“長門”號戰列艦,反而以國內小學生捐款、不能傷害民意爲由,要求完成“長門”號、及其姊妹艦“陸奧”號的建造工程,而〖日〗本海軍只答應報廢兩艘“河內”級戰列艦。問題是“長門”級的標準排水量比“河內”級大得多,兩艘戰艦服役後,〖日〗本海軍主力艦的總噸位就將超過條約上限。針對這一點,德美中在做出妥協的同時,也提出了利益訴求。美國將完成“科羅拉多”級的第三艘與第四艘,並且報廢掉一艘“紐約”級、另外一艘則在拆除武裝之後改爲訓練艦。德意志第二帝國將完成“拜仁”級兩艘後繼艦的建造工作,只在條約正式生效後報廢一艘“萊茵蘭”級戰列艦。〖中〗國則獲得了從國外採購、或者自建兩艘戰列艦、或者在總噸位不變的情況下獲得更多巡洋艦等輔助艦艇的權力。

問題是,這份條的並非沒有漏洞。

首先是,條約的有效期只有二十年。

也就是說,到一九三七年底,如果任何一個締約國不願意續約,《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就將自動作廢。

其次是,對巡洋艦做出的規範不夠明確。

條約只限制了巡洋艦的總噸位,以及主炮口徑不得超過八英寸,卻對巡洋艦的單艦排水量沒有做任何限制。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沒有考慮到新興海戰力量。

雖然在大戰期間,由主力艦搭載的水上飛機在偵察、校準等方面表現突出,而且在大戰結束前的幾個月,帝國與英國已經設計出了“航空母艦”但是在條約簽署的時候,第一艘航母還在改造之中。

結果就是,條約中沒有對航母進行明確約束。

更要命的是,航母甚至沒有被計算在主力艦之中,而是被當成了與巡洋艦類似的輔助艦艇。

當然,這也與當時的實際情況有關。

美國海軍改造的“蘭利、,號原本就是一艘巡洋艦,排水量不足萬噸,而〖日〗本正準備改造的航母的排水量也不足萬噸,就連帝國設計的航母也只有一萬噸出頭,在排水量上與巡洋艦旗鼓相當。

此外,除了馮承乾,其他人對航母的認識還嚴重不足。

在很多人眼裡,航母就是一種用來搭載飛機、執行偵察任務的輔助艦艇,其主要任務就是協助主力艦作戰。當然,這也與飛機的性能有關。這個時候的戰術飛機,根本無法攜帶重型炸彈。

這些因素集合到一起,產生了一個非常可怕的結果。

這就是,條約中把航母歸在了巡洋艦這一類戰艦裡面,只對航母的主炮口徑做了較爲明確的限制。

按照比較傳統的思想,只要限制了一艘戰艦的主炮口徑,也就限制了這艘戰艦的其他性能。說得簡單一些,如果一艘戰艦隻能配備八英寸、也就是二百零三毫米主炮,那就絕對沒有必要達到兩萬噸的排水量。

事實上,這個漏洞的出現,與馮承乾不無關係。

要知道,馮承乾非常清楚航母的重要性,更加知道,在下一場大戰中,航母將把戰列艦等主力艦送入博物館。問題是,馮承乾不但沒有在談判中提到航母,甚至在美國談判代表提出應該把航母當成主力艦看待的時候提出了反對意見,從而讓限制航母發展,成了不可實現的空談。

顯然,馮承乾是故意爲之。

他這麼做,只有一個原因:做爲後起之秀,不管〖中〗國的發展速度多麼快,也不可能在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內追上強大的老牌帝國,更不可能在傳統海軍力量上,超越強大的競爭對手。

只有一場劃…時代的海軍變革,才能爲〖中〗國提供超越老牌帝國的機會。

當然,在航母問題上含糊其詞,只是馮承乾走出的第一步。

一九一八年一月一日,在德皇舉行的新年宴會上,馮承乾正式向德皇提交辭呈,並且肯定德皇讓他返回〖中〗國.

德皇沒有食言,不但答應讓馮承乾回去,還送了一份厚禮。

這就是,把在戰爭期間收歸國有的幾家企業贈送給馮承乾,並且承諾,在馮承乾完成了統一大業之後,與〖中〗國簽署同盟條約。此外,馮承乾在帝國獲得的爵位、領地等都將得到保留。

德皇的一片好意,反而讓馮承乾有點爲難了。

要知道,如果戴著“德意志第二帝國親王”的頭銜回到〖中〗國,那麼別人首先會認爲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德國人,而不是〖中〗國人。

當然,德皇也是想借此告訴馮承乾,如果在〖中〗國混不下去了,他還可以回來。

接下來兩天,馮承乾陸續走訪了威廉皇儲、提爾皮茨元帥、希佩爾元帥、魯登道夫元帥等人,一一向他們道別。

一月八日,馮承乾登上了“柏林”號巡洋艦。

這艘戰艦是在馮承乾的指導下設計建造的,現在成爲了德皇贈送給馮承乾的最後一份禮物。

戰艦離開碼頭的時候,馮承乾的心頭突然升起了一股傷感之情。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他已經呆了足足二十九個年頭。雖然東方那個國家,對他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在這二十九年裡,他一直把德意志第二帝國當成自己的祖國,或者說像爲自己的祖國那樣爲德意志第二帝國服務。現在,突然要離開這個國家,即便今後能回來,也再也找不回這種感覺了。

回頭一想,馮承乾也就釋然了。

這二十九年,他並沒有白白渡過。在他的努力、以及帝國軍民的奮戰下,歷史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

那麼,在下一場戰爭到來的時候,歷史還會重演嗎?

馮承乾很有信心,因爲他知道,任何一個國家只需要二十到三十年,就能完成工業化〖革〗命,由此變得強大。

他需要的,只是一次機會。

“元帥……”聽到張東強的話,馮承乾回過頭來,說道:“以後不用這麼叫我了,我已經不是帝國海軍元帥。”

“可是……”

“怎麼,有話要說嗎?、,張東強點了點頭,有點猶豫的說道:“陛下對你這麼好,一直當你是肱骨重臣,你爲什麼要離開帝國?”

“這麼說,你認爲我應該留下來?、,

張東強沒有開口,但是擺明了就是這個意思。

“在帝國,我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即便留下來,也無法取得更大的成就。再說了,帝國已經不需要我了。”馮承乾笑了笑,又說道“更重要的是,不管陛下這麼器重我,在別人眼裡,我都不是帝國的臣民,也永遠融入不了帝國的貴族階層。在帝國危難的時候,我這樣的人還有用武之地。”

“可是,大戰並沒結束,只是暫時停止了。”“那麼你認爲,在接下來的二十到三十年間,帝國能夠容得下我嗎?”“這……”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你跟我一樣,都是黃皮膚、黑頭髮與黑眼睛,我們有著同樣的血脈。不管我在帝國做了什麼,都是在爲我們自己的民族、爲我們的同胞服務。”馮承乾長出口氣,說道“回到祖國,與我們的同胞共同戰鬥、一同面臨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纔是我最大的願望。幫助足夠復興、幫助民族崛起,也纔是我這一生中最高的理想。”

“元帥……”“我說過,我已經不是海草元帥了。”“你在我心目中,永遠都是海軍元帥。”馮承乾笑著搖了搖頭,說道:“怎麼樣,是不是後悔跟著我了?留在帝國,你可以過上安穩幸福的生活。跟我回去,你必須面對各種危險。不管我們的理想有多麼高遠,在實現之前都是困難重重。”

“如果我會後悔,我就不會跟你一同登上這艘戰艦。”“行,看來你也挺有志向的嘛。”

“我的志向,就是永遠追隨元帥,跟你征戰五湖四海。”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這些話,不用對我說。回去後,你得找到吳鐵生,搞清楚他的情況。”

張東強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當初,馮承乾讓他當副官,主要就是他與吳鐵生是老鄉,而且兩人在帝國當勞工的時候關係非常好。過奔幾年,馮承乾爲了避嫌,沒有與吳鐵生聯繫,即便有聯繫,都是通過帝國遠東事務官員進行。重要的事情,馮承乾都吩咐給張東強,讓他想辦法去處理,因此張東強實際上是馮承乾身邊最不可缺少的人。

這個時候,馮承乾最擔心的就是吳鐵生有沒有變心。

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54章 下一步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172章 警戒艦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159章 主動權第119章 躲藏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47章 不怕死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419章 矛盾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532章 攔路虎第32章 精氣神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2章 大國角力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88章 同胞兄弟第87章 絕地反擊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78章 新任務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66章 滅頂之災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246章 核裁軍第26章 熱身活動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50章 我行我素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32章 立場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150章 拷問第41章 如釋重負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96章 誘餌第58章 時機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31章 技術投入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69章 毅然決絕第71章 下基層第64章 關鍵情報第144章 大老闆第385章 掉隊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572章 強渡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27章 冷眼旁觀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419章 矛盾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32章 時機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27章 底牌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497章 苦戰第21章 大清首輔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581章 印象第34章 戰爭之門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368章 以退爲進
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134章 黔驢技窮第375章 不是秘密第415章 垮塌的帝國第254章 下一步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61章 中興干將第240章 關鍵情報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172章 警戒艦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159章 主動權第119章 躲藏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47章 不怕死第99章 別無選擇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419章 矛盾第151章 箭已離弦第532章 攔路虎第32章 精氣神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244章 最後的努力第340章 偵察干將第256章 矛盾與合作第207章 七日戰爭第517章 何去何從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267章 孤軍深入第2章 大國角力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302章 衝動與理智第88章 同胞兄弟第87章 絕地反擊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520章 戰略轟炸第78章 新任務第426章 穩步推進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66章 滅頂之災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246章 核裁軍第26章 熱身活動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50章 我行我素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32章 立場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150章 拷問第41章 如釋重負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96章 誘餌第58章 時機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31章 技術投入第455章 死戰難免第69章 毅然決絕第71章 下基層第64章 關鍵情報第144章 大老闆第385章 掉隊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598章 再赴前線第572章 強渡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27章 冷眼旁觀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419章 矛盾第153章 協同攻擊第589章 人才第一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132章 時機第二百一十二二章 遭遇第27章 底牌第157章 最後任務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497章 苦戰第21章 大清首輔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581章 印象第34章 戰爭之門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456章 軍事冒險第368章 以退爲進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河市| 确山县| 文安县| 温宿县| 邛崃市| 白城市| 博爱县| 左云县| 泰来县| 鲁山县| 铁力市| 石门县| 藁城市| 乐山市| 三亚市| 北海市| 宾川县| 集贤县| 柳江县| 池州市| 泰宁县| 宁强县| 黄大仙区| 蓝山县| 安多县| 松桃| 永德县| 新巴尔虎右旗| 昆山市| 永嘉县| 郸城县| 扎鲁特旗| 连州市| 长沙市| 安龙县| 合阳县| 大同市| 沾益县| 乌拉特后旗| 利辛县| 多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