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9章 打壓

美國加入停戰談判的目的是要保護其核心利益,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就得讓其他國家承認其大國地位。

說得簡單一些,只有成爲世界大國,美國的核心利益纔有所保障。

這是一場列強間的戰爭,因此在戰爭結束之後,決定利益分配的也是列強,只有強國纔有發言權。

弱小國家,不但沒有發言權,還得任人擺佈。

比如,在法國宣佈投降之後,盧森堡與比利時就成爲了最大受害者。按照德法達成的停火協議,不但盧森堡將以〖自〗由邦的身份併入德意志第二帝國,比利時也將淪落爲帝國保護下的三流國家。又比如,在奧匈帝國解體之後,奧地利已經以德意志聯邦成員身份,成爲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下的〖自〗由邦。

問題是,美國是協約國成員,屬於戰敗者。

正是如此,在談判開始之後,美國一直堅持一點,即美國並不是戰敗國,而是爲了全球的和平,才與軸心國集團進行停戰談判,因此美國在談判中的地位高於英法、應該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平起平坐。

顯然,這個要求非常過分。

最初兩個月,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固僵持不下,德意志第二帝國始終認爲,美國屬於戰敗國,最多隻能獲得比英法稍高的地位,不可能與帝國平起平坐,更別想在談判桌上獲得在戰場上無法獲得的利益。

只是,首先堅拷不住的不是美國,而是德意志第二帝國。

雖然英法已經投降,而且德軍佔領了整個法國,但是英國的海外領地、乃至英國本土都不在德軍控制之下。由此產生了一個非常嚴重的結果即在停戰之後,帝國國內秩序的恢復速度非常緩慢。

由此,引發了帝國民衆的嚴重不滿。

要知道,帝國是戰勝固,是這場大戰的勝利者可是在擊敗了英法之後,帝國民衆的生活條件並沒得到改善,也就沒有獲得能夠看得到的好處。別的不說,到六月底,帝國的糧食供應都沒恢復正常。

同樣存在問題的,還有英法。

英國就不用多說了,在帝國的封鎖下只能按量獲取糧食,因此絕大部分英國人仍然生活在飢餓線上。

法國的問題還要嚴委一些。

雖然法國是西歐最大的產糧國但是在投降之後,有百分之四十的糧食得輸往德意志第二帝國,剩餘的糧食不足以養活所有法國人。有趣的是在戰敗之前,法國一直沒有實施嚴格的糧食配給制,反而是在戰敗之後,因爲要用糧食來支付戰爭賠款,纔開始全面實施配給制。

可以說整個歐洲都處於飢餓狀態。

相反,美國卻沒有類似的問題。在整個大戰期間,美國都是資源輸出國,更是最大的糧食出口國。雖然英法戰敗,也給美國造成了一些衝擊,比如導致很多農民在一九一七年減少了耕種範圍,但是美國並不存在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甚至絕大部分美國人的生活都沒有受到影響。

拖下去,顯然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不利。

到八月初,德意志第二帝國終於做出讓步,承認美國並非戰敗國但是並不承認美國在談判上享有戰勝國的待遇。

所幸的是,美國也急於獲取戰爭紅利。

前面已經提到因爲英法戰敗,美國的糧價已經暴跌,有接近半數的農民因爲在之前兩年貸款擴大耕種範圍,現在都面臨著破產的威脅。至於美國各大銀行,也因爲經濟衰退而遇到了大麻煩。

可以說,歐洲的戰後重建將是美國經濟復甦的主要動力。

這就要求儘快在談判上取得進步,儘快解除戰爭狀態,因此美國也就必須在談判桌上做出讓步。

八月八日,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達成了初步協議。在帝國承認美國非戰敗國、享受遠高於英法的地位之後,美國也承諾不再謀求與德意志第二率國同等的地位,只是要求做爲協約國集團主要成員參與談判。

到此,影響談判的主要因素才得以消除。

只是,並非沒有別的問題了。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與美國進行磋商的時候,處境最爲尷尬的不是英法,而是與英國簽署了同盟條約,又一直搖擺不定的〖日〗本。

事實上,到這個時候,〖日〗本連參戰國都不是。

雖然在六月初,〖日〗本與英國斷絕了同盟關係,隨即就向英國宣戰,但是英國已經在此之前向德意志第二帝國投降。結果就是,在〖日〗本要求加入軸心國集團的時候,被德意志第二帝國拒絕了。

作爲非集團成員國,〖日〗本自然沒有資格加入談判。

顯然,這讓曰本當局非常惱火。

七月底,〖日〗本把艦隊派往渤海灣,名義上是對付英法在〖中〗國的殘餘勢力,實際上卻是在給東北軍閥張作霖撐腰…想讓張作霖進關,把吳鐵生的部隊趕出北京,扶持一個親日的〖中〗央政權。

此舉,立即在國際上引起了悍然大‘波’。

八月一日,德皇下詔,讓公海艦隊進入戰鬥狀態,並且責成馮承乾在公海艦隊的基礎上重組遠東艦隊。

緊接著,德皇又讓魯登道夫組建遠東軍團。

顯然,德皇對〖日〗本的魯莽行爲非常氣憤,才擺出了出兵遠東的架勢。

八月五日,在遠東艦隊成立的當天,〖日〗本當局才意識到,在這個時候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幹起來,與送死沒什麼區別。

要知道,帝國海軍擁有二十多艘主力艦,而〖日〗本海軍連十艘都不到。

更重要的是,山東半島一直在帝國控之下,而且帝國發來的第一批軍火已經到達,吳鐵生有足夠的軍力對付張開霜。更要命的是,在這個緊要關頭,張作霖並沒有打算入關與吳鐵生決戰,而是與吳鐵生進行了秘密會談。

眼看就要騎虎難下了,〖日〗本當局立即變卦。

八月七日,〖日〗本首相照會帝國首相,表示〖日〗本在遠東地區沒有任何野心,並且尊重帝國在遠東地區的一切利益。

當天,〖日〗本艦隊離開了渤海灣。

可惜的是,〖日〗本當局的行動依然慢了一步。

就在外‘交’照會到達前四個小時,由兩艘“拜仁”級戰列艦、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與十二艘輕巡洋艦組成的遠東艦隊離開了威廉港,在斯佩海軍上將的指揮下,踏上了前往青島的旅途。

同行的,還有運送第二批援助軍火的船隊。

八月八日,由四個德軍師組成的帝國遠東軍團也出發了。只是這支部隊沒有直接從威廉港乘船前往遠東,而是通過鐵路到達海灣地區,然後再搭乘運輸船。如此一來,就能在印度洋與帝國遠東艦隊會合。

對於美國,帝國可以忍讓。

可是對於在大戰期間覷覦山東半島的〖日〗本,帝國根本不用、也沒有理由忍讓。

正是如此,在對日問題上,帝國一直採取高壓政策。

當然,這也與馮承乾有關。

德皇非常清楚,馮承乾肯定會回到自己的祖國,因此在德皇看來,未來的〖中〗國將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天然盟友。〖日〗本在佔領朝鮮半島之後,還把手伸入〖中〗國的東北地區,對〖中〗國懷有很大的野心。

如此一來,德皇根本沒有理由對〖日〗本客氣。說得簡單一點,帝國在對日立場上越強硬,今後與〖中〗國結盟的基礎就越牢固。雖然現在的〖中〗國不但貧窮落後,還處於軍閥割據的四分五裂之中,但是誰能保證,二十年、或者三十年之後,〖中〗國不會成爲一個強大的國家?別忘了,就在幾十年前,同樣是又窮又弱的〖日〗本,在經過了明治維新之後,就成爲了遠東地區最強大的國家。

顯然,德皇用不著爲了〖日〗本而得罪馮承乾。

爲了拉攏馮承乾,德皇更得刻意打壓〖日〗本。

所幸的是,〖日〗本還不成氣候。

壓住〖日〗本,說動美國之後,停戰談判才正式開始。

事實上,談判進行得並不艱難,因爲已經有法國這個先例了。

在法國戰敗之後,帝國並沒有把太多的不平等條款強加到法國身上,只是出於帝國本土安全,解決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並且對法國軍隊、特別是法國陸軍的規模、裝備體系做了限制。比如,法國只能保留一支二十萬人的陸軍,不得擁有重炮等重型武器,重機槍的數量也不得超過兩萬‘挺’。在其他方面,帝國幾乎沒有刻意壓榨法國。比如,帝國沒有讓法國支付戰爭賠款,只是在戰爭結束之前,用本國糧食產量的百分之四十用來抵償帝國軍隊佔領法國的開支。

九月九日,停戰談判結束。

在對待英國的時候,帝國採取了類似的立場,即只限制英國的軍備,以及讓英國開放部分殖民地,並沒有讓英國支付戰爭賠款。

美國不是戰敗國,更加談不上支付戰爭賠款。

當然,這樣一來,英國就有能力支付在戰爭期間欠下的外債了。

顯然,這也符合美國的利益訴求。

問題是,這絕對不是最關鍵的一點。

真正的重點,正是在限制軍備上,而關鍵又是限制海軍軍備。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場大戰就是由英德海軍軍備競賽引發的。雖然大家都知道,戰爭並沒有真正結束,因爲美德還沒有分出勝負,但是在談判桌上,雙方都強調了限制軍備競賽、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也就談到了最關鍵的問題。

如何限制海軍軍備競賽?!。

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24章 末途絕路第403章 沉著冷靜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160章 餘熱第162章 機會第170章 報道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167章 前奏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2章 大國角力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509章 守將第184章 大選第604章 援助第431章 冒險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116章 目的地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116章 目的地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91章 棟樑之才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99章 犧牲第321章 迷霧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6章 長遠之計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41章 開天闢地第8章 人間地獄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129章 據點第90章 青出於藍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585章 威脅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79章 偷襲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34章 池中之物第377章 好與壞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4章 萬不得已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15章 熱身第216章 根源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82章 親自上陣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73章 別無選擇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489章 截擊機第138章 讓步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158章 野心家第93章 挑戰書第184章 圈套第78章 新任務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49章 主要目的
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215章 聲東擊西第24章 末途絕路第403章 沉著冷靜第210章 章 撲朔迷離第160章 餘熱第162章 機會第170章 報道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167章 前奏第123章 空中對手第355章 左擋右支第2章 大國角力第173章 極限攻擊第287章 關鍵建議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509章 守將第184章 大選第604章 援助第431章 冒險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116章 目的地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566章 報廢的港口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452章 直取要害第116章 目的地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228章 厚積薄發第382章 坐以待斃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91章 棟樑之才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99章 犧牲第321章 迷霧第12章 皇帝的回報第6章 長遠之計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41章 開天闢地第8章 人間地獄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129章 據點第90章 青出於藍第363章 質量缺陷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490章 飛蛾撲火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26章 女記者的心思第585章 威脅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79章 偷襲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47章 摩洛哥危機第103章 大獲全勝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34章 池中之物第377章 好與壞第127章 大陸戰爭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4章 萬不得已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211章 貓捉耗子第15章 熱身第216章 根源第625章 前進方向第82章 親自上陣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139章 坐以待斃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352章 快馬加鞭第73章 別無選擇第122章 雷霆之怒第489章 截擊機第138章 讓步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313章 用行動證明第158章 野心家第93章 挑戰書第184章 圈套第78章 新任務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11章 最高效益第149章 主要目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东县| 柳江县| 乐都县| 南和县| 龙游县| 汝城县| 古浪县| 莫力| 池州市| 灵山县| 余江县| 萨迦县| 于都县| 宣化县| 临泉县| 库伦旗| 贵定县| 通化市| 南宫市| 湘潭市| 泾阳县| 乡宁县| 韩城市| 怀宁县| 定州市| 万宁市| 新晃| 青田县| 阿巴嘎旗| 隆回县| 子长县| 荔浦县| 祥云县| 怀集县| 霍州市| 达州市| 突泉县| 会东县| 朔州市| 白玉县|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