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章 開天闢地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想把中國海軍的第一種航母命名爲“中國”級,後來考慮到艦名產生的影響,他才改變了注意,把這種航母命名爲“秦始皇”號,以此寓意這是一艘開天闢地的戰艦。

由此,中國海軍也制訂了戰艦的命名規範。

一般情況下,航母以歷史上的著名人物、而且主要以帝王的名字命名;戰列艦、戰列巡洋艦這樣的主力艦,主要以省級行政區的名字命名;僅次於主力艦的大型巡洋艦主要以省會的名字命名;重巡洋艦以山脈、山峰的名字命名;輕巡洋艦以河流的名字命名;驅逐艦以人口在二十萬以上的城市的名字命名;潛艇主要以動物、特別是水生動物的名字命名;再往下的小型艦艇,則只賦予番號。

“秦始皇”級不是世界上第一種艦隊航母。

要知道,在此之前,日本海軍已經完成了“蒼龍”級的設計,美國海軍開始建造“約克城”級,連英國皇家海軍都有艦隊航母建造規劃。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秦始皇”級絕對是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艦隊航母。

從一開始,馮承乾就訂下了很高的戰術標準。

按照馮承乾提出的要求,“秦始皇”級至少能夠搭載九十架艦載機,並且能夠在一個波次中出動一半的艦載機。

僅次一點,就爲“秦始皇”級定下了基本性能。

說白了,要搭載九十架艦載機,“秦始皇”級的機庫就必須足夠大,而要在一個波次中出動半數艦載機,飛行甲板就得足夠大。因爲沒有彈射器,所以得要求航母的最高速度達到三十四節以上。

把這幾項指標確定下來,“秦始皇”級的標準排水量肯定不會低於二萬二千噸。

雖然在一九三五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研製出了液壓彈射器,中國海軍也立即獲得了生產許可證,但是也僅能把航母的飛行甲板縮短十米,把排水量減少不到一千噸,其他主要性能指標沒有太大變化。

最終,“秦始皇”級成爲了大戰前新建的噸位最大的艦隊航母。

在建成的時候,“秦始皇”級的前三艘,即“秦始皇”號、“漢高祖”號與“漢武帝”號的標準排水量爲二萬零五百噸,滿載排水量爲二萬三千五百噸,水線長二百一十八米、寬三十二米,飛行甲板長二百二十四米、寬三十六米,標準吃水深度六點八米、最大吃水深度七點三米。

這些指標,基本上確定了“秦始皇”級的作戰性能。

正常情況下,“秦始皇”級能在機庫內放置六十四架艦載機,在飛行甲板上繫留二十六架。在不考慮艦載機起降效率的情況下,最多能夠在飛行甲板上繫留四十二架艦載機,把載機數量提高到一百零六架。

從載機能力上看,“秦始皇”級在戰前建造的艦隊航母中,絕對排名第一。

這也體現出了馮承乾對航母應用的基本觀點,即航母就是載機平臺,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爲艦載機提供一個理想的、充分的操作環境,盡最大可能的提高艦載機的作戰效率,從而增強打擊力量。

單論航空作戰能力,“秦始皇”級是“蒼龍”級的一點五倍,比“約克城”級高出了將近百分之三十。與英德那些注重在惡劣環境下作戰的艦隊航母相比,更是高出一倍以上,根本不可相提並論。

當然,“秦始皇”級爲了在有限的噸位下搭載儘可能多的艦載機,在其他性能上也做出了很大的犧牲。

比如,“秦始皇”級就沒有配備巡洋艦級的主炮。

要知道,當時設計的所有艦隊航母,哪怕是同樣重視航空作戰的“約克城”級,在建造的時候都配備了巡洋艦級主炮,最少都是六英寸艦炮,最大的爲八英寸,而這些艦炮自然佔用了不少空間。

“秦始皇”級的火炮,全是高射炮,口徑最大的也就一百零五毫米。

可以說,“秦始皇”級也是第一艘在建造時,就把防空放在首位的艦隊航母,而且其高射火力之強大,甚至超過了很多在大戰期間建造的艦隊航母,火炮的應用方向十分明確,根本不存在疑問。

建成時,“秦始皇”級的前三艘各配有八座雙聯裝一百零五毫米高射炮、八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速射炮與二十四門二十毫米機關炮,高射炮總數達到七十二門,爲當時防空火力最強大的艦隊航母。

如果不是甲板空間有限,“秦始皇”級還會配備更多的高射炮。

大戰期間,中國海軍對“秦始皇”級進行了改造,主要通過增加飛行甲板圍裙,在艦體四周增加了數十個炮位,增添了六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與數十門二十毫米機關炮,把高射炮總量增加到了一百門以上。

當然,缺乏對海火力,並不是“秦始皇”級最大的問題。

在整個大戰期間,“秦始皇”級都沒有與敵艦進行過面對面的戰鬥,甚至沒有遭到過敵小型艦艇襲擊,也就沒有必要配備對海火炮。

“秦始皇”級的最大設計缺陷,在艦體內部,即艙室的佈置方式。

這不是馮承乾的過錯,也不是“秦始皇”級設計人員的過錯,而是當時沒有一箇中國的艦船工程師知道該如何設計艦隊航母。

爲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航空出動效率,“秦始皇”級的航空汽油庫是分散佈置的,而且都沒有得到嚴密保護,甚至有一些汽油庫就在機庫下方,而這麼做主要就是爲了縮短艦體內管道總長度,控制排水量。

實戰證明,這是非常糟糕的設計。

大戰中,中國海軍戰沉的三艘“秦始皇”級,都與這個設計缺陷有關。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

此外,“秦始皇”級採用的是開放式機庫與開放式艦首。

雖然在正常情況下,這兩種設計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在惡劣海況下,就有問題了。

大戰中,“漢武帝”號就因爲途徑颱風風暴區,艦首的飛行甲板被刮飛,而被迫返回造船廠維修了將近三個月,錯過了最爲關鍵的幾場海戰,使得中國海軍不得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與敵人決戰。

此外,“秦始皇”級還有一個較爲嚴重的問題。

這就是,重心偏高,導致航行穩定性欠佳,難以在高海況下作戰。

這個問題,就與馮承乾有關了。

根據大隅海峽海戰的經驗,馮承乾極爲重視航母的水平防護,因此爲“秦始皇”級設置了厚達七十毫米的裝甲飛行甲板與四十毫米的機庫甲板,從而導致“秦始皇”級的水上部分偏重。第一批三艘“秦始皇”級建成後不久,海軍就拆掉了裝甲飛行甲板,換成了較輕的木製飛行甲板。原因很簡單,如果不做修改,“秦始皇”級在四級海況下,縱搖幅度就超過了艦載機的最大起降限制。第二批三艘“秦始皇”級在建造的時候,就直接取消了裝甲飛行甲板。問題是,即便如此,“秦始皇”級的穩定性依然不夠理想,在高海況下的作戰能力嚴重不足。

更要命的是,在取消了裝甲飛行甲板後,“秦始皇”級的水平防護能力大受影響。

大戰中,戰沉的三艘“秦始皇”級都是被俯衝轟炸機投下的炸彈擊中,並且擊穿了機庫甲板,然後導致汽油庫大爆炸而沉沒的。

不管怎麼說,按照戰前標準,“秦始皇”級都是性能出衆的艦隊航母。

一九三四年八月,招標結束,江南造船廠與北方造船廠共同獲得了海軍的建造合同。爲了照顧德資企業,馮承乾還加上了廣州造船廠。十月,中國海軍就正式與三家造船廠簽訂了建造合同。

一口氣開工建造三艘艦隊航母,顯然不是小事。

要知道,當時日本的“蒼龍”級也就只規劃了兩艘,美國的“約克城”級只有三艘,而且是分階段建造的。

從時間上看,在三艘“秦始皇”建成的時候,中國海軍的航母實力將達到一流水準。

當然,比起幾個海軍強國,依然有著較爲明顯的差距。

主要就是,中國海軍並沒有用主力艦改造而來的航母。

別忘了,日本海軍除了建造了兩艘“蒼龍”級之外,還有“加賀”號與“赤城”號,而美國海軍在三艘“約克城”級之外,還有“列剋星敦”號與“薩拉託加”號,以及戰鬥力不強的“蘭利”號,即便是英國皇家海軍,在新建艦隊航母之外,也有用主力艦改造的“鷹”號。

事實上,中國海軍欠缺的不僅僅是航母。

中日戰爭中的幾場海戰都表明,航母在具備強大的空中打擊能力的同時,必須得具備強大的防空能力,才能在敵人的攻擊中倖存下來。問題是,再強大的航母,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所有能力都集於一身,那麼航母的噸位將大到嚇人,建造價格更會高得離譜。

正確的辦法是爲航母提供專門防空的護航戰艦,或者說是防空戰艦。

顯然,這也是中國海軍的短板。

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76章 生或死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53章 跑步前進第81章 遭遇戰第37章 看熱鬧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06章 鬼鎮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68章 倒計時第12章 追蹤第509章 守將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58章 野心家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76章 左顧右盼第29章 驟起波瀾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68章 倒計時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294章 有想法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2章 大國角力第119章 躲藏第32章 立場第73章 戰機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184章 圈套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403章 沉著冷靜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25章 再接再厲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77章 伏擊第35章 逼談第66章 滅頂之災第61章 下馬威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10章 海軍起航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74章 機不可失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64章 性價比第67章 打就打第87章 絕地反擊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509章 守將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145章 搜尋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580章 新使命第50章 誰去誰留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66章 主考官第142章 南下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451章 登陸前第8章 帝國時代第68章 不放棄第72章 聲東擊西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4章 風起雲涌
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76章 生或死第49章 中國式奇蹟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17章 軍人的職責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389章 孤注一擲第53章 跑步前進第81章 遭遇戰第37章 看熱鬧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109章 最後時刻第235章 中流砥柱第225章 恰到好處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106章 鬼鎮第226章 越俎代庖第68章 倒計時第12章 追蹤第509章 守將第445章 兩洋咽喉第488章 前仆後繼第130章 間接影響第158章 野心家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76章 左顧右盼第29章 驟起波瀾第162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68章 倒計時第255章 力量倍增器第294章 有想法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510章 左右爲難第2章 大國角力第119章 躲藏第32章 立場第73章 戰機第242章 血的代價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177章 緊急行動第184章 圈套第241章 將錯就錯第239章 天生缺陷第403章 沉著冷靜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25章 再接再厲第21章 特工的本色第77章 伏擊第35章 逼談第66章 滅頂之災第61章 下馬威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48章 天上掉餡餅第325章 好運壞運第10章 海軍起航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243章 無的放矢第74章 機不可失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第430章 守株待兔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364章 性價比第67章 打就打第87章 絕地反擊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509章 守將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337章 好高騖遠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145章 搜尋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580章 新使命第50章 誰去誰留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301章 優劣有別第66章 主考官第142章 南下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451章 登陸前第8章 帝國時代第68章 不放棄第72章 聲東擊西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502章 最後一戰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4章 風起雲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山| 吴江市| 杭州市| 二连浩特市| 葫芦岛市| 仙游县| 永登县| 通化县| 永平县| 陈巴尔虎旗| 武定县| 嘉黎县| 广灵县| 望谟县| 桦南县| 黔南| 唐海县| 涡阳县| 九江市| 绵竹市| 新乡县| 乌兰县| 文山县| 通辽市| 新乡县| 巧家县| 科尔| 肥城市| 德阳市| 永登县| 平罗县| 分宜县| 安宁市| 太和县| 新宁县| 山西省| 鹤山市| 津市市| 长乐市| 巨野县| 新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