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0章 水下艦隊

十二月五日,得到馮承乾的回覆後,顧祝同率領剛組建的第31艦隊離開了阿拉普港。

第三艦隊是戰區艦隊番號,第31艦隊是戰鬥艦隊番號。當時,第三艦隊只有這一支戰鬥艦隊。

兩天前,在馮承乾還沒有批準第三艦隊出戰的時候,顧祝同就把潛艇派了出去。

可以說,在第三艦隊裡面,潛艇部隊的狀況遠好於水面艦隊。當時,第三艦隊有一百五十六艘潛艇,其中六十四艘是遠洋潛艇。正常情況下,這六十四艘遠洋潛艇分成三批,一批在戰場上執行破交作戰任務,一批在後方基地休整,另外一批則在返回基地或者是前往戰場的途中。也就是說,任何情況下,都有二十多艘遠洋潛艇在中太平洋上活動,此外還有二十多艘在港口裡待命。

與其他任何一個戰場相比,中太平洋戰場上的潛艇數量都不算多。

要知道,中太平洋戰區佔了整個太平洋的三分之一,面積超過四千萬平方公里,其中有三條主要的國際航線,有數千座島嶼,經常在此活動的船隻高達上千艘,戰艦則有數百艘之多。正是在如此廣闊的戰場上,中國海軍只部署了一百多艘潛艇,而且能夠時刻在戰場上活動的也就只有二十多艘遠洋潛艇。與北大西洋相比,這個兵力密度,顯然低得出奇,根本沒有可比性。要知道,在北大西洋戰場上,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已經投入了上千艘潛艇。時刻都有兩百多艘潛艇在戰場上活動,往往發起一次狼羣攻擊就會動用十多艘、甚至是數十艘潛艇。

只是,中國潛艇部隊在中太平洋戰場上取得的戰績非常不俗。

從一九四一年底到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底,中國潛艇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總共擊沉了三百六十六艘美國船隻與二十七艘戰艦。其中包括一艘護航航母、一艘輕巡洋艦與七艘大型反潛驅逐艦。

如果以投入戰果比爲準,中國潛艇在中太平洋戰場上的作戰效率超過了德軍潛艇在北大西洋上的作戰效率。

難能可貴的是,在取得如此重大的戰果的情況下,中國海軍僅損失了到十艘潛艇。

也就是說,相當於每擊沉四十艘左右的船隻,纔會損失一艘潛艇。

以交換比爲準,依然超過了北大西洋上的破交作戰。要知道,在北大西洋戰場上。德軍每擊沉二十多艘船隻就會損失一艘潛艇。

能夠取得如此戰績,有很多原因。

首先就是,中國海軍從一九四二年初開始裝備真正意義上的遠洋潛艇,即由德意志第二帝國提供技術援助建造的“烏賊”級大型潛艇。這種潛艇的前身。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在大戰初期的主力,即Ⅶ型遠洋潛艇。當然,“烏賊”級與Ⅶ型潛艇並不完全一樣,在建造的時候就根據太平洋上的作戰特點做了修改,主要是加大了續航力與持久力、增加了彈藥攜帶量、改善了居住環境等等。此外。從一九四二年底開始,中國海軍在第四批次的“烏賊”級上率先安裝了小型對空搜索與警戒雷達,使潛艇初步獲得了遠程對空探測能力,增大了在遠距離上發現反潛巡邏機的概率。從而使潛艇在遭遇反潛巡邏機的時候,有足夠的時間下潛到安全深度。到一九四三年。第七批次的“烏賊”級又有所變動,主要是採用了強度更高的鋼材製造耐壓殼體。把最大下潛深度由二百四十米提高到了三百六十米,還對艙室佈局做了一些調整。

可以說,在一九四三年之前,“烏賊”級是太平洋上性能最好的遠洋潛艇。

這種水下排水量達到一千八百噸的潛艇,能夠以十節的速度在通氣管狀態下航行一萬六千公里、在僅用蓄電池的情況下能以四節的速度航行二百四十海里,其最大潛航速度達到了十二節,最大水面航行速度爲二十二節。正常情況下,總共能夠攜帶二十八條魚雷、或者是四十二枚水雷,此外還有一門八十八毫米甲板炮(初期是從德意志第二帝國引進的,後來換成了國產的八十毫米火炮)、一門四十毫米高射炮與四門二十毫米機關炮。全艇總共有四十四名官兵,其中軍官六人。在沒有潛艇支援艦協助的情況下,最大自持力爲七十天,而在得到支援後,能超過一百二十天。

問題是,“烏賊”級的造價太高了。

可以說,這是中國海軍在大戰初期建造的大部分戰艦都存在的問題。

當然,這也可以理解。

大戰爆發前,雖然中德關係並不錯,但是也並非毫無間隙,或多或少的有一些矛盾,因此德意志第二帝國在對華援助方面,總會有所保留,特別是在軍事技術領域,多多少少都有點吝嗇。結果就是,在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基本上只能自力更生,很難及時獲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軍事技術。大戰爆發後,這一情況得到明顯改觀,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始無條件的爲中國提供最先進的軍事技術,中國海軍從中獲益匪淺。結果就是,在新技術支持下,中國海軍對大戰初期建造的戰艦都提出了較高的性能標準,從而使得造價居高不下,難以降低建造成本。

有趣的是,這並非中國海軍的問題。

當時,中國陸軍與空軍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即由新技術堆砌起來的新裝備,在造價上都高得嚇人。

事實上,這也正是技術吸收階段的必然結果。

到了大戰中期,也就是一九四三年,隨著各種先進技術要麼已經掌握、要麼已經得到了大規模應用,特別是各大廠商都已經通過前期生產賺回了技術上的投資,甚至收回了建造生產線的投資,各種武器裝備的造價開始直線下降。相應的,這些武器裝備的性能並沒有出現明顯下滑。

最初三批“烏賊”級總共只建造了不到一百艘。

雖然與戰前的潛艇建造量相比,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了,但是跟戰爭期間的建造量相比,這就算不了什麼。在德意志第二帝國,Ⅶ型潛艇建造了八百多艘,而且是在不到三年內完成的。在美國,“小鯊魚”級建造了上千艘,也是在三年多內完成的。可見,當時美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潛艇年建造量都在三百艘以上,幾乎每天都有一艘潛艇下水,而中國的潛艇年建造量只有一百艘出頭。

到了第四批,“烏賊”級的造價依然沒有大幅度下降,產量也就沒有得到提升。

主要就是,從第四批開始配備對空搜索與警戒雷達,而且海軍還得投資對已建成的前三批進行改進,加裝雷達。

到了第七批,因爲採用了更好的材料,造價反而上升了一些。

最種,“烏賊”級分爲九個批次,總共建造了三百六十四艘。這個數量,即不是世界海軍的第一,也不是中國海軍的第一。

大概是因爲造價過於高昂,而且造船廠無法降低建造成本,所以從一九四四年開始,海軍選擇了一種稍微小一些,但是造價低得多的遠洋潛艇,這就是“沙丁魚”級,其最終建造數量超過了一千艘,爲中國海軍在大戰期間建造數量最多的潛艇,在世界範圍內也僅次於美國海軍的“小鯊魚”級。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烏賊”級的造價高,但是性能也非常不俗。

事實上,在一九四四年之前,“烏賊”級是中國海軍中,唯一能夠從關島出發,前往夏威夷羣島以東海域執行作戰任務的遠洋潛艇。也正是如此,“烏賊”級主要部署在中太平洋戰區。在西南太平洋戰場上,充當主力的則是最大續航力僅有一萬二千公里的“槍魚”級遠洋潛艇。

也正是如此,第三艦隊的潛艇部隊纔在過去的一年裡,取得了極爲輝煌的戰績。

根據美國海軍的相關記錄,在一九四二年初,一艘“烏賊”級還差點幹掉了返回舊金山進行修理的“企業”號艦隊航母。當時,這艘潛艇在距離“企業”號不到三千米的地方齊射了六條魚雷,其中一條魚雷從“企業”號後方大約二十米處通過,差一點就擊中“企業”號的艦尾。因爲“企業”號僅在珍珠港做了簡單維修處理,情況仍然十分糟糕,所以只要被這條重型魚雷擊中,很有可能當場沉沒。

有趣的是,中國海軍卻沒有相關的作戰記錄。

更重要的是,美國海軍的作戰記錄中,並沒有提到擊沉了那艘中國潛艇。也就是說,在發射了魚雷之後,那艘中國潛艇肯定逃走了。此外,在當月,中國海軍並沒有在夏威夷羣島以東海域損失潛艇。

最有可能的就是,那艘潛艇的艇長把“企業”號當成了一艘大型貨輪,因此在作戰報告中記錄的是襲擊了敵人的船隻,而不是敵人的戰艦。

在顧祝同準備率領艦隊出戰的時候,可以供他調動與差遣的“烏賊”級遠洋潛艇總共有三十七艘。

對一次小規模海戰來說,這個數量就不算少了。(未完待續。。)

,!

第187章 優勢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45章 特立獨行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4章 總統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98章 游擊隊員第129章 意義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95章 參戰陰謀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577章 信號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175章 夜戰第93章 各有千秋第77章 伏擊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95章 爭取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02章 覆滅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08章 備戰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48章 警報第486章 預警機第71章 下基層第622章 價值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116章 目的地第25章 能打就打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401章 將才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474章 各有所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132章 時機第103章 餘波第129章 據點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46章 聯軍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21章 撲空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11章 突防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403章 沉著冷靜第228章 新戰場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580章 新使命第501章 不堪用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4章 政治體制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12章 危機浮現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7章 軍事行動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88章 復出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73章 戰機第136章 守財奴
第187章 優勢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151章 自我犧牲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45章 特立獨行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4章 總統第21章 大清首輔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09章 充分準備第98章 游擊隊員第129章 意義第237章 獨樹一幟第495章 穿梭轟炸第392章 繼續前進第182章 傳統戰術第224章 險象環生第15章 生命的價值第135章 爭分奪秒第220章 致命缺陷第95章 參戰陰謀第180章 成功抓捕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577章 信號第407章 坐失良機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551章 萬事俱備第124章 決定性勝利第175章 夜戰第93章 各有千秋第77章 伏擊第25章 死有其所第395章 爭取第160章 營救行動第216章 爭分奪秒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02章 覆滅第113章 高瞻遠矚第88章 避戰與主戰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06章 出奇制勝第257章 關鍵島嶼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65章 生存競賽第108章 備戰第49章 職責與責任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48章 警報第486章 預警機第71章 下基層第622章 價值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116章 目的地第25章 能打就打第591章 化敵爲友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401章 將才第303章 水下利器第474章 各有所第620章 現代海軍之父第132章 時機第103章 餘波第129章 據點第107章 戰爭繼續第322章 最後的機會第441章 雙贏合作第46章 聯軍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45章 錯誤連連第21章 撲空第82章 親自上陣第111章 突防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150章 新手與老手第403章 沉著冷靜第228章 新戰場第590章 爾虞我詐第580章 新使命第501章 不堪用第192章 拖延戰略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4章 政治體制第549章 糧草先行第341章 進攻開始第12章 危機浮現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7章 軍事行動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230章 進軍印度洋第188章 復出第371章 等待時機第73章 戰機第136章 守財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互助| 盐山县| 勃利县| 小金县| 巴东县| 南和县| 钟祥市| 旬邑县| 深泽县| 中方县| 巨野县| 容城县| 沭阳县| 贵南县| 萨嘎县| 昭觉县| 定兴县| 同仁县| 左云县| 禹州市| 光山县| 左云县| 土默特左旗| 吉隆县| 无极县| 南平市| 甘肃省| 东阳市| 河间市| 团风县| 勃利县| 金塔县| 林口县| 普兰店市| 武隆县| 贵州省| 大悟县| 长白| 永泰县| 靖西县|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