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

帝國風雲sodu

顧祝同在爲如何攻打中途島犯難的時候,李向龍與卓宇凡也遇到了麻煩。

雖然在高層決策會議上,馮承乾提出的方案得到了支持,但是落到實處,問題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多。

以中國海軍當時的實力,有把握打下斯里蘭卡嗎?

對此,沒有人持懷疑態度,只是在需要付出的代價上,衆人的觀點並不一致。

當時,李向龍就不支持在年內攻打斯里蘭卡。用他的話來說,就算艦隊能夠奪取絕對制海權與絕對制空權,也不可能順利打下斯里蘭卡。強攻斯里蘭卡,得付出非常巨大、甚至是難以承受的代價。

原因很簡單,斯里蘭卡不是一座人口稀疏的小島,而是一座人口稠密的大島。

雖然在此之前,也就是攻打菲律賓的時候,中國軍隊打過類似的戰鬥,但是菲律賓與斯里蘭卡有明顯區別。這就是,攻打菲律賓,基本上可以看成是一場由海軍支持的、以陸軍爲主的地面戰爭。斯里蘭卡則不一樣,這肯定是一場以海軍爲主、陸軍只是提供協助的島嶼攻防戰。

與攻打斯里蘭卡類似的,只有攻打新喀里多尼亞的戰鬥。

問題是,就算這兩座島嶼的面積相差不大,但是在其他方面、特別是在常住人口數量上卻有很大的差別。

在成爲法國的殖民地之前,新喀里多尼亞只有一些原始的土著居民。人口總量還不到十萬。而且在被法國佔領之後,土著居民遭到殘酷屠殺。到大戰爆發時,新喀里多尼亞的土著居民幾乎絕跡了。此外,因爲遠離法國本土,島上又沒有什麼值得開採的資源,附近也沒有其他的法國殖民地,所以在過去的上百年間,法國並不是很重視這塊殖民地,移居新喀里多尼亞的法國人還不到兩萬。

中國軍隊佔領新喀里多尼亞的時候,島上的法國人只剩下了五千左右。此外還有大約五萬名從事種植工作的黑人。

顯然,新喀里多尼亞是一座地廣人稀的大島。

在這座島嶼上,只有一座城市,即維拉港。其他的都是以種植園爲中心的鄉村,而且分佈並不集中。

如此一來,中國軍隊只需要控制維拉港周邊地區,根本沒有必要佔領整座島嶼。

顯然,斯里蘭卡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斯里蘭卡有著久遠的文明,在成爲英國的殖民地之前就已經是印度洋上的主要國家,在歷史上甚至一度是印度洋上最強大的國家。大戰爆發的時候,斯里蘭卡的人口總量超過了六百萬,而且主要就是當地居民。城市方面,除了行政中心科倫坡之外。還有加勒、康提、賈夫納、拜蒂克洛、亭克馬裡等人口在十萬以上的城市,以及分佈密集、幾乎遍佈全島的城鎮與鄉村。

如此一來,中國軍隊就不可能攻佔某處地點,必須佔領整個斯里蘭卡。

爲此,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即便按照陸軍的估計,佔領斯里蘭卡也需要投入大約三十萬地面部隊,而且在攻打期間需要動用大約五十萬兵力。

顯然,這對後勤保障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要知道,澳洲的戰鬥還沒有結束,海軍的運輸船隊還得留在西南太平洋上。能夠用於印度洋的船隻並不多。

以李向龍的估計,印度洋上的船隊最多隻能支持二十萬陸軍作戰。

當然,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

比如,事先把物資送往安達曼羣島的布萊爾港,再送望前線。就能減少一半的航程,把船隊的運輸效率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問題是。這需要事先擴大布萊爾港的吞吐能力。

這就是問題所在,即當時的布萊爾港只是一座小港,或者說是一座漁港,最多隻能供五千噸級的船隻停靠,根本無法支持萬噸級貨輪。如果要擴大布萊爾港的吞吐能力,至少需要花費半年時間。

顯然,不可能等到半年之後再去攻打斯里蘭卡。

當時,李向龍還提出了另外一個解決辦法,即定下一個有限的進攻目標,不一定要打下整個斯里蘭卡。

最初的時候,陸軍堅決反對這麼做。

道理也很簡單,斯里蘭卡是英國的殖民地,而且是英軍的前沿防線,島上至少有十五萬英軍。如果只佔領斯里蘭卡的一部分,哪怕是攻佔了最主要的城市與港口,也不能保證殲滅島上的敵人。這樣一來,陸軍作戰部隊就得不到休整,不得不跟英軍糾纏下去,造成的影響非常嚴重。

只是,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最終,陸軍不得不做出讓步。

七月下旬,攻打斯里蘭卡的作戰行動基本確定了下來。與西南太平洋上的戰鬥一樣,首先由海軍奪取制海權與制空權,然後投入陸戰隊開闢登陸場,等到奪取了港口之後,陸軍部隊才上岸接替陸戰隊。

爲此,李向龍準備了四個陸戰師,主力是直屬於第二艦隊的第二陸戰師。

當時,中國海軍陸戰隊的編制有點特殊。主要就是,陸戰隊在行政上隸屬於海軍,爲海軍下的兵種,而不是獨立兵種,因此在編制上一般配屬給艦隊,而不是直接配屬給戰區司令部。換句話說,陸戰隊的指揮權在艦隊司令官手裡,而不是在戰區司令官手裡。當然,這也不是大問題。在需要陸戰隊的戰區,一般都是由海軍將領擔任戰區司令官,而且往往會兼任艦隊司令官。

七月二十七日,配屬給第二艦隊的五艘艦隊航母、以及配套戰艦到達新加坡。

在此之前,原本隸屬於第二艦隊的“唐玄宗”號已經返回本土,進行服役之後的第一次大修。

也就是說,當時第二艦隊總共有六艘艦隊航母,即“唐高祖”號、“唐中宗”號、“宋太祖”號、“宋太宗”號、“明太祖”號與“明成祖”號。這六艘艦隊航母分別編在兩支戰鬥艦隊裡面,每支各有三艘艦隊航母。

經過太平洋戰爭的洗禮,中國海軍在航母戰鬥羣的編制上已經很有心得了。

如果艦隊需要執行制海作戰任務,那麼一支航母戰鬥羣裡最多隻能有三艘艦隊航母,再多的話就會造成指揮混亂。如果執行的是支援任務,哪怕有再多的艦隊航母,也至少應該組成兩支航母戰鬥羣,以便兩支戰鬥羣輪換上陣,從而確保獲得足夠的補給,提高艦隊的持續作戰能力。

當然,對李向龍與卓宇凡來說,這些都不是問題。

在擊敗了英國皇家海軍的第二印度洋艦隊之後,卓宇凡正式升任戰鬥艦隊指揮官,直接指揮第21艦隊。因爲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所以李向龍在擔任了戰區司令官與戰區艦隊司令官的同時,還兼任第72艦隊司令官。名義上,是由李向龍指揮艦隊作戰,實際上的指揮官則是卓宇凡。

主要就是,李向龍還得負責戰區司令部的事情。

也就在這一天,發生了一件影響深遠的事情。

這就是,撤退到梁贊的布爾什維克政權在被德軍全面包圍了近一個月之後,最終向德軍投降,即紅俄正式宣佈投降。

在此之前,德軍已經攻佔了莫斯科與列寧格勒。

在堅持了三年零一個月之後,這個世界上幅員最爲廣闊的國家終於倒下了。德軍開進梁贊的時候,守衛該城的俄軍已經斷糧半個月,很多俄軍餓得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根本不可能與德軍作戰。有趣的是,在布爾什維克中央政府辦公大樓的地下室裡,德軍找到了數百噸食物,其中還有不少伏特加與魚子醬,而布爾什維克政權的領導人根本就沒餓肚皮,在投降的時候簡況狀況都非常良好。

當然,不管怎麼說,紅俄戰敗了。

顯然,最高興的是德皇威廉二世。

在收到紅俄投降的消息後,威廉二世就當即表示,他要去克里姆林宮,在那裡接受俄國領導人投降。這給德軍制造了不小的麻煩,因爲克里姆林宮在戰鬥中遭到嚴重破壞,當時已經成爲德軍的前線醫院。

爲了讓德皇去克里姆林宮參加紅俄的投降簽字儀式,德軍耗費了大量財力,把這座昔日沙皇的皇宮修繕一新,甚至蒐羅了一批俄國的工匠與藝術家,按照原來的模樣重新裝飾了這座宏偉的宮殿。

要知道,威廉二世上次去克里姆林宮,還是三十多年前,當時他還是皇儲。

對中德來說,紅俄戰敗依然是天大的好事。要知道,這意味這兩國用來對付紅俄的上千萬兵力都能用到其他地方去了。

只是,對李向龍來說,這未必是好事。

當天晚上,李向龍就收到了馮承乾發來的命令,讓他暫時擱置進攻行動,等待海軍司令部下達的新命令。

李向龍非常清楚,紅俄戰敗,肯定要對總體戰略做出調整。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沒有理由發動一場大規模進攻。當時,還有人認爲,英軍將從南亞撤退,因此可以兵不刃血的拿下斯里蘭卡,甚至可以輕而易舉的攻佔印度,但是李向龍並不這麼看。

說白了,紅俄戰敗,讓美英退無可退,英軍不但不會主動退卻,還會死守到底。

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80章 多此一舉第451章 登陸前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39章 義無返顧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32章 精氣神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584章 死衚衕第30章 偷襲第67章 打就打第74章 僥倖第343章 惡仗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38章 戰略目標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143章 農場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143章 農場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284章 高標準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83章 受捉弄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44章 新興強國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95章 偶然遭遇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19章 事在人爲第68章 再接再厲第33章 遠東起火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240章 下坡路第60章 盡力而爲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146章 大使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498章 僵持第80章 多此一舉第19章 逃亡之路第66章 主考官第139章 轉折點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79章 偷襲第565章 遭遇戰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162章 機會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35章 租借第184章 大選第39章 朽木難雕第92章 信心第96章 誘餌第69章 恩仇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459章 強攻第90章 力挽狂瀾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596章 關鍵點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46章 歐陸變局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57章 皇朝末日第95章 偶然遭遇第541章 大潰退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03章 餘波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444章 減負第5章 明爭暗鬥第111章 突防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6章 長遠之計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190章 狂熱時代
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149章 錯過的機會第122章 決戰在即第80章 多此一舉第451章 登陸前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39章 義無返顧第373章 決戰在即第32章 精氣神第124章 各有打算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584章 死衚衕第30章 偷襲第67章 打就打第74章 僥倖第343章 惡仗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194章 軍事航天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38章 戰略目標第518章 無路可退第143章 農場第138章 深入大洋第143章 農場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463章 轉戰大西洋第567章 默默無聞第284章 高標準第136章 曲線救國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83章 受捉弄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44章 新興強國第483章 最佳選擇第95章 偶然遭遇第292章 高下立見第19章 事在人爲第68章 再接再厲第33章 遠東起火第615章 簡單粗暴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40章 列強幹涉第113章 轟炸機貿易第240章 下坡路第60章 盡力而爲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295章 火速收場第146章 大使第101章 初生牛犢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498章 僵持第80章 多此一舉第19章 逃亡之路第66章 主考官第139章 轉折點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64章 機會與挑戰第79章 偷襲第565章 遭遇戰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162章 機會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35章 租借第184章 大選第39章 朽木難雕第92章 信心第96章 誘餌第69章 恩仇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459章 強攻第90章 力挽狂瀾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596章 關鍵點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46章 歐陸變局第189章 蘿蔔與坑第57章 皇朝末日第95章 偶然遭遇第541章 大潰退第23章 最後的陣地第103章 餘波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444章 減負第5章 明爭暗鬥第111章 突防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450章 兵臨城下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6章 長遠之計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190章 狂熱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左旗| 洛浦县| 钟祥市| 惠州市| 连州市| 乐平市| 塔河县| 罗甸县| 藁城市| 长岭县| 武义县| 乐平市| 万宁市| 云安县| 定兴县| 海安县| 阿拉善右旗| 嵊泗县| 泽州县| 五台县| 星座| 铜川市| 宁陕县| 宕昌县| 长治县| 贵港市| 运城市| 沐川县| 八宿县| 阳原县| 葫芦岛市| 白山市| 雷波县| 蓬莱市| 凤山县| 林芝县| 昌吉市| 福海县| 扎赉特旗| 军事| 高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