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章 明爭暗鬥

腓特烈三世登基後的第二次御前會議,才談到了正事。

情報已經確證,法國在去年就向俄國發出了結盟信號,爲此打算在今年爲俄國提供五億法郎、而不是之前提到的四億法郎貸款,俄國將用這筆貸款,從法國採購包括五十萬支步槍在內的大批軍火。

顯然,五億法郎遠遠不夠。

按照估計,如果俄國準備擴軍一百萬,至少需要二十億法郎。如果算上準備修建的遠東鐵路,則需要更多的貸款。

據此,俾斯麥估計,法國還將爲俄國提供二十億法郎左右的貸款。

這是個什麼概念?

雖然俄國地大物博,但是並不富裕。以俄國的財力、特別是財政結餘,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還清貸款。

這意味著,法國當局壓根沒有想過讓俄國償還貸款。

法國如此慷慨,必須有一個前提,即俄國迴應結盟信號,與法國簽訂同盟條約。

只是,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消息。

如果法俄結成軍事同盟,絕對是帝國的心腹大患。

御前會議的氣氛非常緊張,連俾斯麥與毛奇的神色都很低沉,腓特烈三世更是一言不發的聽到最後。

討論得出的結果是:除了做好與法俄開戰的準備,還得儘量爭取英國的支持。

按照慣例,會議結束後,俾斯麥與毛奇等文武重臣留了下來,等待皇帝單獨召見,商討更加重要的事情。

戰爭大臣,也屬於帝國重臣。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政治框架內,戰爭大臣的地位僅次與帝國宰相與外交大臣,地位在總參謀長之上。

此前擔任過此職的,有帝國現代陸軍締造者阿爾布希雷特-馮-羅恩伯爵。

羅恩伯爵還是俾斯麥與毛奇的至交,正是他把兩人引薦給威廉皇帝,三人併爲德意志第二帝國三大開國元勳。

由此可見,毛奇反對皇帝任命馮承乾爲戰爭大臣也不是沒有道理。

與三位重臣在一起,腓特烈三世少了一些拘束,顯得更加隨和一些。

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帝僅僅是高高在上的君主。除了帝國宰相與帝國總參謀長直接向皇帝負責之外,大部分行政事務由宰相負責,軍事行動則由總參謀長負責,皇帝手裡的權力並不大。

顯然,皇帝必須通過宰相與總參謀長下達命令。

在某種意義上,戰爭大臣就是政府與軍隊的橋樑。

由此可見,真正的御前會議,只需要宰相、戰爭大臣與總參謀長參與,其他武臣武將都顯得多餘。

馮承乾已經單獨跟俾斯麥談過,兩人對法俄結盟的問題已經達成一致。

兩人都認爲,關鍵不在法俄,而是英國的態度。只要能夠得到英國的支持,法俄結盟的影響就不大。

如何才能得到英國的支持?

馮承乾與俾斯麥的觀點相同:一定要讓英國相信,帝國是法俄結盟的受害國,結成同盟的法國與俄國必然會破壞歐陸的現有秩序,對英國的切身利益構成威脅,使英國喪失主導歐陸局面的能力。

只是,兩人對此都無信心。

歐洲大陸上最強大的國家不是法國、也不是俄國,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而且帝國已經對英國構成威脅。

換一個角度來看就能明白,英國也不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國發展壯大。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即便能夠得到英國的同情與支持,法俄結盟也在所難免,照樣會對帝國構成威脅。

至於英國是否會在必要的時候出手相助,還是個未知數。

綜合來看,帝國必須做好兩手準備。

所幸的是,皇帝與三位大臣持相同的觀點。

剩下的就是,該如何來做。

討論了半個小時,腓特烈三世決定,在四月初與皇后,帶英國女王最心疼的外孫女維多利亞公主訪問英國。

四月十二日,正是維多利亞公主的生日。

雖然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女王並無實權,但是與英國王室搞好關係,對促進英德有益很有幫助。

“在此之前,還得做一些鋪墊。”馮承乾聽從了皇帝的吩咐,不再處處恭卑。“皇室交往很重要,可更得表現出誠意,讓英國相信帝國是值得信賴的盟友,也是歐陸均勢中必不可少的一員。”

“你覺得該怎麼做?”腓特烈三世問了一句。

“不讓英國覺得帝國是潛在的威脅,唯一的辦法就是把重點放在陸軍上,修改帝國的殖民地政策。”

俾斯麥的眉頭跳了幾下,因爲馮承乾此話暗指他的殖民地政策有誤。

“我們必須明白,英國無法容忍的是海上強國,而不是陸上強國。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幾乎征服了整個歐洲大陸,卻沒能跨過英吉利海峽,最終兵敗滑鐵盧。如果帝國在海外爭奪殖民地,勢必要打造一支強大的艦隊,也就勢必對英國構成威脅,成爲英國的頭號勁敵。”

“你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放棄海軍?”說這話的時候,腓特烈三世也鎖緊了眉頭。

шωш ?ttκΛ n ?¢O

“當然不是,這只是權宜之計。”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打造一支強大的艦隊不但需要金錢,還需要時間。可惜的是,帝國現在既無足夠的金錢,也無足夠的時間。同時與三個強國爲敵,恐怕……”

“馮伯爵所言極是,現在確實不能與英國爲敵。”毛奇附和了一句。

當然,毛奇的本意並非支持馮承乾,而是要藉此機會爲陸軍說話,以免皇帝在海軍上花費太多。

“既然如此,何不讓伯爵負責海軍事務?”

聽到這話,腓特烈三世朝俾斯麥看了過去,馮承乾則暗自嘆了口氣。顯然,俾斯麥仍然視他爲潛在對手。

“馮伯爵說得沒錯,現在確實不能開罪英國,也就必須在殖民地政策上有所收斂,甚至得暫緩海軍建設。只是,”俾斯麥朝馮承乾看了一眼,又說道,“既然是權宜之計,帝國就不可能永遠也不發展海軍。馮伯爵提到,打造艦隊需要金錢。雖然現在沒有,但是今後肯定會有。真正缺少的,只是時間。馮伯爵如此關心帝國海軍,陛下何不讓其負責帝國海軍,以做長久之計?”

腓特烈三世沒有開口,很明顯,俾斯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讓馮承乾負責海軍,擺明了是讓他不要插手陸軍事務。

不管腓特烈三世是否重視海軍,德意志第二帝國都是陸權國家,陸軍的重要性永遠在海軍之上。

也就是說,俾斯麥想借此機會把馮承乾打入冷宮。

只是,直接反對,必然使君臣失和,腓特烈三世顯得很爲難。

“宰相深謀遠慮,這也正是微臣所想。”馮承乾不想讓皇帝爲難,而且他原本不想成爲帝國戰爭大臣。“陛下,微臣資質愚鈍、才疏學淺,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恐怕不適合擔任要職,所以……”

“既然宰相這麼說了,那就這麼辦吧。”腓特烈三世長出口氣,說道,“馮伯爵依然爲戰爭大臣,負責規劃帝國海軍建設,與陸軍有關的,交由總軍需長負責。下個月,伯爵陪我前往英國。”

“這……”

“我的病剛好,恐怕還有反覆,伯爵理應伴隨。”

馮承乾點了點頭,也沒多說什麼。事實上,腓特烈三世早已痊癒,健康狀況比平常人好得多。

“沒有別的事,今天就到這裡吧。”腓特烈三世揉了揉額頭,這是他下逐客令的標準動作。“馮伯爵,你先留下。”

俾斯麥與毛奇沒有耽擱,立即起身告辭。

“今天的事,並非我的本意。你在朝中根基尚淺,等到時機成熟,我自會替你安排。”

“陛下多慮了,這也是微臣的本意。”

“本意?”腓特烈三世皺起了眉頭。

“陛下是否記得,初見那晚跟微臣談的事?”

腓特烈三世點了點頭,隨即嘆了口氣。

“微臣一直相信,法國與俄國都不足爲懼,哪怕同時與法俄開戰,帝國的勝算也在八成以上。真正需要擔憂的只有英國,如果不能處理好與英國的關係,帝國在三十年後的戰爭中必遭慘敗。”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又說道,“看得更長遠一些,只要不甘心屈居人下,遲早有一天會跟英國敵對,到時候帝國最需要的不是陸軍,而是足夠強大的海軍。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不做長遠考慮,帝國敗亡在所難免。不是微臣危言聳聽,三十年內,帝國與英國必有一戰。”

“這麼說,必須在當前考慮海軍建設?”

馮承乾點了點頭,說道:“不僅僅是考慮,還得訂下長遠計劃。”

“這樣,你更得跟我去英國,”腓特烈三世笑了笑,說道,“去見識一下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

馮承乾也笑了笑,他也想親眼看看鼎盛期的日不落帝國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古斯塔夫已經替你安排好了府邸,你等下可以過去看看,有不滿意的地方,告訴古斯塔夫,讓他整改。”

“微臣謝陛下隆恩。”

“你是帝國重臣,還是勃蘭登伯爵,理應住得好一些。”

“那微臣告退了。”

腓特烈三世點了點頭,等馮承乾起身,才靠在沙發上,閉上了眼睛。

;

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454章 南下第501章 不堪用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74章 各打各的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45章 特立獨行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25章 能打就打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84章 圈套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524章 能源第379章 戰列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379章 戰列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86章 相互妥協第86章 相互妥協第577章 信號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211章 火藥桶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83章 前仆後繼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46章 大使第73章 戰機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4章 海軍之父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284章 高標準第137章 綱領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3章 銀行集團第419章 矛盾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175章 好消息第28章 叔侄第90章 力挽狂瀾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154章 叔侄情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46章 臨危不亂第630章 霸權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621章 核時代第80章 全速北上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45章 選擇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97章 血戰蔚山第39章 義無返顧第294章 有想法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416章 解脫第521章 難題第2章 重新開始第83章 前仆後繼第284章 高標準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90章 力挽狂瀾第127章 不支
第204章 披掛上陣第164章 帝國首相第105章 不抱希望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118章 順手擒來第67章 高難度任務第529章 東進通道第454章 南下第501章 不堪用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74章 各打各的第348章 非常戰術第594章 政治體制第45章 特立獨行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141章 秘密行動第131章 帝國末日第25章 能打就打第104章 傾國豪賭第593章 寄生經濟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84章 圈套第336章 勝利在望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524章 能源第379章 戰列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379章 戰列第358章 雪中送炭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86章 相互妥協第86章 相互妥協第577章 信號第106章 虛假的和平第139章 戰略方向第211章 火藥桶第428章 大兵壓境第58章 面對偉人第111章 戰略失誤第83章 前仆後繼第554章 預言城鎮第146章 大使第73章 戰機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4章 海軍之父第417章 盲目樂觀第284章 高標準第137章 綱領第149章 主要目的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165章 炮擊臘包爾第13章 銀行集團第419章 矛盾第538章 主力陸戰師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133章 戰略決策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605章 裁軍壓力第432章 攻擊爲上第175章 好消息第28章 叔侄第90章 力挽狂瀾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52章 同盟軸心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28章 皇儲給力第127章 全新的開始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288章 水落石出第213章 難以揣摩第154章 叔侄情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46章 臨危不亂第630章 霸權第258章 尼米茲猜想第621章 核時代第80章 全速北上第217章 全力以赴第45章 選擇第564章 夢想與現實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97章 血戰蔚山第39章 義無返顧第294章 有想法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416章 解脫第521章 難題第2章 重新開始第83章 前仆後繼第284章 高標準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409章 航空兵收尾第90章 力挽狂瀾第127章 不支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南县| 公主岭市| 镇安县| 成都市| 翼城县| 石林| 专栏| 高安市| 确山县| 寻甸| 禹城市| 尖扎县| 昭觉县| 永州市| 涟源市| 光泽县| 习水县| 吉林省| 镇平县| 策勒县| 永清县| 明水县| 鄂尔多斯市| 华蓥市| 德兴市| 章丘市| 万荣县| 山阳县| 柘荣县| 上犹县| 万荣县| 崇州市| 新营市| 灵山县| 晋中市| 漳浦县| 四会市| 莫力| 赣州市| 清水县| 盐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