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1章 戰略失誤

十二月初,在德軍粉碎了俄軍的反擊行動之後,德皇威廉二世高興得過了頭,竟然命令帝國空軍恢復對英國的大規模轟炸行動,並且下令在一個月之內,通過轟炸讓頑固的英國佬投降。

德皇的胡亂指揮,打亂了德軍的戰略部署。

要知道,在德俄戰爭打響後,德軍總參謀部就制訂了一份極爲明確的戰爭計劃…,即在擊敗紅俄之前,不能與英國發生大規模戰爭。也正是如此,在一九四零年下半年,帝國空軍的主力全部在德俄戰場上。

此外,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航空工業也做了針對性調整,即提高了戰術飛機的產量。

問題是,轟炸英國本土,戰術飛機根本派不上用場。

當時,德軍甚至沒有合適的護航戰鬥機。要到fw-190型戰鬥機的後期型號出現,德軍纔有航程足夠遠的護航戰鬥機。

顯然,對帝國空軍來說,轟炸英國本土是一項極爲艱鉅的任務。

此外,英國已經參戰,皇家空軍的規模正在迅速擴大。剛參戰的時候,皇家空軍總共只有大約兩千架飛機,其中只有不到一千架是戰鬥機,而到一九四零年底,皇家空軍的戰機總量超過了四千架,戰鬥機超過了一千八百架。

相比之下,帝國空軍能夠轟炸英國本土的戰機數量卻沒有實質性增長。相反,因爲在德俄戰場上遭受了較大損失,帝國空軍的中型轟炸機數量反而有所降低,僅剩下了不到一千四百架。

此消彼漲之下,帝國空軍就更沒有優勢可言了。

問題是,德皇是德意志第二帝國軍事力量的最高統帥,而且每一個帝國軍人都在服役的是宣誓效忠德皇。

按照帝國的傳統,帝國軍人只向德皇效忠,而不是向帝國效忠。

按照德皇的命令,帝固空軍在十二月十日,重新開始轟炸英國本土,並且在當天出動了兩支規模均在四百架以上的轟炸機羣。

轟炸行動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遠遠比不上所婁受的損失。

當天,帝國空軍重點轟炸了倫敦、以及倫敦周邊的工業區,至少有一千多名平民在轟炸中喪生,還有數千棟建築物被毀。只是,帝國空軍也爲此付出了四十八架轟炸機被擊落,七十六架被擊傷,傷亡與失蹤飛行員近四百人的慘重代價,而且還有十七架護航戰鬥機在英吉利海峽上空被擊落。

可以說,運天的轟炸得不償失。

要知道,帝國空軍損失的都是最精銳的飛行員,而要培養一名參加了上百次戰鬥,有著豐富經驗的飛行員,不但需要耗費大量資源,還需要足夠多的時間,甚至得讓很多飛行員做鋪墊。

大戰期間,王牌飛行員與陣亡飛行員的比例在一比五十以上。

也就是說,每陣亡五十名飛行員,纔有可能誕生一名王牌飛行員。

戰爭的殘酷性,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問題是,帝國空軍的戰機依然前仆後繼的飛往英國。

對英轟炸,一直持續到一九一四年五月底,也就是德軍在德俄戰場上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的時候。

在這將近半年的轟炸行動中,帝國空軍損失了近兩千架作戰飛機,將近七千名優秀飛行員葬身英吉利海峽。與如此巨大的損失相比,帝國空軍取得的戰果卻極爲有限,轟炸僅造成不到兩萬名平民傷亡,英國的工業產值僅降低了不到百分之五,即便是遭到破壞的建築物也在數個月內修復。

更重要的是,大規模轟炸,並沒打垮英國人的鬥志,反而讓英國人更加團結。

這裡,不得不提到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即那個因愛美女而放棄江山的愛德華八世的親弟弟。

在英國遭到轟炸期間,喬治六世每天都會在白金漢宮,通過廣播與廣播電臺向英國民衆講話,以此表示他與英國民衆同樣面對敵人的兇猛轟炸,以此鼓舞英國軍民的士氣,讓英國人奮戰到底。在一九四一年一月份,也就是德軍的轟炸進行到高潮的時候,喬治六世還奔走於英國各地,問候奮戰在各條戰線上的英國軍民,甚至還冒險前往軍事醫院,看望了在保衛國土的戰鬥中負傷的軍人。

半年間,喬治六世成爲了所有英國人的精神支柱。

可想而知,當英國民衆看到他們愛戴的國王也像他們一樣,出沒在被轟炸摧毀的城市裡面、與市民一道救助在轟炸中負傷的人員、在冰天雪地裡去看望高射炮部隊的官兵、進出于軍事醫院,英國軍民還會投降嗎?

從某種意義上講,喬治六世一個人撐起了英國的脊粱。

當時,英國民衆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在傍晚的時候,收在收音機旁邊,收聽從來沒有間斷過的國王講話。

對英國軍民來說,國王的演講是不可否缺的精神糧食。

英國堅持了下來,德意志第二帝國卻陷入了窘境。

到一九四一年五月底,隨著德俄戰場上的惡仗再度打響,德軍不得不暫時停止了轟炸英國本土的行動。

問題是,英國皇家空軍已經在戰鬥中鍛鍊得極爲強大。

即便在本土遭到轟炸的時候,英國皇家空軍也沒有忘記反擊,在一九四零年底就對德意志第二帝國進行了大規模報復性轟炸。

當時,英國皇家空軍鎖定的目標正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心臟,即首都柏林。

十二月二十七日夜間,由一百二十八架遠程轟炸機組成的機羣飛到柏林上空,投下了數百噸炸彈。

因爲柏林從來沒有遭到過轟炸,所以帝國空軍甚至沒有做出及時反應。

當時,連德皇都沒想到,英國皇家空軍會轟炸柏林。

被爆炸聲吵醒的時候,威廉二世竟然詢問近侍,是不是柏林郊外的化工廠因事故發生了爆炸。

當然,這次轟炸造成的損失並不大。

問題是,英國皇家空軍成功達到了目的,即激怒了德皇,讓德皇下令對倫敦進行大規模報復性轟炸,而且主要轟炸市區。

可以說,這又是一個極端錯誤的決定。

在此之前,帝國空軍的轟炸行動很有章法,即重點轟炸英國的工業設施,以削弱英國的工業生產能力爲目的。雖然也轟炸過倫敦幾次,但是轟炸目標都是郊區的工廠,以及工廠附近的工人居住區。

顯然,這是非常有效的戰略轟炸手段。

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英國的工業產值就下降了將近百分之二十。雖然沒有炸燬多少工廠,但是高強度轟炸使很多工廠都無法開工,或者是無法全速生產,從而導致工廠的生產效率大幅度降低。

隨著帝國空軍開始轟炸倫敦市區,英國的工業產值開始迅速回升。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如果德皇威廉二世沒有胡亂指揮,那麼到一九四一年五月底,英國就有可能在轟炸下投降。原因很簡單,在最初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帝國空軍就使英國的工業產值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如果轟炸持續半年,那麼到一九四一年五月底,英國的工業生產基本上得癱瘓了。

沒有工業,英國自然得投降。

暫且不說這種觀點是否正確,至少轟炸工業設施要比轟炸大城市更有價值。

可惜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錯過了這個機會。

到德俄戰場再次開打的時候,英國不但沒有投降,反而變得比以前更加強大,而且英國軍民的鬥志也更加旺盛。

從某種意義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失去了讓英國投降的機會。

在戰略上,德意志第二帝國走了最爲錯誤的一多,〖中〗國也受到了影響。

原因很簡單,英國不肯投降,而一九四一年的夏季即將到來,德意志第二帝國要想迅速取得勝利、甚至可以說是要想取得勝利,就得爭取儘快擊敗紅婁,然後回師英吉利海峽,攻打英國本土。這樣一來,德意志第二帝國自然要求〖中〗國儘快向紅俄宣戰,配合德軍從兩個方向夾擊俄軍。

一九四一年一月初,帝國大使在向〖中〗國外長遞交國書的時候就提到,如果英國沒有在五月底之前投降,那麼〖中〗國最遲得在六月底向紅俄宣戰,幫助德軍牽制住兩百萬俄軍,不然德軍不可能在下一個冬季到來的時候推進到莫斯科。也就是說,如果〖中〗國不及時參戰,那麼德俄戰爭將拖到一九四二年。

雖然馮承乾與吳鐵生都認爲,即便〖中〗國參戰,德軍在年內擊敗俄軍的希望都很渺茫,德俄戰爭很有可能拖到一九四二年,但是兩人更加清楚,德軍能否在冬季到來之前攻佔莫斯科具有決定性意義。

要知道,美國已經莫道赫赫,而久拖不決的德俄戰爭必然會成爲同盟國集團的禍根。

顯然,〖中〗國當局再也不能死抱著當初許下的承諾不放了。

問題是,〖日〗本還沒有戰敗,如果向紅俄宣戰,那麼〖中〗國就得取代德意志第二帝國,被迫兩線作戰。

可以說,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戰略上的失誤,把〖中〗國推到了深淵的邊緣。

當然,德意志第二帝國帶來的不僅僅是壞的影響,也產生了一些好的影響。

第4章 政治體制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57章 錢第170章 報道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179章 突擊第141章 斷裂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30章 以質爲本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101章 遠戰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21章 新賽場第175章 好消息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29章 一八九二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36章 叢林求生第84章 核心之爭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268章 臆測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230章 嘗試第21章 大清首輔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6章 長遠之計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577章 信號第152章 足跡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622章 價值第46章 臨危不亂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94章 混血兒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474章 各有所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92章 快馬加鞭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74章 僥倖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171章 振作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47章 風波不歇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45章 選擇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162章 機會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39章 義無返顧第97章 血戰蔚山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387章 預備隊第154章 叔侄情第10章 海軍起航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86章 相互妥協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621章 核時代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
第4章 政治體制第315章 證明自己第323章 海峽之戰第439章 木已成舟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316章 放慢步伐第57章 錢第170章 報道第624章 推波助瀾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247章 操之過急第179章 突擊第141章 斷裂第446章 兵貴神速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579章 戰略撤退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342章 戰戰兢兢第361章 強行出征第30章 以質爲本第384章 最後的機會第465章 喧賓奪主第101章 遠戰第614章 戰略優勢第487章 四道防線第221章 新賽場第175章 好消息第326章 炮擊戰術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29章 一八九二第24章 帝國第一艦第147章 最後機會第163章 聲東擊西第36章 叢林求生第84章 核心之爭第168章 偃旗息鼓第268章 臆測第327章 死戰到底第230章 嘗試第21章 大清首輔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6章 長遠之計第461章 虛驚一場第577章 信號第152章 足跡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120章 困獸猶鬥第154章 致命缺陷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622章 價值第46章 臨危不亂第283章 離經叛道第100章 守株待兔第94章 混血兒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496章 準備就緒第474章 各有所第278章 勢均力敵第314章 擔當重任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92章 快馬加鞭第280章 水下艦隊第144章 決戰時機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74章 僥倖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344章 問題依舊第171章 振作第185章 夜間惡戰第606章 無償援助第102章 反客爲主第47章 風波不歇第298章 主力艦的舞臺第132章 優中選優第511章 迎難而上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143章 趕赴戰場第45章 選擇第157章 搶先攻擊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359章 灰心絕望第399章 欲蓋彌彰第162章 機會第249章 接踵而至第556章 衝出海灘第220章 軍火貿易第39章 義無返顧第97章 血戰蔚山第205章 戰爭需求第387章 預備隊第154章 叔侄情第10章 海軍起航第418章 進佔英國第86章 相互妥協第165章 所作所爲第106章 積極應對第621章 核時代第411章 出兵大西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丘市| 郓城县| 宁都县| 乌鲁木齐县| 长阳| 延寿县| 六安市| 噶尔县| 北辰区| 新竹县| 萨迦县| 泌阳县| 扶沟县| 噶尔县| 靖江市| 沂水县| 澄城县| 广德县| 盐城市| 海城市| 平度市| 怀化市| 嫩江县| 宜宾市| 观塘区| 福建省| 东莞市| 钟祥市| 威远县| 三江| 和田县| 石景山区| 唐海县| 丰都县| 洛宁县| 台州市| 和平区| 沂南县| 贵定县| 宁海县|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