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章 以質爲本

雖然馮承乾竭力反對,但是俾斯麥依然按部就班的與奧匈帝國、意大利進行談判。

回顧之前發生的事情,特別是在來到這個世界之前發生的事情,馮承乾認識到,他做的事情對改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兩大同盟集團毫無幫助,因爲在一八八八年之前,德俄在經濟上就已決裂,法俄結成軍事同盟勢在必行,德意志第二帝國別無選擇,只能跟奧匈帝國與意大利結盟,形成軸心國集團。爲了阻止德意志第二帝國借軸心國集團獨霸歐陸,英國的外交政策肯定會出現一百八十度轉向,與法俄聯手對抗德意志第二帝國,最終與法俄形成協約國集團。

如果馮承乾來到的時間是一八八零年、哪怕是一八八五年,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在歐洲大陸上,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最佳最佳結盟對象不是孱弱的奧匈帝國、也不是不可靠的意大利,而是東面的沙俄帝國。

事實上,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沙皇俄國並無嚴重矛盾。

德俄關係急轉直下,既有俄國的內部因素,也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內部因素。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因素更加突出一些,而且根源就在宰相俾斯麥身上。

嚴格說來,應該是俾斯麥代表的容克貴族利益集團。

在統一北德的戰爭中,普魯士的容克貴族集團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建立之後,容克貴族集團控制了帝國上層,決定了帝國的基本政策,成爲拖累帝國的主要因素。

要知道,容克貴族集團的基礎是農場莊園,代表的是大地主階級。

在工業化時代,容克貴族集團對帝國毫無幫助。

俾斯麥不是不清楚這一點,而是沒有辦法改變,因爲他本人就是容克貴族,擁用面積廣闊的土地。

結果就是,在普法戰爭後,俾斯麥推行的經濟政策以保護地主階層爲主。

這也正是德俄矛盾的根源。

沙皇俄國本來就是一個落後的封建制帝國,還是農產品輸出大國,俾斯麥出臺保護農業的政策,等於動了俄國大地主的蛋糕。

雖然情況已經有所改變,一些開明的容克貴族已經轉向工業,形成了一個全新的利益集團,積極支持工業發展,成爲工業利益集團,但是俾斯麥留下的禍根並沒徹底消除,德俄關係已經無法彌合。

在一八八八年,德俄就已徹底決裂。

想明白這些,馮承乾也就釋然了。

戰爭陰雲已經出現,那該做些什麼呢?

與腓特烈三世談過之後,馮承乾花了好幾天時間,把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前後仔細思索了一遍。

立即與英國展開海軍軍備競賽?

除非馮承乾想死得早一些,或者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國毀在腓特烈三世手上,不然絕對不能這麼做。

設法與英國改善關係?

馮承乾很想這麼做,可是他知道,俾斯麥與瓦德西竭力主張與奧、意結盟,腓特烈三世也不能反對,因此與英國改善關係並無實際意義,只要德奧意形成軸心國集團,英國就會加入法俄陣營。

爭取其他盟國?

放眼全世界,值得德意志第二帝國爭取的國家只剩下兩個,一是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二是遠東的日本。

在馮承乾熟知的歷史中,這兩個國家很快就會發展壯大。

從本質上講,美國與日本都是新興工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面臨著相同的問題,即需要海外市場來發展本國工業。因爲本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所以日本還需要獲取海外資源產地。

也就是說,美國與日本跟英法俄等老牌帝國也存在利益上的衝突。

有共同的利益訴求,不等於有同盟基礎。

美國地大物博,正在積極開發西部地區,本國的資源與市場就足以支持工業發展,暫時不需要海外殖民地。就算在十年之後,美國需要海外殖民地,也會著眼於美洲大陸,與英法沒有直接衝突。

日本的國力還非常弱小,短期內最多稱霸遠東,不足以對歐洲局勢產生影響。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國已經站在風口浪尖上,美日等新興國家更願意看到德意志第二帝國去挑戰英國,而不是幫助德意志第二帝國去挑戰英國,從而在新老帝國生死較量之後坐收漁利。

顯然,美國與日本都靠不住。

從感情上講,馮承乾也不希望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日本結盟。

沒有其他可以爭取的盟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只能依靠兩個不那麼可靠的盟友。

馮承乾有一個很直接的想法,即在歐洲大陸上,德軍所向披靡,法俄聯手都不一定打得過德意志第二帝國,即便加上一個英國,也很難佔到便宜,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死穴是沒有多少人重視的海洋。

如果能在海洋戰場上取勝,德意志第二帝國肯定能打贏第一次世界大戰。

世界歷史,也將因此改變!

想明白後,馮承乾認識到,他要儘量提高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海洋戰場上的勝算,爲帝國打造一支強大的海軍。

當然,這並不等於與英國進行造艦比賽。

如果僅僅比拼誰建造的戰艦多,那麼德意志第二帝國絕對不是英國的對手,因爲英國只需要一支強大的海軍,而德意志第二帝國不但需要海軍、還需要一支更加強大的陸軍。更重要的是,英國有廣闊的海外殖民地,擁有的資源比德意志第二帝國多得多,有更多的本錢進行造艦比賽。

要想在海軍軍備競賽中擊敗英國,就得重視質量,即戰艦的性能。

所幸的是,這正是馮承乾的強項。

年底,馮承乾向腓特烈三世遞交了修改後的海軍發展規劃書,隨後三年仍然以每年一艘的速度建造主力艦。不同的是,馮承乾大幅度提高了科研經費,僅在一八九三年就多達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

審議的時候,馮承乾的海軍預算規劃遭到了俾斯麥的堅決反對。

在俾斯麥看來,沒有必要花這麼多的錢去搞科研,因爲那是企業自己的事,與帝國政府沒有多少關係。

馮承乾沒有退讓,而是直接提出了辭職。

如果俾斯麥不批準他提交的海軍預算報告,他就向德皇提出辭職。

俾斯麥是聰明人,知道馮承乾與德皇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德皇已經對這位年近八十的宰相非常不耐煩了。如果爲了海軍預算這件事,迫使德皇在海軍戰爭大臣與宰相之間做出選擇,即便留下的是俾斯麥,也無法保證數年之後德皇不會換掉宰相,重新重用下課的海軍戰爭大臣。

再說了,這只是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而已。

最終,俾斯麥做出讓步,批準了馮承乾提交的海軍預算。

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一八九三年建造的主力艦被命名爲“卡爾親王”號,也被稱爲“血親王”號。

這是一艘典型的主力艦。

馮承乾沒再走極端,畢竟前三艘主力艦都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沒有一艘算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主力艦。

雖然德皇非常信任他,但是管理海軍軍費的皇儲提出了異議。

“卡爾親王”號的標準排水量只有一萬四千噸,配備四座雙聯裝三百毫米炮塔。爲了便於鍋爐艙與機艙佈局,其中B炮塔位於一號與二號煙囪之間、C炮塔位於二號與三號煙囪之間。作爲一艘火力、防護與速度較爲均衡的主力艦,“卡爾親王”號的最大航速只能達到十八節,與同期主力艦持平,主裝甲帶的厚度爲二百八十毫米,略高於英國皇家海軍的同期主力艦。

大概是各項性能過於平庸,“卡爾親王”號沒有引起英國皇家海軍的重視。

不受英國皇家海軍重視,應該是好事。

嚴格說來,“卡爾親王”號已經非常接近於後來的“無畏艦”,即現代戰列艦,只是很多技術依然落後。比如,由克虜伯公司研製的四十五倍徑三百毫米艦炮還沒問世,所以採用的依然是短身管火炮,穿甲能力極爲有限。又比如,蒸汽輪機還在研製之中,也就只能採用三脹往復式蒸汽機。

這些,馮承乾都考慮到了,也融合到了“卡爾親王”號的設計之中。

最明顯的,就是“卡爾親王”號的幹舷高達六點四米,因此在技術取得突破之後,可以通過大規模現代化改造提升作戰能力。按照馮承乾估計,配備長身管火炮、燃油鍋爐與蒸汽輪機之後,“卡爾親王”號足以與“無畏”艦一拼高下,成爲真正的戰列艦,在全面戰爭中派上用場。

在建成二十年後,“卡爾親王”號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這艘戰艦,也是帝國海軍在一八九五年之前建造的七艘主力艦中,唯一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正規海戰的主力艦。

只是,建造“卡爾親王”號並非帝國海軍在一八九三年的主要工作。

對馮承乾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花掉一百八十萬帝國馬克的科研經費,而且得花在最值得花的地方。

第55章 虛與委蛇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244章 發現第175章 好消息第420章 新挑戰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8章 三權第52章 奮戰到底第191章 大工程第58章 面對偉人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68章 不放棄第401章 將才第27章 冷眼旁觀第32章 總統特權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54章 備戰第268章 臆測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43章 拖累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112章 找事做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106章 鬼鎮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436章 反擊第214章 革命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621章 核時代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90章 收手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67章 前奏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531章 關鍵所在第44章 萬不得已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33章 一意孤行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383章 轉折點第20章 致命打擊第75章 創造機會第29章 落荒而逃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49章 戰略儲備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87章 不戰而勝第68章 倒計時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126章 得手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244章 發現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60章 幸運兒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39章 朽木難雕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29章 一八九二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21章 新賽場第137章 綱領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372章 誘餌第420章 新挑戰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533章 陷阱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62章 搭檔第137章 綱領第43章 拖累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503章 下一步第40章 擴軍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609章 國防部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
第55章 虛與委蛇第462章 換位進攻第244章 發現第175章 好消息第420章 新挑戰第386章 血戰到底第8章 三權第52章 奮戰到底第191章 大工程第58章 面對偉人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110章 關鍵時刻第68章 不放棄第401章 將才第27章 冷眼旁觀第32章 總統特權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54章 備戰第268章 臆測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43章 拖累第234章 強大的外表第123章 新老對決第112章 找事做第156章 歐戰烽煙第296章 上帝的節日第115章 火力兇猛第148章 勇闖鬼門關第106章 鬼鎮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436章 反擊第214章 革命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621章 核時代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90章 收手第391章 些微遺憾第479章 絕地反擊第167章 前奏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576章 聲東擊西第167章 關鍵調整第531章 關鍵所在第44章 萬不得已第104章 戰略失誤第33章 一意孤行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383章 轉折點第20章 致命打擊第75章 創造機會第29章 落荒而逃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49章 戰略儲備第227章 遠程打擊第330章 戰略冒險第110章 敵明我暗第154章 結局已定第158章 不可不戰第87章 不戰而勝第68章 倒計時第543章 轟炸與登陸第448章 糧草先行第126章 得手第574章 豁然明朗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470章 等待機會第244章 發現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60章 幸運兒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39章 朽木難雕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231章 第二印度洋艦隊第29章 一八九二第178章 毫無顧慮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221章 新賽場第137章 綱領第309章 致命一擊第232章 陌生的對手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372章 誘餌第420章 新挑戰第203章 開闢新戰場第118章 勝券在握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533章 陷阱第563章 兩手準備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62章 搭檔第137章 綱領第43章 拖累第453章 次優選擇第503章 下一步第40章 擴軍第376章 有備而來第536章 齊頭並進第609章 國防部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上林县| 本溪市| 民乐县| 上饶市| 九江市| 紫金县| 本溪| 宁夏| 资溪县| 民乐县| 和政县| 论坛| 富阳市| 凤台县| 抚松县| 泾源县| 镇赉县| 翼城县| 德钦县| 平利县| 沾化县| 皮山县| 三门峡市| 乌拉特前旗| 天台县| 碌曲县| 桐梓县| 诸城市| 蒙自县| 琼结县| 邓州市| 山东| 京山县| 盘山县| 冀州市| 额尔古纳市| 临泽县| 文昌市| 调兵山市| 大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