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79章 突擊

開第一槍的不是李承志,只是李承志開的第一槍救了梅林森。

當時,梅林森前面的狙擊手擊斃了一名從底樓公共廁所裡出來的警衛(wèi)。在扶住警衛(wèi)的屍體時,這名狙擊手沒有觀察廁所裡的情況。梅林森在跟進的時候,也忽視了公共廁所。李承志在走廊對面,當他發(fā)現(xiàn)危險的時候,那名從廁所裡出來的警衛(wèi)已經(jīng)舉起手槍,正準備朝梅林森開槍。情急之下,李承志受起槍響,子彈打在警衛(wèi)持槍的右臂上。雖然警衛(wèi)仍然扣下了扳機,但是槍口偏轉(zhuǎn)了幾度,子彈從梅林森的耳邊飛過。梅林森與其前面的狙擊手迅速反應過來,沒有給警衛(wèi)開第二槍的機會。

只是,警衛(wèi)使用的手槍沒有安裝消聲器。

槍聲響起,驚動了莊園裡的所有警衛(wèi)。六名狙擊手立即換上了B-67型突擊步槍,而梅林森的主戰(zhàn)武器是一把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衝鋒槍,即由H&K公司生產(chǎn)的,大名鼎鼎的MP5型衝鋒槍。

這種衝鋒槍,在三年前才正式被德軍採購,而且被命名爲MP5,其公司研製與生產(chǎn)代號爲HK54。早在一九五四年,H&K公司就啓動了HK54型衝鋒槍的研製工作,只是該公司隨後把重點放在了自動步槍與突擊步槍上,而且忙於完成德軍的鉅額訂單,還要爲衆(zhòng)多友好國家生產(chǎn)槍支,所以HK54型突擊步槍的研製工作進展緩慢。直到一九六四年,H&K公司才推出了HK54型的樣槍,並且在次年向德軍、地方警備部隊與警察推薦該槍,最終在一九六六年得到了德軍的認可,獲得了第一筆軍方訂單。即爲德軍特種部隊生產(chǎn)一千二百支衝鋒槍。同一年,瑞士國防軍也從H&K公司採購了一批MP5。成爲這種衝鋒槍的第一個海外用戶。

由此,MP5的傳奇歷史開始了。

兩年前,中國軍方設法搞到了幾把MP5,並且交給國內(nèi)的幾家槍械設計所,對該槍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必須承認,MP5是一種非常優(yōu)秀的衝鋒槍。

雖然在外形上,甚至在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上,MP5都可以看成是G3自動步槍的縮小版,而G3自動步槍並不成功。德軍的準備量並不大,而且在裝備不到十年後就被突擊步槍取代,可這並不表示MP5繼承了G3的缺點。因爲使用的是九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所以G3的缺點在MP5上反而成了優(yōu)點。這就是。其採用的半自由槍機與滾柱閉鎖方式。使其擁有極佳的射擊穩(wěn)定性,也就提高了射擊精度。

在經(jīng)驗豐富的射手手上,MP5能夠打出精確的長點射。甚至能用單手持控射擊。

如果配上光學瞄準鏡,甚至能夠把MP5當成小型狙擊步槍使用,其在兩百米有效射程內(nèi)的精度無可挑剔。

有趣的是,這麼優(yōu)秀的衝鋒槍,在一九六九年之前的產(chǎn)量並不大。

德軍在採購之後,並沒有按照原定計劃。用MP5廣泛裝備非戰(zhàn)鬥部隊,比如做爲裝甲兵與飛行員的自衛(wèi)武器使用。僅僅裝備了部分特種部隊,以及空降兵偵察部隊。即便是民間用戶的採購量也不是很大,即地方警察機構(gòu)也只少量採購,並沒有用其裝備全部的武裝警察部隊。

原因很簡單,MP5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太貴了。

因爲大量採用切削件,而且對加工精度有極高的要求,MP5的單價超過了G3,比更加廉價的突擊步槍貴了十倍不止。

在一九六六年,MP5的全套售價高達三千六百帝國馬克。

要知道,一支突擊步槍的售價不過三百二十帝國馬克,即便是同樣以昂貴出名的G3也只能賣到二千八百帝國馬克。

與售價相反的是,MP5的使用範圍相當有限。

這就是,其彈藥是九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雖然這種手槍彈的性能很不錯,但是其威力卻差強人意。在中國軍隊裡,九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只用在自衛(wèi)手槍上,做爲戰(zhàn)鬥手槍的彈藥都十分勉強,不然中國軍方也不會委託兵工廠開發(fā)取代該彈的十毫米手槍彈,並且以此爲基礎研製新式戰(zhàn)鬥手槍。

彈藥的性能,直接決定了MP5的性能。

即便在理想條件下,MP5的有效射程也只有兩百米,主要殺傷範圍在一百米以內(nèi),大部分情況下的交戰(zhàn)距離不會超過五十米。此外,手槍彈不足以穿透大部分障礙物,因此對付障礙物後面的敵人十分吃力。

更重要的是,德軍已經(jīng)裝備了使用中間型彈藥的突擊步槍。

顯然,德軍並不需要一種使用手槍彈的衝鋒槍,突擊步槍不但擁有衝鋒槍的火力,還擁有更大的威力,而且價格極爲低廉。

當然,MP5也不是沒有可取之處。

與突擊步槍相比,衝鋒槍的火力密度更大,MP5的射速高達每分鐘八百發(fā),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形成密集火力。此外,在某些特定環(huán)境下,MP5的密集火力足以彌補彈藥威力不足的缺陷。

可以說,MP5是一支極爲適合在狹窄環(huán)境下作戰(zhàn)的武器。

此外,MP5的定位本來就是特種槍械,即主要用於執(zhí)行特種任務,填補制式槍械在特殊情況下的作戰(zhàn)能力缺陷,因此H&K公司爲MP5研製了很多配件,比如消聲器、戰(zhàn)術手電筒、戰(zhàn)術前握把、光學瞄準鏡等等。獲益於技術進步,後來還開發(fā)出了激光指向器、微光瞄準鏡、反射式瞄準具等等。

也正是如此,MP5很快就獲得了特種部隊的接納,其性能也得到了肯定。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MP5廣泛的裝備於四十多個國家的軍隊與警察機構(gòu),即便是一些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敵對國,也紛紛引進了這種優(yōu)秀的衝鋒槍,比如聯(lián)邦美國就在一九七七年引進了MP5,將其裝備特種部隊與警察機構(gòu)。到八零年代中期,隨著中德關係緩和,中國也引進了MP5,裝備武裝警察部隊。

當然,最先接納MP5的是特種部隊。

李承志不知道梅林森是從哪裡搞到那支MP5的,但是可以肯定,梅林森肯定爲這把衝鋒槍花了不少的錢,哪怕是軍事情報局出的錢。

跟在後面的兩名狙擊手留在底樓,負責阻擊外面的警衛(wèi)。

李承志把秦家輝與趙大山也留了下來,讓他們守在底樓,協(xié)助兩名老手守住防線。

走上樓梯的時候,梅林森走到最前面,他沒有取下MP5上的消聲器,而兩名狙擊手已經(jīng)取下了突擊步槍上的消聲器。

主要就是,突擊步槍並不短,裝上消聲器後就更長了。在狹窄的樓道里,過長的槍支顯然不大合適,不但容易受到阻擋,在指向速度上也不夠快。相反,衝鋒槍短得多,因此更適合在樓道里使用。

上面還有四層,搜索工作需要持續(xù)一段時間。

爲了避免驚擾敵人,或者說是暴露自己的方位,顯然得由梅林森打頭陣,讓他手上的衝鋒槍發(fā)揮作用。

要知道,消聲器不但能削弱槍聲,還能使聲源變得更模糊。

搜索戰(zhàn)術很簡單,兩名狙擊手中的一個負責破門,另外一個負責觀察房間情況,梅林森則負責攻擊。如果房間內(nèi)只有少數(shù)敵人,就不需要使用額外手段,三支槍就足夠了。如果房間裡的敵人較多,則要使用特殊手段,比如首先投一枚手榴彈進去,或者在梅林森攻擊之前進行火力壓制。

當然,狙擊手對這些戰(zhàn)術都是輕車熟路。

二樓有六個房間,只有一個房間裡住了人。三人沒花多少功夫,就解決掉那個房間裡的五名敵人。

上三樓的時候,有兩名警衛(wèi)試圖衝下來,不過都倒在了樓梯上。

三樓的房間更多,而且每個房間裡都有人,且大部分是警衛(wèi)。顯然,這棟大樓裡的警衛(wèi)主要就住在三樓。

在清空三樓的戰(zhàn)鬥中,三人使用了六枚手榴彈,還耗光了好幾個彈匣。

戰(zhàn)鬥進行得有驚無險,李承志有兩次差點掛彩,子彈都是從他身邊擦過去的,只不過李承志非常幸運。

攻上四樓的時候,戰(zhàn)鬥打得更激烈了。

四樓的警衛(wèi)不是很多,不過都已做好了戰(zhàn)鬥準備,而且守住了樓道。三人不但要逐一搜查每個房間,還要清除掉樓道里的敵人。

所幸的是,四樓的警衛(wèi)都只有手槍,沒有自動武器。

來到朝向大門外的一個房間外的時候,輪到李承志負責觀察。三人就位後,跟李承志配合的狙擊手反身踹開了房門。李承志單腿跪在地板上,伸出腦袋往房間裡看了一眼,然後迅速縮了回來。

房間裡只有兩個人,而且兩個人都在窗戶附近,都對著大門,其中一個人手上拿著槍。

李承志猛的醒悟過來,朝梅林森比劃出了找到目標的手語,然後用突擊步槍朝門口的地板上掃射了一通。

槍聲一停,梅林森就衝了進去,李承志立即跟進。

抓捕對象就在房間裡,只不過被一名情報人員扼制住了,而且那名墨西哥情報人員的手槍就頂著抓捕對象的額頭上。

“不要過來,再上前,我就殺了他!”

梅林森與李承志向兩側(cè)散開,但是沒再逼近。顯然,那名情報人員知道襲擊者的目標就是菲德爾的替身。

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143章 農(nóng)場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75章 臨時搭檔第160章 覺悟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43章 農(nóng)場第4章 總統(tǒng)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30章 以質(zhì)爲本第95章 偶然遭遇第300章 艦隊出發(fā)第38章 戰(zhàn)略目標第515章 苦戰(zhàn)的收穫第108章 一網(wǎng)打盡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377章 好與壞第73章 東線開打第612章 決裂第228章 厚積薄發(fā)第90章 戰(zhàn)略關鍵點第333章 結(jié)局已定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202章 最後之戰(zhàn)第223章 跟隨戰(zhàn)略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85章 陣營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33章 戰(zhàn)略決策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14章 戰(zhàn)鬥力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zhàn)第620章 現(xiàn)代海軍之父第79章 偷襲第398章 偷襲第474章 各有所第126章 夾擊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89章 借刀殺人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420章 新挑戰(zhàn)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326章 炮擊戰(zhàn)術第585章 威脅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57章 錢第116章 追擊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66章 主考官第6章 整裝待發(fā)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15章 熱身第67章 雷霆萬鈞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413章 出征第240章 下坡路第9章 深入基層第79章 偷襲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64章 關鍵情報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51章 中立第509章 守將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221章 新賽場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447章 備戰(zhàn)第54章 備戰(zhàn)第30章 始作俑者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117章 算計第22章 只缺艦隊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48章 劇變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132章 優(yōu)中選優(yōu)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32章 轉(zhuǎn)折點第175章 好消息第580章 新使命第220章 軍火貿(mào)易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225章 撤與戰(zhàn)
第433章 最後的機會第143章 農(nóng)場第478章 接二連三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537章 最後的預備隊第75章 臨時搭檔第160章 覺悟第214章 臨機應變第26章 熱身活動第143章 農(nóng)場第4章 總統(tǒng)第116章 主動出擊第30章 以質(zhì)爲本第95章 偶然遭遇第300章 艦隊出發(fā)第38章 戰(zhàn)略目標第515章 苦戰(zhàn)的收穫第108章 一網(wǎng)打盡第215章 急功近利第377章 好與壞第73章 東線開打第612章 決裂第228章 厚積薄發(fā)第90章 戰(zhàn)略關鍵點第333章 結(jié)局已定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513章 鋼鐵與烈火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202章 最後之戰(zhàn)第223章 跟隨戰(zhàn)略第357章 過分要求第569章 前沿部署第85章 陣營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33章 戰(zhàn)略決策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14章 戰(zhàn)鬥力第163章 外交努力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zhàn)第620章 現(xiàn)代海軍之父第79章 偷襲第398章 偷襲第474章 各有所第126章 夾擊第63章 臨時抱佛腳第89章 借刀殺人第329章 乘勝進軍第420章 新挑戰(zhàn)第276章 爾虞我詐第326章 炮擊戰(zhàn)術第585章 威脅第40章 多明戈少校第121章 迎頭痛擊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57章 錢第116章 追擊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66章 主考官第6章 整裝待發(fā)第221章 垂死掙扎第508章 錯誤的進軍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332章 進軍悉尼第15章 熱身第67章 雷霆萬鈞第494章 出其不意第413章 出征第240章 下坡路第9章 深入基層第79章 偷襲第493章 變幻莫測第64章 關鍵情報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410章 引狼入室第51章 中立第509章 守將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221章 新賽場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447章 備戰(zhàn)第54章 備戰(zhàn)第30章 始作俑者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587章 技術決定未來第117章 算計第22章 只缺艦隊第208章 唯一的機會第148章 劇變第388章 一擊得手第132章 優(yōu)中選優(yōu)第349章 倒下的巨人第132章 轉(zhuǎn)折點第175章 好消息第580章 新使命第220章 軍火貿(mào)易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238章 功虧一簣第202章 防範與控制第225章 撤與戰(zhàn)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镇县| 商丘市| 曲麻莱县| 名山县| 汶川县| 营山县| 潜江市| 习水县| 崇左市| 嘉鱼县| 邹城市| 扬中市| 泸溪县| 临汾市| 丹江口市| 丹江口市| 白河县| 云林县| 茶陵县| 斗六市| 通辽市| 湘潭县| 炉霍县| 廊坊市| 万安县| 黔西县| 寿阳县| 三门县| 贵港市| 仁寿县| 梧州市| 克拉玛依市| 阜新市| 繁昌县| 双辽市| 邹城市| 新野县| 惠安县| 望奎县| 合肥市|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