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16章 解脫

直接導致英國投降的原因是陳兵海峽對岸的百萬德軍

早在一九四三年初,也就是紅俄顯露出戰敗的跡象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國家的軍事工業生產做了調整

。以攻打英國本土爲目的,德軍需要足夠多的登陸艦艇與運輸船隻,還需要大量運輸機。

結果就是,從一九四三年初開始,德意志第二帝國就在大量建造登陸艦艇。

爲此,甚至耽擱了主力艦的建造。要知道,“腓特烈三世”級的三號踐與四號艦的完工時間就從一九四四年底推遲到了一九四五年底,主要就是原本計劃用於這兩艘戰艦的鋼材被拿去建造登陸艦了。

到一九四四年底,在經過了近兩年的努力之後,德軍已經打造出了一支足夠強大的登陸艦隊。

當時,這支登陸艦隊裡面有三十八艘排水量在五千噸以上的大型登陸艦、七十七艘排水量在兩千噸到五千噸之間的中型登陸艦、二百四十艘排水量在兩千噸以下的小型登陸艦,以及大約五百艘在五百噸以內的登陸艇。如果這些艦艇同時出動的話,能夠一次性把兩個坦克師、兩個裝甲師與六個摩步師送過英吉利海峽。此外,德軍還徵用了兩百多艘商船,把其中的一百二十四艘改造成了火力支援艦,總共配備了近兩千門火炮,而另外的一百多艘商船則用於運送物資。

可以說。德軍已經具備了攻打英國本土的能力。

當然。兩棲登陸只是攻打英國本土的手段之一。

在大戰爆發前,德軍就打造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降部隊,而且這支部隊在大戰期間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比如,在攻打克里特島的戰鬥中,擔當主力的就是德軍空降兵。直到空降兵基本上擊敗了島上的英軍之後,意大利軍隊才姍姍來遲。在這場戰鬥中,德軍空降兵體現出了極高的戰鬥素質。在德俄戰場上,德軍空降兵也做出了巨大貢獻,除了執行空降作戰任務之外,還往往被當成精銳部隊派往關鍵戰場。比如在一九四二年冬季。俄軍在莫斯科發動戰略反攻的時候,就是德軍的空降兵及時到達,守住了搖搖欲墜的防線,挫敗了俄軍的反擊行動。

到一九四四年底。德軍空降兵的規模已經擴大到了二十五萬。

雖然在絕大部分時候,空降兵並不被當成空降兵使用,而是精銳步兵,但是德軍空降兵的訓練標準並沒有因爲戰爭而降低,所有官兵都能夠空降作戰,而且空降兵的主要裝備也是針對空降作戰研製的。

支持這支空降兵的是總數在四千架左右的運輸機羣。

雖然德軍裝備的大多是雙發中型運輸機,主要就是,在德軍設法從中國獲得了重型轟炸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幾家飛機制造廠就降低了中型轟炸機的產量,也就有足夠的能力生產規格相當的運輸機。相對而言。中型運輸機並不強。如果空投傘兵的話,一架只能搭載一個傘兵排。如果投放物資,則不超過四噸。但是貴在數量巨大,德軍機羣能夠在一次行動中空投三個空降師。

顯然,在攻打英國本土的戰鬥中,空降兵將擔當尖刀的角色。

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英吉利海峽、也就是多佛海峽太狹窄了。

這道海峽,最窄處只有三十公里左右,最寬處也不到一百公里。這個距離,別說是登陸艦與運輸機。甚至在一些遠程火炮的射程之內。

也就是說,只要德軍掌握了制海權與制空權,跨過多佛海峽就不是問題。

一九四四年底,在多佛海戰結束之後,德軍就開始爲登陸英國本土做準備。當時。除了讓用於攻打英國本土的軍隊在法國北部地區與荷蘭集結之外,德軍還出動了大量掃雷艦去多佛海峽裡開闢安全航道。

當然。德軍並不缺乏掃雷艦。

這些舉動,都可以看成是德軍攻打英國本土的前奏。

當時,德軍還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虛張聲勢。

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到一九四五年一月底,到達法國北部地區與荷蘭的德軍部隊總共還不到六十萬,而且大多是從本土調來的二線部隊。當時,從德俄戰場上撤下來的主力部隊中,很大一部分在土耳其與伊朗,其他的也在東歐地區休整。顯然,六十萬德軍根本不可能攻佔英國本土。

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德軍要想佔領英國本土,也需要動用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

如果英軍的士氣沒有崩潰,而且軍民依然堅持抗戰,恐怕要動用三百萬地面部隊。

問題是,德軍根本不可能如此迅速的調集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如果以三百萬爲準,那麼僅調集部隊的準備工作就得持續到一九四五年六月底,而囤積物資的準備工作則要持續到一九四五年底。原因很簡單,動用的地面部隊越多,需要投入的物資就越多,也就需要更多的時間做準備。要知道,德軍的機械化程度非常高,即便是普通的步兵師,配備的機械化裝備也比英軍的裝甲師多得多。這就意味著,德軍在作戰的時候將消耗更多的燃油、彈藥等物資。

事實上,德軍總參謀部並不指望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攻打英國本土。

當時,德軍總參謀部把進攻英國本土的時間定在了一九四五年的下半年,而且很有可能延期。

問題是,拖到一九四五年下半年的話,德軍未必能夠獲得攻打英國本土的機會。

這就是,英國皇家海軍的四艘戰列艦很有可能已經修復,如果加上美國海軍的兩艘快速戰列艦,本土艦隊的規模即便不如德意聯合艦隊,也有能力阻擋德軍的登陸艦隊靠近英國本土。

更重要的是,到了一九四五年下半年,美國海軍至少能夠獲得九艘艦隊航母。

如果在此之前,美國海軍沒有在太平洋上損失艦隊航母,而且中國海軍也沒有急著攻打夏威夷羣島東部的大型島嶼的話,那麼美國海軍就肯定會在大西洋上保留三艘,而這是德軍所無法應付的威脅。

顯然,只有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攻打英國本土,德軍纔有更大的勝算。

爲此,德軍採取了勳章聲勢的策略。

這就是,經常性的調動部署在法國北部地區與荷蘭的部隊,而且按照兩倍的規模修建營地,運送的給養也是正常所需的兩倍。

正是如此,英國當局做出了錯誤判斷。

當時,英國當局認爲在海峽對岸的德軍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萬,而且還在以每週三個師的速度增加。

此外,意大利當局也做出了出兵的決定。

這兩個因素加在一起,讓英國當局確信,在一九四五年的第一季度,德意聯軍就能夠做好攻打英國本土的準備工作。

顯然,英國根本擋不住德軍,甚至不可能在本土保衛戰中創造奇蹟。

如果德軍在一九四五年的第一季度登陸英國本土,那麼三個月之內,英國皇家陸軍肯定會被擊敗。

關鍵就是,三個月之內,英國唯一的盟國根本不可能提供任何幫助。

這樣一來,英國註定要戰敗。

更重要的是,英國將在本土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戰敗,而提前投降,至少還能保證本土不會遭到蹂躪。

正是如此,英國當局纔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做出投降決定。

站在美英集團的立場上,英國當局的決定有點倉促,因爲按照前面的分析,德軍要到一九四五年下半年纔有能力攻打英國本土,而到這個時候,美國已經有能力爲英國提供強有力的支援,甚至有機會奪回制海權。這樣一來,英國就不見得會迅速戰敗,甚至有可能在本土保衛戰中扭轉戰局。

只是,從四千萬英國人的角度出發,英國當局的決定是有益無害的。

說得簡單點,等於把四千萬英國人從戰爭的深淵中解脫了出來。

要知道,在英國投降的時候,幾乎所有英國人都處於飢餓狀態。在英國正式簽署投降書之後的半年內,同盟國集團向英國運送了近五百萬噸糧食。根據德意聯軍做的調查,英國在投降的時候,其國內存糧還不到五十萬噸,即便按照英國的配給制度,也僅夠爲此幾天,與斷糧已經沒有區別了。

可以說,如果英國再堅持一個月,就會有成千上萬的英國人餓斃。

事實上,在英國投降的時候,已經有近二十萬人死於飢餓,還有數十倍於此的人處於嚴重營養不良狀態。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一九四四年七月到英國投降期間,英國的孕婦難產與早產率高達百分之三十七,而導致早產與難產的主要因素就是營養不良,以及得不到足夠的醫療照護。

其實,在英國當局公佈了投降的消息後,幾乎沒有英國人感到失望。

也就是說,絕大部分英國人在平靜中接受了這個結果,似乎早就料到,這個結局早就應該出現了。

當然,英國也早就應該以戰敗收場了。(未完待續。

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34章 厲害關係第77章 伏擊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97章 利器第577章 信號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584章 死衚衕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42章 低調行事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395章 爭取第85章 嘎然而止第139章 轉折點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142章 南下第25章 死有其所第437章 快節奏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16章 追擊第79章 將計就計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30章 偷襲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505章 代價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177章 新局面第55章 人生目標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66章 主考官第134章 首敗第447章 備戰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130章 開打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60章 幸運兒第484章 捷徑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84章 見好就收第177章 新局面第160章 覺悟第41章 載譽而歸第14章 戰鬥力第104章 撤退第83章 受捉弄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66章 煙霧彈第24章 航母熱潮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377章 好與壞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35章 雪中送炭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65章 生存競賽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150章 拷問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14章 海軍之父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136章 守財奴第596章 關鍵點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92章 信心第541章 大潰退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17章 戰略大師
第222章 再攀新高峰第34章 厲害關係第77章 伏擊第118章 急流勇退第197章 利器第577章 信號第611章 肢解俄國第195章 科技進步第584章 死衚衕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397章 節外生枝第618章 短暫的繁榮第42章 低調行事第119章 螳臂當車第395章 爭取第85章 嘎然而止第139章 轉折點第65章 帝國的立場第142章 南下第25章 死有其所第437章 快節奏第619章 戰火熄滅第35章 大部隊到達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16章 追擊第79章 將計就計第232章 隱身時代第491章 得不償失第219章 陰差陽錯第98章 軍人的眼光第530章 避重就輕第201章 有得有失第30章 偷襲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480章 鉤心鬥角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457章 天降神兵第505章 代價第369章 禍起蕭牆第499章 一鼓作氣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519章 市區混戰第177章 新局面第55章 人生目標第545章 陸海之爭第291章 將錯就錯第535章 等待時機第123章 主動出擊第472章 海上鷹眼第236章 奇襲與反奇襲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66章 主考官第134章 首敗第447章 備戰第105章 前途莫測第130章 開打第200章 以小搏大第60章 幸運兒第484章 捷徑第152章 正面決戰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246章 交戰前夜第174章 欲擒故縱第191章 輪替作戰第414章 走投無路第84章 見好就收第177章 新局面第160章 覺悟第41章 載譽而歸第14章 戰鬥力第104章 撤退第83章 受捉弄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66章 煙霧彈第24章 航母熱潮第250章 後繼乏力第90章 戰略關鍵點第377章 好與壞第196章 轉移重點第35章 雪中送炭第346章 無理要求第54章 責任與機會第281章 潛艇警戒線第65章 生存競賽第360章 事半功倍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129章 破交與反潛第150章 拷問第557章 陣地爭奪戰第231章 悲劇命運第14章 海軍之父第124章 轟炸機的剋星第136章 守財奴第596章 關鍵點第238章 錯失良機第208章 石油危機第92章 信心第541章 大潰退第194章 主動攔截第17章 戰略大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酒泉市| 张家港市| 武威市| 夏津县| 玛纳斯县| 普定县| 乌苏市| 信宜市| 铁岭县| 湟中县| 武胜县| 沈阳市| 虞城县| 连云港市| 紫金县| 独山县| 乌什县| 牙克石市| 仁布县| 淮北市| 湘潭市| 读书| 新泰市| 开远市| 彰化市| 临湘市| 广宁县| 光山县| 光泽县| 芜湖市| 斗六市| 南阳市| 双桥区| 绩溪县| 许昌县| 客服| 邓州市| 同德县| 彰化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