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8章 戰爭的號角

與摩洛哥有關的國際會議持續到一九零三年初,最終在英國與俄國的影響下,德意志第二帝國被迫接受了一個對法國有利的“中立方案”,即列強承認摩洛哥的獨立地位,但是摩洛哥警察由法國與西班牙控制。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必須接受這個不是最糟糕的結果。

摩洛哥危機結束了,其影響卻遠遠沒有消失。

在這場危機中,德意志第二帝國與法國都暴露出了許多問題。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而言,最大的問題就是國家的軍事動員機制不夠完善,軍隊的動員速度過於緩慢。從根源上講,這又是由糟糕的交通基礎設施導致的,即分散部署在帝國各地的軍隊無法迅速集結在某一地點,也無法迅速在某個方向上集中戰略物資,從而難以迅速發動戰爭。

對此,腓特烈三世有極爲深刻的認識。

別忘了,德皇腓特烈三世參加了帝國建國的數場大規模戰爭,十分了解戰爭,有著極爲豐富的戰爭經驗。

當初,普魯士軍隊能在色當會戰中擊敗法軍,關鍵就是運動迅速。

對於隨時都面臨兩線作戰的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來說,高度發達的機動能力,特別是戰略機動能力,不但是克敵制勝的關鍵,也是進行防禦作戰的關鍵。如果不能迅速的在各條戰線之間調遣軍隊,帝國陸軍就不可能在任何一條戰線上取得勝利,最終必然會在兩線作戰中敗下陣來。

這個認識,讓施利芬提出的“國家鐵路建設規劃”變成了現實。

一九零二年底,在詳細審議了施利芬提出的規劃之後,德皇讓首相卡普里維著手製訂詳細的建設方案。

在這件事上,馮承乾起到了積極作用,因爲他是施利芬的支持者。

這件事,還直接導致瓦德西下臺,因爲在審議規劃的時候,瓦德西提出反對意見,認爲帝國應該把重點放在騎兵上,通過擴大騎兵部隊的規模,增強帝國陸軍的運動能力,而不是大規模修建鐵路。

一九零三年四月,施利芬正式出任帝國陸軍參謀長。

這個任命極爲關鍵,因爲正是這位帝國陸軍參謀長爲帝國陸軍制定了一份針對下一場戰爭的、極爲詳細周密的戰略計劃,而且這份計劃也以他的名字命名,及馮承乾熟知的“施利芬計劃”。

衆所周知,這是一份進攻性戰略計劃,第一原則就是通過進攻打垮最主要的對手。

只是,施利芬並非天才,需要足夠的時間進行思索與衡量,要到兩年之後纔會拿出這份直接影響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進程的戰略計劃。

此外,施利芬出任帝國陸軍總參謀長還有更加重大的影響。

在毛奇與瓦德西時代,帝國陸軍最大的問題就是兩線作戰。雖然毛奇與瓦德西都極爲崇尚進攻,認爲只有進攻才能取勝,但是在面臨法俄結盟威脅時,兩人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戰略防禦。

毛奇在擔任總參謀長的時候就明確提出,帝國要麼在西線防禦、要麼在東線防禦,戰爭初期得以防禦爲主。瓦德西繼任帝國陸軍總參謀長之後,完善了這一戰略思想,並且著手在西線與東線構築戰略防線。

施利芬會把防禦放在首位嗎?

在一九零三年,很多人都認爲,同爲毛奇手下的施利芬也會像瓦德西那樣,把重點放在戰略防禦上。

顯然,馮承乾並不這麼看。

在馮承乾看來,施利芬是一個純粹的進攻主義者,肯定會把重點放在進攻上,而且會把希望寄託在一次決定性的戰略進攻上,即通過閃電般的戰略進攻,迅速打垮某個方向上的敵人,再移師其他戰線。

事實上,馮承乾也支持戰略進攻。

原因很簡單,帝國面臨的敵人在總體實力上遠遠超過了帝國,如果採取防禦戰略,帝國陸軍必定會疲於奔命,最終在消耗戰中敗下陣來。只有迅速打敗一個強大的敵人,帝國纔有機會取得勝利。

帝國雖然在摩洛哥問題上吃了虧,但是收穫十分巨大。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這場危機,讓施利芬等將領認識到了帝國陸軍的不足,也由此拉開了軍事革命浪潮。十多年之後,克服了自身不足的帝國陸軍將更爲強大,也將有更大的把握擊敗對手。

對法國來說,問題也同樣嚴重。

通過這場危機,法國軍方最大的認識就是,法國的軍事體系有很多漏洞,軍隊的動員速度遠不如德意志第二帝國,而且國家的戰爭激情並不高,軍隊的總體戰鬥力也在德意志第二帝國陸軍之下。

面對這些問題,法國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即堅守防禦戰略。

對法國來說,這是正確的選擇。

法蘭西第三帝國覆滅之後,法國就一蹶不振。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法國的國力基本上恢復到了色當會戰之前,但是在信心、鬥志、士氣等各方面,法國、特別是法國軍隊都遠不如德意志第二帝國。

顯然,法國不可能單獨擊敗德意志第二帝國。

法國要想在下一場戰爭中取勝,唯一的辦法就是聯合其他歐洲強國,特別是東面的俄國與海峽對岸的英國。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法國並非單獨戰鬥。

說得簡單一些,如果法國單獨戰鬥,將必敗無疑,因此法國不會在沒有得到英俄明確支持的情況下發動戰爭。如果法國不是單獨戰鬥,得到英俄的支持之後,法國要做的就是消耗掉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戰鬥力。

顯然,堅守防禦戰略是最佳選擇。

這一戰略的直接結果就是,在一九零三年六月,法國國會批準了由內閣總理條件的一份國防計劃,用十年時間、耗資四十億法郎,在北起阿登森林、南至阿爾卑斯山的法德邊境線上修建戰略防線。

按照規劃,這條防線建成之後,法軍只需要用四十個師就能抵擋一百二十個德軍師。

如此一來,即便法國沒能及時完成戰爭動員,也能在戰爭初期守住邊境防線,爲動員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法國肯花如此多的錢構築戰略防線,其軍事戰略也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

顯然,這條防線不僅僅決定了法國的基本軍事戰略,也影響到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基本軍事戰略。

別的不說,施利芬在制訂進攻戰略的時候,就必須考慮這條防線。

由此可見,摩洛哥危機的影響極爲深遠,很多要到十多年之後才能體現出來。在摩洛哥危機結束的時候,另外一場更大的危機已經降臨,即在摩洛哥危機期間,歐洲列強的立場所產生的政治影響。

在這場危機中,英國的立場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可以說,即便有俄國的支持,只要失去英國的支持,法國就不可能得到摩洛哥警察管理權,也就不可能佔到便宜。正是英國提供的支持,讓德皇在最後關頭不得不做出讓步,默認了法國取得的利益。

馮承乾非常清楚,這場危機,打消了德皇對英國的最後一絲幻想。

在此之前,雖然德皇一直支持馮承乾的海軍戰略,知道帝國有必要打造一支海軍,但是在很多關鍵戰略上,德皇依然偏向英國,以與英國保持良好關係爲基礎,認爲英國是帝國的天然盟友。

幾年前,德皇甚至幻想與英國結盟來抗衡法俄同盟。

顯然,德皇的認識很不現實,摩洛哥危機讓他徹底認清了英國的本來面目,也清醒的認識到英國並不可靠。

爲了國家利益,喬治五世肯定不會在乎腓特烈三世這個姐夫。

早認清英國的本來面目,肯定比晚認清好得多。

一九零三年底,在德皇的支持下,由馮承乾提出的帝國海軍第三個五年造艦規劃在內閣獲得多數支持。

按照馮承乾的規劃,在一九零四年到一九零八年間,帝國將以每年兩艘的速度建造戰列艦與戰列巡洋艦,在一九一零年把主力艦的數量增加到二十艘,其中包括十六艘戰列艦與四艘戰列巡洋艦。此外,還將對“腓特烈大帝”號、“威廉大帝”號、“威廉皇儲”號、“卡爾親王”與“奧古斯塔皇后”號進行第一次現代化改裝,安裝小管鍋爐與蒸汽輪機,把性能提升到新式戰艦的水準。

如果說在此之前的兩個五年規劃還是遮遮掩掩,那麼帝國海軍的第三個五年造艦規劃就是大張旗鼓了。說得更直接一點,這份規劃等於吹響了海軍造艦競賽的號角,正式向英國下達戰書。

馮承乾沒再回避,也沒再考慮低調行事。

再說了,在德皇心意已決的情況下,就算馮承乾反對,也不會有多大的做用。以馮承乾的身份,以及在過去十多年裡做的事情,他也沒有理由提出反對意見,因爲他本人就是最積極的海軍支持者。

歐洲局勢發展到這一步,一場全面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只是,這場席捲整個歐洲、甚至波及到全世界的戰爭中的幾個主角,還需要一些時間完成大戰前的準備工作。

;

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268章 臆測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21章 大清首輔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9章 深入基層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81章 遭遇戰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159章 主動權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161章 交代第59章 永遠銘記第592章 佔領軍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221章 新賽場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533章 陷阱第144章 大老闆第39章 海軍第一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93章 各有千秋第221章 新賽場第126章 變局第126章 變局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56章 代言人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37章 出發第143章 農場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451章 登陸前第1章 新皇登基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83章 前仆後繼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524章 能源第167章 血誓第24章 航母熱潮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77章 胸有成竹第52章 同盟軸心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84章 見好就收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40章 列強幹涉第9章 深入基層第13章 銀行集團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117章 算計第268章 臆測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55章 虛與委蛇第56章 代言人第161章 交代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604章 援助第82章 預料之外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37章 出發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33章 一意孤行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70章 錯失第63章 體能極限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03章 激戰
第101章 躲躲藏藏第275章 空頭支票第427章 不再後退第110章 空中支援第307章 一決雌雄第193章 時代奇蹟第268章 臆測第331章 支援乏力第115章 準備出發第627章 應急手段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63章 禍不單行第21章 大清首輔第396章 一再推遲第9章 深入基層第260章 動力之源第595章 洗心革面第147章 積極主動第131章 美國參戰第81章 遭遇戰第229章 空中霸主第159章 主動權第136章 未雨綢繆第308章 好景不長第274章 取捨兩難第17章 戰略大師第147章 最後的機會第525章 轟炸難題第161章 交代第59章 永遠銘記第592章 佔領軍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286章 異想天開第221章 新賽場第193章 偷襲計劃第121章 掐準時機第166章 所羅門海第533章 陷阱第144章 大老闆第39章 海軍第一第130章 戰場外的任務第93章 各有千秋第221章 新賽場第126章 變局第126章 變局第402章 外強中乾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56章 代言人第164章 簡單戰術第507章 空中突擊第114章 主動迎戰第37章 出發第143章 農場第171章 殊途同歸第451章 登陸前第1章 新皇登基第560章 準備不足第277章 迫不得已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83章 前仆後繼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524章 能源第167章 血誓第24章 航母熱潮第540章 兵敗如山倒第77章 胸有成竹第52章 同盟軸心第248章 最後的錯誤第84章 見好就收第166章 日落大洋第40章 列強幹涉第9章 深入基層第13章 銀行集團第264章 次要價值第117章 算計第268章 臆測第54章 最後的和平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69章 輕敵的後果第299章 虛幻的優勢第57章 皇朝末日第137章 火急火燎第55章 虛與委蛇第56章 代言人第161章 交代第629章 反睦成仇第140章 有心無力第604章 援助第82章 預料之外第368章 以退爲進第37章 出發第528章 包圍與突圍第33章 一意孤行第128章 錯失良機第120章 以小搏大第34章 厲害關係第170章 錯失第63章 體能極限第36章 利益博弈第103章 激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丁青县| 获嘉县| 衡山县| 松滋市| 定陶县| 临夏市| 嘉黎县| 阿尔山市| 阿城市| 阿拉善左旗| 洪雅县| 商水县| 方城县| 五常市| 张家川| 临西县| 织金县| 霸州市| 安吉县| 罗定市| 利辛县| 天水市| 汨罗市| 武乡县| 江安县| 博客| 突泉县| 合山市| 开江县| 邵东县| 梓潼县| 华宁县| 西贡区| 杭锦旗| 宁海县| 汉源县| 仁怀市| 孙吴县| 甘泉县| 虹口区| 射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