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4章 一個人的戰爭

對中國來說,八零年代是由守轉攻的年代,也是收穫勝利果實的年代。

只是,對世界而言,這卻是一個動盪的年代。

一九八四年底,在巴爾幹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德軍焦頭爛額的對付那些躲藏在山林裡的游擊隊的時候,一場將持續六年的戰爭在海灣地區爆發了,這就是伊朗與伊拉克之間的兩伊戰爭。

這場戰爭的發起者是伊拉克,根源則是世俗政權與宗教政權的矛盾。

原因就是,海灣地區衆多的阿拉伯國家在戰後都建立起了世俗政權,不管是沙特這樣的王國,還是伊拉克這樣的共和國,政治都跟宗教劃清了關係,而發生在伊朗的事情,讓這些國家感受到了切身的威脅。

說白了,如果伊朗的革命之火向外蔓延,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將首當其衝。

顯然,不管是國王、還是總統,都不希望統治下的國家成爲下一個伊朗,也更不希望丟掉手裡的大權。

結果就是,阿拉伯國家找到了一個新的敵人。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伊拉克總統以伊朗軍隊炮擊伊拉克領土爲由,正式向伊朗宣戰。

兩天之內,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幾乎全部表示支持伊拉克。

如果僅僅是兩個國家的戰爭,那麼伊拉克肯定不是伊朗的對手,因爲伊拉克的國土面積與人口都只有伊朗的三分之一,而且伊拉克的國內矛盾極爲突出。什葉派與遜尼派,還有北面的庫爾德人相互仇視。

問題是,這絕不是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

戰爭爆發的第三天,沙特國王就爲伊拉克送去了一份厚禮,即把沙特皇家陸軍的十個師的裝備贈送給了伊拉克,還爲伊拉克提供了四十億華元的外匯,讓伊拉克能夠從國際市場上購買到所需的軍火。

沙特的行動。立即引起了連鎖反應。

到一九八五年一月底,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全都慷慨解囊,有武器的援助武器。有金錢的援助金錢。

只是,其他阿拉伯國家,特別是敘利亞保持了沉默。

主要就是。敘利亞一直把佔領著戈蘭高地的以色列當成仇敵,而中國已經公開表示支持以色列,因此敘利亞自然把中國當成了敵人。如此一來,就算曾經與伊拉克同爲“阿拉伯聯邦”成員,敘利亞也沒有理由公開支持伊拉克去打擊把反華做爲主要口號的伊朗,甚至會同情與支持伊朗。

受敘利亞的影響,埃及也保持了沉默,直到一九八五年底,埃及才半公開的譴責伊朗的侵略行徑,開始支持伊拉克。

結果就是。這成爲了一場阿拉伯世界對抗伊朗的戰爭。

顯然,面對整個阿拉伯世界,哪怕在前線戰鬥的只有伊拉克,伊朗也沒有半點勝算。

問題是,這也絕非阿拉伯國家與伊朗之間的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在原則上保持中立。

不可否認,爲巴列維提供了政治庇護的中國肯定不會支持伊朗,但是中國也沒有理由支持阿拉伯國家。原因就是,除了埃及與約旦之外,其他阿拉伯國家都沒有承認以色列,而阿拉伯國家在擊敗了伊朗之後??隙〞衙^轉向以色列,並且依靠在這場戰爭中積聚的軍事力量對付以色列。如果中國明確支持阿拉伯國家,那就等於爲接下來的第五次中東戰爭埋下了禍根。

事實上,以色列當局也考慮到了這一點。

一九八五年初,以色列總理佩雷斯訪華,向剛剛當選總統的顧祝同提出,希望中國考慮到以色列的安全,在兩伊戰爭中保持中立,至少得在表面上保持中立,即不直接支持交戰的任何一方。

顯然,顧祝同答應了佩雷斯的請求。

問題是,有能力干預兩伊戰爭的不僅僅是中國,還有德意志第二帝國。

雖然在兩伊戰爭初期,受巴爾幹戰爭影響,德意志第二帝國宣稱將保持中立,而且也較爲嚴格的履行了中立政策,即不向交戰方提供武器裝備,但是到一九八六年,隨著伊朗面對戰敗的威脅,與中國關係良好的阿拉伯國家將在海灣地區坐大,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始以間接方式向伊朗提供武器裝備。

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介入,讓這場原本應該在一九八六年結束的戰爭由延續了四年。

當然,中國也擺脫不了干係。

這就是,如果伊朗戰敗,中國也未必能夠嚐到甜頭。

原因就是,如果伊朗被伊拉克擊敗,那麼伊拉克將毫無懸念的成爲海灣霸主,而中國與伊拉克的關係並不密切。更重要的是,伊拉克總統肯定不甘心僅僅是海灣霸主,也就必然會製造新的戰爭來提高伊拉克在阿拉伯世界中的地位,介於敘利亞與伊拉克的關係,下一個遭到打擊的很有可能是以色列。

正是如此,在德意志第二帝國開始通過第三方爲伊朗提供急需的武器裝備時,中國則加大了針對交戰國的武器禁運,並且通過外交手段,讓沙特等阿拉伯國家降低了對伊拉克的直接援助。

結果就是,這場戰爭在一九八六年底來了一次大逆轉。當時,已經攻入伊朗境內的伊拉克軍隊遭到圍殲,伊朗在艱苦抵抗兩年之後迎來了反擊機會,並且一度攻入伊拉克境內,其進攻部隊甚至挺進到了離巴格達不到一百公里的地方,伊拉克總統則在此時逃往巴格達北面的老家。

問題是,如果伊拉克戰敗,中國同樣沒有好處。

說白了,伊拉克是其他阿拉伯國家的屏障,伊朗在擊敗、甚至是佔領伊拉克之後,將對其南面的沙特等國構成直接威脅。

顯然,中國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沙特受到威脅。

別忘了,沙特不但是海灣的頭號產油大國,還是全球第一的產油國與石油出口國,來自沙特的石油佔到了中國石油進口總量的百分之三十。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畢竟中國有足夠多的石油進口地。關鍵就是,沙特的石油價格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而控制油價是中國維護世界秩序的能源戰略中最爲重要的一環。在政治上,沙特一直是中國在海灣地區的同盟基礎,如果中國不能保證沙特的安全,意味著科威特、卡塔爾、巴林、阿聯酋與阿曼等海灣國家將選擇更加可靠的盟友。

顯然,中國必須保證沙特的安全,也就必須幫助伊拉克渡過難關。

當然,中國沒有直接介入這場戰爭,需要做的只是放鬆軍火出口管制,通過第三方爲伊拉克提供武器裝備。

正是在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聯合干預下,這場戰爭纔打了六年之久。

要知道,以兩國的實力,如果沒有外來干預,這場戰爭能打一年就非常不錯了,而且在一九八六年就已經有了停戰的基礎。

當然,中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都沒有能夠從這場戰爭中獲得實質性的好處。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來說,受巴爾幹戰爭影響而無法直接參戰,所以伊朗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僅獲得間接支持的情況下打贏得到了幾乎整個阿拉伯世界支持,還有中國在背後撐腰的伊拉克。如果伊朗無法在這場戰爭中取勝,不管戰爭以什麼方式結束,德意志第二帝國在海灣地區的影響力都極爲有限。

對中國而言,問題更加複雜。這就是,即便中國不希望伊拉克戰敗,也同樣不希望伊拉克取勝,因此中國不可能直接支持伊拉克,甚至會在伊拉克取得優勢的時候轉變政策,也就不可能獲得伊拉克的有益,更別說在戰後影響伊拉克總統了,而伊拉克在這場戰爭中建立起來的軍事力量,必然成爲海灣地區的不穩定因素,而且伊拉克也會因爲中國在戰爭期間奉行的某些政策而仇視中國。

說白了,這場戰爭不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海灣地區的國家間矛盾,反而會激化矛盾。

也就是說,這場戰爭讓海灣地區的矛盾浮上了水面,也就預示著需要用另外一場戰爭來解決暴露出來的矛盾。

後來,很多人都認爲,正在中國在兩伊戰爭期間奉行的兩面政策,導致了海灣地區的緊張局勢,以及隨後發生的地區性軍備競賽,並且最終使得伊拉克成爲了不安定因素,成爲下一場戰爭的策源地。也正是如此,中國纔不得不在九零年代邀集四十多個國家,通過一場精彩絕倫的作戰行動,解決這場戰爭的遺留問題。

問題是,中國在當時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答案是明確的,中國沒有更好的選擇。

這一點,顧祝同最爲清楚。

從某種意義上講,顧祝同與兩乙戰爭在一九八四年底爆發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可以說正是他促成了這場戰爭。

原因就是,顧祝同在一九八四年正式參加總統大選。

雖然根據顧祝同的回憶,他並不願意成爲總統,但是愈演愈烈的冷戰,讓他不得不在這個時候站出來,以中華民主黨代表的身份參加大選,以求領導中國打贏冷戰,爲國家做出最後一次貢獻。(未完待續。。)

第21章 大清首輔第454章 南下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454章 南下第39章 海軍第一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184章 大選第103章 餘波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23章 將計就計第78章 新任務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5章 開拓者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80章 全速北上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46章 歐陸變局第582章 立場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420章 新挑戰第155章 得手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577章 信號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321章 迷霧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199章 改造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59章 深謀遠慮第612章 決裂第96章 誘餌第23章 士氣歸零第160章 餘熱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132章 轉折點第44章 萬不得已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139章 轉折點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187章 馬拉松第584章 死衚衕第63章 體能極限第588章 核技術第243章 消耗品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26章 變局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46章 聯軍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34章 池中之物第159章 復仇第588章 核技術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42章 航母保鏢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82章 拷問訓練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601章 威脅第447章 備戰第52章 同盟軸心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2章 危機浮現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53章 犧牲第454章 南下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191章 大工程第592章 佔領軍第192章 工程師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106章 鬼鎮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82章 親自上陣第604章 援助
第21章 大清首輔第454章 南下第145章 傾斜的天平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454章 南下第39章 海軍第一第603章 先入爲主第500章 深入內陸第184章 大選第103章 餘波第100章 拖家帶口第304章 大意輕敵第23章 將計就計第78章 新任務第523章 轟炸與封鎖第15章 開拓者第381章 震驚之餘第80章 全速北上第516章 轉向西進第514章 後繼乏力第46章 歐陸變局第582章 立場第310章 勇猛精神第420章 新挑戰第155章 得手第76章 最後的考驗第477章 再接再厲第577章 信號第48章 戰爭的號角第481章 討價還價第321章 迷霧第170章 軍備談判第108章 一網打盡第425章 明確目的第199章 改造第261章 堅強後盾第423章 沒有目標第59章 深謀遠慮第612章 決裂第96章 誘餌第23章 士氣歸零第160章 餘熱第186章 太空競賽第132章 轉折點第44章 萬不得已第318章 主動攻擊第139章 轉折點第559章 關鍵二十四小時第187章 馬拉松第584章 死衚衕第63章 體能極限第588章 核技術第243章 消耗品第128章 臨時政府第126章 變局第273章 打破僵局第46章 聯軍第183章 等待時機第297章 傳奇將領第34章 池中之物第159章 復仇第588章 核技術第293章 準備開打第558章 由攻轉守第223章 跟隨戰略第42章 航母保鏢第223章 集中攻擊第56章 機遇與風險第109章 冒險之旅第242章 模棱兩可第253章 進軍澳洲第82章 拷問訓練第353章 兵貴神速第150章 爭分奪秒第601章 威脅第447章 備戰第52章 同盟軸心第544章 最高難度第12章 危機浮現第351章 頑抗到底第53章 犧牲第454章 南下第468章 風暴海洋第191章 大工程第592章 佔領軍第192章 工程師第390章 最後的炮擊第62章 用人之道第506章 進軍古巴第106章 鬼鎮第626章 厚積薄發第550章 鉤心鬥角第473章 全體出動第114章 波濤再起第467章 主動應戰第48章 獵人與獵物第553章 衆口紛紜第82章 親自上陣第604章 援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江市| 敦化市| 嘉定区| 勃利县| 同仁县| 平江县| 谢通门县| 清丰县| 广宗县| 崇仁县| 玛沁县| 通道| 大关县| 务川| 宜兰县| 西吉县| 双柏县| 宣恩县| 罗山县| 周宁县| 武义县| 柳林县| 逊克县| 泰顺县| 涡阳县| 连城县| 平江县| 大理市| 温宿县| 建昌县| 涡阳县| 武安市| 阳城县| 华池县| 历史| 垦利县| 汪清县| 南和县| 荔波县| 临沂市| 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