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22章 招工

第322章 招工

銷售這事不是目前的雲中郡能兼顧同時也沒必要兼顧。

蒙良的作用是打開銷路設置售點而不是兼顧銷售。

否則,今天是雁門郡,明天是太原郡,後天是邯鄲郡……銷售點越來越多,蒙良要幾個分身才能顧得過來?

對此沈兵有兩個選擇:

一是直接從雲中郡派出人去設置零售點。

二是在當地找人作零售點。

前者雖然可以把利潤全部吞下但顯然不太現實。

因爲這其中涉及到人文、地段、關係、管理等方方面面。

中原這麼大,此時連文字、錢幣、甚至語言都沒統一,從雲中郡派人到各處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經營就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會成級數的提高運營成本。

反而是後者簡單易行。

雲中郡什麼都不需要考慮,只需要考慮生產和運輸,其它的就交給當地商人去運作就可以了。

如果說有什麼損失的話,就是分一小部份利潤出去。

但這利潤與前者自己設置銷售點所產生的費用和風險相比卻不值一提。

甚至沈兵還可以調動當地市場的競爭關係。

比如在雁門郡並不是把布發給陳涌一家,而是同時發給幾家。

於是陳涌就無法任意將布價擡高擾亂市場。

而蒙良的任務除了打開銷路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就是挖掘人才……

正如之前所言,古時工人的地位不高且生活不穩定,且因爲人多地少的原因還有大批的工人遊離在社會中。

這對雲中郡而言是好事,因爲雲中郡需要人,尤其需要大批手藝嫺熟的工人。

農民是挖不動的,原因主要是農民被土地捆綁在當地無法離開。

工人則沒有這方面的擔憂,如果說有什麼讓他們走不開的那就是有家人需要照顧。

但沈兵給的工錢也就是每天二十錢卻可以輕鬆養活十口之家,於是舉家遷往雲中郡都不成問題。

於是還猶豫什麼呢?

工人在雲中郡受重視社會地位高,工作甚至比農民還穩定,更重要的是還能賺錢養活家人……所以沒有多考慮,當然遷往雲中郡。

這差不多就是到各地招工。

當地官員更重視農民而不是工人,甚至招工還帶走了一批社會上沒有工作無所事事的閒雜人等減少了安全隱患使其更好管理,於是也就不反對。

因此在布匹不斷銷往各郡的同時,人口也在往雲中郡流動,且大多都是雲中郡急需的工人。

這些工人很容易分配,就以他們的手藝各施所長。

建房的工人就安排去建築,製作鐵器的就去鐵器作坊,另外還有冶鐵鍊銅的、民間制劍的、木藝石匠等等。

這些人在沈兵眼裡那都是妥妥的人才,沈兵有些不明白他們爲什麼會處“社會地位不高”的階層中備受鄙視。

此時的雲中郡是百廢待興,將來還會開疆拓土,再加上還要進一步工業化……這些有著各種技藝的工人就是中流砥柱。

這樣前後月餘,雲中郡共收攏了五萬餘名百姓。

五萬人不算多,比如雁門郡就有七萬餘戶二十九萬人口……平均每戶四人。

秦時出於徵稅需要強制成年人分家,所以每戶人口不會太多。

雲中郡這五萬人口只是剛起步,尤其其中許多人還是處於“散戶”狀態……所謂的“散戶”指的是雖然人在雲中郡,但只是爲了生活,其戶籍還在原地,徵兵、服遙役等都得回原籍。

到此務工的工人和遊民大多屬於“散戶”狀況。

這也是古時人口流動不大的原因之一。

實際能算進雲中郡戶籍的就只有兩萬餘從代郡逃來百姓。

這數字顯得有些寒磣。

不過這狀況很快就出現改變……

中原各地糧食已經成熟,蒙武當下就帶著磨刀霍霍的二十萬大軍朝燕國開拔。

之所以是燕國而不是代國,是因爲燕國纔是北方的重點。

衆所周知代國是倚靠燕國而生,如果滅了燕國,代國就有可能不戰而降。

反之滅了代國卻未必有此效果。

所以當然是將兵鋒指向燕國。

另一方面,在此之前因爲燕國敗於秦國且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秦逼著向百姓“借糧”,燕王喜已經是天怒人怨無人願爲其作戰……進攻燕國時機正好。

至於嬴政之前所說的“給糧就不攻燕國”……那不過就是騙小孩的把戲罷了,只有燕王喜纔會信。

沈兵不知道秦、燕之間的大戰,他只知道蒙恬上陣了。

此時的蒙恬三十歲,在此之前因爲破齊有功拜爲內史……京城的最高徵政長官。

或許是因爲在外征戰有王翦,所以之前蒙恬一直都在咸陽爲官。

直到此時嬴政纔將蒙恬派上戰陣隨其父蒙武一同出征。

這一來就不用想了……兩者根本就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燕國處於元氣大傷還未恢復的階段,而秦軍卻如日中天,又有蒙恬指揮,這一仗可以說毫無懸念。

事情果然如沈兵所料。

蒙恬第一時間就派兵直插燕、代兩地之間分割了兩國的聯繫,另一面蒙武則將燕王喜包圍在都城內且只圍不攻。

燕王喜這才明白之前一次又一次“借糧”給秦國有多愚蠢,這豈非自斷活路?

被圍在城內的燕軍只能眼巴巴的看著空空如也的糧倉發呆,糧食雖然成熟了但都在城外被秦軍收割……

出城搶糧嗎?

除非打贏駐紮在城外的秦軍。

守在城內嗎?

只有餓死一個結局。

於是,燕王喜就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投降。

如果燕國是這個結局,那麼代國自然也逃不脫投降的命運,除非趙王願意逃往北方匈奴地界。

這形勢已經十分明朗了,就算是不問政事的百姓也十分明白。

於是代國百姓一窩蜂的四散逃跑。

確切的說不是“四散逃跑”,他們逃跑的方向絕大多數都是雲中郡……

雲中郡是代國百姓的故鄉,且一早就宣傳過願意收容並善待他們。

更重要的還是早就有人逃到雲中郡還傳回消息他們的確在那受到優待。

古時信息封閉沒錯,但事關百姓生死,他們會不顧一切的打探到消息。

於是雲中郡的百姓且還是原籍百姓就在這段時間迅速增多,沒過多久人口就增長到十萬且還在增加中。

(本章完)

第68章 督陣第30章 禁民二業第146章 配給制第71章 落幕第351章 五原第458章 夜襲第414章 炮彈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222章 追敵第190章 降兵第413章 射程第174章 親衛第299章 圈地第274章 失衡第190章 降兵第54章 休整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86章 樣式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468章 目標第78章 七國第443章 改革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239章 奸細第222章 追敵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474章 西北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01章 荊軻第409章 火炮第122章 浮力第357章 勇氣第313章 紡織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54章 突圍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441章 問題第426章 綠洲第33章 王柏第190章 降兵第530章 茲陽第537章 楊端和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283章 仁君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411章 信第60章 賄賂第56章 北地騎兵第237章 圍城第107章 合縱第210章 拉攏第16章 變局第544章 真相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145章 楚軍第172章 製法第136章 紅燒第269章 狼 鹿 花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22章 一雪前恥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337章 發展第467章 龍城第477章 分割第35章 馬頭山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78章 七國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504章 援軍第198章 求降第148章 辦法第431章 利益第22章 一雪前恥第6章 眼見爲實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69章 一己私慾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488章 爲難第266章 喜訊第232章 補給第367章 偷襲第223章 準備第82章 許應第188章 軍魂第389章 沙州第205章 衝陣第182章 拍竿第137章 圍城第307章 索箭第510章 聯盟第341章 雲畋第375章 野人第483章 汗血馬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43章 知己第194章 副將第317章 工人
第68章 督陣第30章 禁民二業第146章 配給制第71章 落幕第351章 五原第458章 夜襲第414章 炮彈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222章 追敵第190章 降兵第413章 射程第174章 親衛第299章 圈地第274章 失衡第190章 降兵第54章 休整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86章 樣式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468章 目標第78章 七國第443章 改革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239章 奸細第222章 追敵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474章 西北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01章 荊軻第409章 火炮第122章 浮力第357章 勇氣第313章 紡織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54章 突圍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441章 問題第426章 綠洲第33章 王柏第190章 降兵第530章 茲陽第537章 楊端和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283章 仁君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411章 信第60章 賄賂第56章 北地騎兵第237章 圍城第107章 合縱第210章 拉攏第16章 變局第544章 真相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145章 楚軍第172章 製法第136章 紅燒第269章 狼 鹿 花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22章 一雪前恥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337章 發展第467章 龍城第477章 分割第35章 馬頭山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78章 七國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504章 援軍第198章 求降第148章 辦法第431章 利益第22章 一雪前恥第6章 眼見爲實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69章 一己私慾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488章 爲難第266章 喜訊第232章 補給第367章 偷襲第223章 準備第82章 許應第188章 軍魂第389章 沙州第205章 衝陣第182章 拍竿第137章 圍城第307章 索箭第510章 聯盟第341章 雲畋第375章 野人第483章 汗血馬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43章 知己第194章 副將第317章 工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临清市| 天等县| 通道| 浪卡子县| 陆河县| 菏泽市| 井陉县| 邹平县| 苗栗市| 舒城县| 大同县| 柳州市| 读书| 阳朔县| 麟游县| 龙口市| 三台县| 扎兰屯市| 庄浪县| 白银市| 吉林市| 襄樊市| 成都市| 于田县| 定兴县| 永新县| 博爱县| 镇坪县| 始兴县| 平阳县| 兴文县| 思茅市| 会泽县| 彭阳县| 延寿县| 贵阳市| 岑溪市| 西昌市| 晋中市| 镇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