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3章 準備

第223章 準備

沈兵是這天傍晚追上蒙武軍的。

那一車車糧食運進蒙武軍時,秦軍自是一片歡騰士氣大振。

蒙武面帶尷尬前來迎接,他拱手對沈兵道:

“蒙武愧對副將。”

“若不是副將出手相助,我軍只怕……”

沈兵趕忙回禮道:

“將軍過謙了,你我皆爲秦將,互相增援乃理所當然,將軍勿需客氣。”

蒙武點了點頭,但一想自己數萬大軍被項燕打得大敗而沈兵只帶三萬餘人就能將其嚇退,而之前他與部下還一個勁的瞧不起大梁軍,便又慚愧得無地自容。

不過有這麼一回也是好事,接著蒙武就客氣多了。

他將沈兵迎進帳內就問道:

“不知副將此來可有何應敵方略?”

沈兵拱手回答:

“不敢說方略。”

“屬下以爲,楚軍既已退兵,我軍便可如以往一般攻城。”

“不過正如上將軍所言,此戰應做長遠打算。”

蒙武連連點頭稱是。

頓了下又說道:

“只是我軍已折損四萬,若還要分兵守後方城寨,只怕兵力不足……”

沈兵回答:

“上將軍命我此來一是增援二是守城寨。”

“將軍若是沒有意見……”

蒙武又哪敢有什麼意見,趕忙回答:

“如此甚好。”

“有副將守後方城寨,蒙武便可放心了!”

蒙武的確可以放心,沈兵這支部隊上來就把項燕給嚇走了,那麼駐守城寨當然不會有問題。

當晚大梁軍就在秦軍軍營旁紮營,黑甲軍照例天色入黑後返回……黑甲軍不適合在夜裡作戰,是以就不再追趕了。

第二天一早,蒙、沈兩軍便分兩個方向走:

蒙軍沿著楚軍撤退的路線再次前往城父,而沈兵則往西行佔領後方城寨。

佔領城寨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爲這些城寨就像楚軍的其它城池一樣早已清空。

沈兵要做的,就是在各村落、城邑留下幾隊兵,然後構築好防禦設好驛站以及烽火臺。

防禦是用來應對有可能的攻擊。

驛站是用來傳遞信件和命令。

原本驛站因爲缺馬而無法快傳,但與楚軍一戰後繳獲的戰馬給黑甲軍每人多配一匹還有剩餘,正好用於驛站設置。

話說這楚軍的騎兵來的也及時,此時黑甲軍每人配兩匹戰馬可以在很大程度提高機動能力,正好用於保護補給線。

沈兵帶著大梁軍一路行軍到陶城。

陶城距離沙水不過十里,有一條人工河相通,是秦軍岸走陸路進攻汝陰及城父的重要據點,幾乎所有糧草都會由水路運到這裡然後再由陸路運向兩地。

之前這裡就是這裡被項燕的騎軍所佔才使秦軍方寸大亂。

幸運的是負責此城安全的一個秦軍五百主一看情勢不妙,就搶先一步將大批糧食裝船運回河上,這才使糧草得以保存。

不過駐守陶城的這五百兵士卻因爲沒得到撤退命令只能死守而盡數戰死。

這也是秦法嚴苛的一個弊端。

如果按這五百主自身的想法,肯定是先和糧食一起撤到水上避其鋒銳再說,以五百人擋敵人大批騎兵進攻不僅擋不住也毫無意義。

但楊端和給他們的命令卻是“與陶城共存亡”。

如果這時代有電話或電報也還好,發個電報向楊端和請示下,楊端和或許就會更改命令讓他們撤退。

問題是這時代沒有,而楊端和又遠在百里之外的汝陰,於是他們就退無可退只有死在陶城。

這些秦軍的首級被砍下用麻繩串著掛在城門外,此時已有些腐敗認出樣貌。

這種做法在這時代十分常見,目的就是爲了嚇阻敵人或是百姓,告訴他們站在敵人一邊會是什麼下場。

沈兵能做的,就是命人將那些首級取下然後埋在城外。

進得城內後,沈兵第一時間就到處看了看地形,然後清空這片區域所有百姓和兵士。

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困難,因爲楚軍照例只留下老弱,陶城已是十戶九空,清空百姓只需要令他們搬到另一處住所去。

接著沈兵就命親衛在城牆下挖了幾條地道。

地道不長,就是從城外通往城內,進出口都十分隱密。

城外入口是在小土丘後,然後用木板封上再鋪上泥土,從外表一點都不出痕跡。

城內出口則是直接挖在木房內,比如牀下、倉庫裡等等,同樣是做了僞裝,即便是百姓回來住在其中也很難發覺。

另外沈兵又讓人在城東山上挖了幾個坑道,將糧食一車車推了進去,還有從楚軍那繳來的盔甲裝備等。

最後再把這些坑道口封上。

魏呴看著沈兵做的這些就有些莫名其妙的,他問:

“副將爲何如此?”

“難道擔心楚軍還會來佔了這陶城不成?”

沈兵不答反問:

“校尉以爲此戰我軍能否攻下汝水?”

魏呴沉吟了一會兒,就說道:

“項燕老謀深算準備充分,且楚國貴族似有合力之勢,汝水一線兵力漸增,我軍要破汝水只怕難上加難。”

沈兵點了點頭,說道:

“若我軍無法攻下汝水,那麼就只有撤軍一途。”

“到時這陶城豈有不再次落入楚軍手裡之理?”

“我不過是提前做些準備而已,待下次我軍再要攻城時就簡單多了。”

魏呴一聽覺得也對,於是也就不多說什麼了。

其實沈兵這麼做的確是爲了重新拿回陶城更方便,但原因卻不只是“楚軍無法攻破汝水”。

此時被秦軍作爲根據地的陳城已聚攏了數萬楚國百姓。

昌平君以穩定楚民爲由成日爲百姓操勞。

也不知昌平君是否是演戲,這段時間他成日爲百姓登記戶籍噓寒問暖,爲百姓打粥送衣忙得不亦樂乎。

初時百姓不知昌平君是誰,還道是秦國派來收買人心的,心理上還有些抗拒。

但時間一長就知道昌平君居然是楚國公子……霎時就對昌平君肅然起敬。

私下還有百姓偷偷向昌平君建議道:

“陳城秦軍不過五千之數,且盡不著甲。”

“我等卻有數萬人,只要公子一聲號令,我等便可……”

(本章完)

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82章 獵人第453章 拒親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62章 舉薦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224章 叛秦第550章 大結局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55章 伐木第38章 調虎離山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548章 書信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356章 奴隸第460章 聯軍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194章 副將第53章 軍心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37章 借刀殺人第511章 火繩槍第400章 算盤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114章 首級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454章 大將軍第356章 奴隸第299章 圈地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299章 圈地第473章 分裂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324章 補貼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146章 配給制第450章 控制第422章 樓蘭王第406章 騎軍第93章 姬丹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143章 降兵第378章 交集第224章 叛秦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249章 神武軍第453章 拒親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80章 薄禮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352章 心態第210章 拉攏第310章 遷民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418章 援兵第184章 包圍第55章 伐木第352章 心態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288章 請降第6章 眼見爲實第230章 汝陰第176章 藤甲第15章 釜底抽薪第246章 圍城第534章 馬店第454章 大將軍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20章 精銳之師第16章 變局第145章 楚軍第104章 好奇心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25章 心在滴血第49章 許昌第444章 沙塵暴第67章 術數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84章 桔槔第122章 浮力第216章 截殺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182章 拍竿第141章 陷阱第314章 織布機第179章 牽城第449章 改革第141章 陷阱第385章 保命第395章 羊羣第261章 勞力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510章 聯盟第189章 上將軍
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82章 獵人第453章 拒親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62章 舉薦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224章 叛秦第550章 大結局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55章 伐木第38章 調虎離山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548章 書信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356章 奴隸第460章 聯軍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194章 副將第53章 軍心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37章 借刀殺人第511章 火繩槍第400章 算盤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114章 首級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454章 大將軍第356章 奴隸第299章 圈地第515章 羅馬的心思第299章 圈地第473章 分裂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324章 補貼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146章 配給制第450章 控制第422章 樓蘭王第406章 騎軍第93章 姬丹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143章 降兵第378章 交集第224章 叛秦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249章 神武軍第453章 拒親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80章 薄禮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352章 心態第210章 拉攏第310章 遷民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418章 援兵第184章 包圍第55章 伐木第352章 心態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288章 請降第6章 眼見爲實第230章 汝陰第176章 藤甲第15章 釜底抽薪第246章 圍城第534章 馬店第454章 大將軍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20章 精銳之師第16章 變局第145章 楚軍第104章 好奇心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25章 心在滴血第49章 許昌第444章 沙塵暴第67章 術數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84章 桔槔第122章 浮力第216章 截殺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182章 拍竿第141章 陷阱第314章 織布機第179章 牽城第449章 改革第141章 陷阱第385章 保命第395章 羊羣第261章 勞力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510章 聯盟第189章 上將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旺苍县| 阳东县| 宜都市| 赤城县| 明水县| 东辽县| 靖州| 宁城县| 木里| 通州市| 会泽县| 莱阳市| 股票| 东莞市| 舒城县| 龙里县| 昔阳县| 福清市| 鹤山市| 伊宁市| 孟村| 临朐县| 永嘉县| 绥滨县| 凌海市| 明光市| 平遥县| 共和县| 大邑县| 吉安县| 阳城县| 谷城县| 上虞市| 宾阳县| 曲阳县| 大理市| 滦平县| 德庆县| 甘谷县| 新乐市|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