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5章 甕中之鱉

第245章 甕中之鱉

果然,昌平君當天晚上就帶上親衛到各族封地遊走勸說。

昌平君這說的是好聽,明面上是“勸說各族出兵”。

實際上昌平君早就對楚國的狀況一清二楚,更知道在這情況下各貴族不可能願意出兵作戰。

或許說表面上先應著,但是等秦軍將壽春一圍……

楚王負芻的命令在哪呢?

項燕你身爲敗軍之將何德何能指揮其它人?

尤其昭、屈、景身居高位的比比皆是,什麼時候才輪到項燕說話?

所以昌平君此行去勸說各族並非爲了讓他們出兵。

事實上,各族真願意出兵昌平君還不樂意了。

昌平君這麼做一方面是在項燕面前做足了樣子,擺出一副爲國爲民鞠躬盡瘁的樣子。

另一方面則是在各貴族面前展現一下才華或者也可以說混個臉熟留個交情,到時他當上楚王時就好說話。

但無論昌平君做什麼,他心裡總會有兩股力量在較著勁:降秦還是反秦?

如果在此之前昌平君還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

但是現在,隨著形勢對昌平君越來越有利,如何選擇就再次成爲焦點。

昌平君在四下無人時就會暗歎:

“這沈兵真乃絕世奇才。”

“其不僅在用兵上不拘一格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其遠見更是讓人歎服,居然能一早便算準自己作反回到楚國後便有望成爲楚王。”

“這可是連他這個楚國公子都沒想過的,沈兵卻能想到!”

“只是,就算成爲楚王又能如何?”

“能擋得住秦軍的猛攻嗎?”

一次又一次,昌平君試圖說服自己,在他的號召下楚國軍民會團結一致擋住秦軍守住楚國。

但這美夢卻一次又一次被現實擊得粉碎。

這是昌平君在各貴族間遊走勸說得出的結論。

從某方面說,昌平君還希望自己能說動這些貴族。

因爲此時能說動就代表往後也能說動,就代表楚國還有救。

然而……

想著,昌平君只能重重的嘆了一口氣,自言自語道:

“有沈兵在秦國的一天,便沒有成功之可能。”

沈兵這邊已經在汝陰休息三天了。

這三天是昏昏沉沉的三天,醒了吃點東西接著又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

第三天夜裡纔算是徹底清醒,起牀時依舊是全身痠痛,左肩和右臂上還包紮著療傷帶……一摸就知道是由發灰製作更細膩的那種。

見沈兵醒來,仞趕忙喚人端來了食物,卻是一碗香噴噴的麪條。

沈兵“稀里嘩啦”的將它倒下肚,頓時覺得有了些力氣。

抹了抹嘴,沈兵這纔看了下週圍,問:

“我等還在汝陰?”

仞回答:

“正是汝陰。”

接著仞就迫不及待的告訴沈兵一連串的好消息:

“副將,大王爲黑甲軍全軍晉升三級,且賜名‘神武軍’,另賞金百兩。”

沈兵“哦”了一聲。

這麼說自己就是……沈兵不由汗顏,來這時空這麼久,他還是沒記住秦時的二十爵位,所以晉升了三級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爵位。

還是仞提醒了聲:

“副將已是五大夫了,爲大夫之尊。”

從五級爵大夫起,之後什麼官大夫、公大夫到五大夫爲止都是大夫。

而五大夫就是大夫之尊,再往後就是庶長。

那蒙武打了那麼多年的仗都這把年紀了也只是左庶長而已,也就是比沈兵高一級……也就是說沈兵現在已妥妥的高爵者籍甚至在高爵者籍裡爵位都算是高的。

接著仞就送上一個托盤,說道:

“這是副將的五大夫驗,監御史親自送來的。”

沈兵又嗯了聲,揉了揉痠痛的箭傷,問:

“戰況如何?”

仞回答:

“我軍已南下攻佔了南照,又東進攻往壽春,距壽春不過五十里之遙。”

沈兵隨手翻開地圖看了看,就暗自點頭。

楊端和不愧是跟隨王翦多年的老將,知道要攻壽春首先要佔領淮河上游城邑。

這南照就位於淮河上游,到時要水淹壽春或是截流攻城,南照都可以做爲一個據點。

沈兵想了想,又問:

“這楚王……還在壽春麼?”

仞拱手回道:

“屬下不知。”

“不過傳聞昌平君正在各處奔走遊說。”

秦軍已在楚國各處佈下眼線,昌平君這個叛徒到處走當然逃不出這些眼線的監視。

仞這麼一說沈兵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昌平君在外遊說,其意定是希望楚國各族團結抗秦。

這麼一來就說明楚王負芻沒有離開壽春,否則昌平君就不需遊說。

沈兵暗想:楚王負芻就這麼完了。

果然,兩天後楊端和就帶著十萬大軍順利的包圍了壽春。

楊端和甚至都不需要截流也不需要水淹。

在所有人都以爲楊端和會一路東進趕往壽春時,楊端和卻突然一夜疾行趕到淮河並乘著夜色渡過淮河。

楊端和渡過的位置應是景氏的封地,原本應有楚軍防禦。

但楚國各族人人自危收兵不戰,以至楊端和渡過淮河竟然未損一兵一卒,據說只有兩匹馬掉入河內被水沖走。

這也不知道是楚軍沒發現還是有意讓秦軍過河。

沈兵認爲是發現之後卻不阻止。

此時正是戰局緊張的時候,景氏當然會派探子沿河觀察。

但即便是發現了秦軍要渡河,景氏也知道秦軍是爲攻壽春。

若這時出兵阻止……豈不是要用上景氏所有兵力與秦軍決一死戰?

景氏又怎會做這種傻事?

於是發現了也權當不知,任由楊端和一行渡過淮河。

秦軍一旦渡過淮河,那包圍壽春便簡單了。

壽春與汝陰類似,也是建在河道彎曲處,這樣就三面由淮河包圍只有一面朝連著大陸……楚國水系發達很喜歡這樣建城。

這樣建城好處很多,比如利於航運也利於防守,同時還不會成爲像陳城一樣的“死城”。

然而,一旦敵人從別處過了河其優勢就蕩然無存。

此時的楊端和就是這麼做,在上游過河然後帶兵突然出現在陸地一側將其封鎖,壽春立時就退無可退有如甕中之鱉。

(本章完)

第90章 窘況第114章 首級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144章 人質第60章 賄賂第451章 交易第206章 潰逃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88章 論農第237章 圍城第266章 喜訊第432章 道民君第87章 翻車第417章 補水點第351章 五原第460章 聯軍第191章 點兵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390章 奇軍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229章 閃電戰第193章 密信第326章 命令第78章 七國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34章 勸降第413章 射程第403章 月氏王第507章 出逃第464章 練兵第184章 包圍第344章 齊國亡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137章 圍城第517章 文明第24章 矛盾第506章 霍木桑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75章 樂趣第126章 水網第223章 準備第222章 追敵第511章 火繩槍第108章 求放過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93章 密信第222章 追敵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349章 直道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101章 荊軻第532章 西域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474章 西北第13章 睚眥必報第166章 錢第473章 分裂第457章 信任第243章 壽春第148章 辦法第188章 軍魂第316章 工業化第143章 降兵第532章 西域第227章 反攻第546章 水源第310章 遷民第67章 術數第34章 勸降第145章 楚軍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141章 陷阱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550章 大結局第66章 凳子第440章 希望第232章 補給第122章 浮力第81章 高田第131章 淳于越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143章 降兵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104章 好奇心第398章 肅州第494章 藍氏第64章 選擇第238章 狼煙第314章 織布機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223章 準備第155章 水軍第475章 龍城第9章 矛盾第65章 厚禮第140章 楚軍
第90章 窘況第114章 首級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144章 人質第60章 賄賂第451章 交易第206章 潰逃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88章 論農第237章 圍城第266章 喜訊第432章 道民君第87章 翻車第417章 補水點第351章 五原第460章 聯軍第191章 點兵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390章 奇軍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229章 閃電戰第193章 密信第326章 命令第78章 七國第192章 唐雎不辱使命第34章 勸降第413章 射程第403章 月氏王第507章 出逃第464章 練兵第184章 包圍第344章 齊國亡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137章 圍城第517章 文明第24章 矛盾第506章 霍木桑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75章 樂趣第126章 水網第223章 準備第222章 追敵第511章 火繩槍第108章 求放過第76章 簡在帝心第193章 密信第222章 追敵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349章 直道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101章 荊軻第532章 西域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474章 西北第13章 睚眥必報第166章 錢第473章 分裂第457章 信任第243章 壽春第148章 辦法第188章 軍魂第316章 工業化第143章 降兵第532章 西域第227章 反攻第546章 水源第310章 遷民第67章 術數第34章 勸降第145章 楚軍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141章 陷阱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550章 大結局第66章 凳子第440章 希望第232章 補給第122章 浮力第81章 高田第131章 淳于越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143章 降兵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104章 好奇心第398章 肅州第494章 藍氏第64章 選擇第238章 狼煙第314章 織布機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223章 準備第155章 水軍第475章 龍城第9章 矛盾第65章 厚禮第140章 楚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山县| 淮安市| 汝南县| 仲巴县| 元阳县| 湖南省| 安陆市| 滁州市| 木兰县| 道孚县| 汕头市| 梁山县| 织金县| 泰宁县| 海兴县| 宁武县| 尼木县| 醴陵市| 福贡县| 青阳县| 玛多县| 邵武市| 湖北省| 宣威市| 潼关县| 西平县| 合作市| 泌阳县| 益阳市| 南涧| 瓦房店市| 崇信县| 宁武县| 五原县| 长泰县| 河间市| 凉山| 左云县| 厦门市| 永年县| 玉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