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0章 窘況

第90章 窘況

沈兵一邊聽著許應列數農家百年來的功勞一邊心下暗歎:

這農家註定是沒有未來、沒有前途的學派。

原因不僅是沈兵知道百年後漢武帝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更因爲沈兵明白農家的興起意味著什麼……

在農業生產不發達的戰亂時期統治階級的確需要農家。

因爲農家可以給他們帶來更高的產量、更多的糧食乃至更穩定的民心。

這些都有利於統治階級的統治,甚至可以成爲他們東征西討兼併諸候的基礎。

但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或進入和平時期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農業發展就意味著百姓已經學會了生產技術。

學會之後就在民間普遍流傳想抹都抹不掉,於是農家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

更重要的還是,和平時期統治階級對農業技術的要求就沒那麼高也沒那麼迫切。

比如此時秦國在邯鄲三郡面臨的情況……

若是在和平時期,旱就旱唄,老天爺不下雨能怪誰?

能給點糧賑災就算很不錯了。

要不就把災區的百姓遷到秦國去,正好秦國還有大片土地無人耕種。

然而,因爲戰亂嬴政迫切的想要以三郡爲基地發動戰爭。

要想發動戰爭就必須有人有糧。

於是不能賑災了事更不能將百姓遷往秦國。

嬴政能做的就只有將許應調來三郡治旱,希望能通過農家的技術治理提高產量。

更嚴重的還是:和平時期統治階級絕不允許“結黨營私”。

那什麼道家、雜家、陰陽家……全都或者有可能“結黨營私”。

農家就更是“結黨營私”中的“結黨營私”。

特麼的天下農民都聽你的,哪天高喊一聲“王候將相寧有種乎”揭竿而起,這大王、這皇帝還要不要當了?

而在防範“結黨營私”方面,諸國中又以秦國爲最。

秦律有“嚴禁私鬥”。

這裡的“私鬥”不是指私下裡兩人起糾紛打一架,這是誰也管不了禁不了的,統治階級不會吃飽飯沒事幹或是腦子進水了去禁這個。

所謂的“私鬥”指的是“邑鬥”,也就是拉幫結派有組織、成規模的私鬥。

秦時因爲二十軍功爵位制,許多平民百姓都有爵位有封地還有下人。

這些有爵位有封地的百姓實際上已上升爲封建地主。

而地主與地主之間往往會因爲水源、封地等問題發生糾紛,拉幫結派私鬥更是家常便飯。

初時或許無關緊要,不過就是幾個小地主打羣架。

但若放任其發展下去,很快就會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

再往後,小魚沒了而大魚會越來越大……等到“大魚”能割據一方時再處理就遲了。

所以“嚴禁私鬥”表面上是爲了維護地方治安,實際上卻是名正言順的將“大魚”扼殺在搖藍中。

正是這原因,纔會有之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也就是說這農家不興則已,一興就……

這是一種諷刺,赤裸裸的諷刺。

以許應爲首的農家以爲發展農業可以消滅戰爭。

他不知道恰恰是因爲戰爭農家才被需要,農家纔有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若是消滅了戰爭……幾乎就意味著消滅了農家。

這時許應的開場感言已接近尾聲。

“老朽在此召集論農原是爲解三郡旱情之急。”

“不想工師先制水車後作翻車,三郡旱情已不足爲慮。”

“諸位論農之後可將水車、翻車製法帶回各地造福一方百姓。”

“今日老朽有幸請到工師親臨,諸位若有不解之處可乘此時機提出。”

……

沈兵暗道原來請我參加論農還有這用處,當免費講解員來的?

然而事已至此沈兵也無法拒絕,只得一一回答各路神仙提的問題。

通常沈兵都能輕鬆解答,水車原本就不是什麼複雜的玩意,整個拆開來就那點東西,但還是有些問題有些新意。

“工師,若是屬地不產竹,又如何以竹筒舀水?”

“用木桶替代?”

這讓沈兵遲疑了下。

不產竹的確是個麻煩,古時交通可不像現代這麼方便,火車一運就一大堆。

而用木桶替代也不現實。

因爲木桶製作須將木板一塊塊銼成凹形,拼接成桶後再用麻繩捆實。

這在純以手工製作時代工作量相當大,而水車又要用到許多木桶。

想了想,沈兵就回答:

“可以以方形桶取代。”

說著就將右手立在左手上方解釋道:

“兩端封閉,直板豎直橫板稍往上斜,便可若竹筒一般蓄水、倒水。”

這其實需要一點“舉一反三”的能力,生活中需要圓形木桶,但水車卻不需要,就算不嚴實會漏些水也沒什麼影響。

一衆農家弟子也是有學問的人,馬上就明白如何操作,紛紛點頭稱讚。

這時張格卻“哼”了一聲,問:

“不知工師對三郡屯田、休田之窘況可有想法?”

許應意外的望了張格一眼,說:

“張格,這是屯田的問題。如何能問工師?”

也難怪許應奇怪。

屯田、休田是許應和王翦之間討論協商的問題,拿出來問沈兵就有爲難的味道了。

張格卻拱手答道:

“先生,當前三郡之急除了旱情之外便是休田規劃了。”

“問問又有何妨?”

“集思廣益討論一番說不定便能尋到解決之法。”

許應心下雖有些許不滿,但聽張格說的也有道理就點了點頭。

沈兵卻是一臉懵,他根本就不知道這屯田、休田的窘況是怎麼回事。

許應見此便解釋道:

“若是按常理,我等今年應只屯一半田。”

“明年再屯另一半,如此交替便可保持耕地肥力。”

“可大將軍卻嚴令要屯所有耕地。”

“如此一來……”

這麼一說沈兵就明白了。

王翦那是爲了明年的戰事所以急著明年高產。

而爲了耕地的可持續性同時也是保證產量又要求耕地要耕一年休一年。

於是就出現衝突:

今年若是把所有田都屯完明年該怎麼屯?

還有後年、大後年……肥力逐漸下降於是產量一年不如一年。

(本章完)

第429章 榜樣第155章 水軍第196章 昌平君第249章 神武軍第491章 大宛第48章 定滑輪第493章 補給第60章 賄賂第19章 爲師老了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315章 定價第86章 樣式第229章 閃電戰第494章 藍氏第274章 失衡第179章 牽城第514章 訓練第425章 交河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185章 牽城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537章 楊端和第35章 馬頭山第141章 陷阱第35章 馬頭山第157章 選兵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281章 稅率第260章 水力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05章 反包圍第114章 首級第287章 分別第155章 水軍第154章 謠言第441章 問題第313章 紡織第112章 浮橋第237章 圍城第481章 試探第377章 誤會第366章 礦第9章 矛盾第43章 知己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217章 項絡第103章 逆鱗第289章 北地第520章 小試身手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452章 英明第299章 圈地第281章 稅率第418章 援兵第153章 水德第313章 紡織第404章 教育權第91章 代田法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24章 矛盾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176章 藤甲第480章 請辭第448章 聯軍第530章 茲陽第425章 交河第185章 牽城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391章 炒麪第289章 北地第491章 大宛第495章 嫁衣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101章 荊軻第367章 偷襲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184章 包圍第51章 錯有錯著第159章 希望第237章 圍城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5章 底牌第144章 人質第256章 新王第329章 訓練第32章 變故第229章 閃電戰第103章 逆鱗第63章 王翦第415章 引信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30章 禁民二業第534章 馬店第170章 收購第24章 矛盾第134章 困難第186章 仙人第170章 收購
第429章 榜樣第155章 水軍第196章 昌平君第249章 神武軍第491章 大宛第48章 定滑輪第493章 補給第60章 賄賂第19章 爲師老了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315章 定價第86章 樣式第229章 閃電戰第494章 藍氏第274章 失衡第179章 牽城第514章 訓練第425章 交河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185章 牽城第447章 恨鐵不成鋼第537章 楊端和第35章 馬頭山第141章 陷阱第35章 馬頭山第157章 選兵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281章 稅率第260章 水力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05章 反包圍第114章 首級第287章 分別第155章 水軍第154章 謠言第441章 問題第313章 紡織第112章 浮橋第237章 圍城第481章 試探第377章 誤會第366章 礦第9章 矛盾第43章 知己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217章 項絡第103章 逆鱗第289章 北地第520章 小試身手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452章 英明第299章 圈地第281章 稅率第418章 援兵第153章 水德第313章 紡織第404章 教育權第91章 代田法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24章 矛盾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176章 藤甲第480章 請辭第448章 聯軍第530章 茲陽第425章 交河第185章 牽城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391章 炒麪第289章 北地第491章 大宛第495章 嫁衣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101章 荊軻第367章 偷襲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184章 包圍第51章 錯有錯著第159章 希望第237章 圍城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5章 底牌第144章 人質第256章 新王第329章 訓練第32章 變故第229章 閃電戰第103章 逆鱗第63章 王翦第415章 引信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30章 禁民二業第534章 馬店第170章 收購第24章 矛盾第134章 困難第186章 仙人第170章 收購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孙吴县| 宝山区| 城固县| 调兵山市| 涞源县| 鹿泉市| 丹棱县| 望奎县| 蒲江县| 扎鲁特旗| 理塘县| 集安市| 淮阳县| 华坪县| 巴林左旗| 连山| 永城市| 洛川县| 左权县| 连城县| 鹤山市| 萨嘎县| 涞水县| 壶关县| 怀远县| 东兰县| 吴川市| 莲花县| 新绛县| 陇南市| 多伦县| 油尖旺区| 天津市| 嫩江县| 托里县| 噶尔县| 鹤山市| 安吉县| 梅河口市| 朝阳区| 罗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