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5章 反包圍

第305章 反包圍

沈兵會猜到匈奴會實施穿插包圍其實並不奇怪。

在此之前他已從王柏和雷檜那瞭解了許多匈奴的戰術。

他發現匈奴的戰術其實沒有那麼多雜七雜八的花樣,比如什麼什麼陣,什麼什麼三十六計……

匈奴在認爲實力弱於敵人時就會利用騎兵的機動與敵動態遊擊,就像黑甲軍之前對陣楚國騎軍一樣。

在認爲實力大於敵人有必勝把握時,就會對敵人實施穿插分割並圍而殲之。

於是,沈兵在確定匈奴輕敵的那一刻,就知道匈奴或許會以奇兵穿插至城寨防線的內部打包圍戰。

此時秦軍的城寨也適合匈奴打分割包圍。

原因是城寨還沒建設完成。

若城寨建成,就應該是箭塔、箭樓乃至投石機、牀弩等置於高處。

且城寨之間還到處都是陷馬坑、絆馬索或是陷阱。

此時敵騎若想從兩城寨穿過,非得剝了一層皮不可。

但此時這一切都不完備,尤其甲寨還僅僅只是在外圍立起一道木柵。

此時匈奴騎兵幾乎可以說是來去自如。

既是如此,匈奴騎兵又爲什麼不穿插進防線夾擊秦軍呢?

若只在城寨外策馬轉圈射箭,這要射多少箭、打到什麼時候才能將五千秦軍打敗?

但如果穿插進城寨防線就不一樣了。

城寨朝外也就是面向敵人一側更完備,朝內一側因爲沒有太多威脅許多地方還沒建好,甚至連木柵都沒立起。

於是匈奴騎兵就可以乘虛而入攻破城寨。

這其中匈奴騎兵還有一種讓人歎爲觀止的操作:

他們竟然會帶著套馬索飛馳而過,然後往城寨柵欄上一拋……接著合十數匹馬的力量將柵欄拉倒,於是其中的秦軍便暴露在了他們的箭雨之下。

這在中原騎軍看來是難以想像:能在飛馳馬匹上保持平衡就相當不錯了,匈奴騎軍還能揮舞套馬索,然後還能準確套中目標……

其實這就是熟能生巧的問題。

匈奴人自小就在馬背上生活,從懂事起就騎馬放牧擺弄套馬索,玩個幾十年要做到這程度也不算什麼稀奇事。

帶領這支奇兵突入秦軍城寨防線的正是左賢王冒頓。

他一直保持著謹慎的心理所以沒有太過深入防線,而是過了防線之後就進攻最靠北的甲寨。

然後冒頓馬上就發覺事情不對了。

城寨的柵欄一被拉垮,冒頓看到的不是慌成一團四處逃散的敵人,而是布好陣勢嚴陣以待的軍隊。

這些軍隊前排撐起一根根長竿,長竿上掛著一根根破布,這使冒頓甚至很難看清他們的樣子,箭矢射上去甚至都會被這些布條阻擋或是改變方向。

冒頓不知道的是這些長竿正是大梁軍特有的“狼筅”。

不過北方草原少有竹子,於是在這裡“狼筅”已得不到補充……竹葉掉完了就只能用破布麻繩取代。

然後,秦軍甚至主動推倒木柵,接著一排排力道十足的弩箭就從城寨裡射了出來。

如果只是弩箭也就罷了,這其中還有數尺長就像一條蟒蛇似的鐵弩箭帶著嘯聲飛射而出,當場就將整匹戰馬釘在地上……

冒頓立時就傻眼了。

隨後冒頓馬上就知道這鐵弩箭的厲害之處……若只是殺敵的話,這鐵弩箭與尋常弩箭比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因爲鐵弩箭這麼大的傢伙殺一到兩名敵人,有時還會射空,小弩箭也同樣可以殺一名敵人。

那何必要用鐵弩箭浪費這麼多鐵呢?

原因在於這鐵弩箭釘在地上就變成一處障礙,戰馬很難跨越的障礙,若將一匹戰馬射倒就更是如此。

於是一排鐵弩箭射出來,立時匈奴騎隊在外奔跑就不順暢了。

想了想,冒頓就對親衛下令道:

“放鳴鏑,請援兵!”

親衛應了聲,就朝空中連射三枝鳴鏑……

鳴鏑是匈奴常用的通訊用箭,就是在箭頭的後半部加一個空心的哨子,射往空中時會發出特有的嘯聲。

說是“通訊用箭”,是因爲匈奴人平時用箭並非都是鳴鏑。

加個哨子後輕重失衡製作困難,匈奴人吃飽沒事幹了纔會在每枝箭上都加哨子。

然而等到的迴應卻是兩聲鳴鏑……兩聲鳴鏑就代表增援有困難。

冒頓有些奇怪,外圍是右賢王帶領著一萬騎軍進攻,增援怎麼會有困難?

派出幾個人一探才知道,原來外圍騎軍也遭到攻擊。

攻擊外圍匈奴騎軍的不是別人,正是王賁所率領的一千步卒和兩千騎軍。

沈兵的想法很簡單,他的目標就是那突破城寨防線的匈奴騎軍。

這些騎軍進來容易要出去就難了。

但若要困住這些突進來的匈奴騎軍,就必須打亂外圍進攻的一萬騎軍。

於是沈兵進行分工:

五座城寨的五千餘兵士利用城寨和地形困住突入防線的敵人,而王賁所領的軍隊負責擊退外圍敵人。

前者相對比較容易,因爲兩者兵力差不多,敵我都是五千餘人。

而秦軍有城寨及牀弩之利,另一面又是無路可退的黃河,困住敵人並不困難。

後者就難了,以三千兵力擊退一萬餘騎兵。

但其實也不難。

因爲沈兵要求的是擊退而非擊敗。

擊退的意思就是讓它遠離城寨一帶使城寨不至於遭到匈奴兩面夾擊。

而秦軍手裡又有射程遠得多射速又快的弩,尤其還有牀弩……

就像冒頓所想,牀弩的重點並非傷敵,而是成爲騎軍的障礙。

而外圍萬餘匈奴騎兵又是策馬轉圈這才能進攻城寨,除此之外任何一方向都不好使。

王賁這三千人馬只需用弩、牀弩卡住匈奴騎兵轉圈的源頭,就能硬生生將匈奴逼退。

所以其主力反倒是一千步卒,兩千騎軍只是一左一右掩護其兩翼的。

這一千步卒一進射程就將弓弩指向敵人。

隨著王賁一聲令下,弩箭就“嗖嗖”的射往正在轉圈的匈奴騎軍。

匈奴人那簡陋的皮甲哪裡會擋得住鋒利的鐵製箭頭,成片成片的從馬背上掉了下來。

更厲害的還是那牀弩……數量不多,一千步卒只有十具。

但十具牀弩一次射出十枚鐵弩箭釘在地上,那就像立起一道柵欄,立時就打亂了匈奴騎兵的隊形。

(本章完)

第25章 心在滴血第109章 修橋第315章 定價第126章 水網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100章 由頭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383章 使者第384章 烏氏倮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422章 樓蘭王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227章 反攻第450章 控制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366章 礦第227章 反攻第530章 茲陽第104章 好奇心第385章 保命第271章 敵人第105章 真相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21章 火力封鎖第224章 叛秦第517章 文明第472章 交鋒第252章 消息第8章 公士第343章 資本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415章 引信第419章 試射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394章 智慧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59章 工師第210章 拉攏第313章 紡織第291章 二選一第358章 潛力第36章 暗箭難防第87章 翻車第202章 棄城第511章 火繩槍第138章 兵行險著第417章 補水點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24章 將在外第502章 騎戰第544章 真相第35章 馬頭山第310章 遷民第173章 天意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42章 大水第210章 拉攏第546章 水源第364章 偷師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139章 出戰第463章 馬鐙第249章 神武軍第100章 由頭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43章 知己第251章 陷阱第241章 援軍第103章 逆鱗第68章 督陣第235章 伏擊第488章 爲難第68章 督陣第495章 嫁衣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403章 月氏王第379章 黨項第315章 定價第411章 信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541章 姑師第522章 奴隸第487章 賜婚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508章 霍木桑第304章 狼羣第290章 門客第424章 將在外第49章 許昌第492章 遠征軍第358章 潛力第514章 訓練第55章 伐木第508章 霍木桑第221章 回師第2章 笑話
第25章 心在滴血第109章 修橋第315章 定價第126章 水網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100章 由頭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383章 使者第384章 烏氏倮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422章 樓蘭王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227章 反攻第450章 控制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366章 礦第227章 反攻第530章 茲陽第104章 好奇心第385章 保命第271章 敵人第105章 真相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21章 火力封鎖第224章 叛秦第517章 文明第472章 交鋒第252章 消息第8章 公士第343章 資本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415章 引信第419章 試射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394章 智慧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59章 工師第210章 拉攏第313章 紡織第291章 二選一第358章 潛力第36章 暗箭難防第87章 翻車第202章 棄城第511章 火繩槍第138章 兵行險著第417章 補水點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24章 將在外第502章 騎戰第544章 真相第35章 馬頭山第310章 遷民第173章 天意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42章 大水第210章 拉攏第546章 水源第364章 偷師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139章 出戰第463章 馬鐙第249章 神武軍第100章 由頭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43章 知己第251章 陷阱第241章 援軍第103章 逆鱗第68章 督陣第235章 伏擊第488章 爲難第68章 督陣第495章 嫁衣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403章 月氏王第379章 黨項第315章 定價第411章 信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541章 姑師第522章 奴隸第487章 賜婚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508章 霍木桑第304章 狼羣第290章 門客第424章 將在外第49章 許昌第492章 遠征軍第358章 潛力第514章 訓練第55章 伐木第508章 霍木桑第221章 回師第2章 笑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恩县| 阳西县| 东辽县| 文昌市| 元阳县| 米林县| 定陶县| 晋江市| 龙泉市| 当阳市| 平原县| 漳浦县| 含山县| 浑源县| 浏阳市| 常德市| 都昌县| 巴南区| 高雄县| 锡林浩特市| 翼城县| 建始县| 小金县| 静乐县| 临泉县| 通山县| 商丘市| 区。| 文水县| 赤水市| 临湘市| 宜春市| 安徽省| 屯留县| 佛学| 苗栗县| 象山县| 克什克腾旗| 杨浦区| 香河县| 龙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