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4章 叛秦

第224章 叛秦

昌平君什麼也沒答應,只是制止這些“好事者”繼續說下去。

但其實這是一種很高明的做法。

因爲這就是告訴“好事者”昌平君有這方面的意思,否則第一時間就應該將“好事者”拖出去砍了。

於是“好事者”就知道該怎麼做了,他們暗中在百姓中爲昌平君宣傳並建立組織。

與此同時,楚民的口糧又在減少……其實秦軍給昌平君的糧食一點都沒少,而是昌平君有意將其剋扣又把鍋甩給了秦軍。

昌平君知道,百姓對國家的概念較弱,尤其是中原各國的內部戰爭。

所以只要能活得下去,他們大多都會選擇忍氣吞聲或得過且過。

但如果都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了,也就只能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昌平君這招果然有效,沒過多久吃不飽穿不暖的百姓就叫苦連天。

這時昌平君再發下糧食,說是自己用私人財產從外地高價購來的……百姓便越發對其感恩戴德。

此後昌平君再適時讓部下放出謠言:

“秦軍在汝水戰敗糧草被奪,是以糧草緊缺不足以養活楚國百姓。”

“秦軍甚至打算坑殺一批百姓以節省糧食……”

這謠言是半真半假。

真的是秦軍的確是戰敗糧草被奪,蒙武軍還損失了四萬人。

假的是這對秦軍影響並不大,尤其糧草更沒有被奪去多少。

且戰局又再次穩定下來往有利於秦軍的方向發展。

但位於陳城的楚國百姓又哪裡會知道這些,他們被昌平君這麼一忽悠就信以爲真了。

百姓心下這麼一思量:

繼續這樣下去說不定哪天就會被秦軍餓死甚至坑殺了。

但若是反秦……此時楚軍眼看就要勝利,反秦助楚軍一臂之力豈不就是大功一件?加官晉爵還不等著自己?

一時百姓中暗潮洶涌磨拳擦掌,暗中向昌平君請願者絡繹不絕。

這時昌平君才覺得時機成熟,然後振臂一呼,叫道:

“秦師不仁,敢犯我楚境。”

“我等本爲楚民,豈能以命事秦?”

“此時不反更待何時?”

於是百姓紛紛操起木棍竹條起事……此時不是農時,楚國百姓手裡就連農具都沒有,能找得到的武器就只有這些。

王徨聽到楚民造反時不由吃了一驚。

他吃驚有兩個原因:

一是這叛亂居然是昌平君發起的,這讓他始料不及。

二是沈兵當初告訴他楚民造反他還不信。

因爲陳城這地方與其它城池不同,它是一個典型的易守難攻甚至可以說是令人髮指的城池。

別的城池城外只是護城河,而陳城城外直接就是人工湖,圍著城牆一圈的人工湖,只留下幾條小道橫穿人工湖直抵城門。

這樣的城池若不是當初項梁主動放棄,只怕攻個幾年也攻不下來……因爲只需要幾十名弓弩手往城牆上一站,就可以封鎖城下的小道讓敵人無法近身了。

不過說實話,項梁放棄陳城卻也是對的。

這樣的城實際上是死城,敵人攻不進來,自己也攻不出去……敵人同樣也可以用幾十名弓弩手封鎖住小道。

其結果就是直接把項梁及其置下大軍封鎖在陳城內無法動彈。

因爲這原因,王徨只需要守住城門叛軍就無路可逃了,何況大梁軍還有狼筅和鴛鴦陣,這玩意應對敵人集羣式衝鋒可是有奇效的。

是以王徨只以爲沈兵不過說說而已,他只道楚民便是有十個膽也不敢叛亂。

然而事實卻證明沈兵是對的。

王徨第一反應就是將兵力集中在城門來個甕中捉鱉,把這些叛軍鎮壓在陳城內。

但轉念一想沈兵又交待過“勿需趕盡殺絕,儘可放楚人出城”。

於是當下就下令:

“守住北、西、南三門,放開東門!”

部將不解,問:

“校尉,東門臨河。”

“而我軍水軍又在汝水,河道上盡是運糧船隊。”

“若放叛軍由東門而出,只怕會沿河劫掠船隻逃走……”

王徨打斷部將的話,道:

“勿需多言,保住城內糧草要緊,任他們出逃。”

部將不敢多說什麼,應了聲就去調兵譴將。

昌平君也不是等閒之輩,他起軍之後便讓楚民到處放火。

古時房屋都是木房且連成一片,若是不及時救火很快就會連成一片燒盡整座城邑。

這還真讓大梁軍忙了一陣,尤其糧倉還遭火勢波及……不過王徨早已按沈兵的命令將糧食轉移到他處了,糧倉甚至還是王徨有意放縱其火勢。

昌平君等楚民自是不敢在城內逗留太久,乘著大梁軍忙著救火時就從東門殺了出去。

一切進行得十分順利。

大多楚民出城後就作鳥獸散了……這些楚民大多是老弱傷殘,昌平君便是帶著身邊也沒什麼作用。

只有三千餘精壯跟昌平君在碼頭搶了一批運糧船然後沿河而下。

古時消息不靈通,河道上運糧的秦軍遠遠只見陳城一片黑煙,卻不知道從他們身邊順流而下的那些船就是叛軍,於是任由昌平君一路逃逸竟無人阻擋。

消息幾個時辰後才傳到楊端和手裡。

是時楊端和正在前線巡視,一名信使匆匆趕來報道:

“上將軍,昌平君領楚民叛秦,陳城糧草大半被燒。”

楊端和霎時就手腳冰涼:

“什麼?昌平君這廝……”

接著一口氣沒緩過來差點就暈倒,兩旁親衛趕忙上前扶住。

李巖趕上來說道:

“上將軍保重。”

“我等可以從大梁緊急運糧,只需堅持到明年收成……”

楊端和搖了搖頭,道:

“我軍接連滅趙、魏兩國,軍糧大多來自燕國及大梁。”

“原本雖可以支持到明年豐收卻要大秦百姓節衣縮食。”

“如今存在陳城的糧草卻被燒了大半,無論如何也撐不到那時了。”

李巖還不甘心:

“我等或可從楚境百姓徵集。”

說是徵集其實就是“搶”,也就是以戰養戰。

雖說從百姓手裡搶糧不是什麼好辦法,但極端情況下就是不得已。

楊端和又搖了搖頭:

“項燕早已把大部糧草運至汝水以東了,哪還容我等徵集。”

(本章完)

第361章 封禪第295章 高爐第400章 算盤第318章 售賣第298章 戰法第36章 暗箭難防第292章 涅石第481章 試探第112章 浮橋第183章 水戰第47章 變數第499章 出兵第514章 訓練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59章 希望第372章 西套第251章 陷阱第385章 保命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92章 獨輪車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374章 服務業第254章 突圍第158章 騎兵第25章 心在滴血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501章 炮戰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143章 降兵第2章 笑話第227章 反攻第314章 織布機第303章 獵鷹第299章 圈地第394章 智慧第537章 楊端和第137章 圍城第381章 交易第203章 陳城第323章 利潤第154章 謠言第207章 王賁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525章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433章 復國第403章 月氏王第281章 稅率第37章 借刀殺人第297章 牀弩第186章 仙人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531章 推測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59章 工師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92章 家書第298章 戰法第37章 借刀殺人第432章 道民君第81章 高田第29章 兒女私情第507章 出逃第102章 絆馬索第172章 製法第211章 百越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539章 嚀泉第123章 探子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125章 心理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137章 圍城第479章 挑明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141章 陷阱第147章 戰略第393章 肅州第38章 調虎離山第108章 求放過第415章 引信第433章 復國第238章 狼煙第330章 重點第425章 交河第324章 補貼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371章 控制第33章 王柏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69章 一己私慾第384章 烏氏倮第328章 戰車第232章 補給第527章 調虎離山
第361章 封禪第295章 高爐第400章 算盤第318章 售賣第298章 戰法第36章 暗箭難防第292章 涅石第481章 試探第112章 浮橋第183章 水戰第47章 變數第499章 出兵第514章 訓練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159章 希望第372章 西套第251章 陷阱第385章 保命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92章 獨輪車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374章 服務業第254章 突圍第158章 騎兵第25章 心在滴血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501章 炮戰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143章 降兵第2章 笑話第227章 反攻第314章 織布機第303章 獵鷹第299章 圈地第394章 智慧第537章 楊端和第137章 圍城第381章 交易第203章 陳城第323章 利潤第154章 謠言第207章 王賁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525章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433章 復國第403章 月氏王第281章 稅率第37章 借刀殺人第297章 牀弩第186章 仙人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531章 推測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59章 工師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92章 家書第298章 戰法第37章 借刀殺人第432章 道民君第81章 高田第29章 兒女私情第507章 出逃第102章 絆馬索第172章 製法第211章 百越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13章 尚在謀劃第539章 嚀泉第123章 探子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125章 心理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137章 圍城第479章 挑明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141章 陷阱第147章 戰略第393章 肅州第38章 調虎離山第108章 求放過第415章 引信第433章 復國第238章 狼煙第330章 重點第425章 交河第324章 補貼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371章 控制第33章 王柏第526章 瑪爾山丘第69章 一己私慾第384章 烏氏倮第328章 戰車第232章 補給第527章 調虎離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彰化市| 福贡县| 房产| 正宁县| 榆社县| 山东省| 阳信县| 合作市| 东辽县| 璧山县| 彰武县| 昌邑市| 日喀则市| 铜陵市| 平顶山市| 内丘县| 临江市| 东台市| 渝中区| 韶关市| 华蓥市| 镇雄县| 龙陵县| 清远市| 资源县| 兴宁市| 邹城市| 安徽省| 涞水县| 江口县| 荔浦县| 德惠市| 千阳县| 菏泽市| 洛阳市| 海原县| 平乐县| 克什克腾旗| 河北省|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