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8章 鮎魚效應

第278章 鮎魚效應

楊端和聽到這消息時初時一陣意外,但一想到這是沈兵負責的就覺得理所當然了。

接著他整個人都輕鬆了下來……

如果沈兵這計策能行,楚民就會一拔接著一拔的從楚境轉移到淮北。

那麼他還需要這麼著急這麼緊張的擔心楚軍來攻麼?

最後知道這消息的卻是沈兵。

一名親衛飛奔沈兵的營帳報道:

“副將,楚民……楚民來降了,有數千人!”

其實就連沈兵也沒想到第一批就會來這麼多楚民。

因爲他知道人天生就對陌生的東西感到恐懼。

楚民不瞭解秦國,他們無法確定秦國開出的這些條件是否是騙他們的,而等他們到了淮北之後那時再後悔只怕就遲了。

因此,沈兵以爲一開始只會是小批量的,稀稀啦啦的幾十上百個,頂多不會超過一千個。

這些都是膽子大敢於嘗試的,或者是沒有活路的。

他們成爲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之後,纔會帶來越來越多的遷往淮北。

另一個困難就是楚國的封鎖……楚國是不會任由百姓這麼遷移到淮北的,於是必定會採取一些措施。

所以這需要一個過程。

但第一批就來了數千人,僅壽春一地陸陸續續的就有八千,若統計全線的話,就有一萬兩千餘人……卻是沈兵始料不及。

後來沈兵一問,才知道這其實是楚國貴族自己亂了陣腳。

三大族就不用說了,他們封地寬廣幾乎佔據了淮南半壁江山,於是人人自危都擔心秦軍會先拿他們開刀。

他們的對策就是“廣積糧、高築牆”。

這策略並沒有錯,而且就應該這麼做。

問題在於他們的糧食之前已大批增援項燕作戰此時已所剩無幾,然後城外的糧食還沒到收成時間……他們如何才能“廣積糧”呢?

方法很簡單,卻百姓手裡搶唄。

他們當然不會明搶,而是臨時巧立名目徵稅。

昭氏的是“抗秦稅”,屈氏的是“備戰稅”,還有“強兵稅”等等。

總之只要取個名就派兵下去按人頭徵稅就成。

如何才能“高築城”呢?

就是徵勞力,到處拉壯丁……這在楚國境內是沒道理可講的。

秦國要是徵遙役、服兵役的話,那還有秦律擺在那,多少多少歲需服兵役,什麼時候要服遙役,犯了什麼事要被罰多少年等等。

雖然百姓負擔也重,但至少法律條文在那大家有心理準備大家都一樣,於是還能接受。

但楚國百姓就是貴族私人財產,平時還好,他們也知道需要人種田不會亂抓壯丁。

但是到了這緊張備戰時……全族都要被滅了,哪還顧得上什麼來年種田之類的,於是見到青壯就抓,要麼去做苦力要麼去當兵。

更嚴重的還是……城外大片要熟的糧食怎麼辦?

等糧食熟嗎?

那時來收糧的是不是就是秦軍而不是他們了?

甚至有可能秦軍已經在等著那一刻了!

到時楚軍出城護糧?

開玩笑,誰不知道秦軍野戰天下第一,有城不守出城作戰那還不是送死?

昭氏和屈氏因爲實力尚可有一戰之力,於是決定再等一等。

實力較弱的景氏一咬牙,就把城外未熟的糧食搶收了。

這一來百姓的損失可就大了……他們可是等了半年就指望著這些糧食過日子,這一收讓他們哪裡還有活路?

而且是稅收加重的同時搶收了田裡的糧,這就是要活生生將百姓逼上絕路啊。

卻在這時,大街小巷都貼滿了告示。

這無異於給這些楚民指明瞭一條出路,於是就尋了各種機會出城投秦。

扶蘇再次見到沈兵時表情就有些尷尬……他原本不想來,但監軍的職責就是參與部隊的指揮和決策,否則如何“監軍”?

這是父王的命令,扶蘇不敢違抗,於是每天至少都會到沈兵的帥營來過問一番。

沈兵沒說什麼,只是施禮後說了句:

“稟公子,諸項事務皆順利。”

沈兵這話讓扶蘇十分意外。

原本扶蘇還以爲沈兵會炫耀幾句,就算不敢明說也會話中帶刺,不想沈兵言語中卻沒有半點嘲諷,全然沒將之前扶蘇的不屑放在心上。

扶蘇也沒多說什麼,只“嗯”了一聲,然後便跪坐到案前隨手翻看著名冊……

然後越看越是心驚。

只因這名冊不僅紀錄著來降楚民的名字、姓名等戶籍所需的常用信息,還附錄了一份有價值的信息冊。

比如山川、水文、守軍人數、駐軍情況等等。

看著這些,扶蘇就感嘆道:

“副將心思竟如此慎密,扶蘇佩服。”

沈兵拱手回答:

“每一點心思均有可能是成百上千條人命,屬下不敢疏忽。”

扶蘇點了點頭,然後又不解的問了聲:

“副將既是如此宅心仁厚,又何苦醉心於戰事?”

沈兵笑了下就回答:

“屬下若是能讓天下皆不戰,自是不至醉心於戰事。”

“但若戰爭無可避免,便只能力求以最小損失結束戰爭。”

扶蘇愣了下,然後就反問道:

“副將所言,可是指一統中原?”

沈兵心下暗讚了聲。

這扶蘇至少不像淳于越那麼迂腐。

淳于越所認爲的仁德指的是“保持現狀”,也就是最好在現在這情況下大家就止戰……這當然是損失及傷亡最小的情況,但基本不可能實現。

有句話叫“落後就要捱打”,秦國強大而楚國弱小,再比如像燕國那樣雖是弱小但還是行刺嬴政甚至進攻秦國,這戰爭有可能避免?

如果在這種狀態下長期保持“互不吞併”反而是傷亡最大的。

扶蘇顯然也想過這一點,所以纔會問這句話。

沈兵回答:

“正是。”

扶蘇又問:

“副將以爲……一統中原後便能止戰?”

沈兵很乾脆的回答:

“不能。”

扶蘇有些意外,然後便面帶怒意的望著沈兵:

“若一統中原之後也不能止戰,副將南征北戰豈非便是以百姓、兵士之命求功爵。”

“副將此舉與他人又有何分別?”

沈兵不答反問:

“公子可聽過鮎魚效應否?”

(本章完)

第19章 爲師老了第196章 昌平君第173章 天意第525章第398章 肅州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303章 獵鷹第179章 牽城第463章 馬鐙第266章 喜訊第81章 高田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479章 挑明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254章 突圍第271章 敵人第463章 馬鐙第46章 不世功勳第491章 大宛第384章 烏氏倮第79章 挖坑第87章 翻車第142章 大水第137章 圍城第389章 沙州第15章 釜底抽薪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242章 撤軍第216章 截殺第156章 官大夫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60章 賄賂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45章 恩威並施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186章 仙人第385章 保命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232章 補給第329章 訓練第318章 售賣第261章 勞力第71章 落幕第4章 工丞第12章 身卑力微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309章 炫耀第271章 敵人第34章 勸降第197章 活路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227章 反攻第328章 戰車第125章 心理第59章 工師第420章 城牆第88章 論農第103章 逆鱗第391章 炒麪第283章 仁君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12章 身卑力微第426章 綠洲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33章 王柏第190章 降兵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438章 巴豆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356章 奴隸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298章 戰法第422章 樓蘭王第404章 教育權第288章 請降第195章 力量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70章 番木鱉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62章 舉薦第266章 喜訊第417章 補水點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425章 交河第185章 牽城第244章 心計第535章 先機第404章 教育權第220章 撤軍第202章 棄城第103章 逆鱗第492章 遠征軍第322章 招工第162章 鋸子
第19章 爲師老了第196章 昌平君第173章 天意第525章第398章 肅州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303章 獵鷹第179章 牽城第463章 馬鐙第266章 喜訊第81章 高田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479章 挑明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254章 突圍第271章 敵人第463章 馬鐙第46章 不世功勳第491章 大宛第384章 烏氏倮第79章 挖坑第87章 翻車第142章 大水第137章 圍城第389章 沙州第15章 釜底抽薪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242章 撤軍第216章 截殺第156章 官大夫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60章 賄賂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45章 恩威並施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186章 仙人第385章 保命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232章 補給第329章 訓練第318章 售賣第261章 勞力第71章 落幕第4章 工丞第12章 身卑力微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309章 炫耀第271章 敵人第34章 勸降第197章 活路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227章 反攻第328章 戰車第125章 心理第59章 工師第420章 城牆第88章 論農第103章 逆鱗第391章 炒麪第283章 仁君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12章 身卑力微第426章 綠洲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33章 王柏第190章 降兵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438章 巴豆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356章 奴隸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298章 戰法第422章 樓蘭王第404章 教育權第288章 請降第195章 力量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70章 番木鱉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62章 舉薦第266章 喜訊第417章 補水點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425章 交河第185章 牽城第244章 心計第535章 先機第404章 教育權第220章 撤軍第202章 棄城第103章 逆鱗第492章 遠征軍第322章 招工第162章 鋸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松县| 浦北县| 都匀市| 清水县| 上犹县| 米易县| 吉木萨尔县| 仪陇县| 阳谷县| 巴林右旗| 黔西县| 呼和浩特市| 青海省| 建瓯市| 宣城市| 循化| 天峨县| 白山市| 南城县| 新田县| 遂溪县| 柳林县| 澄城县| 二连浩特市| 丹东市| 随州市| 甘孜| 桂平市| 陇西县| 石柱| 博爱县| 汝州市| 承德市| 浠水县| 宕昌县| 潜江市| 永仁县| 兴义市| 安义县| 武山县| 南宫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