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2章 棄城

第202章 棄城

這時嬴政那邊傳來消息,果然就像沈兵想的那樣,對安陵城的迴應(yīng)是:

“安陵城不可用,我等應(yīng)另想它法。”

楊端和看到這消息不由皺起了眉頭,然後馬上召來沈兵商議……

沈兵對此倒是早有預(yù)見,不過他依舊裝出一副爲難的樣子說道:

“既然安陵城不可用……就只有拿下陳城並以陳城爲基地了。

楊端和皺眉遲疑了下:

“可是這陳城……”

沈兵知道楊端和在擔心什麼。

陳城可是楚國原都城,其城堅牆厚不說還儲存著大量的糧食且有十萬楚軍駐守。

秦軍雖然有二十萬,加上沈兵的大梁軍有二十七萬。

但這些兵力用於進攻陳城就差不多了,如何還能攻城掠地攻佔淮河對楚軍進行分割包圍。

而且這還只是楚軍位於陳城的兵力,曹州還有項燕親自帶領(lǐng)的十五萬。

這兩城若是互相聲援……要攻下陳城並非易事。

沈兵卻不將其當一回事,說道:

“上將軍且放心,要取陳城並非難事!”

楊端和不由奇道:

“副將何以如此肯定?”

沈兵當然肯定,甚至沈兵還知道項燕會放棄整個淮北。

項燕這不放棄淮北不行啊,淮北沿黃河一帶土地肥沃利於灌溉,這一片全是楚王負芻的土地。

項燕要是在這裡與秦軍一決死戰(zhàn)的話,那麼消耗的就只會是楚王負芻的兵力。

項燕不會這麼做,楚王負芻也不會這麼做。

沈兵對其中的內(nèi)情瞭解不多,但他卻知道一點,這一仗項燕會採用“誘敵深入”的策略。

既然是“誘敵深入”,那麼在外圍城池哪怕這座城池是座堅城,楚軍也不會佈設(shè)太多兵力或不願死守。

比如楚軍在陳城有十萬兵。

這十萬兵一旦駐守陳城就會被包圍。

一被包圍楚軍就必然要用更多的兵力前來救援。

這樣一來一往,楚軍所有的兵力都會被“粘”在陳城附近,到時又如何能“誘敵深入”?

其實不說十萬,就算一萬的兵力楚軍都不願意放在陳城。

所以,沈兵由這個結(jié)果就斷定楚兵在陳城的兵力不過是個幌子,其作用就是嚇阻秦軍使其不致太輕鬆就得到陳城。

一旦秦軍發(fā)起進攻……楚軍虛晃一槍便撤退,陳城就會是一座空城。

當然,沈兵不能這麼跟楊端和解釋。

沈兵回答:

“上將軍,此時我軍兵力已達二十餘萬。”

“楚軍兵力也不過二十五萬。”

“一旦我軍將楚軍圍困在陳城,則楚軍勢必要與我軍在陳城城外決一勝負。”

“陳城地勢平坦利於大秦作戰(zhàn),非楚軍所願。”

“是以屬下以爲楚軍會棄守陳城。”

蒙武聽著這話不由“哈哈”大笑:

“副將,你或許不知楚軍有句話:‘抗敵必以淮北陳城重鎮(zhèn)爲根基’!”

“這陳城乃楚國重地,扼守楚國河道上游,自古便是楚軍必爭之地,又如何會棄守?”

“副將這是太小看楚軍了。”

其實恰恰是蒙武小看了楚軍,他只道楚軍還會像往常一樣守一城一池,於是還堅持之前先下曹州再下陳城的方略。

對此沈兵無法反駁,因爲他的分析是建立在“猜測”之上。

事實上,從軍事角度來說沈兵的這種做法是不值得提倡,因爲不能將自己的計劃寄希望於敵人棄守或是失敗。

於是就連楊端和都有些偏向蒙武的打法也就是一步步來。

然而,偏偏就在這時,一名探子進帳來報:

“上將軍,我等探得消息,曹州有數(shù)萬楚軍秘密南撤……”

楊端和一驚,問:

“可是撤往陳城?”

探子卻回答:

“回上將軍,似乎是撤往壽春。”

探子之所以回答“似乎”兩字,是因爲沒人能確定這些部隊最終去哪,但可以從行走方向大致判斷。

楊端和皺眉看了看地圖,然後就吃驚的望向沈兵:

“此次只怕又被副將言中了,楚軍或要棄守陳城。”

答案很明顯,曹州是陳城的側(cè)翼,若楚軍要堅守陳城的話必須堅守曹州,之前項燕從壽春調(diào)了五萬大軍發(fā)往曹州就是這目的。

但是現(xiàn)在,項燕又將數(shù)萬大軍發(fā)回壽春而且還隱密行蹤……

這就是要棄守陳城無疑了。

蒙武還是不信:

“楚軍有此堅城何以不守?”

“且楚軍若是要棄守陳城,爲何還要在陳城修築工事封鎖河道?”

沈兵回答:

“此一時彼一時。”

“之前楚軍以爲可以佔領(lǐng)牽城延緩我軍攻城,於是陳城便可守。”

“但自牽城水戰(zhàn)之後,楚軍若是要守陳城和曹州,便必須沿河設(shè)防。”

“這非數(shù)十萬大軍數(shù)年經(jīng)營不可。”

“尤其我軍還有黑甲軍且佔盡水利優(yōu)勢,沿河佈防更是危險。”

“於是……”

這其實就是沈兵之前所說的攻大於防的理論。

ωωω ?ттκan ?¢O

表面看起來楚軍佔盡了便宜,這條防線南有陳城北有曹州,一路還有大小城邑數(shù)十座,再加上又可以沿黃河天險……

搶灘登陸戰(zhàn)就算是在現(xiàn)代熱兵器時代都是難點,更別提秦時了。

楚軍似乎只需要在黃河邊架上投石車再佈下弓箭兵,就能將一半的敵人射殺在沙灘上,另一半就算能衝上來也很快就會被楚兵包圍趕回河裡。

問題就在於這條防線近五百里,秦軍可以從任何一點進攻,而楚軍則必須將有限的兵力分散到這五百里長的地區(qū)。

就比如現(xiàn)在,秦軍已將二十餘萬兵力集中在大梁。

雖然楚軍兵力不比秦軍少,但秦軍要攻陳城的話,楚軍就必須以十萬面對秦軍二十七萬兵。

也就是說,秦軍作爲攻方就佔據(jù)了靈活及集中兵力的優(yōu)勢。

楚軍若是想有效的防住秦軍……要麼兵力比秦軍多個幾倍再經(jīng)營幾年,要麼就收縮防線。

很明顯,楚軍選擇了後者,也就是將兵力收縮到壽春一帶組建另一條防線。

這不僅會縮短其補給線還能得到各方貴族的增援和支持。

沈兵猜測,這些先行的應(yīng)該是速度慢的步兵,速度快的騎兵依舊在城內(nèi)作抵抗的樣子。

(本章完)

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05章 反包圍第182章 拍竿第45章 恩威並施第12章 身卑力微第155章 水軍第103章 逆鱗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35章 馬頭山第368章 制高點第211章 百越第287章 分別第39章 連環(huán)計中計第170章 收購第530章 茲陽第403章 月氏王第321章 私鬥第49章 許昌第196章 昌平君第288章 請降第182章 拍竿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44章 通敵第22章 一雪前恥第107章 合縱第142章 大水第10章 摩擦力?第503章 選擇第20章 精銳之師第382章 獵人第311章 工業(yè)區(qū)第339章 “農(nóng)業(yè)部長”第539章 嚀泉第521章 投石機第44章 通敵第316章 工業(yè)化第320章 高人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5章 底牌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420章 城牆第314章 織布機第92章 家書第87章 翻車第488章 爲難第305章 反包圍第232章 補給第224章 叛秦第105章 真相第8章 公士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258章 不戰(zhàn)而降第196章 昌平君第93章 姬丹第224章 叛秦第527章 調(diào)虎離山第65章 厚禮第543章 楊婷第287章 分別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394章 智慧第296章 弩第5章 底牌第125章 心理第5章 底牌第380章 火神第392章 獨輪車第154章 謠言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21章 火力封鎖第93章 姬丹第534章 馬店第239章 奸細第546章 水源第480章 請辭第543章 楊婷第205章 衝陣第399章 三危山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485章 遷移第416章 方略第361章 封禪第51章 錯有錯著第283章 仁君第343章 資本第247章 浮橋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67章 偷襲第510章 聯(lián)盟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205章 衝陣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72章 西套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161章 車輪戰(zhàn)船第52章 李牧亡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54章 大將軍
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05章 反包圍第182章 拍竿第45章 恩威並施第12章 身卑力微第155章 水軍第103章 逆鱗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35章 馬頭山第368章 制高點第211章 百越第287章 分別第39章 連環(huán)計中計第170章 收購第530章 茲陽第403章 月氏王第321章 私鬥第49章 許昌第196章 昌平君第288章 請降第182章 拍竿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44章 通敵第22章 一雪前恥第107章 合縱第142章 大水第10章 摩擦力?第503章 選擇第20章 精銳之師第382章 獵人第311章 工業(yè)區(qū)第339章 “農(nóng)業(yè)部長”第539章 嚀泉第521章 投石機第44章 通敵第316章 工業(yè)化第320章 高人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5章 底牌第428章 騎兵衝陣第420章 城牆第314章 織布機第92章 家書第87章 翻車第488章 爲難第305章 反包圍第232章 補給第224章 叛秦第105章 真相第8章 公士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258章 不戰(zhàn)而降第196章 昌平君第93章 姬丹第224章 叛秦第527章 調(diào)虎離山第65章 厚禮第543章 楊婷第287章 分別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394章 智慧第296章 弩第5章 底牌第125章 心理第5章 底牌第380章 火神第392章 獨輪車第154章 謠言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21章 火力封鎖第93章 姬丹第534章 馬店第239章 奸細第546章 水源第480章 請辭第543章 楊婷第205章 衝陣第399章 三危山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485章 遷移第416章 方略第361章 封禪第51章 錯有錯著第283章 仁君第343章 資本第247章 浮橋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67章 偷襲第510章 聯(lián)盟第362章 天外有天第205章 衝陣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372章 西套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161章 車輪戰(zhàn)船第52章 李牧亡第94章 荊軻刺秦第454章 大將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凤县| 右玉县| 光山县| 调兵山市| 黄平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丰原市| 九龙坡区| 偏关县| 德兴市| 逊克县| 龙胜| 甘谷县| 吴旗县| 称多县| 汶上县| 乌拉特中旗| 尚志市| 盐山县| 萨迦县| 庆安县| 儋州市| 龙南县| 西平县| 封开县| 荆门市| 隆昌县| 云梦县| 龙山县| 南丰县| 石门县| 大同县| 临猗县| 辛集市| 阳曲县| 绥江县| 江口县| 城口县| 岳阳市| 海阳市|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