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69章 進退兩難

第369章 進退兩難

只這一回小戰鬥,匈奴就死傷三百餘人。

確切的說應該是死三百餘人,傷者差不多都被秦軍“清理”掉了,除非還有幾個躲在暗處或是死人堆裡沒被發現。

但且達當然不願就此罷休。

他心裡盤算著,自己帶領著一千親衛,每次死三百人那可以打五次。

呃……是四次還是五次?

且達掰著手指算了下,好像又不是四次也不是五次,同時也不是三次。

一湊不了整且達就算不清楚了。

不過管它呢,身爲單于親衛的他們個個都是精銳,不僅擅長騎射還擅長近戰,都是從部隊裡精選出來的老兵。

且達又怎麼能在幾百名秦軍搭起的幾個小寨子面前認輸服軟?

於是一支鳴鏑過後,匈奴穩住陣腳又發動了另一波進攻。

這一回且達也知道改變了一個戰法,正面進攻依舊,但兩翼卻從另一方向包抄。

然而,這方向的兩翼就偏向山幾南側更爲了陡峭,匈奴兵士行動緩慢極難攀爬不說,秦軍弩箭還可自上而下的對著其頭部射擊。

匈奴將盾牌舉過頭頂遮擋,以爲這樣就能順利進攻。

從某方面來說這還真能避免三弓牀弩的進攻,原因是三弓牀弩主要佈置在最高點距離匈奴較遠,地形一陡峭就會成爲三弓牀弩的射擊死角。

秦軍射了幾支鐵弩箭,都是從匈奴頭頂飛過……鐵弩箭的彈道同樣也較平直,無法威脅到位於山坳處的目標。

這讓進攻的匈奴一時欣喜若狂,高聲吆喝著從兩翼夾擊前方城寨。

然而,他們囂張的叫聲還未落,就聽對面“咯吱”一聲,一個黑影帶著優美的弧線騰空而起……

“石彈!”匈奴大叫,然後轉頭就跑。

但這時才跑卻已是太遲了。

石彈“嘣”的一聲狠狠的砸在地上,因爲陰山大多是堅硬的巖石,於是石彈落地後並沒有就此停住,它在掀起一片飛射碎石的同時還在陡峭的山坡上跳躍著往下滾,立時就將正沿坡而上的匈奴打下一大片。

等石彈過後匈奴回頭一看,身後的傷者有的被砸得腦漿迸裂,有的被打斷了腿,最慘的一個是被砸中了肚子……腹部被砸得稀爛,各種紅的黑的往四周濺了一地,人卻沒死,吃痛雙手在空中揮舞著一陣亂抓,口中也不知胡亂喊著什麼。

匈奴或許不怕死。

或者也可以說他們不知生死。

這同樣也是因爲其未開化的原因,他們把生死都當作一件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不知道死是什麼當然就不怕。

但他們卻知道痛,也知道受傷的滋味,看到同伴的慘叫也能感同身受。

於是這幅慘景當場就被嚇懵了,你推推我我推推你,大家都不知道是該進好還是退好躊躇不前。

且達在後邊發出一聲怒吼:

“進攻,否則我會把你們全貶爲奴隸!”

貶爲奴隸應該是匈奴裡最嚴峻的懲罰,比將其殺死還殘酷,因爲一旦被貶爲奴隸那就是生不如死,且通常是永世不得翻身,包括後代也是……

匈奴是奴隸制國家,不像秦國一樣,半封建半奴隸制,奴隸可以通過家人或是自己立戰功贖身。

奴隸制國家,那就完全是奴隸主的私人物品,包括生下的孩子也是,不會有任何希望。

因此,匈奴只能小心翼翼的再次上前。

但很快又一顆石彈飛射而來……

石彈在這斜面上幾乎是無敵的,它可以摧毀任何攻上來的敵人,人再多都無濟於事。

所以,如果像且達一樣死攻的話,他的部下遲早要全軍覆沒。

幸運的是冒頓及時趕了上來阻止了且達。

其實冒頓在聽說山頂有秦軍城寨時就感到不妙了:

秦軍在山頂建有城寨,就意味著秦軍是有備而來,而且至少來了好幾天,卻直到此時才動手。

若是如此,秦軍就不會是想逃走,而很有可能是要固守。

於是冒頓就明白秦軍爲什麼攻擊的是火藥作坊而不是礦洞。

這並不難猜。

如果秦軍只是派一支小分隊過來偷襲完了就撤離,那應該選擇炸燬礦洞,只有這樣才能讓匈奴更長時間無法制作火藥。

但若秦軍想長期駐守……那礦洞隨時都在其攻擊範圍之下,何必要急於一時?所以當然就是攻擊火藥作坊。

冒頓不明白的是,秦軍孤軍越過陰山且兵力不多,憑什麼能在此處長期駐守?

當他在親衛的簇擁下趕到山頂時就明白了。

秦軍佔據了最高峰並在險要處築起了城寨,而山面路陡,匈奴就算人多也無法一擁而上,一批只能幾百人往上攻。

在這情況下,可以說只要秦軍還有箭矢還有補給,匈奴就拿他們毫無辦法。

冒頓當下就命令部隊停止進攻。

通常碰到這情形,“圍而不攻”就是最好的對策。

但冒頓往四周觀察了下地形後馬上就意識到這根本圍不住……

秦軍的補給線在後方,是以繩索、繩梯建立在峭壁之上的。

除非匈奴能繞到這峭壁上去切斷其補給線。

但這又談何容易。

沿著山體峭壁爬過去?

亦或是像秦軍一樣依靠繩索?

那隻會成爲秦軍強弩的靶子。

另一個辦法,就是在秦軍與礦洞之間建一道新防線阻止秦軍前去破壞。

但想了想,冒頓就嘆了口氣搖了搖頭。

這不會有什麼意義。

因爲就像冒頓之前分析的那樣,匈奴的優勢不在於固守而在於機動。

若是要以大軍構築防線保護礦洞安全,那不就成了固守了嗎?

那派多少人合適呢?

三千?

五千?

甚至更多?

那豈不是給了秦軍一個確定的攻擊目標?

若秦軍由狼口突破包抄至此,豈不是上下兩面夾攻這五千人?

到時冒頓是救還是不救?

救,就變成主力面對面決戰。

不救,就必定是礦洞和兵力兩失!

所以,匈奴長於機動有其好處,秦軍擅長攻守也有其優點。

敵我作戰,重要的是看將領能否把握住自己的優點並以已之長攻彼之短。

沈兵做的其實就是牢牢的把握住秦軍長於攻守的特點,讓冒頓進退兩難。

(本章完)

第78章 七國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20章 精銳之師第398章 肅州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441章 問題第199章 蒙武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110章 任務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356章 奴隸第491章 大宛第155章 水軍第503章 選擇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495章 嫁衣第420章 城牆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395章 羊羣第148章 辦法第92章 家書第499章 出兵第94章 荊軻刺秦第392章 獨輪車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77章 脂膏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499章 出兵第358章 潛力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19章 爲師老了第170章 收購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146章 配給制第383章 使者第164章 設計第506章 霍木桑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14章 水路第323章 利潤第463章 馬鐙第517章 文明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17章 興致寥寥第71章 落幕第391章 炒麪第413章 射程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316章 工業化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101章 荊軻第198章 求降第136章 紅燒第88章 論農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252章 消息第480章 請辭第458章 夜襲第427章 矛盾第244章 心計第481章 試探第81章 高田第88章 論農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336章 配方第246章 圍城第36章 暗箭難防第79章 挖坑第201章 鴛鴦陣第485章 遷移第542章 補給第24章 矛盾第123章 探子第157章 選兵第33章 王柏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155章 水軍第532章 西域第373章 農業第358章 潛力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344章 齊國亡第140章 楚軍第50章 虛張聲勢第412章 試炮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58章 錦囊妙計第474章 西北第193章 密信第237章 圍城第123章 探子第292章 涅石第27章 以逸待勞
第78章 七國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20章 精銳之師第398章 肅州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441章 問題第199章 蒙武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110章 任務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356章 奴隸第491章 大宛第155章 水軍第503章 選擇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495章 嫁衣第420章 城牆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395章 羊羣第148章 辦法第92章 家書第499章 出兵第94章 荊軻刺秦第392章 獨輪車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77章 脂膏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499章 出兵第358章 潛力第486章 草原絲路第19章 爲師老了第170章 收購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146章 配給制第383章 使者第164章 設計第506章 霍木桑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14章 水路第323章 利潤第463章 馬鐙第517章 文明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117章 興致寥寥第71章 落幕第391章 炒麪第413章 射程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316章 工業化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101章 荊軻第198章 求降第136章 紅燒第88章 論農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252章 消息第480章 請辭第458章 夜襲第427章 矛盾第244章 心計第481章 試探第81章 高田第88章 論農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336章 配方第246章 圍城第36章 暗箭難防第79章 挖坑第201章 鴛鴦陣第485章 遷移第542章 補給第24章 矛盾第123章 探子第157章 選兵第33章 王柏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155章 水軍第532章 西域第373章 農業第358章 潛力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344章 齊國亡第140章 楚軍第50章 虛張聲勢第412章 試炮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58章 錦囊妙計第474章 西北第193章 密信第237章 圍城第123章 探子第292章 涅石第27章 以逸待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环江| 台北县| 贡嘎县| 德庆县| 济南市| 甘肃省| 江门市| 聂荣县| 镇坪县| 齐河县| 长沙县| 宁南县| 赤水市| 陆良县| 榆中县| 务川| 咸阳市| 内江市| 浠水县| 新沂市| 通州区| 瓮安县| 临颍县| 靖边县| 乐陵市| 宁晋县| 山西省| 呼和浩特市| 兰溪市| 南宫市| 营山县| 娄烦县| 涟源市| 固阳县| 连城县| 盐津县| 漠河县| 成都市| 神池县|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