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4章 荊軻刺秦

第94章 荊軻刺秦

姬丹第一時間就找到了他的父親燕王喜報告情況。

這其中有炫耀和爭功的意思,因爲只有他派探子潛伏在邯鄲觀察秦軍。

見到燕王喜後,姬丹便有些得意的說道:

“父王,兒臣事先在趙國各地設下探子。”

“近日這些探子回報,秦軍在趙地設下三郡大肆屯田。”

“兒臣以爲這並非好事。”

燕王喜當然知道這不是好事。

事實上這不用探,想也知道秦人會在趙國屯田,於是就反問了聲:

“是又能如何?”

“他們或許是爲進軍魏國做準備,不必過份擔憂。”

燕王喜也只能這樣自己騙自己了。

姬丹卻反駁道:

“父王,秦軍若爲進軍魏國做準備,又何須將耕地盡數屯完?”

燕王喜一聽覺得有道理。

魏國就在趙國下方,又在韓國上方同時又在秦國右側。

如果只是進攻魏國只需正常屯田也就是耕一半休一半就可以做到。

那現在把耕地全都屯了……那除了北上攻燕就沒有其它解釋了。

有句話叫“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這燕國就是這“燕雀”,他們哪會想到嬴政的目標是統一中原而不只是燕國。

同時燕國這隻“燕雀”還是驚弓之鳥,被一嚇就失魂落魄不知所措了。

想了想,燕王喜又問了句:

“便是如此,又能如何?”

也難怪燕王喜會如此沒自信,燕國是屢次三番被趙國打敗,甚至都到亡國的地步:

第一回是長平之戰後,燕王喜以爲有機可乘便出兵趙國。

燕王喜想的很簡單,以爲趙國年輕力壯的兵士都在長平被坑殺而孤兒還未成年,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於是以五倍兵力大舉攻趙。

不想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趙國派出廉頗樂乘輕鬆一擊便打得燕軍大敗。

甚至還反過來包圍了燕國都城,最後逼得燕王喜不得不派人求和。

第二回是趙國以龐煖爲將。

燕王喜哈哈大笑,趙國無人已到了要用龐煖的地步,此時不攻更待何時?

於是再次興兵攻趙。

結果還是一樣,龐煖大破燕軍並俘虜兩萬。

這燕王喜不會打仗不會用人也就罷了,戰略眼光還不行……

秦國和燕國之間隔著個趙國,有這個屏障那是百利而無一害。

只要有點腦子的都知道不應該進攻趙國。

且不僅不該進攻,秦國攻趙時還應給糧給裝備讓趙國撐久一點纔對。

這就是花點小錢讓趙國爲自己對抗秦國。

而燕國便可乘著這時間廣招賢才富國強兵……

脣亡齒寒的道理懂不懂啊?

有這樣的昏君,也難怪燕國雖與趙國同是北臨匈奴卻沒能出一個像樣的將軍來。

結果是兩次大規模對趙用兵不僅死傷無數還浪費了二十幾年的光陰。

二十幾年……足夠改變一個國家了。

再不濟燕國也不至於落到如今這步田地。

燕王喜清楚此時的燕是什麼狀況:

趙國能以新敗之兵兩次大敗燕軍。

而趙國又被秦國所滅。

那燕國又哪會是秦國的對手?

所以還能怎麼樣呢?就等著秦國來收拾吧。

姬丹回答道:

“父王,爲今之計……兒臣認爲只有從兩方面做準備防範秦軍。”

燕王喜意外的望向姬丹。

可以啊,他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姬丹卻還“兩手準備”!

於是便好奇的問:

“卻是哪兩方面?”

姬丹回答:

“其一,趙國殘兵逃往北地聚在趙嘉帳下立代國。”

“兒臣以爲我等應放下恩怨暗中與代國聯軍。”

燕王喜有些猶豫,問:

“這……是否會激怒秦人引火燒身?”

姬丹回答:

“父王,此時如何還能顧忌激怒秦人?”

“便是我等不聯合代國,那秦軍又豈會放過燕國?”

燕王喜想了想,就點頭同意了這個建議。

不過這時纔想到與趙聯軍只怕已太遲了。

此時的趙國因李牧之死人心已散,剩下的一點殘兵不過茍延殘喘而已。

且這代國還建在北地也就是李牧曾經的勢力範圍之內……

其實影響更大的還是嬴政在三郡實施的一系列措施:

饒趙國貴族不死只關不殺。

安撫民心鼓勵生產。

運糧賑災成功治旱。

尤其最後一條“成功治旱”,這讓百姓看到了活下去或是活得更好的希望。

百姓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活下去活得好。

如果秦國能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往日的仇恨用不了多久就能放下。

所以代國並沒有得到趙國百姓的擁戴,儘管趙嘉是趙王遷的哥哥。

接著燕王喜又問了聲:“那麼,另一方面……”

姬丹看了看周圍,然後湊了上來小聲說道:

“父王,當年有曹沫以劍劫齊恆公,今日我等何不效而仿之?”

燕王喜驚得差點跳了起來:

“你,你是說劫嬴政……”

話還沒說完便又吃了一驚,姬丹做了個手起刀落的手勢,顯然不只是劫而已。

果然,姬丹便說道:

“若此計能成,那秦軍便是羣龍無首必定大亂。”

“我等再乘機聯合各國攻秦……”

燕王喜怕歸怕,但想想也覺得姬丹說的有理,於是便點了點頭道:

“這事便交由你處理!”

“定要嚴守口風,不能讓任何人知道。”

姬丹應了聲是便退了出去。

其實從這件事就可以看出燕王父子都缺乏戰略意識和遠見。

他們天真的以爲殺了嬴政就能力挽狂瀾救燕國於危難之中。

他們不知道燕國對抗的其實是秦國的制度和軍隊而不是嬴政。

先不說刺殺嬴政能否成功,就算成功了又能如何?

秦國會因爲嬴政之死而亡國嗎?

制度會因此崩潰、軍隊會因此解體嗎?

國力會受損嗎?

幾乎不可能。

最可能的,就是嬴政死後換上太子繼位。

且不管是誰成功繼位,上臺後的第一件事就必定會爲鞏固地位以替先王復仇之名大舉伐燕。

到時燕國就會被連根拔起連一點渣都不剩。

然而燕王父子並不明白這道理,同時此事於暗中策劃明事理的人又不知情。

於是就有史上著名的事件:荊軻刺秦。

(本章完)

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291章 二選一第425章 交河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85章 遷移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96章 宵禁第419章 試射第130章 鄭國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449章 改革第414章 炮彈第222章 追敵第96章 宵禁第506章 霍木桑第397章 丘就卻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124章 水攻第70章 番木鱉第179章 牽城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66章 凳子第507章 出逃第525章第40章 阻敵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372章 西套第126章 水網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517章 文明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137章 圍城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418章 援兵第429章 榜樣第522章 奴隸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287章 分別第406章 騎軍第438章 巴豆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126章 水網第488章 爲難第390章 奇軍第324章 補貼第43章 知己第150章 使節第6章 眼見爲實第201章 鴛鴦陣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415章 引信第197章 活路第85章 水車第493章 補給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313章 紡織第360章 西域第352章 心態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326章 命令第277章 結果第33章 王柏第220章 撤軍第82章 許應第96章 宵禁第210章 拉攏第36章 暗箭難防第289章 北地第158章 騎兵第157章 選兵第384章 烏氏倮第110章 任務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25章 心理第314章 織布機第491章 大宛第252章 消息第142章 大水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216章 截殺第382章 獵人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390章 奇軍第58章 錦囊妙計第446章 巧合第126章 水網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22章 招工第377章 誤會第123章 探子第272章 動搖第310章 遷民第98章 梟首示衆第448章 聯軍第117章 興致寥寥
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291章 二選一第425章 交河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85章 遷移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96章 宵禁第419章 試射第130章 鄭國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449章 改革第414章 炮彈第222章 追敵第96章 宵禁第506章 霍木桑第397章 丘就卻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124章 水攻第70章 番木鱉第179章 牽城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66章 凳子第507章 出逃第525章第40章 阻敵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372章 西套第126章 水網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517章 文明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137章 圍城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418章 援兵第429章 榜樣第522章 奴隸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287章 分別第406章 騎軍第438章 巴豆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126章 水網第488章 爲難第390章 奇軍第324章 補貼第43章 知己第150章 使節第6章 眼見爲實第201章 鴛鴦陣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415章 引信第197章 活路第85章 水車第493章 補給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313章 紡織第360章 西域第352章 心態第259章 冶鐵作坊第326章 命令第277章 結果第33章 王柏第220章 撤軍第82章 許應第96章 宵禁第210章 拉攏第36章 暗箭難防第289章 北地第158章 騎兵第157章 選兵第384章 烏氏倮第110章 任務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125章 心理第314章 織布機第491章 大宛第252章 消息第142章 大水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216章 截殺第382章 獵人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390章 奇軍第58章 錦囊妙計第446章 巧合第126章 水網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22章 招工第377章 誤會第123章 探子第272章 動搖第310章 遷民第98章 梟首示衆第448章 聯軍第117章 興致寥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兴县| 昔阳县| 綦江县| 五家渠市| 平乡县| 前郭尔| 兴山县| 亳州市| 汉中市| 报价| 汶川县| 石狮市| 宜川县| 介休市| 泰安市| 台北县| 宜阳县| 浦北县| 彭阳县| 宁海县| 长沙县| 疏勒县| 丰城市| 蓬安县| 堆龙德庆县| 响水县| 陕西省| 秦安县| 离岛区| 西盟| 隆化县| 定州市| 东明县| 和龙市| 霍山县| 汾西县| 乌什县| 汝城县| 安庆市| 金湖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