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10章 遷民

第310章 遷民

接著是什麼情況就不用說了。

頭曼單于去打探一番後興奮的發現事實果然像他們猜測的那樣,雲中郡兵士手裡對付騎兵的利器諸如新弩、牀弩以及索箭在中原其它地方都沒有。

冒頓一度還覺得困惑:如果雲中郡有這些東西的製法,爲何中原地區不知仿製?

冒頓不知道的是,這些東西看起來簡單實際製作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難處是在鐵的製法……所有這些甚至包括箭矢在內都是建立在新鐵的基礎上。

沒有新鐵而以青銅器制這種腳踏弩、牀弩或是索箭,雖有其表卻無其裡,看起來沒什麼區別但沒用幾下就斷裂損壞了。

沈兵甚至已找好了藉口……其它人要是聽到消息來問,沈兵就回答是以水排冶鐵改善鐵質製出的。

事實是水排冶鐵的確可以改善鐵質,只不過沒改善到這程度而已。

但沈兵要是不說,欠等鐵匠又處於嚴格的保密措施之下,誰又知道是怎麼回事?

頭曼單于和冒頓不需要知道這些,他們只需要知道中原沒有這些恐怖的裝備就夠了。

他們當然不會放過這機會,大喜之下立時就派出部隊南下劫掠。

不過因爲擔心雲中郡突襲截斷他們的退路,所以不敢大舉南下,而是陳兵三萬在雲中郡以北駐防。

這正是沈兵所樂見的,他所做的就是派出一支三千人的步騎保護雲中郡自己的補給線,其中尤其是涅石採取地河曲村。

其實保護河曲村也就是保護補給線,因爲從中原到雲中郡的增援物資大多沿黃河北上當然要經過河曲村。

匈奴像是與北地兵“心有靈犀”,只要遠遠見到“沈”字大旗就繞道走……

開玩笑,上回三千人的隊伍就打敗匈奴上萬精騎,匈奴那些遊散劫掠的隊伍又怎麼惹得起?!

被劫掠的主要是雁門郡,再往南就是太原、邯鄲兩郡,以匈奴此時的實力以及新敗於沈兵,借他們熊心豹子膽也不敢深入。

雁門郡郡守名叫吳肖,是個公大夫。

這吳肖是燕國降將……他帶著部隊來降於是給了爵位,同時因爲他在燕國長期駐守邊疆有與匈奴作戰的經驗,於是被派到雁門郡做郡守。

吳肖對有匈奴到雁門郡劫掠沒有怨言,相反還鬆了一口氣。

他向嬴政是這麼彙報的:

“雲中郡不過萬餘人馬而匈奴卻有近七萬大軍。”

“臣原以爲匈奴會大舉來犯並做好抗敵準備,不想匈奴卻忌憚雲中郡人馬不敢放手劫掠……”

“之前臣還道沈兵放任要道不守有怯戰之嫌。”

“如今看來沈兵此舉乃量力而行。”

“雁門郡雖受劫掠之患卻遠輕於預想!”

……

嬴政看了這報告不由“哈哈”大笑,他把這情報丟給趙高,面帶得意之色:

“你不是說沈兵怯戰麼?”

“看看雁門郡郡守的說法!”

趙高看著情報心下直泛苦水,但面上還要附和:

“大王英明,一切都在大王意料之中!”

“屬下卻是誤會沈兵了!”

嬴政想了想,就說道:

“如此運糧也非長久之計。”

“中原長期往雲中郡運糧、運礦路上損耗過甚。”

“若要消除匈奴之患……我等應做長遠打算。”

想著嬴政就問趙高:

“大秦地界何處可遷民至雲中郡?”

趙高不由一驚:

“遷民?”

嬴政點了點頭:

“遷民。”

“趙王嘉帶走北地百姓,若無百姓北地便無從發展。”

“且北地地處塞外偏遠之地,只萬餘駐軍就使我等疲於奔命。”

“既是如此何不將百姓遷往北地從事生產?”

“如此北地至少糧食就可自給自足,若是能再尋到銅礦自行冶煉兵器就更爲理想了!”

趙高拱手回答:

“大王所言甚是,然而……”

說到這就有意停了下來,擺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

嬴政奇道:

“然而什麼?”

趙高小聲回道:

“大王恕罪。”

“當年李牧便是在北地自治這才受趙王忌憚……”

嬴政“哼”了一聲打斷了趙高的道:

“你把沈兵比李牧是對的,但寡人又豈是那昏庸的趙王?”

趙高趕忙回答:

“屬下多嘴,屬下並無此意……”

趙高想壓制沈兵的用心是對的,只是太心急了些。

北地其實是有自治需求的。

原因是中原產糧地距離北地十分遙遠且交通不暢……中原各國之間因爲經常往來所以且因本國發展需要也必須修直道。

然而從雁門郡起就是偏遠地區了,且連年戰亂是以只有幾條年久失修的小道通行,運輸相當困難。

這麼一來就會出現運一袋糧途中就需要消耗掉一袋糧甚至兩袋糧的問題,另外鐵礦之類也需要糧草支撐。

此時雲中郡兵力不多隻有一萬餘人,加上勞力、工匠等也不過三萬,以大秦此時的國力勉強還能支撐。

但隨著兵力增多所需的糧草也就成級數上升,總會到大秦撐不住的時候,尤其統一大業還未完成。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把百姓遷往北地屯田自治……這樣北地至少可以自給自足不需要將大量物資浪費在運輸的路上。

至於趙高說的“提防”。

提防的確需要,但此時沈兵勢力還微不足道,嬴政需要壯大沈兵的力量抵禦匈奴,這纔是此時大秦的利益所在。

真要提防,那也要沈兵強大到如李牧一般時纔要考慮,現在說這個就太早了些。

想了想,趙高又說道:

“可是大王。”

“北地乃苦寒之地,只怕百姓不願北遷。”

“若強行將百姓遷了去……”

不等趙高說完,嬴政就問了聲:

“蒙武準備得如何?”

趙高回答:

“稟大王,就等糧食收成了!”

糧食收成之時就是進攻之日,這是各國大戰的慣例。

這一方面是因爲糧食收成了就有糧發兵,另一方面則是獲勝之後繳獲的物資也會更豐厚。

然後嬴政就點了點頭:

“蒙武若是滅了代國,北地就不愁沒有百姓了。”

趙高張著嘴半天也說不出話來。

原來大王卻是爲北地才問及蒙武的準備。

(本章完)

第349章 直道第402章 勸降第224章 叛秦第429章 榜樣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96章 昌平君第191章 點兵第219章 戰法第464章 練兵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219章 戰法第219章 戰法第186章 仙人第44章 通敵第79章 挖坑第91章 代田法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134章 困難第549章第247章 浮橋第238章 狼煙第391章 炒麪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60章 聯軍第518章 局勢第289章 北地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420章 城牆第291章 二選一第185章 牽城第292章 涅石第164章 設計第472章 交鋒第24章 矛盾第153章 水德第378章 交集第385章 保命第62章 舉薦第386章 屬國第205章 衝陣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185章 牽城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156章 官大夫第479章 挑明第50章 虛張聲勢第122章 浮力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532章 西域第41章 福禍相倚第458章 夜襲第457章 信任第353章 學習第51章 錯有錯著第200章 狼筅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408章 難題第198章 求降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356章 奴隸第191章 點兵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418章 援兵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432章 道民君第107章 合縱第185章 牽城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365章 原料第311章 工業區第346章 騎軍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321章 私鬥第256章 新王第211章 百越第48章 定滑輪第239章 奸細第136章 紅燒第176章 藤甲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164章 設計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152章 破冰第244章 心計第186章 仙人第283章 仁君第457章 信任第140章 楚軍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42章 市場化第326章 命令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22章 追敵
第349章 直道第402章 勸降第224章 叛秦第429章 榜樣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96章 昌平君第191章 點兵第219章 戰法第464章 練兵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219章 戰法第219章 戰法第186章 仙人第44章 通敵第79章 挖坑第91章 代田法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134章 困難第549章第247章 浮橋第238章 狼煙第391章 炒麪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60章 聯軍第518章 局勢第289章 北地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420章 城牆第291章 二選一第185章 牽城第292章 涅石第164章 設計第472章 交鋒第24章 矛盾第153章 水德第378章 交集第385章 保命第62章 舉薦第386章 屬國第205章 衝陣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185章 牽城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156章 官大夫第479章 挑明第50章 虛張聲勢第122章 浮力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532章 西域第41章 福禍相倚第458章 夜襲第457章 信任第353章 學習第51章 錯有錯著第200章 狼筅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408章 難題第198章 求降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356章 奴隸第191章 點兵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418章 援兵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432章 道民君第107章 合縱第185章 牽城第516章 圍而不攻第365章 原料第311章 工業區第346章 騎軍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321章 私鬥第256章 新王第211章 百越第48章 定滑輪第239章 奸細第136章 紅燒第176章 藤甲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164章 設計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152章 破冰第244章 心計第186章 仙人第283章 仁君第457章 信任第140章 楚軍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42章 市場化第326章 命令第354章 攻守兼備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22章 追敵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乌珠穆沁旗| 嘉祥县| 大竹县| 响水县| 三门县| 武川县| 吉隆县| 咸宁市| 沁水县| 高雄市| 罗江县| 临海市| 清徐县| 新干县| 隆子县| 永泰县| 易门县| 克山县| 隆德县| 天津市| 金华市| 许昌县| 和龙市| 延吉市| 扶余县| 天台县| 登封市| 孝昌县| 贵德县| 巍山| 九台市| 宕昌县| 仪陇县| 无为县| 赤峰市| 宣威市| 南昌县| 平山县| 承德县| 石屏县|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