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2章 浮力

第122章 浮力

在撤軍的路上嬴政就與王翦、楊端和開始討論攻魏。

嬴政首先考慮的是魏國的外援,這也是這麼多年來與六國鬥智鬥勇最重要的一點……六國雖內鬥不止,但在一國行將滅亡時又往往會有它國援救。

“燕國已無糧草不可能增援。”

“代國更是不足爲慮。”

“齊國便是連燕國相邀的合縱都不會出兵,更遑論魏國了。”

“只是這楚國……”

王翦回答:

“楚國於燕國合縱也不過是做個樣子。”

“且其內部局勢未穩,屬下以爲楚也不會援魏。”

嬴政皺眉搖了搖頭:

“只怕未必。”

“燕國相邀時楚地距趙國路途遙遠,且三郡與楚地無切膚之痛。”

“但魏國卻並非如此,魏國與楚地相鄰,保魏便是保楚。”

“何況楚國幅員遼闊兵多將廣,楚王負芻又不似燕王喜那般昏庸……”

一番分析下王翦心服口服,抱拳道:

“大王所言甚是,魏國都城大梁距魏楚邊境不過區區數十里。”

“若楚兵來援,我軍便腹背受敵。”

楊端和加了句:

“且大梁城牆堅厚,周圍又水網密佈,攻城實非易事。”

這是魏國都城大梁的一個特點。

魏國自梁惠王六年遷都至大梁城以來一直都在加固城牆,至今已有百餘年。

如今這城牆已算是天下聞名的堅城了,史上秦、齊兩國數次打到大梁城下,都因爲無法破城無功而返。

城堅牆厚還只是其一,更重要的還是魏國一直以來在大梁一帶挖掘運河引黃河水灌溉。

這些運河及溝渠像扇形一樣在大梁周圍展開,將開闊的地面分割成多個小塊。

這給進攻一方造成諸多不便。

甚至魏軍時不時從城內反攻而出再城池和水網結合防守,使敵軍無可奈何。

王翦卻對楊端和說:

“攻城我卻不太擔心,你置下不是有個工師叫沈兵嗎?”

楊端和趕忙回答:

“稟大將軍。”

“沈兵已升任嗇夫!”

王翦點頭道:

“如此甚好。”

“據聞他近來又製出一座叫什麼……浮橋?”

楊端和回答:

“大將軍所言甚是。”

“這浮橋乃原木所制,便有若木筏般浮於水面。”

“前後只需幾個時辰便可搭起一座橋供兵士通過。”

王翦點頭道:

“這便是了。”

“以往我軍無法攻下大梁多是因水網所阻。”

“如今我等何不以浮橋克水網,以投石機攻城牆?”

“要知在沈兵那投石機下,便是邯鄲堅城也能輕鬆告破,大梁又能抵擋幾日?”

楊端和想了想,就點頭說道:

“大將軍所言甚是,此法或是可行。”

嬴政點頭道:

“那便成了。”

“若是我軍能製出浮橋攻下水網,這水網便能爲我所用。”

“如此一來,便是楚軍來援也會被我等憑水網阻擋奈何不得。”

然後又哈哈一笑,道:

“倒頭來,破這大梁城的還是沈兵……”

“也不知道這沈兵是哪來的諸多主意。”

“水車、翻車、投石機……此時又有浮橋。”

“真是讓人歎爲觀止。”

“你二人可要將這沈兵看好了,莫讓他出什麼差錯。”

“否則我大秦便失去一員福將矣!”

王、楊二人趕忙點頭稱是。

楊端和心下暗驚,這往後可不能把沈兵派到什麼危險的地方去了,否則這大王怪罪下來……

於是,沈兵一行人回到邯鄲時還沒歇上一口氣就接到製作浮橋的命令。

沈兵不知道大批量的學制作浮橋意義何在,他只知道上級傳達下命令照做就是。

確切的說不是制浮橋,而是將制浮橋的方法傳授給其它工匠及兵士。

更確切的說不是傳授制浮橋而應該是訓練。

因爲浮橋這東西製作起來相對比較簡單,麻煩的在於能將其快速拼接。

如果說製作上有什麼麻煩的話,就是木筏往往會出現高低不等及傾斜的情況。

上次渡河時就碰到過類似的問題。

只不過那次河水不急又有緊急修復,最後還是堪堪建成了一條不影響渡河的浮橋。

此時回想一下沈兵就感到有些後怕。

當時若因爲這些問題部隊無法順利渡河,自己這顆腦袋只怕就保不住了。

不過這兩個問題很容易解決。

沈兵一邊在羊皮上畫著圖一邊對胖子屯和蒼說:

“若是發現有些木筏浮出水面的部份高了,莫要以爲將高出的部份去掉一些便可降低高度!”

蒼和胖子屯兩人連連點頭應是。

上一次他們中就有許多人犯這錯誤。

沈兵接著說道:

“相反,我們應該在高出的部位加上重量。”

“當然重量必須在邊緣而不是中間。”

這其實就是一個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問題。

胖子屯和蒼兩人不必理解這麼深,他們只需要知道怎麼操作就行了。

見兩人沒意見,沈兵就接著說道:

“更難的是平衡問題!”

這是重中之重,因爲如果木符本身不平衡比如一邊高一邊低,其抗浪性及抗沉性就會很差。

要是把木板勉強往上架,一腳下去這木筏說不定就開始在水裡打滾浮橋也就翻了。

解決起來也不容易。

通過加配重的方式的確可以。

但問題是加多少配重呢?

配重加在個位置呢?

這都需要計算且計算和操作起來都不簡單。

不僅耗時長且容易出事。

沈兵知道戰場上的事都要簡單易做,一旦複雜起來在緊張的環境下就很容易出亂子。

於是沈兵就想了一個實用的方法:

“統一將木筏製成長形。”

“木材首尾交錯互換相疊。”

木筏不平衡主要是木材一頭粗一頭細引起的浮力兩頭不等。

如果把頭尾交錯互換就可以某種程度輕重相抵使整體更趨於平衡。

就算最終依舊不平衡幅度也不會太大同時也更易調整。

胖子屯和蒼一一記下然後按沈兵的話去操作,果然就比之前的情況要好得多。

蒼是無所謂,他只需要知道方法就滿足了。

但胖子屯卻是個想知道原理的人,一時在河邊盯著那木筏又是看又是算的,抓耳撓腮的怎麼也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

唉!這是要坐浮力講起嗎?

(本章完)

第313章 紡織第206章 潰逃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419章 試射第390章 奇軍第143章 降兵第461章 改革第94章 荊軻刺秦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467章 龍城第136章 紅燒第413章 射程第112章 浮橋第399章 三危山第502章 騎戰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266章 喜訊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453章 拒親第49章 許昌第402章 勸降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477章 分割第147章 戰略第104章 好奇心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237章 圍城第495章 嫁衣第539章 嚀泉第473章 分裂第367章 偷襲第295章 高爐第454章 大將軍第242章 撤軍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90章 窘況第73章 榨醬面第446章 巧合第340章 忽悠第400章 算盤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240章 滲透戰第254章 突圍第217章 項絡第347章 馳道第477章 分割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123章 探子第173章 天意第170章 收購第544章 真相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532章 西域第346章 騎軍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77章 誤會第157章 選兵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254章 突圍第480章 請辭第433章 復國第349章 直道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340章 忽悠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136章 紅燒第318章 售賣第59章 工師第191章 點兵第93章 姬丹第156章 官大夫第507章 出逃第147章 戰略第240章 滲透戰第422章 樓蘭王第518章 局勢第14章 水路第411章 信第414章 炮彈第531章 推測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536章 龜茲王第446章 巧合第109章 修橋第59章 工師第114章 首級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464章 練兵第349章 直道第338章 人才第46章 不世功勳第295章 高爐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
第313章 紡織第206章 潰逃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419章 試射第390章 奇軍第143章 降兵第461章 改革第94章 荊軻刺秦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467章 龍城第136章 紅燒第413章 射程第112章 浮橋第399章 三危山第502章 騎戰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266章 喜訊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453章 拒親第49章 許昌第402章 勸降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369章 進退兩難第477章 分割第147章 戰略第104章 好奇心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237章 圍城第495章 嫁衣第539章 嚀泉第473章 分裂第367章 偷襲第295章 高爐第454章 大將軍第242章 撤軍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90章 窘況第73章 榨醬面第446章 巧合第340章 忽悠第400章 算盤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240章 滲透戰第254章 突圍第217章 項絡第347章 馳道第477章 分割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123章 探子第173章 天意第170章 收購第544章 真相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532章 西域第346章 騎軍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77章 誤會第157章 選兵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254章 突圍第480章 請辭第433章 復國第349章 直道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340章 忽悠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301章 頭曼單于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136章 紅燒第318章 售賣第59章 工師第191章 點兵第93章 姬丹第156章 官大夫第507章 出逃第147章 戰略第240章 滲透戰第422章 樓蘭王第518章 局勢第14章 水路第411章 信第414章 炮彈第531章 推測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536章 龜茲王第446章 巧合第109章 修橋第59章 工師第114章 首級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464章 練兵第349章 直道第338章 人才第46章 不世功勳第295章 高爐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鲜城| 长岭县| 兴和县| 曲周县| 安乡县| 大同县| 腾冲县| 枝江市| 永丰县| 镇江市| 平顺县| 达日县| 自治县| 秭归县| 江源县| 同仁县| 阳山县| 徐汇区| 旬邑县| 天台县| 斗六市| 冷水江市| 白银市| 渑池县| 屯昌县| 三都| 宁城县| 丽江市| 苍梧县| 武川县| 屏东县| 本溪市| 贵德县| 措勤县| 通州区| 桑日县| 囊谦县| 威信县| 安陆市| 太湖县|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