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47章 馳道

第347章 馳道

就在沈兵與剺討論時,扶蘇就神色緊張的跑了過來,說道:

“將軍,有一事相詢?!?

說著就遞上了一封信。

這封信是嬴政寫給扶蘇的,除了關心幾句之外還詢問扶蘇對秦國一統之後體制的選擇。

體制的選擇?

沈兵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姓資還是姓社。

轉念一想,這時期哪有什麼資、社,所謂的體制該是奴隸制和封建制吧?

但這有得選嗎?

隨後扶蘇的話才讓沈兵明白過來。

扶蘇說:

“據聞左丞相王綰認爲秦國該使用分封制,而右丞相李斯卻以爲應使用郡縣制?!?

“兩者之爭已非近日纔有,父王突然以此問我……”

“只怕是要考我近日曆練是否有所增進了!”

沈兵聞言不由“哦”了一聲。

他明白了兩點:

其一,嬴政所說的體制指的是分封制和郡縣制,這兩者倒的確可以選擇。

其二,嬴政的用心或許真像扶蘇說的那樣,想考考他是否有治國的能力和獨道的見解。

也難怪扶蘇會緊張成這樣。

至於是用分封制還是郡縣制,其實真是各有所長。

分封制就是像之前一樣把土地分成幾塊由各諸候管理,只不過這些諸候要聽命於嬴政,同時嬴政還管理最大的一塊。

其缺點就是如果諸候國強大了,就不會把嬴政這中央政權當一回事。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就是這麼來的。

郡縣制就沒這方面的擔心了,天下全歸嬴政的,也就是全國分爲多少郡,然後郡下還有縣、鄉,呈金字塔形分級管理。

這制度在現代是不成問題的。

因爲現代交通高度發達有火車、有飛機、有輪船,從中央把軍隊派到國家另一邊最多也就是幾天的問題。

但在古代這制度卻存在“難以控制”的問題。

其它的不說,楚國這小小的一片地方都因爲地形複雜這客觀原因而無法改革無法實施郡縣制,何況是統一後的秦國!

比如中央政權和軍力在咸陽,薊城或汝陰有叛亂而地方軍無力鎮壓,該怎麼解決?

若是地方軍本身叛亂又如何解決?

中央出兵鎮壓?

僅僅只是路上行軍都要月餘時間。

此外還有運輸補給及援兵的問題。

所以這不是用哪個制度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交通問題。

秦國之所以短短十幾年就崩潰,除了嬴政統一之後的昏庸暴政之外,也有對邊遠地區控制不足的原因。

沈兵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當然是用郡縣制。”

扶蘇問:

“爲何?”

沈兵回答:

“此前天下大亂各據一方,皆因有諸候存在。”

“如今天下大定我王一統中原,若又實施分封制,豈非再將天下劃分?”

“這與培養戰亂有何分別?是以分封制並非長治久安之策?!?

扶蘇又問:

“可左丞相所言又在理,燕、楚、齊等國距離咸陽太遠?!?

“若是不分封自治,只怕鞭長莫及?!?

沈兵聽了不由一愣“分封自治”,這說的怎麼這麼像北地?

莫非……

是趙高和李斯,亦或是嬴政在試探沈兵是否有“自治”獨霸一方之心?

想到這,沈兵就更是堅決支持郡縣制了:

“所謂鞭長莫及,不過是路遠難行而已。”

“如今天下大定,我王便可修築馳道通向各方。”

“若一月之路縮短爲二十日,便再無鞭長莫及之說了。”

扶蘇當即點頭應道:

“此言有理!多謝將軍!”

許多人以爲秦時的馳道是皇帝專用車道,供秦始皇外出遊玩使用。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

馳道其實是支持郡縣制的物資基礎,是爲了管理統治全國各郡縣,儘快傳遞政令文書,方便物資交流而開闢的。

之前所說的鎮壓叛亂是其一,政令文書的及時性又是其二。

比如從中央有某項政令需全國發布,但正式文書到達偏遠地區卻要數月之久……奸商就足可用信鴿傳遞信息並這數月時間屯積與政令相關的物質以暴富。

是以馳道纔是以咸陽爲中心且極爲寬敞:規定的寬度是五十步,且兩則種有樹木。

五十步大概是現代的六十幾米。

皇帝專用道也就是任何時候都只會有一隊人使用,當然不可能有交匯的情況,六十幾米寬完全沒有必要。

可想而知,它是爲了咸陽的“中央軍”在萬一有叛亂時能快速到達目的地,在此之後還有糧草輜重,兩側的樹木則是爲這支部隊起掩護和工事依託的作用……一旦遭到攻擊,兩側樹木隨時可以成爲工事甚至砍筏製作投石機。

扶蘇正要離開,卻又被沈兵叫住了。

沈兵說:

“加上一句:北地亦不應例外,望大王指派各郡郡守、郡尉及監御史!”

扶蘇不由愕然望向沈兵,但下一秒他就明白了,神色凝重的點了點頭,道:

“扶蘇明白!”

其實倒不是嬴政對沈兵多心,而是趙高和李斯兩人在旁說的久了,於是讓嬴政有試探一下沈兵的心理。

但北地這地其實並不適合實際採用郡縣制。

正如之前所言,郡守負責軍事,郡尉負責內政,監御史負責監督。

這制度在和平地區是合適的,因爲沒有戰爭的壓力可以各郡分塊管理。

但在有戰爭壓力尤其還是面對強敵的北郡也這麼弄……

北地此時的總兵力不過兩萬餘人,這兵力本來就不足,還要分成兩郡給兩個郡守指揮?

那麼九原多少兵?雲中多少兵?

這樣把兵權一分,沈兵手裡還能有多少兵?還能與匈奴作戰嗎?

另外像沈兵這種發展模式,哪個郡尉有辦法管理?

派出兩個郡尉分開管理後,能爲沈兵的部隊提供足夠的軍事物資抵擋住匈奴的進攻和威脅嗎?

所以北地如果這麼做的,那就跟找死差不多。

這跟當初趙王幾次三番的想削李牧的權卻又無法下手有些相似。

沈兵就看準了這一點,所以纔敢讓扶蘇這樣寫。

而嬴政看到扶蘇的回答後卻是龍心大悅。

一方面是對沈兵的最後一點戒心也放下了。

另一方面覺得這扶蘇是長大了,尤其那修建馳道的建議……深得寡人之心??!

(本章完)

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82章 許應第494章 藍氏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10章 摩擦力?第375章 野人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113章 軍糧第329章 訓練第95章 宣傳攻勢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408章 難題第86章 樣式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31章 火攻第38章 調虎離山第507章 出逃第221章 回師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52章 英明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356章 奴隸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17章 補水點第5章 底牌第147章 戰略第16章 變局第125章 心理第218章 騎射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366章 礦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17章 攻大於守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200章 狼筅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399章 三危山第307章 索箭第150章 使節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444章 沙塵暴第487章 賜婚第131章 淳于越第81章 高田第218章 騎射第257章 奇人第136章 紅燒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185章 牽城第24章 矛盾第109章 修橋第432章 道民君第381章 交易第281章 稅率第311章 工業區第344章 齊國亡第542章 補給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39章 嚀泉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512章 訓練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7章 以逸待勞第312章 探礦第495章 嫁衣第457章 信任第203章 陳城第179章 牽城第281章 稅率第517章 文明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488章 爲難第84章 桔槔第318章 售賣第19章 爲師老了第503章 選擇第81章 高田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399章 三危山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16章 工業化第417章 補水點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32章 變故第70章 番木鱉第93章 姬丹第536章 龜茲王第261章 勞力第450章 控制第30章 禁民二業第173章 天意第305章 反包圍第76章 簡在帝心第23章 劓刑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162章 鋸子第129章 變數
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82章 許應第494章 藍氏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10章 摩擦力?第375章 野人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113章 軍糧第329章 訓練第95章 宣傳攻勢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408章 難題第86章 樣式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31章 火攻第38章 調虎離山第507章 出逃第221章 回師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52章 英明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356章 奴隸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17章 補水點第5章 底牌第147章 戰略第16章 變局第125章 心理第218章 騎射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366章 礦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17章 攻大於守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200章 狼筅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399章 三危山第307章 索箭第150章 使節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444章 沙塵暴第487章 賜婚第131章 淳于越第81章 高田第218章 騎射第257章 奇人第136章 紅燒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185章 牽城第24章 矛盾第109章 修橋第432章 道民君第381章 交易第281章 稅率第311章 工業區第344章 齊國亡第542章 補給第478章 身不由己第539章 嚀泉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512章 訓練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7章 以逸待勞第312章 探礦第495章 嫁衣第457章 信任第203章 陳城第179章 牽城第281章 稅率第517章 文明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488章 爲難第84章 桔槔第318章 售賣第19章 爲師老了第503章 選擇第81章 高田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399章 三危山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16章 工業化第417章 補水點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32章 變故第70章 番木鱉第93章 姬丹第536章 龜茲王第261章 勞力第450章 控制第30章 禁民二業第173章 天意第305章 反包圍第76章 簡在帝心第23章 劓刑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162章 鋸子第129章 變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津市| 德令哈市| 夏津县| 沁水县| 怀来县| 汾阳市| 鄂伦春自治旗| 宁津县| 永春县| 遂宁市| 时尚| 米易县| 平度市| 明溪县| 高要市| 乌海市| 普宁市| 外汇| 宝坻区| 泌阳县| 沂源县| 曲阳县| 长岭县| 万全县| 武城县| 平凉市| 济宁市| 克山县| 晋城| 永德县| 蒙自县| 内丘县| 呈贡县| 资溪县| 大埔区| 闽清县| 新河县| 宁波市| 增城市| 上思县| 富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