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1章 火球騎軍

第471章 火球騎軍

沈兵當然不是用這兩千人去對匈奴的四萬人。

戰場上無論是騎戰還是步戰,都十分忌諱被敵人包圍。

因爲一旦被包圍再多的兵力也無法展開在中間擠成一團,尤其是騎軍……騎軍要是被擠在中間失去了速度優勢那基本就只有等死一途了。

匈奴的陣形明顯就是想包圍秦軍。

這是兵力多的優勢……兵力一多就可以分成幾個部份且每個部份都可以獨擋一面不致被敵人一口吃掉。

比如此時蒲類軍面對的匈奴:一萬在左翼一萬在右翼,還有兩萬在中間。

蒲類軍只有一萬八千餘人,想要吃掉匈奴任何一支都不是易事。

於是,若要正面應戰的話幾乎無法避免要被匈奴包圍。

然而,蒲類軍卻有其自己的破圍辦法,那兩千騎軍便是沈兵派去破圍的。

兩千騎軍迎戰是不可能遭到匈奴的包圍。

原因是這兩千騎軍兵力太少了,匈奴將其包圍不僅不劃算緊接著還會遭到秦軍主力的進攻。

因此這兩千騎軍十分順利的便迎上了匈奴正面的兩萬主力。

匈奴騎軍隔遠了就朝兩千秦騎放箭,但這些秦騎是有備而來,他們手持木盾斜向上遮擋護住要害,一道道箭矢便狠狠的釘在木盾上。

匈奴騎軍紛紛拔出彎刀準備應戰。

按他們的想法,這兩千秦軍就是來找死的。

雖說秦騎因爲有馬鐙可以解放雙手,但兩千對兩萬……便是以馬羣衝撞也能將其踏平。

然而秦騎卻並沒有打算直接與其對衝,而是彎刀朝馬鞍前一砍,掛在馬鞍兩側的數十枚“霹靂火球”便掉了下來落在陣前,之後秦騎便一拉馬頭改變方向舉著盾從側翼穿出,只留下一堆堆“霹靂火球”在陣前,導火索還“索索”的冒著煙。

這兩千騎並非去作戰的,而是去施放“地雷”的。

如果說有什麼能阻擋匈奴騎兵排山倒海的衝勢的話,沈兵認爲沒什麼能比得上“霹靂火球”。

槍陣?

過於被動且只適用於步卒。

投石機?

製作不易機動不便。

火炮?

成本高重量大,且射速慢反應遲鈍,在快若閃電的騎兵面前優勢不明顯。

只有“霹靂火球”,尤其還是使用了改良火藥配方後的“霹靂火球”……

火藥配方改良之後其威力已經與現代黑火藥相差不大了。

如果說還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還需要經過進一步提純。

不過此時沒有那麼高的要求,畢竟這威力的火藥已足夠對付騎兵。

沈兵做的只是將“霹靂火球”做了些改進……因爲火藥威力大,於是減少裝藥縮小體積,但威力卻比之前有過之無不及。

體積小重量輕就方便騎軍攜帶和投擲,於是蒲類軍便大量裝備。

沈兵甚至還在其中編了一支爲數五千人的“火球騎軍”。

這支騎軍只裝備刀盾不帶箭矢(爲了減輕重量),馬鞍兩側分別掛著十枚“霹靂火球”,右手邊的馬鞍後又掛了五枚。

此外馬鞍前還特地設置了一個可插上火繩的孔。

戰前這些騎兵只需將火繩點燃插在這孔上便可隨時點火。

馬鞍前方的“霹靂火球”是帶著長引信且沒有木柄的,使用前只需將引信點燃並將固定在馬鞍上的麻繩砍斷,這些“霹靂火球”便會掉在馬匹經過的地方成爲“地雷”。

每匹馬帶著二十枚這樣的“霹靂火球”,而沈兵一次就出動了兩千騎。

也就是說那一刻就有四萬枚“霹靂火球”被一捆捆的丟在匈奴騎軍衝鋒的路上……這要是用火炮來發射的話,只怕打個一天也無法發射出這麼多的炮彈。

匈奴也有裝備“霹靂火球”,所以當然知道那是什麼,於是第一時間陣形就亂了。

問題在於兩萬騎兵高速衝鋒時根本無法停下也很難轉向,更何況秦軍兩千騎在正面散開了“地雷”帶又近又寬,就算是轉向也無法及時避開。

於是前排的匈奴騎軍能做的只能是朝後方大叫示警,然後硬著頭皮衝進這片由“霹靂火球”組成的雷區。

接著只聽“轟轟”的一陣爆響,四萬枚“霹靂火球”先後炸開的威力果然不同凡響,匈奴騎軍片刻間就被籠置在爆炸的煙霧中,接著便是人仰馬翻慘叫聲不絕於耳。

被炸死炸傷的,被受驚的馬匹拋下的,還有馬匹因踏上馬匹和屍體而失蹄的……死傷不計其數。

同時那兩千秦騎繞開後還並未就此放過匈奴,他們從其側面不停的點燃“霹靂火球”然後將其拋入匈奴騎兵陣中。若是拋完了,便手持刀盾斬殺從陣中逃出的敵軍。

在另一頭看著這一幕的無憂公主不由暗自心驚:

好在龜茲沒有與秦軍爲敵。

父王甚至自己之前竟然還看不起秦騎軍,卻不想這有了馬具的秦騎再配上“霹靂火球”居然能有這般恐怖的戰力,只兩千騎便打得兩萬匈奴騎軍潰不成軍亂成一團。

而龜茲全國之後不過兩萬,這要是打起來……

匈奴右賢王正領著一萬預備部隊緊隨其後,他原本還以爲匈奴能輕鬆擊退那兩千秦軍,不想卻是這個結果。

同時心下暗想:匈奴也有“震天雷”,爲何卻不知道像秦軍這般用於戰場?

也難怪匈奴無法像秦軍一般用“震天雷”炸秦軍。

這一方面是因爲匈奴沒有馬具。

沒有馬具尤其是沒有馬鐙就無法解放雙手,無法解放雙手就無法像秦軍一般一手持盾一手拋擲“霹靂火球”。

另一方面則是因爲匈奴沒有火繩。

此時的匈奴甚至還處在鑽木取火的時代,無法像秦軍一樣有火摺子、火繩,隨時要火就有火且可以在馬背上點燃“霹靂火球”。

沈兵當然不知道別人在想什麼,他只知道進攻的時機已成熟。

於是一揮手,早已準備好的大軍就高喊一聲浩浩蕩蕩的朝匈奴主力衝殺過去。

且秦軍……確切的說是蒲類軍,全軍都沒用弓箭,而是一手持盾一手持彎刀朝敵人衝殺。

(本章完)

第71章 落幕第461章 改革第159章 希望第99章 使節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396章 陷馬坑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467章 龍城第364章 偷師第237章 圍城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32章 變故第249章 神武軍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444章 沙塵暴第361章 封禪第77章 脂膏第186章 仙人第113章 軍糧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78章 七國第502章 騎戰第488章 爲難第20章 精銳之師第429章 榜樣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157章 選兵第283章 仁君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368章 制高點第59章 工師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31章 補給第108章 求放過第65章 厚禮第466章 出兵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109章 修橋第285章 議和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34章 勸降第320章 高人第403章 月氏王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427章 矛盾第519章 火器第451章 交易第76章 簡在帝心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477章 分割第460章 聯軍第14章 水路第368章 制高點第314章 織布機第122章 浮力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12章 身卑力微第375章 野人第476章 勸降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321章 私鬥第322章 招工第112章 浮橋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16章 截殺第200章 狼筅第7章 除非……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136章 紅燒第386章 屬國第356章 奴隸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220章 撤軍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397章 丘就卻第200章 狼筅第366章 礦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292章 涅石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346章 騎軍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310章 遷民第275章 宣傳戰第294章 礦石第316章 工業化第143章 降兵第177章 黑甲軍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203章 陳城第510章 聯盟第198章 求降第70章 番木鱉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525章第178章 以攻代守
第71章 落幕第461章 改革第159章 希望第99章 使節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396章 陷馬坑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467章 龍城第364章 偷師第237章 圍城第245章 甕中之鱉第32章 變故第249章 神武軍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444章 沙塵暴第361章 封禪第77章 脂膏第186章 仙人第113章 軍糧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78章 七國第502章 騎戰第488章 爲難第20章 精銳之師第429章 榜樣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157章 選兵第283章 仁君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368章 制高點第59章 工師第17章 攻大於守第331章 補給第108章 求放過第65章 厚禮第466章 出兵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109章 修橋第285章 議和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34章 勸降第320章 高人第403章 月氏王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427章 矛盾第519章 火器第451章 交易第76章 簡在帝心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477章 分割第460章 聯軍第14章 水路第368章 制高點第314章 織布機第122章 浮力第445章 無憂公主第12章 身卑力微第375章 野人第476章 勸降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321章 私鬥第322章 招工第112章 浮橋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16章 截殺第200章 狼筅第7章 除非……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136章 紅燒第386章 屬國第356章 奴隸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220章 撤軍第282章 不降反升第397章 丘就卻第200章 狼筅第366章 礦第348章 羨門子高第292章 涅石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346章 騎軍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310章 遷民第275章 宣傳戰第294章 礦石第316章 工業化第143章 降兵第177章 黑甲軍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203章 陳城第510章 聯盟第198章 求降第70章 番木鱉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525章第178章 以攻代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山市| 彭州市| 航空| 尖扎县| 扎赉特旗| 临海市| 射阳县| 伽师县| 九江市| 云阳县| 隆尧县| 永康市| 安宁市| 连州市| 尚义县| 澎湖县| 邢台市| 武宁县| 太康县| 北海市| 大余县| 东乌珠穆沁旗| 乾安县| 靖安县| 邢台县| 北京市| 东丽区| 若羌县| 花垣县| 武夷山市| 青州市| 光泽县| 德惠市| 周至县| 福鼎市| 若羌县| 华安县| 图木舒克市| 卓尼县| 洞口县| 新巴尔虎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