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5章 野人

第375章 野人

有句話叫“萬事開頭難”。

雖說西套的側重點已經定下,但依舊要一步步經營不可能一夜之間就繁華起來。

沈兵首先要做的就是以牧養耕修築水利,爭取在明年開春時就能在西套屯田解決西套糧食自給問題。

其實沈兵不只是在西套如此經營,而是經河西走廊一路往西域都是以西套的模式發展服務業。

試想,自西套穿過河西走廊到敦煌約有兩千裡。

若商隊以每日五十里計算……雖然商隊使用馬車運貨,且運的貨也是質輕的絲綢布匹,但河西走廊道路不平是以速度不快,至少需一個多月才能橫穿而過。

道路不平是之前長期生活在這裡的月氏的鍋,月氏此時還是遊牧民族……之所以說“此時”,是因其西遷之後就轉變爲農耕爲主。

遊牧民族自然不會修路,而是騎馬騎得多了自然就有路。

這些路或許適合騎馬,卻不適合運輸的馬車行走。

且這還只是穿過河西走廊沒有到達西域,其間還要穿過乾旱帶甚至沙漠。

一支商隊若攜帶兩個月甚至三個月的糧食橫穿河西走廊前往西域經商,那麼他們還能帶多少絲綢?

這其間還要冒著被劫掠、糧食不足、水源不足、馬匹不足、車輛損壞等風險。

是以商隊一考慮這些,便是有極高的利潤也同樣會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若商隊望而卻步,那麼這條絲綢之路便永遠也無法繁華當然也無法得到發展。

爲了保護商隊的安全同時也爲減少商隊成本增加其利潤,沈兵打算往西域方向每五百里就設一個點。

事實上李巖的部隊已經這麼做了。

其所領的五萬兵士自五原起就每五百里留下千人設一城寨。

當然,並不是嚴格的五百里。

而是大概五百里距離尋找一有水源有適合屯田且利於防守的位置建寨。

之後留守部隊就有兩個任務:

一是的負責清剿流匪及來不急撤走的匈奴。

二是修築水利準備屯田。

完成這兩個任務之後城寨周圍就是安全地域,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追逐利益的商人自然而然的就會在城寨附近開設客棧。

有了客棧,前往西域的商隊就只需要攜帶十餘天的補給……每十天就可以到沿途客棧補給一次,而且還可以得到官兵的保護。

這就成級數的降低商隊經商的成本及風險。

當然,這其中還需要沈兵開個頭。

因爲這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商隊經商和沿途客棧是互贏共存的關係。

沒有沿途客棧商隊經商成本高風險大,於是商隊就少。

商隊少又會反過來使沿途客棧因爲無利可圖而不敢開設太多……

於是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兩者的發展都受限。

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就是沈兵以北地商人的身份在各城寨先行開設客棧以保證商隊的補給。

商隊有利可圖於是就會越來越多,商隊一多,沿途的客棧也會跟著增多。

這就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也就是沈兵所說的引導和調控。

否則,若是任其自然發展,最終或許也能發展成形,只不過在這商業極不發達的古時,完成這發展並最終繁榮起來只怕需要數百年。

沈兵當然等不了這數百年的。

沈兵這做法可以說是照搬了漢代發展絲綢之路的模式。

西套就是現代的寧夏。

從寧夏的甘塘到武威約五百里。

從武威到張掖差不多五百里。

從張掖到酒泉還是五百里。

從酒泉到敦煌就遠了些,有八百里,但在中間還有個瓜州。

這些城市會有這麼整齊劃一的距離並非偶然,而是爲絲綢之路的商隊沿途補給設置方便,而且出於經營和防禦需要必須選擇水源附近及地理位置較好的地方。

時間一久,這些補給地的規模就越來越大進而發展成一城市。

沈兵的第一步就是將牛羊往西套趕……

這其中主要是羊,因爲牛這東西作爲農耕工具肯定是要儘可能留在需要大規模經營農業的地區。

羊就主要是爲了食用了。

北地從匈奴那換了一批,再從邊境百姓中購買一批,首批就收集了兩千多頭羊投放到西套南面。

然後這些羊會吃草,會長肉,羊還會生小羊,小羊長大又會生小羊……

兩千頭羊不出意外的話夠幾百人生存了。

這其實就是匈奴人的生存之道,也是他們可以在草原到處機動而幾乎不需要考慮補給的原因……他們跑到哪就將羊羣趕到哪,再加上還有羊奶、馬奶之類的,幾乎可以自給自足。

以至於之後漢軍進攻匈奴也採用這種模式。

也就是每次北上征討匈奴,漢軍就總是趕著成片成片一眼望不到頭的牛羊出征。

這戰術很聰明,因爲這樣他們就可以像匈奴人一樣幾乎可以不用考慮補給問題,於是就不用像劉邦一樣擔心補給線被切斷被包圍。

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漢軍沒有匈奴人養牛、養羊的經驗,於是總是成片的牛羊趕出去,回來時基本就只有人和馬了。

投放羊羣時還有個小插曲。

秦軍進入南部山區圈下一片草場時……嚇得山區部落裡的“野人”四處奔走。

這或許是因爲之前匈奴人進駐西套時對他們不太友好。

如果不是因爲這些“野人”大多已狩獵爲生沒有多餘的食物,他們只怕早就被匈奴搶光、殺光了。

沈兵嚴令部下不得與當地部族衝突,甚至還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這些部族。

這不只是人道的原因。

更是這麼做會減少秦軍許多麻煩,再一個就是西套需要勞動力。

這些原始部族既有在西套生存下來的能力又十分健壯,只要稍加訓練或許能成爲很好的農民。

後來沈兵才知道自己想多了。

這些“野人”自小就在山區狩獵,他們是很出色的獵人,對種田一竅不通也毫無興趣。

他們也許可以轉化爲農民,但很可能要經過幾輩的同化和教育。

(本章完)

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307章 索箭第251章 陷阱第93章 姬丹第332章 騷擾第43章 知己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120章 承功第252章 消息第393章 肅州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395章 羊羣第91章 代田法第146章 配給制第162章 鋸子第403章 月氏王第165章 騎射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04章 教育權第360章 西域第249章 神武軍第185章 牽城第318章 售賣第65章 厚禮第143章 降兵第61章 火彈第521章 投石機第130章 鄭國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23章 劓刑第262章 水排第130章 鄭國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483章 汗血馬第418章 援兵第93章 姬丹第38章 調虎離山第10章 摩擦力?第502章 騎戰第397章 丘就卻第349章 直道第214章 較勁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249章 神武軍第112章 浮橋第406章 騎軍第370章 收購第395章 羊羣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460章 聯軍第488章 爲難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534章 馬店第375章 野人第299章 圈地第281章 稅率第422章 樓蘭王第300章 牀弩兵第532章 西域第162章 鋸子第371章 控制第91章 代田法第418章 援兵第539章 嚀泉第379章 黨項第452章 英明第84章 桔槔第500章 接敵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286章 難題第25章 心在滴血第266章 喜訊第460章 聯軍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266章 喜訊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136章 紅燒第6章 眼見爲實第326章 命令第157章 選兵第120章 承功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158章 騎兵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437章 人心第367章 偷襲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10章 摩擦力?第548章 書信第344章 齊國亡第256章 新王第291章 二選一第457章 信任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
第3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58章 不戰而降第307章 索箭第251章 陷阱第93章 姬丹第332章 騷擾第43章 知己第456章 進退兩難第120章 承功第252章 消息第393章 肅州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395章 羊羣第91章 代田法第146章 配給制第162章 鋸子第403章 月氏王第165章 騎射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404章 教育權第360章 西域第249章 神武軍第185章 牽城第318章 售賣第65章 厚禮第143章 降兵第61章 火彈第521章 投石機第130章 鄭國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23章 劓刑第262章 水排第130章 鄭國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483章 汗血馬第418章 援兵第93章 姬丹第38章 調虎離山第10章 摩擦力?第502章 騎戰第397章 丘就卻第349章 直道第214章 較勁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249章 神武軍第112章 浮橋第406章 騎軍第370章 收購第395章 羊羣第509章 脣亡齒寒第460章 聯軍第488章 爲難第133章 滅國戰法第534章 馬店第375章 野人第299章 圈地第281章 稅率第422章 樓蘭王第300章 牀弩兵第532章 西域第162章 鋸子第371章 控制第91章 代田法第418章 援兵第539章 嚀泉第379章 黨項第452章 英明第84章 桔槔第500章 接敵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465章 殺雞駭猴第286章 難題第25章 心在滴血第266章 喜訊第460章 聯軍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266章 喜訊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136章 紅燒第6章 眼見爲實第326章 命令第157章 選兵第120章 承功第106章 一舉數得第158章 騎兵第169章 以物抵債第437章 人心第367章 偷襲第128章 上架感言第10章 摩擦力?第548章 書信第344章 齊國亡第256章 新王第291章 二選一第457章 信任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坡区| 安庆市| 惠州市| 凌云县| 兴化市| 和硕县| 嵩明县| 江油市| 恭城| 南昌县| 镇原县| 新河县| 遵化市| 霍林郭勒市| 濮阳县| 夏邑县| 连江县| 吉木萨尔县| 永兴县| 平乡县| 新郑市| 长治市| 南乐县| 英德市| 西畴县| 晋中市| 鹤庆县| 饶阳县| 潼关县| 龙门县| 财经| 彰化市| 微博| 永福县| 兴海县| 武穴市| 宾川县| 长垣县| 雷州市| 巨鹿县| 武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