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56章 進退兩難

第456章 進退兩難

爲此無憂公主還與龜茲王起了爭執。

龜茲王將想法與無憂公主一說,馬上就遭到了無憂公主的反對:

“父王,那匈奴幾次三番翻臉無情、言而無信,我等今趟又如何能信他?”

“更何況,秦軍以一萬之力便能擊退十萬匈奴?!?

“如今便是龜茲兩面夾擊又能有多少勝算?”

“即便我等擊退了秦軍,我等豈非又如之前一般年年向匈奴進貢?”

龜茲王回道:

“匈奴不可信,難道那秦軍便可信了?”

“其先有教唆軍民作亂後又拒絕聯姻,分明是居心否測。”

龜茲王會這麼說,是因爲他對改革還是沒有下很大的決心。

改革的結果雖然聽起來很好,但許多人都有安於現狀害怕改變的心理。

比如龜茲王現在就過得挺滋潤的,擁有西域第一大國的稱號,各貴族分駐幾城但對龜茲王也算是敬服,雖然匈奴那邊要進貢……也只是損失些財物而已,就這樣過一輩子有什麼不好?

而秦軍的出現卻打亂了這個節奏讓龜茲王有了危機感。

沈兵描繪的藍圖雖好,但誰知道改革能否成功!

誰知道各國能否順利結盟!

誰知道聯軍能否打敗匈奴!

這其中只要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龜茲王就有可能惹上殺身之禍。

龜茲王接著說道:

“至於能否擊敗秦軍……”

“本王認爲匈奴使節說的有理?!?

“秦軍有意與我等聯盟,我等只需假借聯盟之機突然發難……”

“秦軍不過兩萬之數,又如能抵擋匈奴及西域大軍的夾攻?”

無憂公主暗自心驚。

龜茲王說的極是,若表面與秦軍結盟彼此部隊融爲一體,待出兵草原征討匈奴時再突然反戈……秦軍的確沒有幸理。

其實這只是無憂公主的想法。

匈奴的想法更爲歹毒……若西域與秦軍結盟,西域兵士就不難混入姑師、樓蘭及其餘幾個綠洲。

到時只需要在這些綠洲裡的水源下毒,秦軍就會面臨前方主力在草原遭受包圍,後方根據地無法補給的窘境。

這些卻是冒頓單于定下的策略。

冒頓單于不擔心它不成功,只擔心龜茲不願配合。

於是偷偷派出一隊使者喬裝成西域牧民帶上財物到龜茲遊說,並許諾一旦成功將秦軍趕出西域便助龜茲統一西域。

龜茲王一思量:

助秦軍打敗匈奴,秦軍卻是呆在西域不走了。

而助匈奴打敗秦軍……習慣在草原生活的匈奴終究還是會回去,到時便是龜茲獨霸西域,何樂而不爲?

龜茲在這方面的分析倒是有道理。

因爲西域這種沙漠地區容不下匈奴這種不事生產的人,他們只能每年來討些財物牲畜卻無法長時間在西域生活。

但秦軍卻不一樣。

秦軍會在這裡屯田,不僅屯田還興修水利用先進的技術擴大耕地面積……這就意味著秦軍將長期呆在西域甚至世世代代生活下去。

那龜茲何時纔有出頭之日?

所以勤勞耕種自有其好處,也是一種優良的品德,但有時卻會遭人所忌。

無憂公主此時十分矛盾。

她的矛盾並非倒向哪一方,而是是否應該告知龜茲王沈兵的真實身份。

無憂公主心知父王之所以偏向匈奴,有很大一部份是因爲被秦軍拒親。

若說出沈兵的真實身份並將拒親的原因解釋清楚,那是不是就能將龜茲王的意願帶回來?

然而……

若是不能將龜茲王的意願帶回來呢?

若龜茲王又知道沈兵的真實身份,那沈兵豈非當真就走不出龜茲了?

這時無憂公主才發現沈兵的謹慎很有必要。

無憂公主不敢冒這個險,於是最終也沒說出真相只是據理力爭。

然而此時的龜茲王又哪裡聽得進去,嚴令龜茲公主不得再與沈兵接觸。

不過出於“假結盟”的策略需要,龜茲王又沒把沈兵等人怎樣,只是對匈奴使者一事隱而不說,並派一隊侍衛看住無憂公主。

無憂公主雖心急著去給沈兵報信,但身邊總跟著幾個侍衛,一回宮侍衛便守住各個出口不給她一點機會。

於是無憂公主纔想到一個辦法:教會一名親信侍女兩句簡單的中原話,由她向沈兵發出警告。

沈兵第一時間就找來了坾,小聲說道:

“匈奴使節已在龜茲,且龜茲王似有意與匈奴結盟。”

坾不由一驚,道:

“大將軍,如此一來此地便非久留之地。”

“不若大將軍現在便隨我出城吧!”

沈兵知道坾的意思。

有句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沈兵這個秦國大將軍能順利回到姑師,那什麼龜茲就不在話下,是打是和全由沈兵決定。

但沈兵反問了聲:

“你道我等還能出城嗎?”

坾回答:

“之前我等便派也六人?!?

“若是他們能出城,我等應是不成問題?!?

沈兵搖了搖頭,道:

“那是因爲那六人是出城送信的。”

“若我此時急著出城……只怕龜茲王便意識到我知道些什麼?!?

“到時不只走不了,還會逼龜茲王痛下殺手?!?

坾一想覺得有理,就點頭道:

“如此一來,便只有乘夜色偷出城了。”

沈兵搖了搖頭,道:

“只怕我等已被龜茲王監視了,要逃出城去只怕沒那麼容易。”

坾趕忙問道:

“那該如何是好?”

沈兵有些後悔。

早知如此,在信使出城的時候就該調來大軍。

到時兵臨城下,龜茲王想不放人也不行。

然而,沈兵只道有無憂公主相助不久就可以出城,一時沒想到事情會急轉直下突然就惡化到如此地步,現在卻是進退兩難。

天色很快就暗了下來。

就在沈兵和坾在木樓內左右爲難時不敢輕舉妄動時,又有一侍女端著一壺酒進來。

她一邊把酒壺放下一邊低聲說道:

“你等爲何還不離開?”

沈兵愕然,居然是無憂公主的聲音。

原來是無憂公主知道沈兵一行人還沒未離開,心急之下竟與侍女換了服飾獨自前來。

西域女子都是以薄紗遮住面部,侍衛竟未能察覺。

(本章完)

第70章 番木鱉第162章 鋸子第395章 羊羣第48章 定滑輪第188章 軍魂第145章 楚軍第285章 議和第532章 西域第448章 聯軍第185章 牽城第147章 戰略第534章 馬店第113章 軍糧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49章 直道第460章 聯軍第71章 落幕第281章 稅率第80章 薄禮第127章 魏獒第138章 兵行險著第246章 圍城第191章 點兵第127章 魏獒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31章 火攻第439章 降軍第158章 騎兵第176章 藤甲第481章 試探第43章 知己第224章 叛秦第164章 設計第86章 樣式第51章 錯有錯著第209章 權力第511章 火繩槍第197章 活路第277章 結果第23章 劓刑第450章 控制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297章 牀弩第88章 論農第13章 睚眥必報第79章 挖坑第521章 投石機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458章 夜襲第165章 騎射第101章 荊軻第316章 工業化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323章 利潤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351章 五原第79章 挖坑第393章 肅州第242章 撤軍第126章 水網第229章 閃電戰第311章 工業區第137章 圍城第71章 落幕第237章 圍城第431章 利益第438章 巴豆第426章 綠洲第10章 摩擦力?第287章 分別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66章 礦第18章 主動防禦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123章 探子第251章 陷阱第543章 楊婷第50章 虛張聲勢第85章 水車第21章 火力封鎖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131章 淳于越第390章 奇軍第30章 禁民二業第256章 新王第72章 麪粉第395章 羊羣第194章 副將第415章 引信第99章 使節第307章 索箭第520章 小試身手第262章 水排第28章 能人第272章 動搖
第70章 番木鱉第162章 鋸子第395章 羊羣第48章 定滑輪第188章 軍魂第145章 楚軍第285章 議和第532章 西域第448章 聯軍第185章 牽城第147章 戰略第534章 馬店第113章 軍糧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349章 直道第460章 聯軍第71章 落幕第281章 稅率第80章 薄禮第127章 魏獒第138章 兵行險著第246章 圍城第191章 點兵第127章 魏獒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31章 火攻第439章 降軍第158章 騎兵第176章 藤甲第481章 試探第43章 知己第224章 叛秦第164章 設計第86章 樣式第51章 錯有錯著第209章 權力第511章 火繩槍第197章 活路第277章 結果第23章 劓刑第450章 控制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302章 鳴鏑弒父第297章 牀弩第88章 論農第13章 睚眥必報第79章 挖坑第521章 投石機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458章 夜襲第165章 騎射第101章 荊軻第316章 工業化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323章 利潤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442章 樓蘭兵變第351章 五原第79章 挖坑第393章 肅州第242章 撤軍第126章 水網第229章 閃電戰第311章 工業區第137章 圍城第71章 落幕第237章 圍城第431章 利益第438章 巴豆第426章 綠洲第10章 摩擦力?第287章 分別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178章 以攻代守第366章 礦第18章 主動防禦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123章 探子第251章 陷阱第543章 楊婷第50章 虛張聲勢第85章 水車第21章 火力封鎖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131章 淳于越第390章 奇軍第30章 禁民二業第256章 新王第72章 麪粉第395章 羊羣第194章 副將第415章 引信第99章 使節第307章 索箭第520章 小試身手第262章 水排第28章 能人第272章 動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句容市| 巴林右旗| 曲阜市| 孟州市| 自治县| 临沭县| 元朗区| 阿拉善右旗| 大埔区| 准格尔旗| 广德县| 娄烦县| 栾城县| 林口县| 红桥区| 弋阳县| 萨迦县| 嵊泗县| 永丰县| 望城县| 方城县| 晋宁县| 曲阳县| 肃北| 丰原市| 张家川| 叶城县| 波密县| 新野县| 五河县| 阜城县| 屏东市| 晴隆县| 邛崃市| 浮梁县| 太仆寺旗| 城固县| 双峰县| 巨野县|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