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8章 軍魂

第188章 軍魂

會後嬴政帶著李斯找到王翦,問:

“上將軍以爲沈兵之言如何?”

王翦回答:

“微臣以爲沈兵所言句句在理。”

“我大秦已征戰多年,尤其滅趙損耗國力最甚。”

“此時若是再先易後難各個擊破,只怕國力有所不支……”

嬴政點了點頭。

此時的大秦本應休生養息,等恢復些元氣之後再戰。

但形勢卻將秦軍拖了進來,於是身不由己的一場接著一場打。

若不是沈兵以水攻滅魏再水淹楚軍使秦軍以極小的代價接連獲得大勝,秦軍只怕早已“國力不支”了。

所以,沈兵說的擒賊擒王速戰速決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頓了下,嬴政又問:

“上將軍可有滅楚方略?”

王翦面帶遲疑之色,想了想就回答:

“稟大王,用兵之道,貴在因時因地。”

“微臣久在魏趙,對楚用兵尚無仔細思慮。”

“不過微臣以爲,楚非尋常大國,非做舉國決戰之心,不能輕言滅之。”

王翦這話是半真半假。

真的部份是作戰要“因時因地”,且王翦因爲與趙國作戰的確更熟悉趙魏一帶的地形和氣候對地處南方的楚國不熟。

假的則是“尚無仔細思慮”並有意示弱……這是王翦保持低調的策略。

嬴政奇道:

“楚國政局不穩且最近接連大敗。”

“其先於大梁被水淹十萬,後又在牽城被沈兵打得狼狽不堪。”

“如何還要以舉國決戰之心才能滅之?”

王翦回答:

“稟大王。”

“楚雖疲弱,然年年有戰族族有兵。”

“且楚乃分治之國,非但世族封地有財有兵,即或百越部族也是城邑林立互不統轄。”

“如此,我等便是打下壽春俘了楚王,楚國也未必告滅……”

嬴政皺了皺眉打斷王翦的話:

“寡人只說攻佔壽春俘了楚王。”

“百越部族往後再提也不遲。”

“以上將軍之見,滅楚需要兵力幾何?”

王翦想了想,就回答:

“舉國之兵,四十萬。”

史上王翦是說六十萬。但此時秦國的兵力也只有四十萬,王翦就算想往多裡說也沒法多說。

嬴政對此頗感意外。

一向威風八面的王翦居然會說出這樣一番話?

沈兵都能以三千水軍大敗一萬楚軍,王翦居然要以四十萬大軍才能滅楚?

要知道那楚軍纔不過三十萬大軍……

再細看王翦,已滿臉皺紋盡顯老態,於是心下就明白了。

嬴政也不多說什麼,隨後便帶著李斯離開。

回到帳篷後,嬴政便感嘆了一聲:

“上將軍是老了,已不復當年之勇矣!”

便是李斯巧舌如簧,此時也不知道該如何作答。

說王翦不老吧,那就反對嬴政的觀點。

說王翦老了吧,又擔心得罪王翦這個實權人物……

於是李斯只對嬴政一鞠,輕嘆一口氣表現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算是回答。

嬴政來回走了幾步,就問李斯:

“丞相以爲,滅楚之戰誰堪領兵?”

這一來李斯就明白了,嬴政這是要放棄王翦了。

如果是王翦聽到這話應該長舒一口氣,因爲以他的軍功及手中的權力,反倒是這種“被放棄”也就是削了兵權才安全。

李斯想了想,就回答:

“楊端和、李信、辛勝,皆可獨擋一面。”

嬴政又問:

“此三人誰最佳?”

李斯想了想,就回答:

“楊端和最佳。”

嬴政問:

“爲何不是李信?”

李斯回答:

“李信雖是謀勇兼備,卻無沈兵相助。”

嬴政哈哈大笑:

“丞相無愧國之良相,與寡人不謀而合。”

沈兵那還不知道這些事。

他回到黑甲營營地時就見兵士們用一陣歡呼歡迎沈兵。

沈兵初時還有些莫名其妙,他不過只是出去幾個時辰而已,用不著這麼熱情吧。

在見到魏呴時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魏呴激動得渾身發抖,跪在沈兵面前施了一個大禮,其它兵士也齊唰唰的跪倒了一片。

沈兵趕忙上前扶起魏呴,問:

“左校尉爲何行此大禮?”

魏呴回答:

“校尉有所不知,大王念黑甲營殺敵有功,記黑甲營集體功一次,另將我等家眷放出雙桂巷。”

雙桂巷就是收攏魏降軍家眷的地方,差不多也可以算是人質營。

此時秦軍將黑甲營家眷放出也就是還其正常人的身份,同時也是對黑甲營的信任,甚至還可以直接享受晉爵的封賞,也難怪他們會如此激動。

魏呴接著說道:

“屬下慚愧,若不是校尉的提點,屬下等何年何月纔有今日。”

“校尉大恩……”

沈兵舉手攔住了魏呴:

“左校尉言重了。”

“你等已是秦軍,立功封賞本就是常理之事。”

“左校尉不必放在心上。”

魏呴連連點頭稱是,但看著沈兵的眼神卻並非如此。

沈兵不喜歡欠別人的,同樣也不喜歡別人欠自己的。

否則這心理上會有種負擔很多事情都無法正確、理智的做出判斷。

但現在的局面卻不是他能左右。

不過……他們覺得怎麼樣也怎麼樣吧,反正總比恨自己要好。

黑甲軍在牽城又守了一日,就受命返回大梁。

之所以返回大梁一是因爲黑甲軍也需要上岸休息,二是這樣守著牽城沒有太大的意義……牽城防禦已經由秦步軍加固,楚軍再想拿下已不是那麼容易。

更何況,有黑甲軍在,楚軍任何對黃河西岸的偷襲都是徒勞。

原因很明顯,不管楚軍在西岸拿下多少城池,只要黑甲軍沿著黃河擺開陣勢……西岸的楚軍便都是孤軍。

項燕沒那麼傻,當然不會這麼幹。

當黑甲軍返回大梁時又獲得了百姓的歡迎。

聞訊趕來的百姓自水門往南排滿了兩岸,男女老少都有,不斷的朝黑甲軍歡呼致意。

沈兵看了下黑甲軍。

因爲黑甲軍都戴著面具所以看不見他們的表情。

但沈兵還是從他們的眼神裡看到了震撼、激動和自豪。

這是一種榮譽感、一種驕傲、一種認同。

如果說爵位和封鎖是物質上獎賞,那麼這種認同就是精神上的獎賞。

沈兵認爲這種精神上的獎賞一點都不比物質獎賞遜色。

因爲它意味著軍隊的靈魂。

(本章完)

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276章 傳單第54章 休整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17章 補水點第531章 推測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87章 翻車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390章 奇軍第310章 遷民第432章 道民君第398章 肅州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33章 王柏第353章 學習第261章 勞力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452章 英明第41章 福禍相倚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74章 失衡第368章 制高點第199章 蒙武第314章 織布機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400章 算盤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425章 交河第300章 牀弩兵第342章 市場化第54章 休整第549章第321章 私鬥第320章 高人第177章 黑甲軍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18章 售賣第431章 利益第296章 弩第352章 心態第534章 馬店第464章 練兵第244章 心計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432章 道民君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61章 火彈第61章 火彈第295章 高爐第237章 圍城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92章 家書第491章 大宛第432章 道民君第17章 攻大於守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15章 引信第475章 龍城第289章 北地第237章 圍城第450章 控制第396章 陷馬坑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92章 家書第297章 牀弩第425章 交河第289章 北地第499章 出兵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457章 信任第547章 暴亂第426章 綠洲第530章 茲陽第176章 藤甲第303章 獵鷹第305章 反包圍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18章 主動防禦第408章 難題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502章 騎戰第395章 羊羣第254章 突圍第377章 誤會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415章 引信第134章 困難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66章 出兵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439章 降軍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203章 陳城第531章 推測第283章 仁君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46章 不世功勳第506章 霍木桑
第434章 將計就計第276章 傳單第54章 休整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417章 補水點第531章 推測第545章 擒賊擒王第87章 翻車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390章 奇軍第310章 遷民第432章 道民君第398章 肅州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33章 王柏第353章 學習第261章 勞力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376章 籠絡人心第452章 英明第41章 福禍相倚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274章 失衡第368章 制高點第199章 蒙武第314章 織布機第132章 最強虎狼第400章 算盤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425章 交河第300章 牀弩兵第342章 市場化第54章 休整第549章第321章 私鬥第320章 高人第177章 黑甲軍第95章 宣傳攻勢第318章 售賣第431章 利益第296章 弩第352章 心態第534章 馬店第464章 練兵第244章 心計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432章 道民君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61章 火彈第61章 火彈第295章 高爐第237章 圍城第350章 左右爲難第92章 家書第491章 大宛第432章 道民君第17章 攻大於守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415章 引信第475章 龍城第289章 北地第237章 圍城第450章 控制第396章 陷馬坑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92章 家書第297章 牀弩第425章 交河第289章 北地第499章 出兵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457章 信任第547章 暴亂第426章 綠洲第530章 茲陽第176章 藤甲第303章 獵鷹第305章 反包圍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18章 主動防禦第408章 難題第234章 以攻代守第502章 騎戰第395章 羊羣第254章 突圍第377章 誤會第175章 分工合作第415章 引信第134章 困難第15章 釜底抽薪第466章 出兵第161章 車輪戰船第439章 降軍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203章 陳城第531章 推測第283章 仁君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46章 不世功勳第506章 霍木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川县| 资中县| 大理市| 岚皋县| 中方县| 新竹市| 原平市| 县级市| 句容市| 津市市| 福泉市| 手游| 淮南市| 上思县| 静宁县| 天祝| 兴隆县| 长宁区| 法库县| 修文县| 永胜县| 秦皇岛市| 谷城县| 耒阳市| 永州市| 龙山县| 明水县| 历史| 柯坪县| 宝鸡市| 陆丰市| 镇宁| 房山区| 雅江县| 确山县| 苏尼特左旗| 马关县| 汾西县| 峨眉山市| 长海县| 昭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