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4章 失衡

第274章 失衡

所以農業的發展雖說不能消滅戰爭,但消滅戰爭後必然需要農業發展才能成爲一個盛世。

明白這點後,許應就再次有了動力。

不過他還是小心的問了沈兵一句:

“副將,農家遍佈中原各國,我等將舂米水車及鼓風水車記錄下之後……傳到楚地是否合適?”

許應這裡說的楚地指的是楚軍控制的淮南楚地。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暫且不傳至楚地,尤其是鼓風水車。”

許應點頭應了聲。

沈兵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相比起舂米水車而言鼓風水車還是有些技術性的。

舂米水車過於簡單一看就會,就算許應不傳出去楚地也很快就會學會。

鼓風水車相對來說有些複雜且製作相對封閉,這要傳出去就沒那麼快。

而這點時間差就足以使秦地控制的淮河以北對淮河以南佔握一些技術優勢,儘管這優勢是短暫的。

沈兵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敲打一下楚王啓……

另一邊的楚王啓正和項燕在洞庭一愁莫展。

他們這段時間廣佈探子四處打探,尤其是壽春一帶楚國探子尤其多。

這使楚王啓和項燕兩人對淮北的形勢可以說是瞭如指掌。

最早知道的就是舂米水車。

甚至楚王啓還按探子畫的圖讓人制出了一具舂米水車。

看著那不需人力自動上下舂米,楚王啓就嘆了一口氣:

“我還道淮北過些時日必定會因缺糧而大亂。”

“不想沈兵卻製出這物事並以舂米換屯田。”

“如此一來淮北缺糧之困便可解矣。”

項燕無話可說,心下只暗道這沈兵是何許人也,竟能知道製出這物事。

這麼一來何止是淮北,整個秦地的秦人都可免了舂米之苦……要知道這舂米可是每人每天都有舂米量。

所謂的舂米量就是每個人都要吃飯,吃的飯都要舂過去殼。

但有許多人是不可能舂米的,比如達官貴人,比如軍隊,再比如老人和孩子……

這些舂米量就會集中在婦人和奴役身上。

比如軍隊就會有大量的奴役專門用於舂米,且日夜不停日復一日的舂。

這一度佔據勞力分配相當大的一部份。

但是現在……只需架起幾具水車,然後用這些水車代勞就可以了,又快、又省力、又好。

這其中“好”是名至實歸。

因爲正如之前所言,軍糧供應有“糲米”和“粺米”之分。

都是由穀物舂的卻有區別,是因爲人力舂米耗時、耗力,粗粗舂幾遍大概去了些殼能入口的就叫“糲米”,這是給低爵位的兵士食用的。

在“糲米”的基礎上繼續舂,舂到基本沒有殼就是“粺米”,也稱精米,這是給高爵位的兵士及達官貴人食用的。

普通百姓食用的通常都是“糲米”。

原因是家務原本就繁重,沒有太多的時間舂米於是只能粗粗的舂一遍。

但是現在……若舂米能由水車代勞,那不過就是舂得久一些,還有必要分“糲米”、“粺米”麼?

事實也的確像項燕想的那樣,只一夜之間淮北地區尤其是壽春已基本不存在“糲米”了,人人都能吃上香噴噴的精米飯。

沉默了好一會兒,項燕就寬慰楚王啓道:

“大王勿要爲此發愁。”

“此物製作起來並不困難,秦軍可用之舂米,我等何嘗不能用?”

楚王啓只是嘆了口氣,說道:

“我軍糧多,寡人憂心的又豈會是這舂米水車。”

“而是那沈兵隔些時候便會有些奇思妙想且極其實用,長此以往……”

說著楚王啓再嘆了一口氣。

楚王啓的擔心卻是有道理的。

如果只是舂米水車一項還好,楚地大批仿製並投入民間節省勞力便可。

問題在於沈兵制出的物事僅此一項麼?

今天來一個明天來一個,用不了多久,淮北的秦地就與淮南的楚地拉開差距了。

有句話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若是在以前,大家都是這麼苦這麼累,那麼淮北、淮南就誰都沒話說。

但現在……

若淮北秦地可以以更小的勞力輕鬆的獲得更多的作物,而淮南楚地苦哈哈的累成狗卻只收獲少得多的糧食,這讓百姓心裡如何平衡?

正所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一旦百姓心理失衡,楚地很快就要面臨人口流失的問題……這就有些像偷渡,擋都擋不住,而且有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

到時只怕都不需要秦軍來滅楚,楚國自己因爲人口大量流失而滅亡了。

長於用兵的項燕自是不會考慮到這些,他依舊對楚王啓建言道:

“大王,屬下已聯繫了幾大貴族,他們已同意齊心反秦。”

“此時爾等首當其衝面對秦軍兵鋒,屬下以爲他們必會拼死抗敵。”

“屬下以爲秦軍想要南下並非易事。”

楚王啓只能眉頭緊皺的回了句:

“但願如此!”

說是這麼說,楚王啓對形勢卻一點不樂觀。

果然,壞消息接踵而來:

“大王,據聞沈兵提升了鐵器質量。”

“新鐵器較舊鐵器更鋒利、耐用。”

楚王啓急著問了聲:

“製法呢?”

得到的回答卻是:

“尚未探得。”

於是楚王啓就意識到他擔心的終於來了。

緊接著就來了另一個情報:

“大王,秦軍探子深入我境散發告示。”

楚王啓又是一驚:

“是何告示?”

親衛將飛鴿傳書送來的一張告示遞了上來。

楚王啓愕然發現這告示居然是用紙書寫……他在秦國時就知道這一張紙能值十錢,在楚國直接翻了三倍值三十錢。

而秦軍卻以之書寫告示?

再看看那告示的內容……再吃一驚,竟然是用簡畫再配文字的方式書寫。

爲什麼以這種方式就不用說了:沒文化不識字的人看圖也能理解個大概。

不過一想,楚王啓又暗鬆了一口氣:

以如此值錢的紙書寫告示,這告示肯定不多。

若這告示不多,又如何能等造成影響?

然而,當他隨口問了句“有多少此等告示”時,親衛就回答道:

“據聞有數千張,一夜間街頭巷尾便粘滿了。”

楚王啓:……

(本章完)

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40章 阻敵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419章 試射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431章 利益第12章 身卑力微第136章 紅燒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288章 請降第370章 收購第67章 術數第232章 補給第277章 結果第174章 親衛第283章 仁君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390章 奇軍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14章 織布機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322章 招工第508章 霍木桑第19章 爲師老了第416章 方略第48章 定滑輪第537章 楊端和第190章 降兵第34章 勸降第473章 分裂第167章 良商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322章 招工第65章 厚禮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124章 水攻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472章 交鋒第479章 挑明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198章 求降第443章 改革第377章 誤會第303章 獵鷹第76章 簡在帝心第475章 龍城第105章 真相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227章 反攻第377章 誤會第65章 厚禮第289章 北地第368章 制高點第69章 一己私慾第158章 騎兵第256章 新王第230章 汝陰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382章 獵人第331章 補給第287章 分別第251章 陷阱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318章 售賣第438章 巴豆第211章 百越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413章 射程第358章 潛力第275章 宣傳戰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200章 狼筅第135章 沙袋第506章 霍木桑第105章 真相第108章 求放過第437章 人心第123章 探子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322章 招工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44章 沙塵暴第400章 算盤第355章 圍城第287章 分別第548章 書信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112章 浮橋第493章 補給第66章 凳子第83章 農家第287章 分別第441章 問題第277章 結果第71章 落幕第184章 包圍第202章 棄城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
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40章 阻敵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419章 試射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273章 太平盛世第431章 利益第12章 身卑力微第136章 紅燒第116章 百利而無一害第288章 請降第370章 收購第67章 術數第232章 補給第277章 結果第174章 親衛第283章 仁君第160章 匠石運斤第390章 奇軍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14章 織布機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322章 招工第508章 霍木桑第19章 爲師老了第416章 方略第48章 定滑輪第537章 楊端和第190章 降兵第34章 勸降第473章 分裂第167章 良商第225章 將計就計第322章 招工第65章 厚禮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124章 水攻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472章 交鋒第479章 挑明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198章 求降第443章 改革第377章 誤會第303章 獵鷹第76章 簡在帝心第475章 龍城第105章 真相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227章 反攻第377章 誤會第65章 厚禮第289章 北地第368章 制高點第69章 一己私慾第158章 騎兵第256章 新王第230章 汝陰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382章 獵人第331章 補給第287章 分別第251章 陷阱第226章 層層防禦第318章 售賣第438章 巴豆第211章 百越第496章 塞琉西帝國第413章 射程第358章 潛力第275章 宣傳戰第459章 討價還價第200章 狼筅第135章 沙袋第506章 霍木桑第105章 真相第108章 求放過第437章 人心第123章 探子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322章 招工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44章 沙塵暴第400章 算盤第355章 圍城第287章 分別第548章 書信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112章 浮橋第493章 補給第66章 凳子第83章 農家第287章 分別第441章 問題第277章 結果第71章 落幕第184章 包圍第202章 棄城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忻州市| 斗六市| 建宁县| 湘西| 湟源县| 静安区| 随州市| 郓城县| 房山区| 昆明市| 巴中市| 怀安县| 静宁县| 南和县| 河东区| 奉节县| 临汾市| 井研县| 寿光市| 调兵山市| 竹溪县| 京山县| 田林县| 子长县| 虞城县| 宁城县| 亚东县| 游戏| 大理市| 富阳市| 浦北县| 宜兴市| 宜州市| 章丘市| 仲巴县| 永善县| 泾阳县| 昭觉县| 镇宁| 巴里|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