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75章 龍城

第475章 龍城

沈兵只道在前往龍城的路上會遭到匈奴的攔截。

畢竟秦軍只是打敗了右賢王的十萬騎軍,還有冒頓單于的二十萬主力正在趕來的途中。

此時秦軍因爲之前與右賢王一戰傷亡三千餘人,七萬騎軍就只剩下六萬餘。

以六萬對冒頓單于的二十萬……如此懸殊的兵力一度使沈兵不敢冒進。

沈兵甚至在路上等了幾天,等後方李巖所領的河內兵跟上。

河內兵雖說只有一萬步卒,但因其有火炮、索箭等重裝備,另外還可以佈下槍陣、拒馬槍、陷馬坑等,所以在騎軍互衝時還是很好的輔助與後盾。

然而一路上都無驚無險,甚至就連匈奴遊騎都難得碰到幾個。

這點很不正常。

遊騎也就是匈奴的探子。

若匈奴打算在途中攔截秦軍的話,必然要清楚的掌握秦軍的動向和位置,所以應該要時常跟蹤秦軍並定時報告纔對。

但若是遊騎都不見幾個……

王賁疑惑的說道:

“難不成這匈奴還打算死守龍城不成?”

沈兵搖了搖頭,回答:

“雖說匈奴有‘霹靂火球’,但守龍城並不是個好主意。”

“匈奴該知道我軍帶有火炮,只需火炮一到……匈奴手中的‘霹靂火球’又如何能發揮作用?”

“更何況……”

“我軍還是由東西兩路夾攻龍城。”

“死守龍城就意味著冒頓需要以二十萬騎軍對陣我二十萬大軍。”

沈兵說的對。

這應該說就是匈奴騎軍的優勢。

開戰之初,匈奴總兵力三十萬,秦軍總兵力二十萬,兩者兵力並不懸殊。

問題在於匈奴這三十萬都是騎兵,而秦軍兩路軍都有步卒“扯後腿”。

尤其能作爲主力快速穿插的就只有從西域那拼湊而成的七萬騎軍。

而匈奴卻可以以騎軍的機動速度將三十萬騎軍集中在一個方向進攻秦軍,於是可以做到以絕對優勢兵力先吃掉秦軍一部。

冒頓單于也正是這麼做的,集結三十萬對西路七萬騎軍,這兵力對比就極爲懸殊了。

但如果死守龍城,這個戰略優勢就不存在了,再加上騎兵本身就更適合進攻而不適合防守,於是匈奴可以說自縛手腳。

王賁一邊騎著馬一邊從懷裡取出地圖查看……這動作在之前幾乎可以說不可能或是很困難的,但有了馬具之後就變得十分輕鬆。

接著王賁就說道:

“我等距離龍城或只有兩天路程,楊將軍的先頭部隊距離龍城只怕也不遠。”

“此時匈奴便是再想攔截只怕也已遲了。”

“匈奴此時還不來戰著實讓人不解,冒頓這廝到底做何打算?”

就在這時,就見兩騎從遠處疾馳而來,然後到沈兵跟前下馬報道:

“大將軍,龍城已空無一人,匈奴已盡數撤走了!”

沈兵還有些不信:

“匈奴已撤走?”

“你等可探過周圍,匈奴可有藏匿於山中?”

遊騎報道:

“我等正在查探。”

“暫時並無匈奴蹤跡。”

無憂公主望向沈兵,又驚又喜的說道:

“匈奴或許是真的撤走了。”

“因爲龍城地處兩山谷口,並不適合騎軍伏擊。”

“這也可以解釋我等爲何直到此時還未見匈奴主力。”

“匈奴定是因此前一戰,知道實力與秦軍相去甚遠,於是棄龍城而逃了。”

沈兵不是很確定,因爲這在歷史上沒發生過。

不過轉念一想……

其實也可以說有發生過,只不過是在漢武帝時代被漢軍擊潰北逃的,自己不過是把這時間提前了而已。

想想覺得也有道理。

冒頓單于那二十萬騎軍對陣沈兵手下的七萬騎軍雖說未必會輸,但因爲這七萬秦騎都裝備有馬具,即便冒頓勝了也是慘勝。

接著,冒頓又如何能以慘勝之軍對陣楊端和的十餘萬大軍?

因此可以說匈奴必敗無疑,於是冒頓單于乾脆棄城而走。

沈兵點了點頭,下令道:

“全速前進,進軍龍城!”

將士們一聲歡呼,然後便加快速度朝龍城前進。

兩天後趕到龍城一看,果然已是空城一座。

而且還清理得很乾淨……遊牧民族若是有時間整理行裝便連房子都能拆走,因爲他們的房子不過就是羊皮縫製而成的帳篷。

如果說有什麼剩下的,那便是各種被拋棄不用的器皿、破布,另外還有幾十頂破帳篷,裡頭擁擠著數百名老人。

這些老人顯然是被匈奴拋棄的。

這是原始部落的一種習俗。

或者也可以說是生存需要……當物質條件比較充足時,留下一些歲數大的老人還可以生存,但如果前途未卜且充滿危險,那帶著老人拖累部隊消耗糧食就不是明智之舉了。

對於這些老人,西域騎軍想也不想便抽刀上前,但卻被沈兵及時阻止。

王賁不解的問:

“大將軍,這些老人不過徒耗糧食而已,留著又有何用?”

沈兵回答:

“這些老人當然無用,但是……”

“若我等連這些老人都能留,那些來不及逃過龍城的匈奴牧民,你以爲會如何選擇?”

王賁不由“哦”了一聲,然後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於是秦軍不僅沒有傷害那些老人,反而還定期給他們配發食物保住他們性命。

無憂公主在一旁問了聲:

“大將軍此舉當真是爲了招降匈奴牧民?”

沈兵回答: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無憂公主說:

“大將軍只需將龍城一守,那些牧民便是不降也得降了。”

“這些老人即便能起作用,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沈兵問:

“那公主以爲沈兵此舉又是爲何?”

無憂公主回答:

“大將軍不忍害人性命,便是無用的匈奴老廢也是如此。”

“無憂深感佩服!”

“有大將軍統領西域及草原,實乃天命所歸。”

沈兵只是笑了笑沒說話。

應該說無憂公主是猜對了一半。

沈兵的確是不忍隨意傷害人命,尤其是那些對秦軍已沒有威脅的人。

這是現代社會遺留下的來世界觀和價值觀。

但沈兵的用意也不僅僅只是仁慈……

除了牧民之外,沈兵還想到那打了敗仗正進退兩難的右賢王薰狁。

(本章完)

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14章 首級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399章 三危山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154章 謠言第131章 淳于越第170章 收購第439章 降軍第277章 結果第518章 局勢第514章 訓練第275章 宣傳戰第417章 補水點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76章 簡在帝心第31章 火攻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296章 弩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77章 脂膏第404章 教育權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544章 真相第276章 傳單第201章 鴛鴦陣第402章 勸降第281章 稅率第493章 補給第493章 補給第386章 屬國第288章 請降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85章 水車第73章 榨醬面第80章 薄禮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30章 禁民二業第433章 復國第404章 教育權第51章 錯有錯著第356章 奴隸第98章 梟首示衆第510章 聯盟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277章 結果第89章 以農治國第72章 麪粉第360章 西域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68章 督陣第174章 親衛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340章 忽悠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127章 魏獒第12章 身卑力微第198章 求降第295章 高爐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78章 七國第256章 新王第421章 巫術第46章 不世功勳第297章 牀弩第43章 知己第466章 出兵第266章 喜訊第493章 補給第177章 黑甲軍第217章 項絡第427章 矛盾第413章 射程第310章 遷民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8章 公士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22章 一雪前恥第457章 信任第514章 訓練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506章 霍木桑第549章第291章 二選一第13章 睚眥必報第71章 落幕第5章 底牌第452章 英明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483章 汗血馬第468章 目標第190章 降兵
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114章 首級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399章 三危山第524章 懦夫的藉口第154章 謠言第131章 淳于越第170章 收購第439章 降軍第277章 結果第518章 局勢第514章 訓練第275章 宣傳戰第417章 補水點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484章 仙藥方子第76章 簡在帝心第31章 火攻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296章 弩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77章 脂膏第404章 教育權第268章 仁義之道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544章 真相第276章 傳單第201章 鴛鴦陣第402章 勸降第281章 稅率第493章 補給第493章 補給第386章 屬國第288章 請降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85章 水車第73章 榨醬面第80章 薄禮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30章 禁民二業第433章 復國第404章 教育權第51章 錯有錯著第356章 奴隸第98章 梟首示衆第510章 聯盟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277章 結果第89章 以農治國第72章 麪粉第360章 西域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68章 督陣第174章 親衛第180章 引蛇出洞第118章 一石二鳥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340章 忽悠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127章 魏獒第12章 身卑力微第198章 求降第295章 高爐第462章 費盡心機第78章 七國第256章 新王第421章 巫術第46章 不世功勳第297章 牀弩第43章 知己第466章 出兵第266章 喜訊第493章 補給第177章 黑甲軍第217章 項絡第427章 矛盾第413章 射程第310章 遷民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8章 公士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22章 一雪前恥第457章 信任第514章 訓練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506章 霍木桑第549章第291章 二選一第13章 睚眥必報第71章 落幕第5章 底牌第452章 英明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483章 汗血馬第468章 目標第190章 降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兰县| 贡觉县| 黑龙江省| 宜宾市| 临海市| 军事| 含山县| 乌鲁木齐县| 宜君县| 秦皇岛市| 天峻县| 滦平县| 广水市| 随州市| 神农架林区| 宁海县| 靖安县| 曲麻莱县| 天峻县| 长顺县| 临武县| 奇台县| 永州市| 晴隆县| 吴桥县| 资溪县| 海原县| 栾川县| 达孜县| 黑山县| 濮阳县| 洛宁县| 江西省| 柳州市| 田阳县| 上杭县| 得荣县| 玉屏| 高碑店市| 汕头市| 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