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4章 謠言

第154章 謠言

此戰楚軍大敗,三十萬人被淹得死的死傷的傷只有十餘萬殘軍逃回。

甚至不只是這三十萬人,還有曹州一帶的良田耕地以及百姓都受災嚴重。

項燕是僥倖撿了一條命。

是時他正在帳蓬中與部將討論如何招攏魏軍和趙兵及各國百姓。

這其實才是項燕不惜派出二十五萬大軍與秦軍大動干戈的真正目的……此時的他站在秦國對立面就可以號令各國,甚至連新近被滅的韓國也不例外。

然而,就在這時就聽親衛在帳外叫道:

“將軍,大事不好!”

“上游洪水來襲,再不撤便遲了!”

項燕“哼”了一聲回道:

“此時正是上游封凍之時,哪來的洪水?”

然而話音未落就聽到帳外的楚軍一片大亂。

項燕眉頭一皺帶著部將走出帳外,看到的情景讓他驚愕當場……不知哪來的洪水正一波又一波的往楚軍營地涌來。

這裡可是大梁西側,楚軍宿營地還是地勢高處,若洪水都漫到這裡那也就意味著……項燕暗道不妙,這洪水只怕是秦軍搞的鬼。

正在項燕遲疑時,水勢變得更猛而且還夾雜著冰塊,猛地就將幾個帳蓬撲倒。

部將護著項燕道:

“將軍快走,我等在此斷後……”

這不過是慣語罷了。

如果後方有追兵那還能斷後,此時後方追上來的卻是洪水……又如何個斷後法?

項燕心下清楚,知道此時不走除了留下性命外也於事無補,當即帶上幾名親衛往高處撤。

但此時才撤卻已太遲了,又是一道大浪打來將帳蓬與項燕滾在一起沖走。

親衛驚呼一聲就要搶救,但在洪水中卻哪還由得他們,各自被衝得七零八落。

也合該項燕命不該絕,項燕沒被衝出多遠帳蓬的麻繩就被一棵樹掛住,項燕抓住帳蓬掙扎著往上爬才得以露出水面喘上幾口氣,最後還讓他爬上了樹梢直至洪水退去。

然而,等項燕從樹上下來時已是魂不守舍了。

他並不是因爲差點被淹死才如此表現。

項燕身爲楚國老將早已將生生死死視爲家常便飯。

但項燕戎馬征戰數十年卻從沒有遇到現在這樣的情況:在樹上看著自己的部下被衝潰卻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一切發生。

接著項燕又想起了駐守在邯鄲與大梁之間的楚軍主力……若是大梁都被淹了,主力又豈能倖免?

果然,親衛在找到項燕後,第一件事就是向項燕報告:

“張將軍發來烽火求援,他們或是遭到攻擊。”

項燕沒有回答。

他知道這烽火是什麼意思,他們不是遭到攻擊,而是被水淹了。

可是……現在這情況項燕又怎麼能去救援?拿什麼去救援?

項燕死黑著臉,考慮了一番就下令道:

“傳我命令,全軍撤退!”

部將聞言不由大驚:

“將軍,我軍有許多部隊被困在高地上無法撤退。”

“若我軍一撤,那他們……”

項燕舉手打斷了部將的話。

部將說的或許是對的,但項燕卻知道如果此時再不撤只怕所有人都走不了了。

項燕的決定是正確的。

因爲很明顯這次洪水不是黃河正常的泛濫而是秦軍有意爲之。

如果是秦軍有意爲之,那麼秦軍就會有所準備,而且還會乘著楚軍受災士氣嚴重受損且潰不成軍時四處出擊。

此時的楚軍能抵擋住秦軍的反攻嗎?

顯然不能,即便項燕還能勉強收攏十餘萬軍隊也不能。

因爲這十餘萬軍隊是被大水衝過連身乾衣都找不到的軍隊,他們立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或許連劍都拿不穩,他們又如何能與秦軍拼命?

所以,最明智的選擇就是逃,用最快的速度逃離這片是非之地。

項燕做下決定後就很乾脆的執行,他帶著殘兵往南面退去,此時只有南面的陳城還算安全。

撤退之前項燕還有些不甘心。

項燕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也想知道自己是輸在誰手裡。

於是他就留下一批探子假扮魏國百姓在這裡探聽消息。

這個任務並不難完成,因爲此時沈兵的事蹟已經在全軍甚至在魏國百姓中都傳開了。

這其實是楊端和有意傳出去的。

因爲楊端和認爲豎立起一個英雄對秦軍將來統治魏國更有好處,同時秦軍也需要這樣一個英雄振奮士氣。

於是楊端和有意透露出更多信息、更多細節,甚至還胡編亂造了些進行美化和神化。

比如沈兵掐指一算,算準了楚軍會將主力佈設在哪裡哪裡,然後有意不撤而選擇攻下大梁。

這些消息在百姓口耳相傳之下很快就越傳越神越傳越玄乎。

說是沈兵有雷神相助劈開上游的冰層,於是才能水淹楚軍。

還別說,這招真有用,古人很吃鬼鬼神神這一套。

這使得秦軍也以爲自己有神相助而楚軍卻更加心虛,結果就士氣進一步拉開了距離。

然後項燕還沒逃回陳城就得到了相關的消息:

“沈兵?這都是那個沈兵的計策?”

探子回答:

“回將軍,千真萬確。”

“就是那個發明水車、翻車治趙國旱情的沈兵。”

“他們說……”

項燕問:

“他們說什麼?”

探子回答:

“他們說沈兵是神仙派來助秦國統一六國的!”

“所以沈兵才能先在攻趙時立功,後又在趙國治旱,接著又伐燕、攻魏……”

最後一個探子就不敢說了,還有一個淹楚。

項燕哪裡會不知道這個,他只“哼”了一聲氣得直咬牙。

項燕當然不信這什麼鬼神之說。

但這東西是信則有不信則無。

項燕不信卻阻止不了別人信。

只要別人信了,那麼秦國統一六國就會變成天經地義、無法阻擋的事。

尤其重要的是嬴政信了。

這“謠言”傳到邯鄲嬴政耳朵裡時,他就一拍大腿:

“著啊!”

“若那沈兵不是神仙派來助寡人統一六國的,又如何能計殺李牧?”

“要知道那李牧可是秦國上下用了十餘年也無法清除的障礙,卻讓沈兵一下就除了。”

“還有他如何能發明諸多物事?”

“又如何能屢次借美食點醒寡人?”

“又如何能……”

(本章完)

第473章 分裂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409章 火炮第7章 除非……第16章 變局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260章 水力第512章 訓練第406章 騎軍第534章 馬店第27章 以逸待勞第92章 家書第406章 騎軍第381章 交易第203章 陳城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134章 困難第431章 利益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411章 信第511章 火繩槍第121章 蒙良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174章 親衛第76章 簡在帝心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393章 肅州第155章 水軍第373章 農業第50章 虛張聲勢第338章 人才第189章 上將軍第318章 售賣第179章 牽城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418章 援兵第311章 工業區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427章 矛盾第411章 信第72章 麪粉第191章 點兵第234章 以攻代守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251章 陷阱第94章 荊軻刺秦第198章 求降第92章 家書第463章 馬鐙第386章 屬國第102章 絆馬索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438章 巴豆第22章 一雪前恥第454章 大將軍第88章 論農第257章 奇人第89章 以農治國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110章 任務第86章 樣式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125章 心理第544章 真相第474章 西北第112章 浮橋第43章 知己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13章 睚眥必報第113章 軍糧第474章 西北第492章 遠征軍第542章 補給第494章 藍氏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163章 藤甲第493章 補給第84章 桔槔第534章 馬店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510章 聯盟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307章 索箭第432章 道民君第487章 賜婚第232章 補給第303章 獵鷹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167章 良商第150章 使節第488章 爲難第262章 水排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120章 承功第123章 探子第298章 戰法第351章 五原
第473章 分裂第293章 收縮防線第409章 火炮第7章 除非……第16章 變局第471章 火球騎軍第260章 水力第512章 訓練第406章 騎軍第534章 馬店第27章 以逸待勞第92章 家書第406章 騎軍第381章 交易第203章 陳城第410章 鐵芯銅炮第231章 擒賊擒王第134章 困難第431章 利益第423章 請神容易第411章 信第511章 火繩槍第121章 蒙良第333章 圍三厥一第250章 將計就計第174章 親衛第76章 簡在帝心第204章 圍追堵截第393章 肅州第155章 水軍第373章 農業第50章 虛張聲勢第338章 人才第189章 上將軍第318章 售賣第179章 牽城第490章 重甲騎兵第418章 援兵第311章 工業區第2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第427章 矛盾第411章 信第72章 麪粉第191章 點兵第234章 以攻代守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251章 陷阱第94章 荊軻刺秦第198章 求降第92章 家書第463章 馬鐙第386章 屬國第102章 絆馬索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438章 巴豆第22章 一雪前恥第454章 大將軍第88章 論農第257章 奇人第89章 以農治國第401章 暗渡陳倉第110章 任務第86章 樣式第215章 久戰速戰?第125章 心理第544章 真相第474章 西北第112章 浮橋第43章 知己第119章 高爵者籍第13章 睚眥必報第113章 軍糧第474章 西北第492章 遠征軍第542章 補給第494章 藍氏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163章 藤甲第493章 補給第84章 桔槔第534章 馬店319.第319章 價格戰第212章 急功好戰第510章 聯盟第498章 各個擊破第307章 索箭第432章 道民君第487章 賜婚第232章 補給第303章 獵鷹第264章 舂米換屯田第167章 良商第150章 使節第488章 爲難第262章 水排第529章 長生不老藥第120章 承功第123章 探子第298章 戰法第351章 五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信县| 韶山市| 明水县| 汝南县| 泗水县| 乌拉特后旗| 延长县| 怀宁县| 邹平县| 阿拉尔市| 南城县| 三台县| 莲花县| 浮山县| 巩留县| 凤山县| 潞城市| 瓮安县| 和林格尔县| 日照市| 神池县| 惠州市| 霍城县| 平湖市| 宝清县| 潼关县| 通山县| 五指山市| 深水埗区| 若尔盖县| 武宣县| 应城市| 安丘市| 安平县| 香河县| 平顶山市| 邯郸县| 庄河市| 墨竹工卡县| 固原市|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