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3章 圍三厥一

第333章 圍三厥一

匈奴主力是在秦軍行軍第六天時出現的。

這個時間選擇的十分合適。

第六天就意味秦軍距離補給基地足夠遠……有三百里的距離。

在這距離上秦軍的補給已很難安全趕至。

同時秦軍又沒到達九原。

如果秦軍到達九原就可以拼盡最後一點能量佔領九原並以其爲依託實施防禦。

此時的匈奴雖然依舊可以將九原包圍,但若想擊敗秦軍卻沒那麼容易。

最先發現敵情的走在前方的剺,他見匈奴已由兩、三百騎一隊變成了五百騎,就明白匈奴改變戰術要正式進攻了……每隊五百騎就是要增加部隊密度以便以箭矢進攻敵人,而兩、三百騎則更靈活更容易抽身而退。

於是剺當下命令部隊停止前進等待主力。

所幸剺熟悉匈奴戰術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前方等剺的正是左賢王冒頓親率的一萬騎軍,另有右賢王率一萬騎軍準備兵分兩路分別自側翼及後方包抄。

這樣一來,就有兩萬匈奴騎兵將剺的五千秦軍包圍。

另一面,頭曼單于親率匈奴三萬主力全力進攻沈兵所領的一萬主力。

於是戰鬥只要一開打就會將秦軍分割成彼此無法聯繫的兩部份。

擁有“霹靂火球”的秦軍在這樣的攻勢下雖說不一定會敗,但剺以五千敵兩萬兵力過於懸殊,且遠離主力的補給弩箭及“霹靂火球”數量不多,最終或許會傷亡慘重。

剺擺好防禦陣勢等待主力就讓匈奴沒轍,只得主動發起進攻但無法切斷沈兵與剺的聯繫。

當沈兵帶著主力與剺的先鋒匯合的時候,就看到匈奴成片成片的從草原另一頭圍了上來,除了南向,其它方向都有……南面是黃河,秦軍一直沿著黃河前進以防被匈奴圍死。

匈奴隊形看似十分雜亂,但卻井然有序進退有度,近身之後就發出各種呼喝聲嚇阻秦軍。

沈兵注意到匈奴的包圍圈北面明顯較薄弱,只有幾支千騎隊在那遊走。

剺策馬上來提醒道:

“將軍,這是匈奴的戰術?!?

“讓膽小者以爲有生還逃跑之機於是無心戀戰!”

“我等切不可中計!”

沈兵點了點頭表示明白。

其實在這方面沈兵比剺更清楚,這就是蒙古騎兵常用的“圍三厥一”的戰術。

在包圍圈中放開一個口子讓敵人朝不利的方向逃跑。

敵人一直逃蒙古騎兵一直追,就像追趕、調戲獵物似的趕著它跑。

因爲蒙古是騎兵速度更快,而敵人卻大多是速度慢的步兵,於是不管怎麼跑都逃不出蒙古騎兵的手掌心。

直到累得再也跑不動的時候,蒙古騎兵才衝上前一戰而勝。

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利益”的戰略目標,所以蒙古才能以區區數十萬騎卻打下大片疆土。

此時的匈奴雖說騎兵戰術還不成熟,但“圍三厥一”這種從圍獵中領會的戰術還是知道用的。

比如他們放開的就是對秦軍毫無利益可言的北面……秦軍若真要從這面突圍的話,那就正中其下懷了。

沈兵轉頭對王賁說了聲:

“可都記下了?”

王賁點了點頭,感嘆道:

“屬下還道只有中原纔講兵法,今日一見才知匈奴有過之無不及!”

沈兵沒回答。

匈奴的兵法雖然不多,但都是脫胎於自然十分實用,比如他們習慣使用的穿插戰術,以及分割包圍,還有化整爲零、化零爲整及保存實力等,近現代都奉爲寶典屢試不爽。

這些天與匈奴騎軍接觸以來,王賁及神武軍就學到了許多戰術,甚至一邊行軍還一邊利用對抗匈奴騷擾的機會練習騎戰。

有句話叫“戰場是最好的學?!?,神武軍與最強的騎軍一較量且在生死的壓力下學習,其進步之神速就再也不是中原騎軍能比得上的了。

又等了一會兒,沈兵就下令道:

“背靠黃河收縮防線!”

傳令兵應了聲,拿著令旗就策馬而去:

“背靠黃河收縮防線!”

“背靠黃河收縮防線!”

……

於是秦軍就往中心壓縮並稍稍往南退。

秦軍這動作看在冒頓眼裡就有股不祥之感。

冒頓研究過中原戰法,他深知這並不符合中原作戰習慣和原則。

這不難理解。

旦凡被包圍的軍隊都極其忌諱缺乏作戰空間,因爲這會造成人擠人堆成一堆無法發揮應有的戰鬥力。

所以被包圍時應是儘量守住固有陣地並往外擴張。

這樣一來既能爲己方爭取到生存空間又能找到敵方包圍圈的破綻以期突圍。

現如今秦軍卻反其道而行之……這是不是說秦軍有所倚仗?

又或是秦軍有其它破敵之策?

冒頓想的沒錯。

沈兵之所以要收縮防線,一方面是因爲手中有“霹靂火球”不擔心“炸”不開生存空間。

事實上,沈兵從始至終都沒擔心被匈奴包圍,他就擔心匈奴不包圍。

在這基礎上,沈兵當然敢在被包圍的情況下收縮防線。

另一方面,沈兵收縮防線是爲了讓匈奴更密集……秦軍的防線收縮了,包圍秦軍的匈奴騎軍也跟著收縮,於是隊形就更爲密集。

匈奴越是密集,“霹靂火球”就越能發揮作用,或者說越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然而頭曼單于卻沒有想到這一點。

此時的頭曼單于正得意洋洋的看著自己的騎兵有如潮水般的步步向秦軍進逼。

當秦軍下令收縮防線時,頭曼單于想當然的就以爲秦軍這是因爲缺乏弩箭而採取守勢……應對騎兵時步兵也的確收縮防線採取守勢,因爲步兵要密密麻麻的擺出槍盾陣。

這讓頭曼單于覺得戰局以定,打算觀賞帳下勇士屠殺秦軍的情景,於是便帶著親衛登上幾裡外一座土丘遠遠的望向河邊的戰局。

頭曼單于沒想到的是,他這舉動卻被沈兵盯上了。

沈兵放眼一望,就見北面空曠處一小隊騎軍軍容嚴整且獨立於匈奴大軍之外。

不用想,定是匈奴首領。

於是沒有半點遲疑,招來王賁下令道:

“看到那土丘處一隊匈奴騎軍了麼?”

“開戰後,領上千人飛速將其拿下,不計生死!”

(本章完)

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382章 獵人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519章 火器第491章 大宛第383章 使者第40章 阻敵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290章 門客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246章 圍城第244章 心計第276章 傳單第483章 汗血馬第389章 沙州第33章 王柏第338章 人才第262章 水排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27章 反攻第535章 先機第452章 英明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285章 議和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427章 矛盾第9章 矛盾第307章 索箭第35章 馬頭山第357章 勇氣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60章 賄賂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530章 茲陽第433章 復國第504章 援軍第122章 浮力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320章 高人第2章 笑話第138章 兵行險著第54章 休整第19章 爲師老了第167章 良商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355章 圍城第18章 主動防禦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72章 交鋒第33章 王柏第307章 索箭第460章 聯軍第107章 合縱第183章 水戰第24章 矛盾第330章 重點第257章 奇人第415章 引信第54章 休整第372章 西套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126章 水網第503章 選擇第370章 收購第141章 陷阱第252章 消息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89章 以農治國第46章 不世功勳第305章 反包圍第14章 水路第464章 練兵第67章 術數第323章 利潤第113章 軍糧第84章 桔槔第464章 練兵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378章 交集第56章 北地騎兵第157章 選兵第177章 黑甲軍第466章 出兵第229章 閃電戰第483章 汗血馬第399章 三危山第99章 使節第144章 人質第417章 補水點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7章 除非……第443章 改革第102章 絆馬索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46章 不世功勳第146章 配給制
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382章 獵人第187章 先楚後齊第519章 火器第491章 大宛第383章 使者第40章 阻敵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513章 線式戰術第290章 門客第42章 見坑往下跳第246章 圍城第244章 心計第276章 傳單第483章 汗血馬第389章 沙州第33章 王柏第338章 人才第262章 水排第538章 君臣不和第227章 反攻第535章 先機第452章 英明第253章 步炮協同第308章 勝者爲王第285章 議和第505章 聲東擊西第427章 矛盾第9章 矛盾第307章 索箭第35章 馬頭山第357章 勇氣第455章 節外生枝第60章 賄賂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530章 茲陽第433章 復國第504章 援軍第122章 浮力第233章 都城護衛軍第228章 順流而下第320章 高人第2章 笑話第138章 兵行險著第54章 休整第19章 爲師老了第167章 良商第387章 山地部隊第355章 圍城第18章 主動防禦第263章 舂米水車第472章 交鋒第33章 王柏第307章 索箭第460章 聯軍第107章 合縱第183章 水戰第24章 矛盾第330章 重點第257章 奇人第415章 引信第54章 休整第372章 西套第489章 茲陽公主第126章 水網第503章 選擇第370章 收購第141章 陷阱第252章 消息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89章 以農治國第46章 不世功勳第305章 反包圍第14章 水路第464章 練兵第67章 術數第323章 利潤第113章 軍糧第84章 桔槔第464章 練兵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378章 交集第56章 北地騎兵第157章 選兵第177章 黑甲軍第466章 出兵第229章 閃電戰第483章 汗血馬第399章 三危山第99章 使節第144章 人質第417章 補水點第149章 又是水攻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7章 除非……第443章 改革第102章 絆馬索第208章 虎父無犬子第46章 不世功勳第146章 配給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县| 南开区| 东安县| 淮滨县| 泾源县| 丰镇市| 双城市| 南江县| 西昌市| 西和县| 凉城县| 阳曲县| 丰县| 都昌县| 兴文县| 江陵县| 桃源县| 洞头县| 九台市| 上犹县| 彰化市| 亚东县| 临邑县| 龙里县| 凌海市| 东兰县| 繁峙县| 海林市| 桐梓县| 桑日县| 大城县| 湖州市| 内黄县| 汨罗市| 星子县| 长白| 锦屏县| 沙湾县| 县级市| 上犹县| 乐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