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7章 山地部隊

第387章 山地部隊

既然拓跋氏已經是大秦的屬國,那麼沈兵就大方的把那千餘名俘虜都放了回去。

至於往利氏,沈兵給了他們一份工作,替秦軍看管並放牧那些牛羊。

往利氏原本就是遊牧民族,現在能爲秦軍放牧牛羊也算是老本行,哪裡還能不答應。

至於往利清所部的三百餘勇士……

沈兵打算對其進行訓練。

訓練的方向就是山地作戰部隊。

這在現代可妥妥的是一支特種部隊。

他們這些長期生活在山區的“野人”幹別的不行,跋山涉水攀巖之類的功夫那卻是與生俱來的,不做山地部隊就可惜了。

人數是少了點,但沈兵若有意栽培,並將其打造成爲一支能與拓跋氏相匹敵的部落或者部隊,那人數就不是問題了。

沈兵只是借烏氏倮之手朝南部山區發出一份告示:向所有黨項族召募兵士百姓……待遇從優。

這待遇從優是重點,其次還是秦軍,剛剛打敗了拓跋氏同時還將其收爲屬國的秦軍。

要知道拓跋氏是黨項最強的一族,卻如此乾脆的輸在秦軍手下並臣服……

其實拓跋氏臣服纔是重點。

若拓跋氏未臣服,其它氏族就擔心遭到拓跋氏報復,於是就想加入秦軍也不敢做出頭鳥。

此時拓跋氏既然都成爲大秦的屬國了,那他們加入大秦那還不是理所當然的?

甚至還一躍成爲秦軍也就是比拓跋氏還高一級的宗主國兵士,何樂而不爲?

烏氏倮知道這告示是怎麼回事,卻又不得不發。

拓跋溧也知道會有什麼後果,但事已至此也只能打掉牙往肚裡吞。

於是無數黨項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加入秦軍,這其中甚至還有不少拓跋氏的人……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事實上這也是黨項人的特點。

別看拓跋氏所建的西夏國如此強悍,最終滅國還是因數次擋住蒙古圍攻以至成吉思汗都大怒下令將西夏屠城,於是西夏文明才就此消失。

但在西夏建國之前,黨項人的生存法則就是依附強者……這其實是種原始的獸性,也是自然生存法則,比如狼羣總是以最強的爲首同時敬畏強者。

此時秦軍展現了其強大,且還能解決其部落的生存問題,於是自然就紛紛來降。

沈兵把他們全歸由往利氏管理和訓練,於是往利氏才短短幾天時間人口就增長了幾倍且還在不斷增加中。

沈兵偶爾還會考慮一個問題。

那就是爲什麼之前月氏統治河西或者匈奴統治河西時都不會出現這種狀況……按說他們也足夠強大也同樣能擊敗黨項。

若是以黨項依附強者的法則,早就該被月氏吞併纔對。

問過往利清後沈兵就明白了。

月氏和匈奴與黨項都是奴隸制國家,他們對黨項這些生活在山區的黨項人更多的單方面的“索取”……

簡單的說,他們只要黨項強壯的青壯做奴隸。

而依靠放牧、狩獵爲生的黨項人若是失去青壯就無法生存。

於是他們之間便水火不容……黨項的確敬畏月氏,也敬畏匈奴,但爲了生存只能敬而遠之並利用地形與其周旋。

往利氏若不是因爲被拓跋氏追殺也不會逃到這山區邊緣。

這也是沈兵召募兵員的同時還要召募百姓的原因……若只召兵員而不允許帶家眷,也就是像秦軍一樣徵兵,就明顯無法滿足黨項族最低生存要求,於是就無法徵到兵。

這歸根結底還是生產力低下的原因。

中原生產力較高,所以家中青壯便是進入士伍也能生存,尤其秦軍還有爵位制,一旦晉爵那就是全家富貴。

而黨項生產力較爲低下,青壯要是被徵了去就必然會餓死幾人,根本等不到晉爵或是兵士帶回糧餉。

因此這黨項人一來就是拖家帶口的。

不過沈兵並不爲這擔心,因爲這些黨項人來了之後並非白吃白喝……山區裡有五萬多隻羊一萬多頭牛,他們可以放牧,爲牛羊接生、擠奶、宰殺、制羊皮、牛皮等。

所有這些都不是秦軍兵士擅長的,而黨項人卻一點問題都沒有。

假以時日,等北部平原的川區種出糧食收成的時候,那就更不是問題了。

訓練科目沈兵主要是交給往利清負責。

首先是必須要學會秦軍的口令、旗語和信號,以及根據這些口令做出相應的反應甚至佈陣。

這些“野人”在翻山越嶺或許不是問題,但從來不知規矩的他們學習這些卻像是要了他們的命。

其中尤其是看旗號佈陣,那是亂作一團到處跑。

但這些不學又不行,指不準哪天這些“野人”就要與秦軍協同作戰,到時聽不懂秦軍的號令又如何能指揮!

沈兵的辦法是先讓一什的秦軍去領著,就像教官一樣,每人帶幾十人,在往利清的翻譯下訓練,練多了自然就會。

裝備當然要更新。

用箭還是用弩沈兵與往利清討論過。

最後還是決定以箭爲主,原因是山區作戰還是箭更適用,而且這也是黨項人的長項。

另外就是標槍……這個將秦軍所用的長槍裁短背在身上即可。

至於弩,那就是少量身手嬌健、身強力壯的人裝備。

之所以一定要裝備弩,是因爲它除了可以當作武器之外,還有助於攀爬,尤其是以弩發射的索箭……

往利清看到索箭的第一眼就愛不釋手,她試了幾回就感嘆道:

“有了此物,高山峻嶺全都不在話下了!”

沈兵也是這麼想的,以他們的攀巖本領再加上索箭、繩梯等裝備,那還不是如虎添翼?

在這些的基礎上再爲其配上一把從匈奴人那繳獲的彎刀……遊牧民族習慣用彎刀,主要是因爲彎刀利於砍劈且佔用空間相對較小。

當然還有一個優點是它是單刃的,且刀背較厚。

單刃就意味著製作省時省力。

刀背厚就意味著製作要求低……青銅易折,沒有一定的技術水平很難製成劍的長度而不折,刀就簡單多了。

最後再爲往利清等人配上馬匹,一支優秀的山地部隊就成形了。

(本章完)

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36章 配方第207章 王賁第357章 勇氣第488章 爲難第292章 涅石第246章 圍城第404章 教育權第338章 人才第504章 援軍第84章 桔槔第97章 狼來了第521章 投石機第198章 求降第32章 變故第414章 炮彈第291章 二選一第23章 劓刑第550章 大結局第81章 高田第289章 北地第508章 霍木桑第188章 軍魂第108章 求放過第157章 選兵第511章 火繩槍第370章 收購第400章 算盤第117章 興致寥寥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361章 封禪第202章 棄城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59章 工師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24章 矛盾第487章 賜婚第140章 楚軍第453章 拒親第380章 火神第224章 叛秦第520章 小試身手第544章 真相第431章 利益第89章 以農治國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257章 奇人第295章 高爐第167章 良商第512章 訓練第508章 霍木桑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89章 以農治國第223章 準備第506章 霍木桑第49章 許昌第269章 狼 鹿 花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41章 福禍相倚第8章 公士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418章 援兵第85章 水車第457章 信任第207章 王賁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35章 馬頭山第185章 牽城第174章 親衛第353章 學習第342章 市場化第75章 樂趣第393章 肅州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548章 書信第207章 王賁第18章 主動防禦第507章 出逃第147章 戰略第202章 棄城第189章 上將軍第145章 楚軍第320章 高人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3章 知己第506章 霍木桑第444章 沙塵暴第491章 大宛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494章 藍氏第92章 家書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377章 誤會第547章 暴亂第32章 變故
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36章 配方第207章 王賁第357章 勇氣第488章 爲難第292章 涅石第246章 圍城第404章 教育權第338章 人才第504章 援軍第84章 桔槔第97章 狼來了第521章 投石機第198章 求降第32章 變故第414章 炮彈第291章 二選一第23章 劓刑第550章 大結局第81章 高田第289章 北地第508章 霍木桑第188章 軍魂第108章 求放過第157章 選兵第511章 火繩槍第370章 收購第400章 算盤第117章 興致寥寥第435章 機關算盡第361章 封禪第202章 棄城第335章 頭曼之死第59章 工師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57章 我也想低調,但……第24章 矛盾第487章 賜婚第140章 楚軍第453章 拒親第380章 火神第224章 叛秦第520章 小試身手第544章 真相第431章 利益第89章 以農治國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527章 調虎離山第257章 奇人第295章 高爐第167章 良商第512章 訓練第508章 霍木桑第469章 心理壓力第89章 以農治國第223章 準備第506章 霍木桑第49章 許昌第269章 狼 鹿 花第181章 打草驚蛇第470章 孤注一擲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41章 福禍相倚第8章 公士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418章 援兵第85章 水車第457章 信任第207章 王賁第327章 霹靂火球第35章 馬頭山第185章 牽城第174章 親衛第353章 學習第342章 市場化第75章 樂趣第393章 肅州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270章 道德規範第548章 書信第207章 王賁第18章 主動防禦第507章 出逃第147章 戰略第202章 棄城第189章 上將軍第145章 楚軍第320章 高人第69章 一己私慾第43章 知己第506章 霍木桑第444章 沙塵暴第491章 大宛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494章 藍氏第92章 家書第111章 暗渡陳倉第377章 誤會第547章 暴亂第32章 變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安顺市| 布尔津县| 唐河县| 义乌市| 平凉市| 佛山市| 花莲市| 平度市| 昂仁县| 中江县| 英吉沙县| 崇仁县| 日喀则市| 永丰县| 财经| 故城县| 东平县| 化州市| 确山县| 彭州市| 德保县| 四川省| 茌平县| 绩溪县| 汨罗市| 华坪县| 巫山县| 信宜市| 信丰县| 襄垣县| 新和县| 宜城市| 周口市| 武清区| 定日县| 蒲江县| 津南区| 长沙市| 当雄县| 荥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