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7章 先楚後齊

第187章 先楚後齊

沈兵猜的沒錯,王翦接著就說道:

“此外,項燕又向壽春求援。”

“照想楚國會以黃河天險設防守曹州,陳城又佈下重兵且封鎖河道。”

“如今是先攻楚還是先攻齊……”

沈兵略一遲疑,就在這時一員秦將站起身來向王翦拱手道:

“大將軍,末將有話說。”

王翦點頭道:

“李將軍請講。”

馬商在一旁介紹道:

“這位便是王翦置下將軍李信。”

“曾任司馬,好讀兵書且勇猛善戰。”

沈兵“哦”了一聲,原來這傢伙就是李信。

史書有載:

嬴政問王翦滅楚要多少人,王翦說要六十萬。

又問李信滅楚要多少人,李信說要二十萬。

於是嬴政以爲王翦老了,便派李信帶二十萬兵滅楚,結果大敗而歸。

正想著,就聽李信說道:

“齊楚兩國皆是大國。”

“然兩大國相比,又有不同:楚國地廣人衆,齊國地狹人寡。”

“論士氣民心,楚人多戰而精悍頑勇,齊人多年浮華偏安,人多怯戰。”

“伐楚伐齊孰先孰後……臣以爲該先易後難先伐齊。”

應該說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自古作戰都是先易後難,尤其齊國還正對著秦軍防線腹地……楚國曹州往上幾裡便是齊地。

也就是齊地威脅牽城的安危。

如果齊軍在秦楚大戰的關鍵時刻背後插上一刀,那秦軍就會面臨兩面夾攻的危勢。

王翦不說話,只是將目光投向沈兵。

馬商笑而不語,自顧自的喝著酒,就像是看戲的身外人似的。

沈兵想了想,就回答道:

“上將軍,屬下以爲應先攻楚……”

話還沒說完,李信又跳了出來:

“先攻楚,齊國便有暗中援手之可能。”

“到時我軍便是以一敵二,勝負實乃未知之數。”

沈兵反問了一聲:

“難不成我軍先攻齊便不是以一敵二麼?”

李信回答:

“校尉此言差矣!先攻齊,楚國未必會援齊。”

“只因齊國多次拒絕楚國合縱抗秦之請,致楚國幾欲與齊國斷絕邦交。楚人怨齊久矣!”

沈兵雖然知道齊國多次拒絕合縱,卻不知道“楚人怨齊久矣。”

所以這點無法反駁。

見沈兵語塞,李信就有些得意的接著說道:

“是以齊國遇攻楚國必不來援!”

“我軍一舉下齊之後便沒了東方之患。”

“此時再全力南下江淮,水陸並進,楚國便可一鼓而下!”

衆將領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想了想,沈兵就回答:

“屬下不知齊楚有何恩怨。”

“但便如大將軍所言,此時天下只剩齊楚兩大國,便是魏國被攻楚國也會來援,齊國被攻楚國又如何會置身事外?”

“屬下以爲項燕斷不是如此不明事理之人。”

沈兵直接就說項燕而不說楚王負芻。

因爲此時的楚國起決定作用的其實是項燕。

王翦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但他卻又補了一句話:

“既然如此,便無論先齊後楚還是先楚後齊我軍都要以一敵二。”

“校尉爲何以爲我等該先楚後齊?”

沈兵回答:

“若我先攻齊國而楚國全力援齊,那麼齊國便會與秦一決死戰。”

“於是大秦便當真以一敵二。”

這個很容易理解。

誰都不願意亡國,齊國也不例外。

如果只是齊國,秦國當然能輕易將其擊敗。

但若齊國之後再加上楚國相助……就可能會是場像即墨一樣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六國裡如果論軍事最強,毫無疑問是趙國。

但論綜合實力最強,則是楚國。

楚國最不缺的就是糧、兵器裝備,所以可以全力助齊。

這時李信反問:

“難道先楚後齊便不是真的以一敵二?”

沈兵問:

“敢問將軍,楚國可缺軍糧或是兵器?”

李信搖頭道:

“自是不缺。”

沈兵又問:

“楚國可缺兵士?”

李信又搖頭:

“不缺。”

如果說楚國缺什麼的話,那就是穩定的政局以及像秦國一樣統一的指揮……

正如之前所言,楚國各貴族都有自己的封地及相當高的自制權。

出戰時軍隊也是由各貴族派出然後拼湊在一起作戰。

這樣作戰就難免各自爲己方利益考慮形如一盤散沙。

反觀秦軍,卻是全國之兵都歸嬴政,於是便萬衆一心搶著立功晉爵。

但這些當然不需要沈兵考慮。

沈兵接著反問:

“既然楚國不缺軍糧、不缺兵器,也不缺兵士,那齊國暗中助楚又能有何作用?”

李信啞口無言。

沈兵繼續說道:

“若先齊後楚,則需兩戰而勝。”

“而先楚後齊,亦即我軍滅楚,失去楚國暗助的齊國便孤掌難鳴。”

“到時齊國只怕不需我大秦出兵,便會舉國來降了!”

王翦點頭讚道:

“此言有理。”

“齊國一向偏安一隅,若我軍已滅楚……他自知實力與我大秦相去甚遠,便是戰也徒勞,還不如降了。”

“繼而那燕國與代國也會如是想,於是便一戰平天下。”

李斯點頭說道:

“本相贊同校尉之言。”

“此時燕、代、齊三國都寄希望於楚。”

“希望楚國能擋住我大秦攻勢亦或兩敗俱傷。”

“若我軍能大敗楚國……便大局已定矣!”

“先楚後齊,與擒賊擒王有異曲同工之妙!”

沈兵暗道果然不愧是一代名相,只三言兩語就把沈兵要說的重點說清楚了。

如果把燕、代、齊、楚等不管什麼國不國的一古腦兒的看成敵人。

用李信說的那一套“先易後難”一個個打的話,那就是場消耗戰。

先滅代、後滅燕,再滅齊。

等打到楚國時秦國軍力也已被消耗得差不多兵士也疲憊不堪了,到時就勝負難料。

但是,只要把楚國這個蛇頭給砍了,其它各國霎時就失去了希望。

到時就算秦軍不攻,讓它們再發展個幾年又能怎樣?

它們還能變出什麼花來?

王翦微微點頭,不過他還是說道:

“李將軍和校尉所言皆有道理,此事選待往後再作討論!”

其實根本不需要再論,只是有嬴政在下面坐著他王翦無權做主而已。

(本章完)

第414章 炮彈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98章 肅州第420章 城牆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27章 以逸待勞第292章 涅石第393章 肅州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47章 變數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431章 利益第9章 矛盾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58章 錦囊妙計第543章 楊婷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473章 分裂第22章 一雪前恥第280章 變法第328章 戰車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324章 補貼第25章 心在滴血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31章 淳于越第338章 人才第468章 目標第135章 沙袋第148章 辦法第157章 選兵第8章 公士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29章 訓練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87章 翻車第303章 獵鷹第432章 道民君第419章 試射第155章 水軍第188章 軍魂第464章 練兵第544章 真相第337章 發展第425章 交河第54章 休整第299章 圈地第549章第403章 月氏王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514章 訓練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72章 麪粉第156章 官大夫第73章 榨醬面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51章 錯有錯著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402章 勸降第336章 配方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93章 姬丹第156章 官大夫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221章 回師第252章 消息第109章 修橋第433章 復國第309章 炫耀第331章 補給第207章 王賁第48章 定滑輪第144章 人質第280章 變法第370章 收購第389章 沙州第413章 射程第88章 論農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280章 變法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328章 戰車第292章 涅石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283章 仁君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260章 水力第343章 資本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232章 補給第374章 服務業第174章 親衛
第414章 炮彈第29章 兒女私情第398章 肅州第420章 城牆第74章 這只是客套話……第27章 以逸待勞第292章 涅石第393章 肅州第407章 據險而守第482章 不敗之地第47章 變數第497章 馬其頓方陣第1章 誰扔的炮仗第431章 利益第9章 矛盾第306章 攻守兼備第58章 錦囊妙計第543章 楊婷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473章 分裂第22章 一雪前恥第280章 變法第328章 戰車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523章 大將風度第168章 信息革命第324章 補貼第25章 心在滴血第279章 人口流失第131章 淳于越第338章 人才第468章 目標第135章 沙袋第148章 辦法第157章 選兵第8章 公士第436章 進退兩難第329章 訓練第171章 瞭如指掌第87章 翻車第303章 獵鷹第432章 道民君第419章 試射第155章 水軍第188章 軍魂第464章 練兵第544章 真相第337章 發展第425章 交河第54章 休整第299章 圈地第549章第403章 月氏王第334章 披著羊皮的狼第514章 訓練第265章 買漲不買跌第72章 麪粉第156章 官大夫第73章 榨醬面第339章 “農業部長”第363章 基塘農業第51章 錯有錯著第345章 匈奴中興第402章 勸降第336章 配方第540章 將計就計第93章 姬丹第156章 官大夫第267章 公子扶蘇第221章 回師第252章 消息第109章 修橋第433章 復國第309章 炫耀第331章 補給第207章 王賁第48章 定滑輪第144章 人質第280章 變法第370章 收購第389章 沙州第413章 射程第88章 論農第533章 近在咫尺第255章 智擒楚王第280章 變法第248章 兩面夾擊第328章 戰車第292章 涅石第528章 擒賊擒王第283章 仁君第236章 惱羞成怒第115章 火鍋水餃第278章 鮎魚效應第260章 水力第343章 資本第430章 生存空間第232章 補給第374章 服務業第174章 親衛
主站蜘蛛池模板: 聂拉木县| 仙游县| 老河口市| 光山县| 二连浩特市| 大荔县| 绩溪县| 大余县| 灵璧县| 吉水县| 永丰县| 兰考县| 汕尾市| 铜陵市| 响水县| 永兴县| 西平县| 蚌埠市| 德惠市| 疏勒县| 遵义县| 阿尔山市| 金华市| 三门峡市| 区。| 搜索| 双鸭山市| 仁怀市| 应城市| 通江县| 淮南市| 阜阳市| 甘肃省| 登封市| 公主岭市| 连州市| 阜新市| 察隅县| 老河口市| 淳安县| 于都县|